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漫百岁:女性角色“不惑”了吗?
目录
壹 | |
贰 | |
叄 |
《三十而已》落下帷幕,《乘风破浪的姐姐》仍在制造话题。大众文化和文艺的创作者们愈发积极地在作品中探索女性主义。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和观众的高期待,如何塑造优质的女性角色成为令人头疼又难以突破的瓶颈。当女性角色与“国漫”产生交集,这一题目的难度有增无减。
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部国产动画摄制完成,从光辉到暗淡,再到孱弱的崛起,中国动漫史已近百年。这一个世纪里,数百部动画分别呈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她们拥有何种性格,经历了怎样的进步,又面临着何种困境?本文试图呈现百年国漫中女性角色的发展轨迹,展望未来国漫的理想生态,希望能够借此提出一种解答。
【编者注】国漫:动漫通常指动画和漫画,本文中讨论的国漫指国产动画片、动画电影及漫画改编后形成的影视作品。
01
从缺席到在场,她们走了多远
02
时代浪潮中的女性脸谱
民国时期动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常作为一种“革命”和“进步”的文化符号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出品的两部动画,《血钱》(1932)和《狗侦探》(1933) 皆以“女学生”为主角,剧情也呈现出强烈的反帝国主义色彩。《狗侦探》讲述了一位女学生在爱犬的帮助下烧毁了帝国主义用兵舰运来的、在岸边堆积如山的鸦片,还把列强的兵舰烧成废铁。在《血钱》里,女学生想象道,一个躺在床上的中国人给“中国制造”的货物包输血后,货物包吐钱来化作生产飞机、坦克和大炮的工厂,中国人用这些武器同日军作战,大败日军。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女学生角色,承载着创作者的家国情怀,在时代沉浮中化身为国家和民族的“守护者”。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特殊时期的女性角色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动画《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讲述了玉荣和龙梅冒着暴风雪抢救公社羊群,并最后受到党中央的表彰的故事。在现实中,两位女性因为严重冻伤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但动画并未呈现。美术片的价值落点实际上并不附着于个体的勇敢和无畏,更多还是强调为集体的忘我付出,也正因为如此,女性角色的主体价值实际上并未被充分彰显。
改革开放后也出现了以女主角代表某一群体、反映和批判某一时代的动画短片。《兰花花》(1989)中的女主角兰花花就扮演着典型的“受害者”角色,在被迫嫁给地主的儿子去冲喜后,她试图与心爱的青年长工一起逃脱魔掌,却未料到青年吃了地主婆给的馒头后中毒身亡,女主角悲痛欲绝,吃下剩下的馒头,为其殉情。全片用画风粗犷的水墨和极富张力的唢呐勾勒出了发生在陕北高原上的一出爱情悲剧。片尾,兰花花开满漫山遍野,哀伤和同情也席卷了观众的心。
但正经历市场化转型期的国漫并非一帆风顺,行业规范与作品审查体系的尚不健全,国内对市场化动漫接受度与审美力的尚未培育成熟,以《虹猫蓝兔七侠传》《神厨小福贵》为代表的一批原创动画遭举报并被禁播,解禁时已错过了作品最风靡之时。
自此,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光头强》为代表幼儿向动画片占据了国内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以前者为例,美羊羊、红太狼等拟人形象妇孺皆知,但剧情大多是围绕喜羊羊凭借智慧拆穿灰太狼的诡计而展开的。作为动漫配角,这些女性形象脸谱化特征明显,但相较于动漫起步初期中“青蛙妈妈”(《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类的单一形象已经有所突破。
2010年后,市场卷入程度继续升高,原创动漫体系更加成熟,“互联网+动漫”的概念开始流行。“动漫蓝皮书”系列第6本《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6)》一书中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动漫用户属性和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爆款”策略打造超级明星IP的观点。以IP为核心连接的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等领域迎来全面的跨界融合,借助IP资源来推进跨产业运营[6]。
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大圣归来》被认为是第一部让中国动漫脱离“低幼”形象的全三维动画。以此为起点,《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面向多年龄段的动画电影陆续上映。
但另一边,女主角椿的人物塑造及剧情设置成为争议焦点。故事中,少女椿为向人类少年鲲报恩,甘愿用一半的寿命与灵婆交换,但最终的代价却超出了个人范畴,致使整个族群面临灭顶之灾。有学者认为,椿在影片展现出的“感性”的女性特质,可以毫无理性地为个人意愿的实现而牺牲一切外在的东西,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导致故事构建根基的不稳定[7]。
作为重要社会成员的独立女性形象也频频出现。播出于2018年的国漫作品《刺客伍六七》中就塑造了高人气的女性群像。幼年丧母,为报仇苦练武艺,表面冷酷实则有着温柔一面的女主角梅花十三;贪小便宜、自私,但面对亲情时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孙子的阿婆;头戴紫色假发,身患“癌症”仍笑对生活的顽皮小女生可乐......她们身份各异且性格鲜明,但在危急时刻到来时都选择挺身而出,发挥所长守卫家园。虽然她们并非剧中第一主角,但其形象的展示与人物间的互动都使得作品整体更加流畅饱满。该番剧也成为了近年来唯一入围“动画界奥斯卡”法国昂西国家动画电影节的国创番剧。
03
被凝视的她们如何突围:要表达,也要对话
对历经百年的国产动漫而言,专注于人物形象打磨和剧情设置亦是真正走向崛起的不二法门。无论是文化创作本身还是性别趋向均衡的庞大消费市场,都在呼唤更丰满、更多元的女性角色登上荧屏。
总体而言,当前女性角色在国产动漫中的处境相比 20 世纪有了很大改观。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走上荧屏,除工具性价值以外,她们作为“人”的一面被更加充分地发掘,拥有了更独立的个性和更完整的人格。
但必须承认,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叙事结构,国漫中的大多数女性都没有冲破传统的束缚,即便是在不少优秀的国漫作品中,她们依然在父权的凝视下徘徊。
《画江湖之不良人》(2014)中的重要角色女帝李茂贞,初次登场时镜头首先呈现的是腿部的特写,葱葱玉手划过雪白纤长的大腿,极具性张力的画面极大满足了父权空间投射的凝视;此后二十多秒的镜头也一直从较低的斜后方位展现横卧着的女帝背影,结合腿、肩多个部位特写尽情展现其曼妙身姿。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指出,“在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如今,国产动漫要想塑造出更加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平衡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在叙事中的主导性与强弱关系,提高女性的可见度。
这不仅是要让女性角色更多地“被看见”,更重要的是将女性角色塑造为主动的掌控者、探索者,给女性的主体表达提供必要的空间,让更多“女主角”真正成为“女性的主角”,而非烘托“男主角”的存在。依托这一空间,女性在现实中的境遇可以更广泛地投射到动漫作品中,包括她们丰富的情感和思考,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以及种种妥协与抗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加个性化的色彩和触达受众的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期待国漫中既有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叙事,也有《女生宿舍日常》(2017)式的普通女性成长点滴;既有像《虹猫蓝兔七侠传》(2006)一样成熟的、适合儿童观看的动漫,也有《一人之下》(2016)这样成人向、全年龄向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让女性角色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不等于完全以资本为导向,过分讨好扩张的女性向市场。乙女、耽美题材的作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意义,但过度贩卖男色本质上是另一种直男思维陷阱,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并无帮助。精神的对抗不能落后于肉体的反叛,如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女性角色的崛起。
女性视角的动漫作品实际构成了对传统父权逻辑的挑战。它们借助构图、分镜、剪辑、配音、特效等多个环节,将女性眼中的世界展现给观众,让无数在男性叙事中被遮蔽的女性境遇逐渐显形的同时,也试图重构“性与性别”的讨论空间。
这也是优质女性角色们超越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更为宽广的意义。呈现与表达并非最终目的,在空间中行之有效地对谈,减少性别之间的隔阂与误解,是更深层次的诉求。
性别之间的惯常冲突无法消解,但永远有一些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能引发广泛的共鸣。比如《山水情》自在灵动的琴童形象,就让不区分性别的对美的观赏成为可能。如今,我们呼唤女性角色的崛起,亦是为了发现或者创造更多这样的缓冲带、共生区。
在共通的情感体验的观照下,以优质女性角色的塑造为支点,我们不仅可以拥有更加深入人心的文化作品,也可以拥有社会学意义上更加紧密的联结。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