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公司CEO自述②:那些年我打过交道的训练生父母
经过国内几档节目沉淀,想必大家对偶像节目、偶像公司、偶像职业已不再陌生,但偶像父母这个群体却鲜少被提及。
前段时间,一位偶像公司CEO向娱理工作室讲述了他只签有钱人的孩子,(偶像公司CEO自述:为什么我不愿签穷人的孩子?),他的这种商业逻辑指向了“贫富”带来的家教和见识差异。训练生父母的“素质”,包括收入、职业、学历,明显成为业内人士筛选签约训练生的标准。
那么被签约的训练生,他们的父母在业内人士眼中,是怎样的一些人?是鲜明的个体还是模糊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一些共性?偶像公司与训练生父母相处的模式是怎样的?
还是这位CEO,创业6年,曾跟上百位训练生父母打过交道,他表示在他眼中没有特别的父母。训练生父母总体呈现出“对女性性别很敏感”,“嘴上很佛系行动很诚实”,“孩子越优秀越想掌控”,“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一样”,“偏见持续到底”等几种特质。
娱理工作室独家制图
这是偶像公司CEO自述第二篇,以下为他的观点:
“签我女儿,你们想干什么?”
对于训练生父母,我有一段关于“性别”的深刻记忆,这导致我潜意识一直觉得做女团很麻烦。训练生性别上的刻板印象首先不是来自于行业,而是来自于家长们的态度。
刚入行的时候是2015年,那时候我们是同时做男团女团的,选中的训练生们来公司签约的时候,男女对比反差很大。
男团成员都自己来了,也没家长跟着,一些未成年的,后面补个监护人签名就行,很顺。女团成员都是父母全部到场,不在上海的,也要不远万里飞过来看看我们公司什么情况。
那场女团签约,让我时常回想的一个场景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的父亲站在我们公司楼底下,拦着其他女孩的父母,阻止他们上楼签约。同时,他还斥责与他一起站着的女儿、和下楼对她进行劝导的我们公司员工。这位父亲声称知道自己女儿是什么“货色”,也知道公司签她女儿是想干什么。
在他的理解范围里,偶像行业进来就是明星,当明星门槛那么高,怎么会轮到他女儿?他说,女儿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平平,艺术天赋也一般,就剩长的好看,我们想干什么?我们是不是要拿他女儿做什么利益交换?女孩脸胀得通红,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听到这位父亲说的话,我们都惊呆了,签个女孩还能有这么大的图谋?在不了解行业的家长的眼中,孩子做偶像就是当明星,他把孩子和电视上的那些大众明星一对比,差别很大,就很容易把偶像公司当成图谋不轨的下流之地。
男女区别看待、女训练生父母往往过度参与,这是家长们给我上的第一课。
男团大通铺,女团大城堡=训练生节目《创造营2019》和《创造营2020》的区别。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最优秀的训练生,
总有想掌控全局的家长
我接触的训练生,最优秀的那几个有一成的比例——她们样样出众,父母更是存在感十足。
孩子在外人看来都那么出众,在父母眼里就是下一个章子怡,下一个范冰冰。这些家长对孩子都是“给予厚望”,也想当然的认为公司应该砸最大的资源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同时,在家长滤镜下,公司给的资源总是不够,配不上他们的孩子。
其实不管多优秀,训练生在公司眼里都是发展期的艺人,最后谁能出来,谁能赚更多的钱没有定论。公司资源有限,不可能只砸在某一个人身上,这群训练生的父母则功利心比较强,对行业多少有些了解,不会跟你明摆着说诉求,但会找别扭来戳你。
比如有一个训练生家长,跟我们一直虚与委蛇,就不签约,说要看看女儿跟公司的匹配度。人是我们前期花了钱和时间培训出来的,但家长就拖着,暗地里找下家,最后我们也没签成。还有一个家长,不停暗示我们应该全力捧她女儿,资源砸不到位就不合作,最后双方都很消磨,签约了也只能解约。
这类家长,我觉得偶像公司都会遇到几个,他们真的是对孩子“给予厚望”,认为一切都该围绕他们孩子转。
那么他们最后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孩子通过努力,最后出来了,他们就是类似于孙杨妈妈那样的人,孩子干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得从他们这儿出,而这些孩子大概率也会依赖这种关系,让父母掌控全局。那经纪公司在其中就会很难做,根本规划不了这个艺人的职业前程。
外行人强烈干预内行人,恕我直言,在强势家长掌控下的优秀训练生生,走不了多远。
截止发稿前,热搜#孙杨妈妈#阅读8.7亿+,讨论9万+
“就是让孩子多学点艺能、长见识”
这句话可以说是未成年训练生父母们的标准话术了,但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家长,不实诚。只要有机会能让自家孩子在舞台上露面,一个个都挺舍得花钱,争角色、争位置、比行头。
我们的主流文化还是内敛的,在名利上,大家真正的想法都在心里憋着。娱乐圈包括我们偶像行业,其实给大众的印象并不好。家长们都听过、见过娱乐圈各类负面事件,包括艺人自我膨胀、素质不高、潜规则多等,你问一个父母对娱乐圈印象怎样?回答都是“大染缸”。
真让孩子学艺能、长见识,何必到这个他们认为的大染缸中?还签约?培训班上上就可以了。
我跟一个女孩的父亲进行过一次长谈,这位父亲起初的基调就是标准话术,但说起国内已经出名的几个女偶像,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多评价几句。你能感觉到他是向往的,娱乐圈给他的印象也是负面的,但如果他的女儿能够成为TOP级的偶像,那无论如何都要上,负面算啥?换自己肯定能摆平。
“BBC NEWS中文”2019年发布的新闻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国偶像》截图,短片主角是一名当了三年训练生的12岁少女。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还有儿童训练生的父母的案例。
SMG旗下有个小荧星培训学校,专门培养儿童训练生。小荧星每年都会搞年终汇报演出,但是这个演出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孩子要自己花钱买衣服、买道具,演出时候的站位、最后评奖都要运作。我知道的那些口口声声标准话术的家长,一个个都挺舍得花钱。真没想出名,艺能都学完了,还花这钱干嘛?
“BBC NEWS中文”2019年发布的新闻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国偶像》截图,图为训练生素人海选现场。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总以为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
我没见过很特别的家长,但却有不少自认为自己和孩子很特别的家长。
上文说的那个女孩父亲,内在实质渴望女儿成为TOP级艺人,而他的潜台词是TOP级艺人他要,同时他还要闺女“出淤泥而不染”,跟他听说的那些娱乐圈“脏乱差”明星不一样。还有来咨询儿童训练生的家长,有一家也是这样认为——娱乐圈是“大染缸”,但儿子在她的管教下,不会“同流合污”。
这里我先不说娱乐圈、偶像行业是不是这些家长认为的“脏乱差”,仅从逻辑上来看,这种想法就很浅薄自负。这种心理就很像在澳门赌场赌博的人,都知道是万丈深渊,但一开始连赢几把,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忘了自己是谁,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能赢到最后。
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个体容易受大环境影响,尤其在学坏方面,滑落更是轻而易举。
我用“劣币驱逐良币”来描述这种现象。2016年,我们的韩国业务代表普及业务知识时提到过韩国有一个腰部女团,也没曝光,5个成员4个吸毒,没吸毒的那个反而被逼退团了;我之前建的6人女团,有一个人对公司怀有对抗情绪,其他5人很快抱团,团队根本运营不了。
假如娱乐圈、偶像行业真是他们认为的“大染缸”,那孩子进来后,还能“冰清玉洁”逆流而上?这些家长想象的是凭一己之力挑战社会规律。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所有人都走一条差不多的路,10000个来训练的人,坚持下来的有1000个,最后挑100个上节目,然后9个出道成团。你的孩子大概率是那10000个里面没坚持下来的那些,如果最后真有机会能出道,那么别人吃过的苦,经历过的事,她一样也不会少。
韩国女团“少女时代”9人时期旧照,成员多为训练多年后才得到机会成功出道的训练生。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根深蒂固的偏见
前面一直在说娱乐圈、偶像行业“大染缸”,这都是家长们的普遍印象。就连我妈,她在我创业的时候都会提醒我,要我洁身自好,什么黄赌毒别沾,我还是个创业者呢,还不是训练生。
但在名利的诱惑下,这种负面印象依然不妨碍家长们的涌入,其中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特别的,能做到跟别人不一样;还有一部分家长欲望低一些,尝试的态度,会受负面新闻影响。我还没有见过真正把“偶像”当正经职业的家长,当然这也跟行业发展和国内文化有关。
最近一档很火的训练生选秀节目,有成员被爆出当小三,就有家长来跟我说“果然娱乐圈就是这么乌烟瘴气”。这件事就加深了这位家长娱乐圈“大染缸”的负面认知,至于他的孩子要不要继续当偶像,就看以后一个个娱乐圈负面新闻对他的刺激程度了。
在偶像行业发展还没能到影响主流认识,让家长认可“偶像”是个职业,即使当不了明星也能一年拿十几二十万当个“白领”的时候,这种偏见整体都不会改变。
不好的事每个行业都有,只是娱乐圈太被关注了。
“BBC NEWS中文”2019年发布的新闻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国偶像》截图,与本文无关,仅为展示。
我知道的影视圈大佬,那些业内人士通常不建议自己的孩子在娱乐圈发展,但他们的理由绝不是娱乐圈乱,而是更加具体和实际地指向了“付出与回报比”。
这行成名是偶然,但是成名后,你就没有隐私、没有个性、没有时间,用自己的一切去换钱,太苦,不划算。成名的路径更苦,奋斗的过程还不能跟其它行业一样,无法形成被社会认可的“资历”,人家能成为资深律师、工程师、专家,你没出名难道会成什么资深艺人么?
以上是我接触的训练生家长,以女孩家长居多,男孩家长一般放养,管的少。
我开过一个偶像培训学校,有很多未成年男生自己带着钱就来了,至于他们是怎么说服家长拿到钱的,还是跟家长吵架翻脸拿到钱的,我们也不知道。这部分不管事的家长,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研究家长心理。
就我接触的家长来说,偶像公司跟他们相处时的最好的模式,就是不相处。
训练生、公司、家长,我认为三方最好的状态就是,公司跟训练生沟通,把事情确认好,然后他们回去跟家长沟通,能不能摆平父母就是他们的事了,摆不平,也请不要带到公司来。根据合同,大家各自履行好自己的权利义务。
对于未成年训练生,家长作为监护人,总撇不开,这个没办法。所以我的选择是要做也只做男团,因为家长几乎是放养,不插手业务,绝不碰未成年女团,太麻烦了。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