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突围前夜……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那个时代,记忆可真是一座好《桥》
与八十年代告别:佐罗,我们的佐罗
南京大屠杀到底有多少中国人遇难?
最新:
许昌战役与吕公良将军殉国记(上中下)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迟到》的故事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你好,张之洞!


下碣隅里机场,美军正在转运物资。


【全文6400字,望阅读三点一转】


长津湖战役本来就是朝鲜战争一场典型战役。


然而,一位拍摄血馒头故事,出动千军万马,以专搞大场面未遂而闻名的陈凯歌,联袂香港商业电影圈的一位专业拍摄十人以内的砍砍杀杀题材的武侠片的徐克,一位专业拍摄十人内警匪枪战片的林超贤,他们将这场战役拍成电影,突然之间,写长津湖战役就变成了了比较敏感的事情。


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在网络查询长津湖战役,经常弹出来的却是关于吴京的信息。


我在数年前曾经系统写过长津湖战役。


可是,在电影《长津湖》放映以后,这一些列的心血文章,部分遭到举报而被删除,部分摇摇欲坠,则让我非常懂事地只好自行删除。


于是,我只能在重新遣词造句的方向,在纯粹军事视角,再写这段战史。


我仅以个人视角写作这段战史,那就可能难保橡树糊涂、愚蠢、出错。为避免个别朋友义愤举报,或者其他作者大幅抄摘、转载。是以,我将《寒战:长津湖战役系列》部分文章设为有偿阅读。一并恳请读者理解。


上篇文章《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详述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战事,26网络传闻的2688”的情况,以及1950年12月5日、6日长津湖战役战况。


本篇文章延续前文……


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美军撤退路线图。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军队都是经历二战,并肩抗击日本的劲旅。


朝鲜战争之第二次战役暨清长之战,即为中美军队在二战以后的首次大兵团正面较量。


不过,在1950年12月,面对志愿军东、西两大集群的强大攻势,美军及联合国军方面并没有就地决战意图。


战至12月3日,联合国军方面在西、东两线战场转入防御后退态势,其中,联合国军西线战场开始向平壤及三八线以北地区实施总退却。


12月5日、6日,就在东线长津湖战场第9兵团投入预备队第26军长途行军,分路奔袭、总攻下碣隅里的同时,美军在西线战场则放弃了平壤防线,携带平壤愿意南撤的大量的韩国平民,向38线以南地区实施总退却。


6日,午后,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配合朝军第1军团向平壤进发,兵不血刃地进入无设防,且被彻底破坏的平壤市区。 


当时,志愿军第39军推进极快,在平壤机场和机场周边美军第8集团军仓库,缴获存贮点里还近万吨物资。


这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离开平壤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军队以追击者的姿态首次回到了平壤。


对中国而言,占领平壤不仅有着极大的政治、外交价值,更有着非常明确的军事价值,即中朝联军向南作战,基本就此奠定了后来的朝鲜战争的格局。


——即双方在38度纬线区域拉锯作战,直到后来停战。


占领平壤之后,志愿军结束短期休整,协朝军人民军第1、第2、第5军团齐头并续南下,向38线地区推进


朝鲜战争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章回小说的战争既然不同。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的的机械化战争进入巅峰时期的一场大战。


这时,战争较量已经关闭了传说中的诸葛亮稳坐中军帐的运筹帷幄,又或者岳云等勇将挥舞大铁锤的猛冲猛打等等古典演义模式。而是交战双方围绕国力、军力、经济力、科技力,以及现代工程化、体系化的管理、运营,战场投入的人员、物资、科技等资源的整合、运作等等方面的综合较量。


朝鲜半岛南北狭长,两军南北对峙,根本没有回旋空间。


同时,朝鲜半岛地形破碎、复杂,三八线以北地区更是逐向高山、高原,山川走向多南北走向,交通极为不便,尤其贯通东西的交通线更是不便。其中,由平壤往元山、兴南的东西交通线,即为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的最重要的战略交通线。


无论联合国军北上、中朝联军南下,根本没有取巧余地,只能以这条线作为主要作战的发起线。


是以,放弃西线的平壤防御线,即为美军向中国、朝鲜、苏联等国打出的一张寓意着军事、政治与外交的明牌,即意味美军必将放弃平壤往元山、兴南防御线,全军退向三八线以南。


政治与外交以外,这时在战役面上,第9兵团就有两个作战选择。


其一,调动预备队,集中剩余兵力,继续猛冲猛打。


其二,整合兵力,调运物资,谨慎布防,步步逼压、监视美军撤退,相机出击。


当时,虽然第9兵团能以第26军投入战场实施最后打击,但是,当时长津湖地区持续低温,第26军本就处于断粮状态,再加上受制美军战机威胁,无论沿途行军,或者进入预伏阵地,都是无法生火取暖。


官兵暴露酷寒,忍饥挨饿,尚未作战,各种非战斗减员就已经给部队造成极大损失。


如此情况之下,既然联合国军开始全线撤退,同时,联合国军西线集群已经放弃“平壤防线”向南撤退。美军东线集群绝不可能冒险滞留战区,其撤退企图一目了然。


因此,第9兵团积蓄、调整物资、兵力,从容威逼美军后退,徐徐南下占领兴南、元山,实为水到渠成。如此这般,第9兵团无需激战,似乎也能够完成长津湖战役的战略目的。


长津湖战役期间,正在执行任务的美军1个战术分队。


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


正如上篇文章《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介绍,宋、陶之第9兵团最终还是选择了调动预备队,集中剩余兵力,继续猛冲猛打的战略。


美军占有完全空中优势,即包括空中战斗、运输和侦察的绝对优势。


因而,在长津湖战役后期,志愿军在白雪皑皑的盖马高原的大兵团机动,已经无法完全躲避美军的空中侦察和袭击。


第26军向南急行军的各师里面,行军里程最长,任务最为迫切,行军路线最靠东方的第88师,即遭遇多次美军空袭,损失最为惨重。


这种损失,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军战力、装备差距使然。


也就在第26军各师向下碣隅里进军的12月2日至12月6日之间,美军调动了238架次的C-119“邮船”运输机,利用3,000 英尺长的简易跑道,为长津湖战场的下碣隅里美军环形防御圈空投了超过970吨物资。


长津湖战场的美军最高指挥官,美军陆战1师司令官史密斯少将认为,“空投物资协助陆战1师熬过了最艰难时期……”。


此外,就在这短短5天,美军即以空中运输优势,从下碣隅里向东京等地转运了超过2000名伤病员。


美军开启天路,立体撤退,对志愿军后续作战影响极大。


在第9兵团的作战推演里,被困下碣隅里的美军必将为数千名伤病员拖累,导致战力下滑的实战场面后来并没有出现。


12月5日上午,暴风雪趋缓,阳光偶尔渗透阴沉、低矮的积云缝隙,洒落在死寂的莽莽原野。


这是第9兵团计划以第26军总攻下碣隅里的日子。


然而,最后进入长津湖战场的第26军同样遇到严重粮荒、冻伤和美军空袭等等问题,除却第76师勉强到位,其余第77师、第88师都在赶往下碣隅里的几乎没有路的旷野,艰难行军。


难得平静的一天。


这天,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赶往下碣隅里,听取并签字同意了史密斯的撤退作战计划,为长津湖战事表现出色的官兵们授勋。


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正在空运伤员。


而后,阿尔德蒙在史密斯陪同下专程视察了下碣隅里战地医院。这应是史密斯有意而为之行。


果然,阿尔德蒙目睹官兵冻伤、战伤惨状,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这位仁川登陆的前敌主要指挥官一反战役开始之时轻敌志愿军的表情,变得多愁善感,而后,他一边抹泪,一边同意了史密斯的延迟撤退,继续增派飞机,空运200多名阵亡者遗体的要求。


——后来,阿尔蒙德在下碣隅里战地医院哭泣被美国报媒披露,流传很广。至今,这一事件也经常会被网络写史过度放大。


最初以为下碣隅里运力紧张,阿尔德蒙严令不许陆战1师运送阵亡者尸体而将位置留给伤员。为此,阿尔德蒙与史密斯和陆战1师官兵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作为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德听了同僚意见,为下碣隅里野战医院官兵们哭泣,很大程度作为一种态度,在突围作战之前,缓和了他与史密斯和美军海军陆战队官兵的关系。


不过,战事紧急,此刻,史密斯及他的指挥部的参谋、部队长们更为急切反复研究、确定具体、完备的南撤战术方案。


事实上史密斯主持制订的这次撤退方案确实体现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相比陆军更专业、职业的陆战军事素质。


午后,史密斯与美军东线战斗运输指挥司令部司令官丹纳将军商议确定了美军撤退的空中掩护、侦察、运输保障等等问题。


——之前,丹纳提出了以空运撤退下碣隅里全部人员的方案。他确认以美军空运实力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空运计划。


但是,史密斯基于实战,认为空运过程可能遭到袭击,酿成惨败。同时,空运也将使得陆战1师失去大量重型装备,使得古土里美军成为孤军,必将遭到歼灭。最终,他拒绝了这一空运突围计划。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希望与关注我的朋友们交流。橡树问好。


晚饭时候,史密斯召集在下碣隅里各位队长一同晚餐,并且式下达在7月6日从下碣隅里总撤退的命令。


其实,如是以网络军迷的视角去看史密斯的撤退计划,真是没有新意。但是,他的计划却是非常规范、缜密、务实,极具可操作性可行。


首先,史密斯向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反复强调下碣隅里美军不仅遭到志愿军的围攻,同时还遭到了冰雪自然灾害袭击。因此,美军在突围之前,需要足够休息、补给,以养精蓄锐,激战突围。


其次,史密斯为激励士气,在下达总撤退命令之时,即在命令语里将撤退、退却,改称为美军各战斗部队“向南攻击”,直至攻抵兴南港口,上船转移。


在美军海军陆战队官兵印象中,史密斯温文尔雅,颇具学者风度,因而被官兵戏称史密斯教授。


长津湖战役打响以后,史密斯连夜从兴南指挥部搭乘直升飞机赶往下碣隅里,即预见志愿军攻击方向和战场态势变化,果断决策、缜密布兵、抢修机场,往下碣隅里收拢兵力,并且在下碣隅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形防御圈,使得美军终于有惊无险扛过了志愿军猛攻和酷寒浸袭。


就此,史密斯以稳健、务实的指挥,深麦克阿瑟、阿尔德蒙及下碣隅里各部美军官兵认同。


现在,史密斯下达“向南攻击”的南撤命令,更是让急于摆脱酷寒与战争的美军官兵们看到了真切的希望。


在下达撤退命令后,史密斯在指挥部召开战地新闻发布会,接待了来自欧美的战地记者。


为此,史密斯专门向记者解释了美军撤退战略:


“退却是因为在敌人和气候迫使下,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移。


但是,这次转移,因为后方也被敌人占领,是以,这不是退却,是进攻。


美军方面也希望传出战地之声,以在舆论上对峙来自莫斯科和北京的新闻。


美军撤退,看似一切准备就绪。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战术手册里面的一个步兵排的基本防御阵型。


然而,12月6日拂晓,第26军各部经过极为困难的长途行军,付出极大的非战斗减员代价,终于勉强进入了攻击位置。


第9兵团可以在地图上画出第26军的机动路线,可是,在当时如此极端环境下能够走完这个机动路线,却并非第9兵团的运筹帷幄。


与一些指责第26军行军贻误战机声音相反的是,如是了解1950年冬季盖马高原及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极寒、冰雪灾害的情况,即可明白,实际上第26军能够完成长途行军,完全是因为基层官兵的遵守军队纪律、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相比美军机械化机动而言,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期间,基本为骡马化装备,机动多依靠官兵徒步,受公路等级、山地地形影响不大,无形中占据了战场地形的非对称性的优势。


占据场地形的非对称性的优势,即为网络传闻的所谓的“轻步兵”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实则却是牺牲了防寒、粮食、重装备、充足弹药等等重要物资、武器换来的微弱优势。


要将这样的优势转化为战役上的优势,其困难之大,远非常人想象。


此外,作为二战同盟国劲旅,中美军队都有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作战风格。


大约在1949年,美军即总结了二战经验,出版美军野战手册,详尽介绍美军单兵作战利用掩体、碉堡配合地空支援火力,以及形成环形壕堑防御系统等等具体战术。这套陆战手册甚至总结苏德战争经验,专门介绍极寒环境野战工事建设和作战。


换言之,朝鲜战争初期的美军基本依靠科学统计、量化和完善的“条令”去规范战术性作战。


同期第9兵团从东南沿海一路转战、行军来到朝鲜战场,完全没有时间普及、做到这点。


当时,第9兵团和其他友军一样,尚处于骡马化装备阶段。部队的连、排及单兵的战术完全基于经验、传统。因而部队的训练、实战,则依赖富有战场经验的官兵的个人素质、战场感觉,去传播、带动进攻、防守、集结、行军等等作战动作。


12月6日子夜,第26军即以第20军移交阵地所介绍情况,为抓住战机,即派出一个加强营向着美军东山阵地发起夜袭。


(相关东山之战,请参考《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


沿铁路撤退的美军陆战队。


彼时,志愿军这个千人加强营爬冰卧雪潜近美军阵地,突然吹响军号、口哨,迎面美军火网发起突袭。


然而,志愿军排山倒海发起的攻势,却在拼尽全力撕开一线美军防御后,遇到后续美军以单兵自动火器、重机枪、自行高射炮等组成火网猛烈阻击。


美军环形阵地并非一成不变,所谓防线其实并非一条“线”。美军防御阵地是以1个排、1个班、甚至1个战术小组、1名单兵为单位、凭借有利地形组成的若干个小防御圈、小堡垒、小火力点组成。


一旦激战,这样的防线变化极大。


可是,面对美军频繁的兵力调动、火力转移、梯次配置,志愿军既缺乏支援火力,更缺乏无线通讯设备,完全无法与后方指挥所即时联系,调整作战。


因此,长津湖战役期间,诸如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等激战,志愿军每每奋勇冲锋,往往却在撕开美军一线火网以后,不及调动、支援兵力,最终功亏一篑,攻击受挫。


12月6日,第26军组织数次加强营规模的夜袭,轮番对美军下碣隅里环形防御工事及东山发起进攻。


之前,11月28日夜间,第9兵团以第20军的1个完整的师,猛攻数百人美军防御的下碣隅里环形工事,数次攻击均无法得手,战力几乎耗尽,最终放弃进攻


如今,第26军长途机动,缺乏重武器,官兵早已断粮,疲惫不堪。可想,如此情况之下,志愿军强攻已经拥有上万兵力美军坚守的下碣隅里,战事惨烈,远超11月28日的激战。


战至拂晓,美军战机赶到战场,轮番轰炸,侦察,在发现志愿军准备组织调动兵力之时,即通报那支在柳潭里险遭志愿军突袭消灭的重炮队,立刻对志愿军后方纵深发起拦阻射击。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1个标准单兵火力点概图。


美军谙熟下碣隅里周边地形,对于重要位置早就标注射击诸元。如此反复耕犁外围可疑目标,使得第26军正在后方集结,预备投入战场的部队陡遭炮袭、空袭,丧失战力,只得退出战场……


如此激战间,天色渐亮,更多的美军战机赶至下碣隅里上空,恶战一触即发。


12月6日,黎明,志愿军在美军狂轰滥炸中一直坚守着下碣隅里外围的若干高地。然而,他们没有远程火力,又要躲避美军空袭,因而只能遥遥监视美军开始南撤。


——这是一场深远影响朝鲜战争格局和中美后来二十多年外交关系的一场大撤退。


当时,志愿军惊讶发现,美军的这次总撤退,居然以志愿军前所未闻的新的战法展开。


那么,美军采取的是什么新的战法呢?而志愿军第9兵团又将如何应对呢?


请注意更新下期《寒战:长津湖战役,史密斯的总撤退》。


感谢朋友们的理解、支持、交流等等给予我的动力。独坐书房,能够在虚拟空间与朋友们在历史里同行,橡树倍感荣幸

感谢认可,随意三点一转支持橡树。


2022年1月25日1时,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