杳杳人生憾事多,李清照恨《离骚》无桂,张爱玲恨《红楼》未完。
她们若是走入了云中大漈,只怕要多添一恨——唐宋诗家词人百千,竟无一人为此留诗篇。
图源:云中大漈景区
你已经站在高处所有的努力都是落差是夜晚不得不睁开的黎明是黎明不能不散去的烟霭你已经站在高处那么更高之处就是水喜欢去的地方了火的速度,风的姿态于是只能从废墟出发了那些缠绕着却又没有关系的草蔓啊多像人世的皲裂和边界啊可是你说 可是我篡改了之后便是——火焰的掌纹就是出路或者我就是一道火焰的瀑布
——孙昌建《大漈瀑布:你已经站在高处》节选“漈”是浙江方言,意为瀑布,云中大漈即为云中瀑布。
这片居于海拔1030米的中高山盆地内的桃源天地,位于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漈乡。此间丘陵起伏多姿,田园村落清新宜人,四周山岭陡峭如凌然架天的云梯,攀援其上便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可说是云窗雾阁常扃,不负“云中”之名。
名中带“漈”,自是有瀑布的。村北有一高崖飞瀑,由7支水流汇集而成,顺崖斜扑而出,迸散成万朵洁白的水花,若漫天飞雪纷纷扬扬,故名“雪花漈”。
据《景宁县志》载:“大漈瀑高六十余丈,气势雄伟,风景独特。”站在山崖绝壁之下翘首仰望,此瀑之形、声、势皆与众不同。其形非素绢,异白练,而是滚滚雪团绵延不绝。其声非春雷可比,唯有夏雷差可拟。其势如电掣,冠绝于万马奔腾,并驾于猛浪涛涛。
《道德经》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是水能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柔在心里,刚在动静之间。
憾唐宋骚人未到大漈留下诗句词章,幸清人李璜写下:“万山随地耸,一水拍天浮”。清人张琢又到此吟下:“叠雪喷珠景最奇,我来相对却相宜,胸中尘俗多如许,借与清泉一洗之。”
古人咏雪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于雪花漈又如何不相得益彰?
这道令人心魄俱夺的大自然奇观默默无名久矣,到了近代识珠人渐多。民国教育厅长许绍棣见后触景启兴,于其右侧石壁上书勒“雪花漈”三个大字。杭州女画家孙多慈,爱瀑若痴,无畏烈日当空,不惮鸟道崎岖,一周间早去晚归,精心绘制了一米余的巨幅油画《雪花漈》。
已有了妙绝之水,也当有妙绝之山。此间山名上山头,有二峰,俗称驮尖和细尖,两峰巍峨高峻,为县内最高峰。清人潘至诚有诗云:“最上山头著大名,周围峦翠护峥嵘,我来测绘峰颠望,百里云烟足下生。”
每逢五月,上山头那万亩竞放的杜鹃花就花团锦簇,肆无忌惮。猴头杜鹃花开如盘,一束少则数朵,多则数十朵,一朵朵依偎着,一束束簇拥着,红的似火,白的如雪,一花数色更添奇景,还有紫花杜鹃、银花杜鹃和云锦杜鹃这样的奇珍,绘就一幅争奇斗艳的高山杜鹃图。
山水之间,梯田又可称一绝。大漈小佐村的梯田有着“江南第一梯田”之称,是国内最长的梯田,层层叠叠,就像盘旋在山坡的翡翠长龙,若不是这山水着实惹人爱怜,当真要吞吐山河。
梯田与古老的村落民居交相辉映,将时光凝驻,挥洒出静谧与灵动、安宁与鲜活交织的气息。
云中大漈的山与水已在天地间静默了不知多少个千年万年,但人文记载之历史却要从九百年前的南宋说起,只因那座时思古寺。可以说,有了时思寺,云中大漈才有了历史。
南宋初年,正是“以孝治天下”的时代。梅氏的八十七代世祖——大漈人梅元屃,在他6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他请求父亲在祖父的墓旁建一墓庐,守孝3年,不惧风霜雨雪守在墓侧。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宋高宗耳中,他深受感动,于绍兴十年(1140)旌表梅元屃为孝童,把他守墓的庐室赐名为“时思院”,意为“时时思念祖辈”。皇后还从自己购买首饰的经费中,专门拿出一部分,用于修建时思院。
建造之初的时思院,规模并不大,后来梅氏族人依此扩建,日臻完善,有了梅氏宗祠、大雄宝殿,还建了三清殿,使其成为三教合一的场所。
明洪武元年,诚意伯刘基题额“时思道场”,彰显了三教合一的特点。宣德元年时改为时思寺。清顺治年间和乾隆年间又对时思寺进行了修缮。
九百年间,时思寺获得了“寺祠院三观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释道三教合流,古寺古树古桥三古同辉”的美誉。
走近时思寺,一见山门,便能窥到它的不凡。并不高大的山门,被构建成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代替门框的那对木质抱鼓石,造型奇特,镂雕精美,很像两把相向而立的竖琴,侧耳一听,似有悠扬深沉的清音古韵缓缓流淌而出。
在北山门一侧,便是那棵负有盛名的柳杉王,树原高47米,其主杆被雷击截断,削去大半截,现仅有28米,但依然顽强地在寺中守望。
这个柳杉中的王者还有不同寻常处,它的根部有一个形似门户的洞,一人可自由进出,进到树洞中,抬头可见日光,如同坐井观天。树洞空间奇大,可摆一张大桌,供10余人围桌共餐,真真是王者度量。
柳杉王的树龄已达一千五百多年,时思寺在它面前是“后辈”呢!一千五百年,在宇宙、地球的历史中短暂得不值一提。但在人类的历史中,已足以让数十个朝代更迭,无数英雄名士化为尘土,只流传在后人的口中。
古来以树怀人者众。明朝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念妻子。现代作家白先勇在《树犹如此》一文中以“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怀念友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去听听这古树的低语,又会怀起历史岁月里的哪个人?
除了柳杉王,大漈还拥有名木古树200余株,柳杉、油杉、黄檀、柏、银杏等异彩纷呈,树龄最短的也有三四百年,无一不看过明清的风云。他们神态各异,或如寿仙巨人,或银须垂胸,或衣衫拂地,或婀娜多姿,年复一年将云中大漈守望。
时思寺内的钟楼也十分精致,为塔状木结构歇山顶式建筑。第三层有美轮美奂的藻井彩画,技艺精湛的藻井铺作。钟楼悬挂着明代铸就的铜制千斤心经钟,钟声之大可传数千里,悠长得好像是来自数百年前的沉吟。
寺内的马仙宫是比较“年轻”的建筑,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马仙宫本不是寺内原有建筑,是在1991年维修时迁移至此的。难得的是,它与寺内的“土著前辈们”坐落在一起并无违和之感,还更添了精气神。
整座寺院内最为重要的古建筑就是大殿了。宋构?元构?清构?这对学者们来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他们仍在求索着,希望给它一个确切的年龄。但是在观赏时,我们尽可以抛却,无论它见过多少年的春秋,都无碍于它的木构之美与岁月之思。
“古寺古树古桥三古同辉”,古寺与古树俱已赏得,若少了古桥岂不是徒生黯淡?
古桥名为护关桥,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廊桥。全长28米,有廊屋9间,供奉了关公和魁星,是浙江唯一一座三层建构廊桥。它两端接山,横跨于龙溪鹤水汇流的总水口,形成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故名“护关桥”。
相传在远古时期大漈只有少数刀耕火种的畲族先民。北宋年间,梅氏家族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举族迁徙,世代居住、繁衍于此。守着“云中桃源”,梅氏家族也度过了一段清静平和的日子。
明朝时,大漈附近的银矿被发现,一拨又一拨的寻宝者闯进山谷,打破了大漈的宁静。为了保护家园、守护家族,梅氏家族不得不建造起防御设施,这座护关的廊桥由此而生。
如今护关桥仍然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桥内是宁静的村舍,桥外是大片的良田,一桥当关,万夫谁能开?
山水有灵,古建亦有灵。不同的灵魂交融在云中大漈,这里又会孕育出怎样代代不息的生灵?汉族与畲族友好相处在景宁畲族自治县这个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走近云中大漈,可以看到很多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畲族村寨。
畲族,关于它的族源有很多传说,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支古老的族群,其发源地是广东潮州凤凰山,一千二百多年前开始有畲民迁入景宁。
这里至今保留着许多的民俗特色文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抢猪节”。
相传在明朝以前,大漈的猪全都是养不大的,所以当地很少有人家养猪。明朝时,有一个不懂行的生意人赶着四十九头小猪到这里来卖,走遍了九村十三寨,一头小猪也没有卖出去。
生意人很无奈,只好赶着小猪回去。在回去的路上,经过马氏仙宫时,一头小猪突然跑进去不见了。生意人找来找去却一无所获,热心的村民帮忙一起找也没有找到。生意人见一头小猪都没卖掉,还走丢了一头,坐在地上悲伤地哭了起来。
村民们很同情他,纷纷掏钱买下了剩下的四十八头小猪。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到年底的时候,村民们所养的猪每一头都长得又肥又壮。大家又惊又喜,奔走相告。因为当初那头走丢的小猪是在马氏仙宫里消失的,所以大家认为是马氏娘娘显灵,保佑了他们所养的猪。
为了感谢马氏娘娘,村民们决定在每年的秋收季节,挑选好日子举办“抢猪节”,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期间,乡亲们会请戏班在马氏仙宫里演戏,连演七天七夜,最后一天还要杀猪,摆设供品,祭祀马氏娘娘。这些村民都是畲族人,“抢猪节”就这样成为了大漈畲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美好的祝愿寄寓其中。
除了抢猪节,大漈还有一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大漈罐。
大漈罐是大漈乡村民制作的一种陶器,以大漈独有的火山灰泥为主要材料制成,耐高温、透气性强。其制作工序和制作青瓷一样,拉坯、上釉、烧制都不能少,不过它的外型、釉面比青瓷粗糙,但却另辟了一种粗犷之美。
过去,大漈每村每户都会制作“大漈罐”,销往庆元、文成、泰顺、平阳、寿宁等地农村地区,深受欢迎。可惜的是,现在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寥寥无几,大漈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似乎是很多非遗的宿命,只是人生的遗憾已经不少,若能少一项非遗失传的遗憾总算一种弥补。
“桃花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云中桃源”又有了几分宫崎骏电影中的“天空之城”的味道。天空之城离开土地,走向了衰亡。而云中大漈的人民和土地融为一体,世世代代唱着一首安宁和谐的歌,又将美景绘锦书,托雁传与世人赏。
金秋九月,暑热稍降。让我们选择一个周末,和金小虎老师一同坠入丽水的清丽山水,到云中大漈寻访安守一隅的古建筑,读懂江南古建的特色美学。招聘、投稿、合作编辑|艺旅文化 栗子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
封面图源:云中大漈景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