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姓马,叫范,模范的范……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个周末在中国大戏院听“红色经典”评弹流派演唱会,看到久违的老演员范林元。因为当了领导,范林元已经很少在舞台上出现了,上台开嗓之前照例放只噱头,范林元说:“年轻的听众不知道评弹界还有我这么个人,姓范?谁啊?没有的呀。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范,模的范,不是麻烦的烦。我争取做模范,绝不找麻烦。”三言两语,剧场的气氛就调动起来了。“模范”和“麻烦”,吴语中的发音基本一样,很容易搞错。以前姓范的人经常被人家起绰号,什么“饭泡粥”、“饭米碎”、“烦不煞”……原因就在于“范”字的发音和“饭”、“烦”相似。而姓马的人,绝少用“范”字命名,因为人的习惯,看到“马范”这个名字,总会想起“麻烦”,而不会想到“模范”。不过在民国时代,还真有一位“马范”,以书法名闻天下,他就是来自温州永嘉的马公愚先生。


马公愚

(1890-1969)


马公愚先生人称“书画传家二百年”,和他的老兄马孟容齐名。马老原来的名字真叫马范,字公禺。后将“禺”字加个心字底,用“马公愚”这个名字。马范的名字为什么不用?是否因为和“麻烦”谐音?笔者亦不得而知。不过老底子人的称呼,不会连名带姓一起叫的,“马范”的名字只是用于族谱,别人如果这么喊他,等于是在骂街。不管他名字叫什么,一般总是用“字”来称呼他。


马公愚致黄宾虹书札


马公愚以书法篆刻名闻天下,真草篆隶无一不精,作画则山水花卉翎毛鱼虫无一不能,堪称书画方面的全才。家住劳尔东路(今襄阳北路)颐德坊,老房子还在。马公愚和唐驼、天台山农(刘文玠)及沈尹默并称题写匾额的“四大圣手”,题字非常之多。上海人熟知的绒线大王“恒源祥”,当年草创时期的牌匾就是由马公愚题写的。


马公愚题写的“恒源祥”


马公愚热爱生活,平时烟酒茶是不碰的,喜欢喝点牛奶吃点鸡蛋和粥。布衣一袭、布鞋一双,常年在襄阳公园散步打太极拳。最不喜欢说他“老”,家里的佣人如叫他“老爷”,他必不喜。有丫头机灵,上茶时说:“少爷用茶”,他就开心了。有一次马公愚到苏州网师园找张大千的张雄张善孖“白相”,骑在张家养的老虎身上拍了一张照,一时传为美谈。


马公愚伏虎小影


马公愚鬻字为生、诗书自娱,本来过着与世无争的寓公生活。不过到了某个特殊年代,他也被时代的大潮所裹挟,“马范”的名字早就不用,但“麻烦”却不请自来,老先生难免骑虎难下。积年所题的匾额全都不存,家藏书画碑版也悉数被毁。到1969年,马公愚撒手人寰。他居住多年的襄阳北路颐德坊,原来弄堂口有门头,上面的题字由他所写。如今再到原地寻访,颐德坊已经是一条没有门头的弄堂了。


现在的襄阳北路颐德坊


之前我曾写过唐驼和天台山农,他们题写的弄堂匾额还能看到,但马公愚的手笔,却未曾得见。“恒源祥”现在的品牌标记用的也是美术字,不再用马公愚的题字了。因为题字多,马字赝品也多,有些墨迹未必是真品,也算是另一种“麻烦”吧。


马公愚篆刻

“换了人间”


说完马范先生,回过头来听模范的范先生说书。《三笑》是一部“长脚笑话”,几十回书从头笑到底,唱《三笑》最经典的当然是徐云志,但笔者看得最多的却是范林元。徐云志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月,只留下录音,没留下影像。范林元作为徐调传人,八九十年代录制大量电视节目,是《三笑》和徐调在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后来还跨界参加情景剧录制,名气很大。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淡出舞台,很少演出了。演而优则仕,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后来都当了领导,主席也好,主任也好,平时都在开会,偶尔出来客串一下,满堂彩声,是在致敬他过去的名声和现在的地位。观众听众想再欣赏他们真正的艺术,很难了。艺术如此,其他行业也差不多。


最近我还写了

一桌搓了78年的老麻将

哈斗就是Hotdog?

北站宝山路东侧,猫咪和彪形大汉的领地

哈哈笑

“八一三”淞沪会战长镜头

欢喜侬

建国东路海鸥西菜社旧址

大排,大肉,和大肠

七夕|死了都要爱

一封从1977年的上海寄出的时光明信片

《千千阙歌》版本考及其他

戏说“拉黄包车”

美女帅哥和爷叔 各唱各的上海腔

1932年的今天,刘长春亮相洛杉矶奥运会时穿的什么运动鞋?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