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影院人集体呼救:等复工的感觉像在被“凌迟”,六月底是失血死亡的临界点
最近几天,北京疫情反复的消息再次击碎了影院人的希望。
娱理工作室想找几位从业者聊一聊,没想到迎来了几百号人。
“是记者吗?救救我们吧,真的活不下去了……”
“电影人快变孟姜女了。不是我们戾气太重,是现在已经持续失血到了一个临界点了。”
中国电影院,正在经历字面意义上的死亡。
走投无路的影投人
撑了几个月后,6月10号这天,C先生的心态彻底崩了。
这一天发生了几件事:影院复工传闻破灭,博纳黄总坠楼去世,以及,他的四家影院现金流完全断裂。
他把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亲戚家,将父母家和自己家的房子挂到了网上,每天焦虑地守在家里,等人上门看房,但最近行情不好,问津者寥寥。银行贷款从2月延期到现在,6月底是最后期限,每天他都接到无数个催收电话,如果还不上,之后他将面临被起诉、收房、信用破产……后果不堪设想。
“之前我还开玩笑说,大不了我飞身一跃,把你们都解救了。结果我没跳,博纳的黄总跳了。你说人家那么高地位,都没什么水花,我能拯救谁?我连自己都救不了。”
C先生以前在银行工作,熟悉融资贷款渠道。后来在国家“到2020年建8万块银幕”的号召下,转行做了影院投资,在东北建了两家,有扶持政策的海南建了两家,定位都是县域影院。
作为个人投资者,他的影院建设资金全部来自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四家影城每月房租20万,员工薪资、水电等合计20万,不管开不开门,这是固定支出。5月8号的国务院通知、6月10号的网传复工日期重新点燃了员工的希望,大家踊跃做传单去周边各个小区宣传,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望。
光是这反反复复准备复工,四个店就砸进去60万,比平时营业成本还高。
“我们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每天按时消毒,每个厅一次就要用完一桶消毒水。财务跟我说的时候我都没往心里去,心想着只要能开门,让我干什么都行。隔座售票也准备好了,一开始还想把座椅拆了,但实在成本太高,就把不用的座椅拿胶带封上,用的座椅一共配了6000个椅套,每天更换,清洗消毒,这又是一笔花销。”
直到6月10号,连买消毒水的钱都没了,“真的,真的再也折腾不起了。我可能撑不到出复工通知的那天了。”
“影院一直不开门,现在在银行属于禁入行业,都不止是慎入行业了。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复工,你想继续贷款,没法做风险评估。国务院是允许复工的,不是国家政策问题,那为什么不复工,你没法跟银行解释,银行理解不了。
所以我想恳求各个部门,能不能有一个联合的倡议,有个官方表态,哪怕不是红头文件,让我可以拿着这个向银行继续申请贷款延期,不然真的活不下去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像C先生这样山穷水尽的影投人并非个例。影院属于重资产项目,通常都是押上全部身家贷款投资,若干年后才能回本,一旦决定了就没有回头路。而这场疫情的影响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认知,主要压力都集中在了投资人身上。
曾经人声鼎沸的电影院,还陈列着春节档的海报,现在地上蒙了一层灰。
L先生三年前投资600万,在中部地区某五线县城建了一家5厅700座影城。去年票房350万,原本预计2022年回本。停业期间每月房租3万,员工基本工资1.3万,算上设备折旧,每月净亏损8万,已不堪重负。
“今天员工告诉我,我们那层美食城好多店都关门了。影院不开门,周边商场的客流量也带不起来。有的员工回家帮家人摆摊去了,但小县城里除了烧烤,基本都挣不着钱。县文化部、商务部给我们发过防疫通知表,填上就能开业,可我们没有密钥,怎么放电影啊?再这样下去要活活被拖死了。”
官方机构统计,全国影院工作岗位超过了一百万人。影院关门,连带着其他相关行业也会跟着倒闭。
有七年影投经验的Z先生在西南地区有十多家影院,员工总共有两三百人,疫情爆发至今仍在坚持每月发放最低标准工资。停业这几个月,每家店的每月损失在20万到30万元。
“全国一万三千家影院,照这样耗下去,最后能剩两三千家就不错了。现在不允许复工,抄底都没人敢抄。前阵子听说上影拿出10个亿参股并购长三角的影院,后来也没下文了,能达到营收能力要求的影院估计已经很少了。
哪怕说一句八月份复工,我们心里清楚了,就可以去跟开发商协调接下来的钱怎么交。现在什么都不讲,一点风声都没有,整个行业内部都是一个恐慌状态。”
以上这些还是三到五线城市的情况,一线城市影院每月仅房租就可达上百万。尽管很多省份都出台过电影复工激励政策,但能真正落到实处的、能解燃眉之急的方案其实并不多,有的影院连2018年的专资都没返回来,更别提补贴了。
“电影院大部分都开在繁华地段,复工政策只是呼吁,不是强制,地产商并没有给我们减一分钱房租,也依然要交很多物业费。我们理解地产商也有资金压力,但这样下去大家都得饿死。”
“哭笑不得的是,我最近每天都能收到省防疫指挥部的短信,提醒影剧院工作人员工作时要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可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开始工作?我都不敢面对家人亲戚,他们会说你都歇好几个月了,怎么还不上班?”
一些影院人把这张“物料”设为朋友圈头图
进入六月,很多影城开始被催交下半年的房租,又要迎来新一波倒闭潮。
最近几天,有几位影投人都向娱理工作室倾诉过类似的话:每天一睁眼,就又是迷茫焦虑、苦苦等消息的一天,晚上就难受崩溃,一宿一宿失眠,往往天亮才能眯上一会。周五中午过后更是如坐针毡:得,这一礼拜又泡汤了。
他们不是没努力争取过,热线电话、官方邮箱、网站留言,能试的办法都试过无数次了。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但只能表示“等通知”。
影院工作者们甚至想出一个半黑色幽默半认真的法子——去官网提交申请了“影院最久停业”吉尼斯世界纪录。
眼下他们唯一还在照常维持的工作,就是每隔三天要测试一遍放映设备。只有在那道虚幻美好的光束里,一切人间烦忧才仿佛短暂地消失了。
电影是用来造梦的。没有电影的日子里,每分钟对他们来说都残酷难熬。
据财新数据,截至5月7日,全国已有4189家影院类企业注销。图中这几家只是冰山一角。
浑身的血管都在喷血,
自救哪有那么简单?
“真心请您不要写什么影院自救成功这种东西,99%的影院都做不到。这个行业像一头大象,浑身的血管都在往外喷血,不是一个创可贴可以解决问题的。”一位影院工作者对娱理工作室说。
外界对影院行业总有一些误解。
“有手有脚的,怎么就没活路?电影院不开,转行干别的不就好了?”
“电影本来就是暴利行业,早该整顿整顿了!”
“所有行业都因为疫情受到了损失,怎么就不能为大局着想坚持一下?”
一个基本的科普是,影院处于整个产业链最末端。一个小城市影院工作者的工资有可能还不如工人高。
制片人关雅荻说:70000张银幕和影院相关一线岗位,事关基本民生,不只是什么“非必要性娱乐”
W先生在辽宁铁岭一家私人影院工作了快六年,已经整整五个月没上班了。店里12个人,到现在只剩4个还在咬牙坚持没离开。
“对电影院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看样子短期内是复不了工了,我可能会去街上发发传单,或者做游戏陪玩,得先想办法生存下来啊。”
影院长时间不开,电影票、卡、券都卖不出去。为春节档囤积的食品开始过期,放映设备打最低折也没人买。不像网吧的电脑、健身房的器材起码还能“挥泪大甩卖”,影院压根就没什么可以变现周转的资产。
郑州一家影院,卖品部还在坚持开门营业,只是没法放电影。爆米花5块钱一桶,没什么人买——失去观影环境后,爆米花成了无用品。
一些影院经理真的去摆摊了,卖卖库存里的电影周边。周边倒是挺受欢迎,但是脚站到麻也赚不到什么钱,更多是为了宣传,让影迷不要忘记电影。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小姐的摆摊日记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C先生,尝试过把海南的水果运到东北卖,但因为没有物流渠道,只能发顺丰,忙活一大顿只赚了一千块钱,还贷杯水车薪。影院人跑去干别的终究是外行,术业有专攻,外行怎么拼得过内行呢?
“我跟一些演员、导演有合作,大家也能拍拍短视频,赚一点小钱,但每个人都有点傲骨,不甘心让自己的本事都淹没在短视频里。我们都希望中国也能有好莱坞,也能有漫威,前提是中国电影得活下去,不能是一个残废了的行业。不然我们靠什么来讲中国故事,来搞文化输出呢?靠电影人全都转行拍短视频,分享给全世界人看吗?《流浪地球》在电脑上看,对工业化进程有什么用?
2018年我在一个满族自治县建了第一家影城,我记得在搞宣传活动时,放的电影是《巨齿鲨》,一个妈妈带着三年级的女儿出来,她妈妈说:看见了吗?这就是3D电影,好不好看啊?喜欢的话下周再来看啊?孩子连忙雀跃答应。
我在旁边听着,当时眼睛就湿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我们,怎么会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从来没看过3D电影?我觉得建县域影城,有我自己一些造福县城百姓的情怀在里面,我想让下一代孩子都能感受到视听技术的进步。疫情期间我还走遍了海南的每一个乡镇,想让那里的农民将来都能看上电影。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情怀都像个笑话了。我自己的生存都保障不了,拿什么去造福社会啊?”C先生苦笑着说。
《巨齿鲨》剧照
“想走的基本疫情一开始就走了。能坚持到现在还没走的,基本都是爱电影的。因为开业时间不明朗,也难保他们以后可能不会再回来。我是店长一手提拔起来的,店长不走我也不会走,哪天她也撑不下去了,我就也走了。”小涛说。
小涛是南方某四线城市的一名影院员工。上个月起,店里实在没钱了,员工开始停薪留职。有的去做了酒店前台,有的去麦当劳兼职,放映员去做了销售,而他自己则选择了送外卖。
“看,上个月送了601单。”小涛开心地向同行们展示业绩,受到众人羡慕。
送外卖没想象中那么赚钱,而且非常辛苦。前期需要自己投入,自费买电瓶车,因为刚开始做路况不熟,小涛这601单也只能赚三千块钱。传说中那些送外卖月入过万的,起码得有两台电瓶车,每天从早上7点跑到夜里2点。
“好在能先把日子过下去了。我之所以送外卖,就是因为可以随时辞职回去,我还是更想念在电影院的工作。”
小涛所在的影院其实很早就有危机意识,去年投资开发了一个小程序,打开像是个“小美团”,有每日秒杀、美食、美容健身、休闲娱乐……用电影票来跟市里各个商家做资源置换。本来想今年做大,没想到赶上疫情,影院瞬间失去了跟其他商家的谈判资格。
现在这家影院的小程序还在坚持卖一些小东西:几块钱的果汁、冰沙,QQ糖,薯片,护手霜等等。员工每周还在做直播、拍短视频,尽量保持忙碌的状态。
小涛一边送着外卖,一边在朋友圈帮老东家影城打广告:可配送8块钱一碗的冰粥、冰沙、果汁
不是每个人都像小涛那样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兼职。在这个年代,找工作并不容易。转行意味着从零开始,基本只能找一些临时的底层苦力工作。
在数百位影院人的心声里,我们摘录了一些在竭尽全力寻找出路的影院人的声音,他们一边兼职,一边心心念念盼着影院复工:
“我们店从店长到员工都在做微商,有一个把家里两套房子都卖了。我们影城工作人员在一起好几年了,每次有人离开的时候,眼泪就掉下来了。”
“有个员工跟了我三年多,上个月我实在没钱忍痛辞掉了。她回去帮她妈妈卖鸭脖,生意也不好。上次“5.20”我们影城摆摊清库存,她不要钱回来帮我,我们爆米花可乐一共才卖了16块钱。她说,还不如我卖鸭脖呢。”
山东一家影院老板自己做小龙虾送外卖,虽然生意尚可,最后还是决定死等影院开门。最后一张图配图写的是:“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不奢求复工了…可是,
咬牙坚持也得有方向啊
“我们已经不奢求复工了……只想问一个复工时间,或者谁站出来有一个表态,让我们自己决定是去是留就好,不然现在连工作都不敢找。”
“本来三月已经复工了又被叫停,五月又召集回来培训消毒,六月传言再回来培训消毒,这样来来回回谁都要抑郁了啊。”
“就像在用小刀子割我们的肉,在古代,这叫凌迟……”
“连死刑犯也得知道个期限啊。”
没有任何沟通机制,导致各种阴谋论频出,影院人陷入集体焦虑,人心惶惶。
众多影院工作者向娱理工作室倾诉
这两天北京疫情再次爆发,这样的情形的确不适合复工,可以理解。但那些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一例病例的偏远省份,可不可以逐步、有序地放开影院呢?如果新冠肺炎病毒还将继续纠缠人类,影院这样的行业是否就永远无法复工?
越是做常态化、持久战准备,越应该考虑如何避免产生次生问题。韩国4月底第一批36家影院就复工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还推出优惠券激励观众重回影院;日本从5月起逐步开放了疫情缓和地区的影院;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院线也开始了小规模复工。
影院工作者发来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商场、夜市、餐厅、酒吧、夜店等地都人山人海,而且已经没什么人戴口罩。
电影院可以做到强制性实名登记、隔座售票,便于溯源;有新风系统,全程戴口罩;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长也比坐飞机短。
事实上,电影院并不比任何公共场所危险。那么电影院怎么就跟危险挂上钩了呢?仅凭“密闭空间”这一个理由,无法服众。
已经去世的博纳黄总的倒数第二条朋友圈
一位影院人对我们说:
“影院就像禽流感时的鸡,一有禽流感就是鸡的问题,不找鸭不找鹅。电影院已经被妖魔化了……”
国内没有协会、工会能保障他们的利益,影院工作者只能一盘散沙,绝望呼喊。
摘自《高盛:中国财政刺激策略的转变》
电影不是唯一受疫情冲击的行业,但这样的冲击程度本没必要发生。资本撤场、人才流失、人心不在,如果再不救,想再恢复到疫情前中国电影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就难了。
影院只是处于闸刀靠里位置的一环而已。底层和根基的崩塌,最终会殃及整个行业。
中国电影市场一年票房600多个亿,从产值来说,可能还不如一家大型公司。但电影在精神和艺术层面的探索、文化自信的树立、意识形态建设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迄今为止,网络电影、短视频尚且无法取代院线电影的特殊地位。
世界历史上,无论怎样的至暗时刻,战争、经济大萧条、集权时代,电影从没被放弃过。最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成果更是举世瞩目。
如今,电影院却像被灭霸打了响指,一家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今年不开门,没有影院能活到明年。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也就是说,需要大家
将[娱理]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算法就能
提升我们和你们之间的联系啦
亲爱的你
就能更及时地收到我们的信息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