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金为什么火了这么久?科学的超级IP是真正的蓝海 | 嘉宾观点

李淼 我有嘉宾 2019-11-22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390篇文章

2827字 | 阅读4分钟

嘉宾派是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在「2017春季·嘉宾派」海南三亚举行的启航仪式暨思享大会上,科学家李淼和大家分享了科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引发的变革与机遇。

节选自李淼在嘉宾派的分享,敏感内容有删减

科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我心目中的科学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原始的科学。严格来说,科学应当在文艺复兴之前就有了。

 

原始科学就是人类有了理解世界的能力,有了语言,有了逻辑推理的能力之后,产生了对周边世界的思考。康德有一句著名的话,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使我们震憾:一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实际上人类有思考能力之后,其实已经产生一种崇高的感觉。这个是体现在原始宗教里,大约在3万年前到4万年前其实就有了科学的萌芽。

 

这是我认为的科学第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其实已经产生了技术。这也是我们平常不大提的。因为最早科学从原始宗教开始,然后就有了天文学,有大地测量学,还有了农业。我们最早的科技革命是农业革命,大约发生在1万年前,人类驯化了一些植物和动物。现在都在我们餐桌上了。

 

当然后来又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但是这还不是我认为的第二个科学时代。我认为第二个科学时代,大约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以及古希腊的时代,人类从宗教走向理性的思维。

 

比如,亚里士多德已经知道大地是圆的,而且他有好几种方法来看;古希腊人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半径,并且准确到10%以内了。所以我认为,从古埃及一直到古希腊,中国的春秋战国,其实是进入了科学的第二个时代。

 

第三个时代就是文艺复兴之后,从鼎鼎大名的达芬奇、伽利略、牛顿、哥白尼,一直到爱因斯坦,我认为这个时代是古典科学的辉煌时代,是科学的英雄时代。

 

但是非常遗憾,从上个世纪30年代,人类已经进入了科学合作的时代,就是已经没有个人英雄主义了。这就到了第四个时代,科学协作时代。互联网让我们人类的科学协作达到了高峰,然后我们进入了第五个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刚才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说了,他们现在把科学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周期非常短。

 

以前,我记得可能最短也是二十年,就是当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一直到波波夫等人把电磁波用到无线电通讯上面,经过了大约二十年。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的发现,一般来说,如果有应用,大概不要10年。现在大家正争先恐后地发表论文,争先恐后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

 

我回国以后带出来将近20个博士生,以前我还非常自豪,这20个博士没有一个改行,全在科学上。今天我到了咱们嘉宾派,我觉得如果这些博士里面有一半能投身科技产业,可能我会感觉更自豪。

知识是灵感的来源


现在,其实知识和科学已经不大分了。我们会在很多知识平台上看到科学家,经济学家,人文学者在一起写专栏。所以我觉得知识经济时代其实标志着人类的知识经过二三百年的专业化之后,可能要重新再融合在一起。

 

现在我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除了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其实它在快速地转变成产品。比如科大讯飞、华大基因在做的事,实际上相当于把一个巨大冰山露出海平面上的一点点角,转化成商业产品,而大部分的基础科学是沉默在海面下的,目前看来是没有用的。

 

我相信随着我们进入第五个科学时代,知识转化为产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我们的人口素质跟20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包括诸位在座所有的公司创始人跟20年前的企业家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是冰山的绝大部分还是在海面之下。比如我今天跟大家聊天,不是把知识转化产品,而是实现了知识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具备一种精神上的陪伴性,同样也实现第二个功能,就是给大家提供谈资。不过这个谈资,不仅仅是在PPT上用,在开会发言的时候用,也许有一天你跟大家闲聊的时候,突然灵感一闪,这些知识让你产生联想,那说不定很快就转化为产品。这是我觉得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第三个功能就是创业。科大讯飞如此,华大基因也如此。知识会产生很多很多新的生长点。


科学的超级IP是真正的蓝海


前面其实我已经说过了,知识时代的科学家,其实是要求反应越来越敏捷,为什么呢?因为论文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根本都不隔夜的。

 

我记得我当年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刚开始我们的论文是印成纸质的,美国1989年已经实现了Email的形式,1990年我们已经开始用电子邮件。其实科学家是第一个用互联网的人,但是非常遗憾,没有把它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终于我们赶上好时代了,从去年开始,在喜马拉雅我有一个课《淼叔开脑洞》,在喜马拉雅排名通常是80名左右。科学家今后真的是不能总坐在书斋里面跟同行交流了,要培养跨界能力,多技能,才能赶上知识发展的速度。

 

我认为任何知识产品,现在要做到的是模块化和趣味化。模块化,就是把它变成自制胶囊,外面裹一层糖衣,大家觉得特别好吃,也许你当时没有消化,但是总有一天,哪一块就消化了,然后生根发芽,就变成灵感了。还有就是趣味化。因为要有更多的受众,必须把它趣味化,就像刚才吴声老师那样,要会讲故事,要头头是道,要出口成章。

 

那么,如何找出有特长的科学家呢?好像罗胖已经发出通缉令了,让大家推荐在大学最会讲课的人。如果他们接受被推荐的人,推荐人会得到1万块钱奖金。我觉得在我们大学里面可能是藏龙卧虎,很多人没有被发掘,就像喜马拉雅徐洁老师一样,之前谁也不知道她,可是现在变成爆款。

 

我相信在角落里有很多这样的人。尤其是在中国,科学家里没有超级IP。所以,我今天给大家一个建议,去挖掘或者是培养科学家,也许培养更好,因为我觉得科学的超级IP是真正的蓝海。

 

现在全世界唯一的科学超级IP就是霍金。大家都知道他,而且他的《时间简史》到现在为止,还是科普第一名。


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隔了一条鸿沟


今天挺应景的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徐景明老师在这,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是不要太夸大人工智能。尽管有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很多新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它跟人类之间还是存在着一条鸿沟,这条鸿沟是什么呢?我觉得是量子力学。

 

我相信人的大脑里有一个重要的机制,是量子计算,但是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等任何智能设备都不具备这个机制,所以,科学这座海上冰山,如果要让它渐渐浮现出来,其中要挖掘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觉得就是量子计算。

 

关于学科的应用,像刚才提到的华大基因,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基因技术,要用到人类身上还需要挺长时间。为什么呢?尽管我们现在可以把每个人的基因组看得很清楚了,但是不知道人体的哪块基因组是做什么的。每个人的基因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医学上的相关数据量也不够。现在很多医生看病还是根据经验,比如看肿瘤,误诊的经常是年轻的医生,但是老医生就能根据经验准确判断。

 

现在医学上,基因工程的数据积累还不够,计算能力也远远不够,因为人身上的基因组有很多很多,而且基因组在健康上的体现是协同的,两两配对,我觉得现在计算技术的速度还是不够,要寄希望于未来的量子计算。

 

投资的话,遵循的是经典力学,尽管不是量子力学,但是利用量子力学对投资也有好处。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是并行的。所以这样的思维逻辑对投资是有好处的,不要认为投资这一块跟另一块会产生矛盾,投资应当是一个并行量子计算的过程。

 

量子通信最近比较热,其实中国量子卫星尽管是世界领先的,但是它的作用是被放大了的。其实现在还在实验阶段,还没有到应用阶段。好,谢谢大家。

图为李淼与众帮主参加嘉宾派拓展活动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吴婷 | Alex Gruzen | 吴军 杨镭 刘自鸿 | Akon

赵普 |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 贾巍

罗军 | 吴军 杨镭 王煜全 吴甘沙 | 倪泽望 | 徐景明 | 杨镭

马东 | 陈玮 李剑威 张华 傅仲宏 郑刚 陈超 | 宋浩

刘庆峰谈创业苦乐 张勇 阎焱 李晓东 蔡耘 | 罗军

蔡晓东 毛大庆 | 吴声 王乐 路伟 谢涛 苏溪 | 路伟

松禾厉伟 | 杨伟庆 李斌 陈峰 葛航 李磊 | 刘自鸿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 倔强的周航 | 陈钿隆

王煜全 | 艾瑞杨伟庆 | 李宏玮 周炜 邓元鋆 | 老炮吴声

吴声 | 文艺中年秦朔 | 郑伟鹤 白文涛 高翔 薛蛮子

易定宏 | 曹杰 | 刘自鸿 | 陈开伟 何志涛 李新宇 张恒

胡海泉 | 陈浩 邓锋 倪泽望 肖冰 徐传陞 应文禄 周亚辉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