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贤园到上海之鱼(崔玉宝)

崔玉宝 知青情缘 2024-02-02


从贤园到上海之鱼

 作者:崔玉宝






   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消散,然而,国人不如老外胆大,怕染上瘟疫预后不好,还是不敢远足。政府、媒体也倡导省内游、市区郊野游。


   申城可去地方很多,然而,人总是喜欢猎奇,想看新鲜的东西。近日,小区里的老阿姨老爷叔听说奉贤有一唐顿庄园,内有不同国家风格的建筑,很适宜拍照,相约前往。地铁出行,5号线环城东路站下不远即是。这也是3日10日从海南返沪后第一次乘坐公共交通。


   《唐顿庄园》本为英国独立电视台始拍于2010年的系列时代迷你剧,背景设定在1910年代英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唐顿庄园”。故事讲的是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共分为六季播出。 


    其实,要去的唐顿庄园并非独立景区,为奉贤贤园的一部分。可能贤园内异域风格的建筑有《唐顿庄园》场景的影子,久而久之,这唐顿庄园的名气竟比贤园大了起来,引得人们趋之若鹜。

   贤园是奉贤区倾心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从开园所见的思贤印到忆贤壁、言子像,再到文化长廊和讲贤堂……,在贤园,“贤文化”与园内景色有机融合,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不仅能欣赏自然景观,又能了解贤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奉贤的“贤文化”建设,源于有关奉贤地名的传说。相传春秋时孔丘弟子言偃曾来此讲学,清代设县时,便取“敬奉贤人”之意命名为奉贤县。由此,奉贤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这既是一种精神愿景,也是一种历经千年的文化自信。


   贤园内4.44米高的言子雕像,是为了纪念公元前444年言子来到奉贤讲学,开启了奉贤的文明大门。50米长的诵贤墙上呈现了10名杰出的“贤人名士”。整个贤园以贤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将贤文化落到实处。


   贤园又称奉浦四季生态园,园内的绿化覆盖率达70%,空气十分清新,又有河道小桥,环绕贤园的,则是欧式风格的名为华龙别墅的建筑群,倒与园区的景致相得益彰。


   不知为何,贤园内还建有伊斯兰园、法兰西园、英格兰园、荷兰园、现代园、稀有品种园和水园等十一个“园中园”,虽然有了许多异域风情的特色,其实,都是人造景观而已,并非宣传描述的那么引人入胜。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次竟看到了花海,真正的花海。


   地铁5号线环城东路站往奉贤新城方向两站,为金海湖站,金海湖站即以金海湖命名。


   金海湖又名“上海之鱼”,是奉贤区南桥新城的核心景观湖,占地8.74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是上海湖面面积第三大的人工湖,仅次于滴水湖。上海之鱼(金海湖)风景区由国际规划设计大师、迪拜“棕榈岛”主创设计师拉瑞·奚伯斯设计,以大地雕塑的手法,开凿形成金鱼造型的人工湖。平均水深3.5米,湖面成鱼型,由金汇港和浦南运河构成外围水系,形成以鱼身为中心的圆环水道。上海之鱼(金海湖)水系与黄浦江和东海联通,成为奉贤区的标志。 


   由于不能从空中俯瞰,看不出魚的形状,映入眼帘的金海湖,实际上为一很大的区域,尚在开发利用。建成的向公众开放的有泡泡公园,前段时间还办过花展,这几日撤展闭园。


    上海之魚(金海湖)范围很大,要去哪里看什么可请教路边的保安。在金海路地铁站坐奉贤21路三站,湖堤路湖畔路下,那里有一大片花海,现在盛开的为柳叶马鞭草和格桑花。柳叶马鞭草和格桑花市区公园甚至路边都有,只是在离市区不算远的郊野,能有如此大面积的花海,着实令人震撼。


   花海散布于起伏的坡地上,有了高低错落,显得十分壮观好看。人们徜徉在这紫色、五彩的花海中,不仅心旷神怡,还可拍花拍人,让人乐在其中而流连忘返。


   这花海的土地大概还未被利用,于是洒了花籽便成了景观。据说,秋季时会有粉黛乱子草,同样是一片紫色的海洋。


   柳叶马鞭草以前写过,格桑花藏语称格桑梅朵,格桑为美好、幸福之意,梅朵即花,美好、幸福之花在祝福每位到访的游客。


    在高德地图搜索“上海唐顿庄园”自驾或公交地铁导航路线,所指为浦东新区的一处商品房小区,距贤园还有约1.5小时车程。故而,若要去贤园,当输入韩谊路515号或奉浦四季生态园,方可有正确导航路线。要看花海,若地铁出行,只须返回环城东站就可。这次就差点吃药,幸有旅友提醒。


贤园内“敬奉贤人”的景观随处可见。
























虽冠以沪版唐顿庄园的美名,却与英伦风情相去甚远,满足猎奇心,过过瘾而已。





























名符其实的花的海洋。在离申城不算远且交通还算便利的郊野,能有如此好看的花海,实是难能可贵。













































崔玉宝,1968年12月上山下乡赴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长期在农场医院工作。1979年3月返城回沪,先后在黄浦区团委、黄浦区卫生局、黄浦区中心医院、黄浦区委党校,以及市委组织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任职,直至2012年退休。知青一场,与云南、版纳、橄榄坝结下了毕生的情怀,念之、系之、忆之、记之,不负曾经的付出,充实如今的韶华。

作者作品荐读

知青时代的大塘往事(崔玉宝)解析知青大返城的若干动因(崔玉宝)粉色的浪漫记忆 (崔玉宝)
美丽的西双版纳,曾经有我一个家(崔玉宝)打火机的旧时情结(崔玉宝)
悼知青战友(崔玉宝)
也说“知青精神”(崔玉宝)留守知青"颜木头"回沪记(崔玉宝)难忘第一口油鸡枞(崔玉宝)
悼德平(崔玉宝)"知青春晚",不会是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崔玉宝)
回望“小芳”(崔玉宝)
“勐巴拉娜西”的梦境 (崔玉宝)傣家廊桥记忆(崔玉宝)
还想再说一声“谢谢”(崔玉宝)说激情一一读《那红,那绿,那八》年有感 (崔玉宝)
滇池啊,滇池  (崔玉宝)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从贤园到上海之鱼(崔玉宝)

崔玉宝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