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闻道君 槛外记 2023-11-30
这个春节,张艺谋大导演的《满江红》据说大获成功,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毫无保留的口碑。在中国当下“政治正确“与”“历史正确”语境之下,这样的题材肯定大有市场——哪怕它并不是在正面表现岳飞的大无畏爱国精神和秦桧的“卖国求荣”。
据介绍,该片讲述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一个小兵与亲兵营副统领机缘巧合被裹挟进这巨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命两人寻找凶手、查清真相这样一个精彩故事。
这个“悬疑喜剧电影”故事,大概率是编的,但大背景却是真的,即南宋初期宋金两国之间确实发生了“和-战”“战-和”拉锯战,宋高宗赵构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成了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跟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之间激烈斗争的“磨心”——最终似乎也成了跟秦桧一样的“卖国贼”,还把主战派领袖岳将军杀了去讨好金人……
其实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给当下的我们在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这个方面,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思考价值的——传统上我们似乎只会以“忠奸善恶”“精忠报国”“爱国求荣”“偏安投降”等等标签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殊不知国与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人和局外人的种种评说,太多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尤其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历史上南方与北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比如两宋与金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从来就不是只存在一条简单的“爱国”与“卖国”这一宏大叙事“主线”。无论今天还是古代,国际关系的处理都是一桩“技术活”。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国际政治,但它作为一门真正专业的学科不过百年。百年理论建设解释起数千年人类历史来,自然有所吃力;尤其是中国人理解国际政治,假如真有理论视角,那也大多来自《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等等国学经典。其中的学问若有用,那也只是普适于帝制时期。而作为历史研究方法论,这些学问更往往是缘木求鱼、捉襟见肘。
更不用说时至今日,若依然奉之为“历史正确”与“政治正确”的圭臬,抱残守缺,则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前段时间读到一个“大义凛然”的帖子,大骂一位学者为“大汉奸”。于是将该批判帖的批判对象的批判靶子——一段视频找来看了一遍,方知原委。那位“大汉奸”叫周大伟,学法律出身,其主要“谬论”如下:
和西方的古代史比较,古代中国历史的现代意义并不大,尤其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尽管它频繁地改朝换代,尽管人们可以从宫廷的帷幕里编出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但整体过程是非常乏味的,因为那两三千年并没有太多根本性的变革,远不如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重要……
这个说法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西方有黑格尔,他曾说过类似中国没有历史只有改朝换代这样的话;中国有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和复旦大学教授唐世平先生,后者就曾劝导国人“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而周大伟先生此论,更是着眼于“历史对现实的意义”这个角度而言。他认为只有“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和歧路”。——这并不是什么“汉奸言论”,而是真正的“爱国言论”。
之所以回忆起这件事,是因为张艺谋的《满江红》令我想起了周大伟这句“尽管人们可以从宫廷的帷幕里编出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没错,炙手可热的张氏电影《满江红》,确实“精彩有趣”,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我看来却是很“腐朽”和很低俗的。
当然,一般观众看的只是个“热闹”,他们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判断,仅仅是“好看”还是“难看”。这当然无可厚非。我只是想“借题发挥”,蹭蹭张大导演的热度,来聊聊我对国际政治博弈方面的一点看法——如前所述,国际政治是一门“技术活”,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不能以“爱国”还是“卖国”这样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来建构分析框架。
如果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那么,政治无疑是国人的信仰,而国际政治,则是被高谈阔论最多的分支。关于很多人对国际政治的认知,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好:
下限是左邻右舍的鸡零狗碎、上限是《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争霸,平均值则是“黑暗森林式国际政治想象”——要么“是我们的一盘大棋”、要么“他们迟早玩完”。
中国哲学家邓晓芒也说:
“我见过不少民间的谋略家或军事家,个个高卧隆中,放言高论,无非是战国七雄,天下三分,都是些厉害角色。但从他们嘴里听不到公平和正义,听不到人道和权利,也听不到价值和文明。所有的只是“赢”的技术和“霸”的良策;也听不到人间的疾苦和现实的纠结,所有的只是沉溺于章回小说中的自我陶醉。”
无论江湖段子,还是哲学家的洞察,国人对国际政治的认知,都停留在“丛林法则”,而非政治科学。之所以如此,离不开两大原因:
1. 清末以来的百年屈辱史,使中国由传统的天下朝贡体系,被迫转入现代国际政治体系,这个转型太快太猛,再加上期间又被意识形态裹挟。国际政治几乎和丛林法则画上等号,“弱国无外交”几乎成了国际政治领域的金科玉律;
2. 国际政治之所以成为“人人可谈,又人人乱谈”的重灾区,原因除了认知上存在天花板,更在于很多人从未意识到,国际政治不是侃大山,首先是门需要学习的学问: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有国际政治,但它作为一门真正专业的学科,不过百年的历史。以仅有百年的理论解释千年的历史,自然有所吃力;很多人理解国际政治,即便有国际理论视角,但也多来自《孙子兵法》《战国策》等国学经典,这样的学问虽然普适于帝制时期,但往往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当然,就算愿意专研并深入思考“国际政治”的读者,还必须面临另一个严峻的现实,国际政治的诸多理论、范式、方法都来自米尔斯海默、肯尼思·华尔兹等外国学者,不但理论门槛极高,案例也“不太接地气”、更缺少“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
然而,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和平与转型,又离不开对国际政治的洞察与理解。因此,我们亟需一部能从宏观角度剖析国际政治,还能梳理人类国际政治的历史、融汇多位国际学者经典理论的作品,最好还能有中国人的问题意识。
为此,我们诚荐一部能能同满足以上条件的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作品,它就是复旦大学唐世平教授的《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时隔七年后再版。
▲《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内页展示
◎一部兼具历史视野与独特解释力的前沿之作
在国际政治的江湖,有3种理论范式一直争议不断:康德的自由主义、米尔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杰维斯的防御性现实主义。绝大多数国际政治专家认为三大理论难以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但唐世平教授在书中却透过人类文明的历史视野,成功将三大理论对应于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不仅解释力十足,更被学者斯特林-福克评价为:“应该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建构的基础。”
◎一部打破传统范式、深刻诠释系统思维的经典之作
当然,本书的价值,绝不是关于国际政治的百科全书,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国际政治新范式——“演化系统范式”。
简单说,主流理论对国际关系的想象往往是静止的、类似于“组织架构”式的功能主义——一旦组织架构固定,不同国家之间的特性并不太重要。
但在唐世平看来,理解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要素应是“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甚至社会民俗等都应考虑在内。书中,他就深刻了诠释了影响国际政治的战争、国家、社会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一部以英文写作、却能帮助国人刷新国际政治认知的醒脑之作
本书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唐世平。大众对唐世平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他那篇《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的百万加雄文,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洞悉东西文明,并可比肩国际一流学者,又兼具中国人问题意识的中国学者。本书正是他“段位”的最好注脚。
本书最初以英文书写,甫一出版就就荣膺“国际研究协会年度最佳著作奖”,更广受国际政治理论大师赞誉,这对国内学者而言,实属难得。
当下,历史最大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在选择敌人与朋友的时候,容易走极端。而唐世平教授这本书旨在“促进国际关系演化”,堪称刷新认知的醒脑之作。概述不仅对更新、提升对国际政治的认知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升级对康德、米尔海默等大师关于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的范式创新意义。
本书首版于2015年,时隔七年后才新增全新修订版,先知书店有幸获得该书发售权。感兴趣的朋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先知定制书单“大国冲突的底层逻辑”四书)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