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是检测学生学力,承载选拔功能,体现教学导向的有力凭据,也是实施教学的良好素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各地的中考题,试题多解,优解挖掘,本源探究,也对试题的价值导向,教学建议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作为教师并不能满足于研究广州本地的中考题,若有时间希望能适当每天做一做各地的中考试题,同时也阅读已发表的杂志文章,希望能给同学们和老师们带来一点借鉴。为了方便阅读,笔者的公众号字体调大一点,同时尽量的不直接在word拷贝过来,以免大家阅读的时候眼睛辛苦。今天探讨的是2019年重庆市数学中考压轴题第26题。发表在杂志上的作者(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11期,作者郝敬军(江苏))把它写成了3页的内容。本文还是以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既分析试题本身,同时也思考如下的问题:对题目如何进行探索、研究和写作,才能对读者、自己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呈现原题:
1,图形中的线段比较多,但仔细审题学生还是能看清楚的;
探索和解决1:想直接求三角形PEF的周长是困难的,但是可以通过相似来转化,参考笔者的文章:
即(1)首先证明△PEF∽△BCO,推出当PE最大时,△PEF的周长最大,构建二次函数,求出PE最大时,点P的坐标。
探索和解决2:接下来如何求这三条折线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难点在于根号3/2如何转化?转化的本质是什么?改成其它数值还能这样做吗?
这个题目做起来真不容易!还有第(2)问,第(2)问的图形和第(1)问联系不大,需要重新画图!
现在分析第(2)问:
动画理解题意:
探索2:这个按向量平移,在ggb中制作的方法并不困难。难道出题人也是用这个软件命制新题目吗?当然,用几何画板也能实现。
动画演示一下:
由分析可知,△D′CN构成等腰三角形有多种情况,分类讨论之:
1、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最短问题转化为垂线段最短,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由此可见,作为写作或给学生学习的学案,并不一定要完全用完原题本身,而是基于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学习目标,选取、改编中考题。
上图选用自章建跃博士的《我们应该如何教几何》。
动静结合中交替演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刻画,2019年中考数学:素养导向的试题观察4——2019广东25题()
2019年中考数学:素养导向的试题观察1——2019连云港16题;
读姚静教授的文章:他们为什么在应用题上失败了
初三培优系列2:2018广州中考第24题——不给图的数形结合题;
初三培优系列1:2016广州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初一培优系列3:史上最难?2018年区初一上半学期数轴动点问题
(微信中长按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