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桌搓了78年的老麻将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前日承蒙好友相邀,到牛庄路中国大戏院欣赏毛猛达、沈荣海的专场演出:《石库门的笑声》。这场演出名声在外,有报道称一年票房超过一千五百万,在演出市场普遍不太景气的当下,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毛猛达、沈荣海八十年代开始走红,毛的吉他弹唱和沈的冷面滑稽,当年都令少年的我印象深刻。后来他们一个成了红茶坊里的阿德哥,一个成了电视喜剧的导演,好像多年没再合作。转眼匆匆几十年,当年的小伙子都已是退休的老艺术家,这场演出属于“发挥余热”(艺术家自嘲“扒分”)。但这样一场“扒分”性质的演出,却引起了上海滩的轰动。没有花哨的舞台设计,没有炫目的商业包装,简简单单的台口,就是两个人、两只话筒两张嘴,两个多小时演下来,欢声笑语掌声不绝。最贵的票子卖到五六百,山顶都要一百块,还一票难求。海派文化式微?问问毛猛达、沈荣海和中国大戏院里的观众,他们同意吗?


牛庄路中国大戏院


两个半小时欢声笑语

毛猛达、沈荣海交足功课


演到高潮阶段,毛猛达、沈荣华说了一个和麻将有关的小段。毛猛达说麻将上海人人人爱搓,他也不例外,清混碰、敲麻,都喜欢且精通。朋友小聚,不来钞票,谁输谁请客吃饭(谁信啊),他打麻将赢得多输得少,不大好意思,所以请朋友们上家里打,顺便让老婆烧几只小菜吃吃。拿出一副新麻将,第一把骰子投出七点开天门,事体来了。红中发财东风一道杠特,发现手里白皮有五只。这是怎么回事?大概新麻将,两只备用牌没有拿掉,主人想想算了,这副牌不胡了,多出来的白皮开出去拉倒。没想到对家牌摊下来:等的就是你这只白皮。原来,白皮多出来不止一只。大概是这么一个笑话,说起来也算件寻常事,但因为在座的观众都在喜欢麻将,艺术家说得又活龙活现,现场的笑果绝佳,人人前仰后合,气氛达到高潮。我想这样细致描述麻将细节的段子电视里可能不一定好说,但剧场演出就没有问题。


搓麻将

上海人人人喜欢


毛猛达、沈荣华说的这个麻将段子,其实老得不能再老。滑稽泰斗江笑笑、鲍乐乐1941年在百代唱片公司录制的社会滑稽唱片中,就有一个类似的“搓麻将”小段,内容和毛猛达、沈荣海的表演基本差不多,也是搓麻将,也是白板多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欣赏一下老先生的表演。


滑稽戏“社会滑稽搓麻将”

江笑笑、鲍乐乐表演

百代唱片公司1941年录音


江笑笑、鲍乐乐


我猜测关于搓麻将的笑话,大概几百年前就有了。到四十年代,因为有了录音设备,所以才能欣赏到江鲍两位前辈的表演。江笑笑、鲍乐乐做“植入式广告”的本事,实在让人叹服。唱着唱着,上手的江笑笑忽然咳嗽起来。唱片里的节目也能咳嗽的吗?原来这是广告时间,下手的鲍乐乐赶紧推荐外国进口止咳药,一切顺理成章。唱到后半段,江笑笑又咳了起来,这次不用下手提醒,他自己把广告语又念了一遍。


江笑笑、鲍乐乐


相似的段子、相似的情节,一副麻将牌搓了整整78年,传承到毛猛达、沈荣海手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可以引得观众哈哈大笑。反而有些年轻演员所谓的“创新”表演,因为缺乏生活体验,听上去就像隔靴搔痒,索然无味。而且毛猛达、沈荣海在借鉴老段子的同时,加入了新元素,如果他们还是照本宣科地表演老段子,我想观众肯定都吓跑了。他们改唱为说,梗是老的,但铺垫是新的,一副78年的老麻将,在毛、沈两位手里焕发了新生。


毛猛达、沈荣海


正如李宗盛一首歌里唱的:“总是平白无故地,难过起来……”昨天的演出虽然笑声不断,但环顾四周,我还是感到一丝无奈。台上表演的演员,都已经六十出头。台下看戏的观众,平均年龄五十朝上。年轻演员在哪里?即使演,他们能否有市场?年轻的观众在哪里?恐怕,连上海话都听不懂、不会说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走出中国大戏院。拐个弯,隔壁的宁波路上有很多网红餐厅,虽然已近深夜,门口还是排着长队,全都是说着奇怪语言的年轻人。上海话,以及用上海话演绎的上海笑话,这桌搓了78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老麻将,最终是会“海底捞月”呢?还是“杠头开花”呢?是被“包忒拉忒”呢?还是成了一副谁也摊不下来的“黄牌”呢?天晓得。


九十年代大学宿舍里的麻将桌


最近我还写了

哈斗就是Hotdog?

北站宝山路东侧,猫咪和彪形大汉的领地

哈哈笑

“八一三”淞沪会战长镜头

欢喜侬

建国东路海鸥西菜社旧址

大排,大肉,和大肠

七夕|死了都要爱

一封从1977年的上海寄出的时光明信片

《千千阙歌》版本考及其他

戏说“拉黄包车”

美女帅哥和爷叔 各唱各的上海腔

1932年的今天,刘长春亮相洛杉矶奥运会时穿的什么运动鞋?

也谈甲鱼

沐恩堂的影子

大暑赏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