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卡片】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庚子年冬月廿四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2-08-07

全文字数 | 4500

阅读时间 | 14 分钟


专栏小卡片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传统村落知识专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教授担任专栏主持人,为大家分享相关科研知识。


专栏主持人

 

靳东晓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30余年,曾主持、参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及政策》(中财办)、《全国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中国工程院)、《全国重点镇动态发展研究》《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三五”规划》《城市用地结构和人口规模的研究》(住建部)等研究;参与了住建部重点镇、传统村落、特色小镇遴选认定等工作。


本文作者

 

史英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  传统村落、城市文化研究员、新闻编辑

2017年以来从事传统村落、文化研究、宣传、实践工作,先后走访160余个传统村落。参与了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系列课题,景德镇中欧城市实验室数字平台、会客厅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北京数字老城博物馆、福建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建设及宣传工作;完成《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报告》、《安徽优秀村落文化遗产报告》、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进展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编著出版《徽村意象》、《走近福建传统村落》。

知识点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020年,数字博物馆风靡盛行,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逛展的特殊需求。除了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也在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当下来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以政府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为主,是通过图、文、音视频、VR、三维等多媒体方式,集中展示、呈现传统村落多元内容的线上博物馆。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建立数字博物馆”。自此,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三年多来,在住建部及各省住建部门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国家级别、省级别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群,为更好地挖掘、表达呈现、宣传推广传统村落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为了记录,也为了振兴乡村

与文物不同,文化遗产大多散落在实体空间中。传统村落作为一种农耕时代遗留的乡土文化遗产,其分布范围更广,是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时代遗珠。多元的自然地理环境、迥异的民俗风情、独特的传统建筑、个性化的原生态生活,都决定了传统村落无法处于一个固定、有限的空间内。无论从横向的空间广度、内容多元性质,还是纵向不同时代叠加产生的文化层次性,都体现了传统村落的复杂性,以及难以被替代、被复制的价值。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漫长的农耕时代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均以村落作为核心的空间载体,通过不断累积,最后形成了多元的物质、非物质文化,甚至是无形的文化现象。这些时代遗珠该不该保护?又该如何保护?前者毋庸置疑,传统村落中蕴藏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不论对个体,还是社会的前进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后者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都会随时代有所转变,这是一个动态辩证的过程。


但是,可以说,任何保护、发展、传承的基础必然是记录。记录是最原始的传承方式,从结绳记事、口口相传,到文字记录、图片等记录方式,记录的记载与方式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但记录的结果都是为当下时代前进提供源动力。


面对高速城镇化下日渐消失的村落,我们需要首先投入去做的事情,就是记录。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冯骥才先生开始投身于古镇、传统村落的记录、保护工作中。当时,他带着学生奔赴全国的古村,通过文字、拍照等方式全面记录村落信息,为村落建立档案。几十年的积累,后来由他所在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搭建了“中国传统村落网”,让村落档案实现了数字化展示。

中国传统村落网

来源:网络

2012年开始,国家将认定传统村落名录的任务交由住建部主导。从那时之后的5年期间,住建部会同多部委在全国范围内界定了6819个传统村落,并分别纳入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时申报入名录的村落档案以纸质图文为主,并成批堆放在库房里,无法随时呈现给专家、大众。直到2017年,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了实施传统村落保护系列工程,工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来源:网络

同年,住建部也印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优秀村落建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要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并将之作为集中展现优秀中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化平台、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村落的舞台。自此,堆积在库房中的传统村落的大量资料、散落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村落文化遗珍,开始有了一个更好的呈现方式与重量级展示平台。

来源:网络

此后,中央及各相关部委均印发了相应的文件,提倡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19年5月,两办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了“要加快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构建乡村文物资源数据库”。

2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一个记录、展示、弘扬

传统村落价值的窗口

2018年4月,由住建部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搭建、运维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了。博物馆的定位是: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展示的权威数字化平台,传统村落学术资源的交流平台,中国传统村落品牌的推广传播平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其目的旨在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传统村落存档全面信息。这是对村落保护的微介入,也是对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支撑。


依据博物馆的重要定位,三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建设、运维、提升工作:

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展示的权威数字化平台及学术资源平台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是一种记录、展现、传播的重要载体。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它的记录手段更加多元,包括图片、音视频多媒体、VR虚拟现实、可视化展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三维实景模型等。多元的记录手段,可以让传统村落中不同的内容得到更充分的挖掘、表达。比如一些重大节日才会出现的民俗活动,或者难以见到的传统技艺背后的工艺流程,就可以通过VR的方式进行记录。


截至目前,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据量已累计12T。数据包括全国6819个传统村落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31省460个传统村落的全方位信息。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就架构而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分为总展馆与村落单馆。


总展馆囊括了:村落VR全景、三维实景模型(村落、建筑单体、建筑装饰构建)、视频、图片、文章、口述历史等六个村落专馆;传统村落大数据检索;专题馆(建筑、非遗、格局);传统村落特展;传统村落活动;文创、关于、资讯、政策法规、传统村落名录、学术等板块内容。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大数据检索、三维模型、VR全景

村落单馆指的是单个传统村落的数字博物馆。村落单馆中包括村落的基础信息、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文字、图片、视频、VR全景的信息,是对一个传统村落更加全面、深度的挖掘、建档和展示。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村落单馆

——甘肃兰州城河村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框架图

作者自绘

村落单馆里呈现了一个村落全面的信息,不仅包括物质实体、非物质的文化,甚至还包括传统的生活方式、人情网络等。单馆的成型的评定标准细致到分6个一级类、14个二级类、30多个三级标准。


就数据而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数据由住建部牵头,地方住建部门组织采集团队,以及中规院采集团队深入村落挖掘、采集完成。采集完成的数据内容要经过村落填报——县级审核——省级审核——专家审核,保证了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从2017年开始接收地方单馆上线申报,截至目前已进行了3批村落单馆的申报、上线工作。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涉及100多万字文字、60万+张图片、1万6千分钟音视频素材、460个村落VR全景漫游、33个村庄实景模型、43800+栋传统建筑、75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巨大的数据被归入了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多媒体表达库,通过知识图谱方式,不同地域、省份、村落间,不同的文化圈层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的关系网络,形成了全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化网络,也为政府单位、学术界提供了全面的村落资源库。

中国传统村落品牌的推广传播平台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传统村落品牌以PC端为内容的核心依托,三年来陆续形成了品牌传播矩阵。实现了传统村落从价值内容挖掘、信息录入、逐级审核、内容展示、推广传播全链条的工作架构,让传统村落品牌逐渐走入社会大众。


首先,形成了不同端口展示的矩阵,包括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PC端、移动端、一体机端、VR端。


其次,形成了传统村落从内容采集、数据录入、呈现展示的不同环节平台。


最后,构建了传统村落品牌宣传的线上新媒体矩阵、线下定期工作营及其它活动。其中,新媒体矩阵包括数字博物馆内部新媒体生态矩阵,也包括社会媒体范围内的更广阔的传播生态圈。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品牌系列框架图

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3

数字博物馆时代

也是促进全域发展的统盘考量

从2017年开始,国内众多省份也开始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也是各省在大力发展文旅的背景下十分重视的一种文化类旅游资源。2019年7月、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两批公布了共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涉及到众多传统村落。为此,地方积极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传统村落的曝光度,在数字化的推广中,让外界看到、认同村落的旅游潜质。


相关省份建设数字博物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1.

建立单体村落的博物馆,并自下而上申请,通过村级录入,县、省、部、专家审核,最终纳入到“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通过这种方式入馆的村落,一定是国家级的传统村落。

2.

省住建厅指导,搭建省级的传统村落平台。省级平台上的村落包括国家认定的传统村落,也包括省厅认定的传统村落。

贵州是旅游大省,人们耳熟能详的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都是享誉全国的品牌。同时,贵州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也在全国排名第一。贵州黔东南州出台了《黔东南传统村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8年起,由贵州省住建厅指导,建设了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首批实现了100个传统村落数字单馆建设。该博物馆通过PC端与手机端博物馆的搭建,以VR全景漫游为内容承载方式,集合了图片、文字、视频内容,充分展示了贵州黔东南州村落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等内容。贵州黔东南州也建设了自己的州级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实现了黔东南州传统村落的数字化建档。

贵州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PC端

来源:网络

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移动端

来源:网络

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手机端

来源:网络

云南是全域旅游的大省,十分重视传统村落资源的挖掘、推广工作。2020年云南省住建厅组织建设,并最终纳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传统村落有近100个,基本覆盖了云南16 个州市。


四川省住建厅也积极开展了“四川省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此外,浙江、福建等省均开展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搭建的

“浙江仙居县县域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来源:网络

厦门大学“数字乡建”团队搭建的“乡村数字博物馆”

来源:网络

传统村落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实现记录之需、传播之要,甚至是乡村振兴、地域发展。尤其是2020年疫情导致的线上办公、购物、观展热,更让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有了不断优化、完善、提升的必要与可能。

注:中规院信息中心耿艳妍、张海荣、王伟英、胡文娜亦对本文有帮助。

 END 

 图文:史英静、靳东晓 

 编辑: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乡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知识卡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引领乡村格局优化

【知识卡片】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


乡村术语

【乡村术语】有关乡村空间的几个基本概念

【乡村术语】村庄“国字号”头衔知多少?


乡村旅游

【知识卡片】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卡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意大利朗格地区的特色农业与文化景观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历史文化保护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知识卡片】我国部分典型传统村落片区简介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政策梳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内涵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精准扶贫

【扶贫研讨】但文红:哀牢山故事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