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李国庆)
【小说】
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李国庆
一
刚刚经历了一场婚姻变故,就被总经理的一纸手令遣使到这西双版纳密林深处的曼伦寨来了。
曼伦,魂牵梦萦的曼伦,正是三十年前我“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寄身之地啊!
走下长途客车,我正四下张望,一个二十多岁的傣族姑娘迎上前来,她的脸上露出温润甜美的笑容,柔声问道:“请问,您是从上海来的李先生吗?我叫玉真,是曼伦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关部主任,特地来接您的。”真没想到,这个地地道道的傣家小“依哨”,一口普通话竟说得那么漂亮纯正。
我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唔,这真是一个漂亮清纯、招人喜欢的姑娘:她的脸蛋娇艳得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缅桂花,一对乌黑明亮的眸子,宛如映着明媚月光的两潭秋水,鼻子小巧而挺拔,薄薄的嘴唇微微上翘,显出一副俏皮模样……“玉婉,这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玉婉啊!”我默不出声地在心里喃喃自语,阵阵苦涩、酸楚泛上心头。
“李先生,我们曼伦可是个好地方呢。有山地,有森林,有平坝,有牧场……你们到这儿来投资,大有可为,曼伦的山山水水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这个玉真,可真厉害,伶牙俐齿,聪明乖巧,‘公关’水平一点儿也不亚于内地那些大公司的公关小姐。唉,终归是二十一世纪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啊!”我不胜感慨之至。
“小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不赖,是跟谁学的?”
“没跟谁学,是自学的,我是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的,在北京呆了四年,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学会了。”
“喔!你可真聪明。”
趟过清平如镜的曼伦河,登上一座满目青葱的山岗,我们来到一面向阳的山坡上。
“李先生,您看,这就是我们的果木农场,要说品种嘛可多了,有香焦、芭焦、芒果、菠萝、酸角、木瓜、荔枝、椰子、柠檬、槟榔、三桠果、四棱果、菠萝蜜……如果能在曼伦建一个水果加工厂,‘曼伦牌’果脯、蜜饯、水果罐头准保畅销!”玉真连说带笔划,好像水果加工厂已经平空矗立在她的面前了。
“李先生,我们这儿还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95%,全国闻名的‘望天树’林就在我们乡,还有亚洲象、孟加拉虎、金钱豹、龟纹豹、马鹿、麂子、野牛、野猪、棕熊、白鹇、孔雀、犀鸟、白腹锦鸡等珍禽异兽,居住着傣、瑶、哈尼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是旅游景点中一块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一定能够吸引八方游客来寻幽探密,乐而望返……”
伫立在静静的山林里,记忆的闸门被情感的波涛凿开了,三十年前,不就是在这儿,在这棵饱经人间沧桑的缅桂树下——
我和玉婉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浑身抖颤,泪水像山中的小溪,顺着她那秀丽的面颊,汩汩地流淌……
“玉婉,不能不走吗?留下来熬吧,黑夜再长也有尽头……”我捧起她那梨花带雨的脸蛋,滴血的心在哭泣,在哀求。
她痛苦地闭上眼睛,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哽噎着说不出话来。
我理解玉婉的苦楚:跑到界河那边去,这是她阿爸——波玉婉的主意;可是,波玉婉忍泪含悲执意要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那是让工作组给逼的呀!
曼伦地处半山区,山地多,水田少,乡亲们因地制宜,在山地上种植包谷、水果,不仅粮食自给有余,副业收入也很不错,各家各户的小日子过得差强人意。
“学大寨”工作组进村了,一个星期以内,接连下了一道又一道死命令:把所有的山地都改造成水平梯田,引进外地“优良”稻种,栽种双季稻……
波玉婉作为生产队长,领头抵制:“把山地改造成水平梯田,水源从哪里来?外地的优良稻种不适应曼伦的土性,咋个‘优良’得起来?”
工作组恼羞成怒,把波玉婉撤了职,作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关进“牛棚”。不到半年,曼伦的上千亩山地全给毁了。水引不上山,粮食种不出来,曼伦寨祖祖辈辈没尝过饿饭是啥滋味儿,这回让工作组折腾得够惨,全寨男女老少填不饱肚子,成群结队上山挖野木薯充饥。
波玉婉指着工作组长的鼻子,骂他是“败家子” “害人精”;工作组长气得脸嘴歪朝一边,当众宣布波玉婉为“现行反革命”,然后报请主子批准,准备把波玉婉押去县城,召开万人批斗大会。
波玉婉这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不甘就此受辱,趁看守疏漏之机逃出“牛棚”,找到独生女儿玉婉,决计远走他乡,离开这伤心之地。玉婉提出最后与我见上一面,波玉婉应允了,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十分钟。
“李平哥,让我们下辈子再作夫妻吧!”这是玉婉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三十年来,它一直清晰地响在我的耳边。
玉婉走了,我也走了……
二
“咪,你怎么来了?”玉真忽然像一头欢快的小马鹿,迎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傣族“咪龙”扑去。
“你呀,真不懂事,怎么一下车就把客人带到这儿来了。要不是会计看见你们,我可真要去公安派出所报案了呢!”他一边嗔怪女儿,一边回过头来——
“玉婉!”“李平!”
我们久久地互相凝望着,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聪明的玉真冲着母亲狡黠地一笑,“咪,这位大概就是您在睡梦中常常呼唤的李叔叔吧?你们好好聊吧,拜拜!”说完,灵巧的身子一闪,像一只花蝴蝶飞走了。
“这孩子,都让我惯坏了。”玉婉“刷”地一下脸红了。
“玉婉,你好吗?”算起来,玉婉今年该48岁了,可岁月似乎有情,她依然那么温雅端丽,风姿绰约。
“还……好……”她含笑点头,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唉,整整三十年了,可我总觉得,咱们分手的情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顺手摘下一朵洁白似雪的缅桂,放在鼻子底下贪婪地嗅着、闻着,深自感叹。
“是啊,三十年……真想不到,今生今世还能见到你,你……好……吗?”玉婉用手帕揩着眼泪。柔声问道。
“嗯,还凑合吧,”我含糊地漫应着,即忙转换话题:“玉婉,阔别三十年,曼伦的变化可真大呀!”
玉婉莞尔一笑,“当然,变化不大还能请你来吗?”
我心头一热,故意问道:“是你请我来的吗?”
玉婉垂下眼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管请不请,你来了就好。曼伦。太需要……”
“需要什么?”我紧追不舍。
“人才和资金……”玉婉抬起头,一双流光泛彩的眸子充满期待。
“我这次来,负有一项特殊使命,就是要加强同曼伦的合作。哎,你们曼伦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念平女士在吗?”我想起了自己的公务,急切地问道。
“在,正是本人……”玉婉优雅地一笑,大方地向我伸出手来。
“玉婉……”一股暖流从我的心底升起,迅速弥漫到全身。
三
夜阑人静,我和玉婉相对坐在火塘边,掏不尽的知心话儿,犹如冲出山崖的小溪,无遮无碍,尽情涌流。
玉婉的遭遇令人心酸、感叹。那一年,她和父亲逃到国外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避难。一年以后,波玉婉染上恶性疟疾,含恨而亡。玉婉迫于生计,嫁给了寨子里的一个牛倌。在生下玉真以后不久,牛倌不幸病故,玉婉一个人拉扯着孩子,在艰难中苦熬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玉婉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1979年,玉婉第一个在寨子里办起了傣味餐厅,四方游客接踵而至。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成立了曼伦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她把眼光投向沿海先进地区和东南亚市场,内引外联,要在曼伦大地上描绘出一幅更新更美的图画。
“玉婉,你真了不起,厄运不仅没有摧垮你的意志,反而把你锤炼成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你是傣家人的骄傲。”我直视着她的眼睛,由衷的赞佩。
“岩龙,你莫笑话了,我正在第二次创业,太需要你这样的能人来扶持了。怎么样,我聘请你当高参,待遇从优。如果你丢不下嫂子,可以把她也接来,同等待遇……”玉莺说得一板一拍,绝对没有掺假的成分。
“玉婉,三十年前,咱们都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三十年后,难道我们还要重走过去的老路吗?”到了知天命之年,胆也壮了,说话也不再绕山绕水,我庆幸,庆幸这次西双版纳之行,庆幸……
玉婉沉默了,稍顷,她给我端来了一杯新酿的香气四溢的米酒,两朵红云飞上面颊:“岩龙,缅桂花枯了还会开放,农英的心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火塘。”
我端起酒杯,美美地啜饮起来,呵,这新酿的米酒,是那样地清醇芳冽,我陶醉在真实的梦境中……
啊,美丽富饶的月亮寨(曼伦是傣语“月亮寨”的意思),我将在这片温柔多情的土地上谱写崭新的人生乐章。
2005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
李国庆,喝黄浦江水长大,1969年17岁时赴云南西双版纳“修地球”,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1979年留居春城昆明,现为民盟昆明市委宣传专委会主任。
自1972年笫一篇文字见诸报端起,40多年来蹒跚学步,历尽艰辛。自忖生性愚钝,立志以勤补拙,“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每每伏案笔耕于“三更灯火五更鸡”,不知黎明之将至。写作全凭兴趣,广泛涉猎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民间文学、新闻诸种体裁,发表500余万字,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三十余项,主编出版专著多本、个人著作四本,诗文被选入20余种国家正式出版物。现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评论家传略》收有小传。
此生将以文学作为永远的情人,无怨无悔。
推荐阅读:
李国庆在【知青情缘】 发表的文章.
【知青回忆】偷听“敌台”(李国庆)
【知青回忆】牛棚”记事(李国庆)
我成了红军作家的“关门弟子”(李国庆)
蒙自,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李国庆)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