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克振:集 邮

兵团战友 2023-02-21



1965年9月4日,我们乘着西去的列车,离开天津奔赴了祖国的大西北一甘肃农建十一师一团六连。从那时起我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开垦荒地,开始了忘我的战天斗地。我们秉承了兵团人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团结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保卫和建设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我们的青春。岁月荏苒,转瞬五十四年,我们两鬓皆白。但无论我们的身份角色如何转变,无论身在天南地北,都常常梦回戈壁,都思念朝夕相处的战友,任何有关兵团生活的往事都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因为我们情系戈壁,我们是六连人!我们有患难与共的战友情!


《情系戈壁》书摘



集  邮

刘克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及天涯不见家”。我们少小离家,年仅十六岁,来到六千里之外的戈壁滩战天斗地。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吧,经常不能自持。


记得我大哥曾为我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拾起又放下的是你的信件,放下又拾起的是对你的思念”这几句至今铭记在心。那些年,每每收到一封家书,狂喜至极!逐字逐句咀嚼信上的每一个字,不肯放手,忘了饥饿,忘了渴!那一刻从骨子里懂得了什么是家书抵千金!         


信积攒多了,我发现小小方寸邮票有含义!它能反映出缤纷的世界!你看,有伟人的风采的;有再现纪念历史事件的;还有宣传祖国大好河山的;就连普票都内容很丰富(2分4分8分),里面全是全国特色民居- - - - -题材特别广泛。我喜欢看邮票了,开始集邮票,邮票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凭添了情趣。

那个年代集邮,谈何容易!我只能让家里帮收集盖销票和买一些新发行的邮票寄过来。再有就是与连队里关系不错的战友们互相拆对,能凑齐一套,就高兴好几天。正值文革期间,邮票发行量很小。而且,政治题材多,色调也少。主色调基本上是,红色。慢慢地,八大样板戏,毛主席去安源,钢琴伴唱红灯记- - - - - 整套纪念邮票都有了,邮册渐渐增厚。劳作之余,拿出来翻看,仿佛眼界宽了,胸怀似乎也宽了!


每收到父母的信,每封信中都夹着新发行的邮票,我回信使用上新邮票,家里回信,再寄回给我盖销票,乐此不疲! 回想起来当时我还真有几张值得保存的好邮票。


一张,是我大哥去参加志愿军从朝鲜寄信回来的五十年代的军邮,印刷票面很粗糙,颜色也不明快,没有什么艺术感。蓝色票面上只有一个五星,五星下写着:军人专用,800元。这800元是刚解放的旧货币,那时,我真没看好它,不知它的价值,单凭直观感觉,不太喜欢,可是父亲告诉我很珍贵。

另外,还有一套很有故事的邮票。1968年冬天,我收到一封厚厚的家信,上面竟贴着一角二分的邮票。打开一看,除了信纸,还有一个小纸包。我好奇怪,小纸包装的什么?打开一层,又一层,打开一层还有一层,最里一层纸上有父亲的笔迹:“小心收藏,不要让别人看到”。原来这是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的邮票,志号:94,一套八张。在68年,这绝对是“四旧”!看过信后,得知了这套邮票的来历:一天,我父亲在百货大楼对面邮局排队买邮票,柜台旁一个老者暗自垂泪,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原来老人想给外地下乡的孩子邮寄几本书,准备用梅兰芳舞台艺术这几张邮票做资费寄包裹。被营业员一顿训斥,说是四旧,不能使用了!老人说着,又忍不住落泪,说家里实在没钱了,只想满足孩子的要求,寄出这几本书。我爸把他拉到一旁,说,别着急,邮资多少,我给你钱,邮票卖给我吧。就这样,我有了第一套没用过的邮票。班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这件事, 但是,我仍不敢经常拿出来看,深深地压在箱底了。                  


1973年8月,父亲去世了,我的集邮戛然而止。


1979年,迁回天津,照顾老小,又搬过几次家,集邮册子也不知哪去了。现在想起来是一生中的唯一的憾事。


小小邮票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