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不应该下去入额?

刘哲 刘哲说法 2023-08-25

有些读者在上级院当助理有些年头了,根据政策在本院入额无望,就动了下去入额的心。但还是非常犹豫,就问我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定把基层院苦苦等待入额的兄弟们的鼻子都气歪了。


在基层院就这么一根独木桥,都嘎嘎悠悠,十多年排不上。上级院的助理凭什么还挑挑拣拣?


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


仅从这位上级院读者的角度考虑,还真的触及到了员额制最核心的问题。


现行员额制有一个核心观念,就是初任员额法官、检察官都要从基层院开始。


也就是司法官必须要从基层院开始干起,这样才能积累作为丰富的司法经验,然后再逐级遴选到上级司法机关。


目前,能够在上级院本院入额的,都是过渡性政策,也就是老人老办法。所以确定的标准就是在本院任命为助检员和助审员的身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身份了,在2016年改革开始肯定是不能再认命了,事实上很多地方在2014年、2015年开始就已经不再任命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人在上级院已经有了六七年的司法官身份了,因为改革前助检员和助审员都是司法官嘛,都可以独立办案的。


允许这些人可以直接在本院入额,就是尊重了他们在改革前就有的可以独立办案的司法官身份。


但是有一些人比较尴尬的,就是在2014年之前就已经在基层院任命过助检员和助审员身份,甚至是检察员和审判员身份了,但是2014、2015、2016年左右遴选到了上级院。


之前遴选的人都可以正常的任命上级院的助检员和助审员身份,而这一批人不幸一点,刚好改革预热,去了以后就不给任命了,最后一改革就给你任命一个检察官助理或法官助理。


也就是虽然这些人早在2014年之前,就在基层院有了助检员和助审员身份,有的甚至都早在2010年之前就任命了,已经是非常资深的司法官了。但是由于就是赶上了改革的变革期而遴选到上级院,结果变成了在上级院没有助检员和助审员身份,不符合在本院入额的人。


这些人从年龄上不小了,从资历上很深了,但是老人老办法对他们却不适用,他们没有搭上改革的末班车,他们是末班车甩下来的人。


他们在上级院等着,但是政策迟迟不见松动,他们看不见在上级院直接入额的希望,等待显得遥遥无期。他们早就符合了在基层院入额的条件,他们在基层院早就具备司法官身份,甚至都是部门的正副职。如果不来市院,在基层院首批入额很多都没有问题。


显然在2016年左右首批入额的时候,他们对在上级院入额还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没有立即下去入额,当然有些可能也是因为在上级院入额职级不够,需要再等上两三年,同时也是再观望一下上级院的政策有没有变化的可能。


但是左等右等,好像毫无松动的迹象,而年龄却一天天的增长,岁月不饶人。


所以有些不想再等下去又不想辞职的人,就动了下去入额的心。


但此时到基层院入额已经不是最佳时机了,因为名额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排队的人都站出两条街,都快等到十年以后了。


这个时候,你虽然是朝花夕拾了,但是确实也成了悲中酒。


原来你看不上的基层院入额身份,已经成了很多基层兄弟眼中的香饽饽。你来抢香饽饽,还不让别人跟你急,这怎么可能?


而且你可曾想过,你已经不是基层院最想要的人了,你走的时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而此时你已经青春不再,干劲不再。


基层院就那么几个员额指标了,出于公心的角度也是要几个能干活儿的人,而你已经在上级院有几年了,养成了两手叉腰的习惯,干不了太重的活了。


你在上级院是指导案件,说人家这不对那不对,让人家报这个材料那个材料行,但让你实际干每年一百件普通案件,四五百件速裁案件,你试试?


你已经干不动了,又俭入奢易,又奢入俭难,基层领导很清楚,他也是不想难为你。


而且他也是觉得有点指挥不动你了,你虽然下来了,但毕竟还是省院的人、市院的人,虽然你也不一定能回得去了,但毕竟还有一些关系在,对你说深说浅也不合适。而且你原来是有职务走的,现在变成一个普通干部回来,就算你想得开,领导和同事也多少有点别别扭扭的。


而且还有一个隐蔽的心理,那就是既然入额资源稀缺,那就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希望多用几年,也就是希望入额的人能够多为基层干几年,多做几年贡献,给领导也多积累几年业绩。否则这么多人都想干,为什么要给你?


虽然你可以动用一些资源和人脉,获得一些比较优势,增加一些自己的成功率。


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愿意在基层院长待么?从你当年遴选的经历看,你是人往高处走的。


眼下是不得已回来了,但是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跳板,你还是想着怎么能尽快回去。


而且你在上级院也积累了一些级别,到基层院入额之后,你的检察官等级也不会低,你可能很快就符合上级院遴选检察官的条件。


只要一有机会,你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去,毫不留恋,毫不珍惜基层院这次给你留下来的入额机会,因为这里已经不再是你的家,你对这里已经没有归宿感,这个事情你知道,基层领导也知道。


而一个既干不了活儿,都塌不下心来的人,人家为什么要?


这个尴尬就尴尬在这个地方,虽然你放下身段了,但是人家也对你看不上眼了。


而从你这个方面考虑,你在试图下去的时候,半个身子也还是会想,万一上级院能够直接入额了,我不就傻了么?


是啊,那个时候,你想回来也未必能一定回得来了。


因为向上级院遴选并不容易,这也说明你当年是十分优秀的,而且你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这也是你不想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到上级院遴选的竞争一直都是比较激烈的,你折腾这一圈已经耗费了很多大好年华。


因此,再一次展开遴选,你在年龄上就不占优势了,六七年前你是正当年,但是你现在比正当年大六七岁,而人家才是正当年。而且人家的办案经历可能比你还要丰富,因为上级院案件量毕竟少,而且你当时还没有司法官身份,也不是独立办的。


虽然你对上级院更了解,领导对你也比较熟悉,但是不要忘了你当时也谁被弃了领导才下去入额的。你想下去就下去,想上来就上来?而这些头一次参加遴选的年轻司法官,他们年轻力壮,充满热情,干劲十足,让干啥干啥。


这恰似当年的你,但你却不再是当年的你。


你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可以说不太乐观。


也就是下去之后,虽然你一心还想回来,但是现实表明你再上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每一次职业轨道切换,都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这一点你也很担心,你放心不下上级院这个势能优势的岗位。


就像有些基层院的司法官说的,我愿意去上级院当助理,他的潜台词也是这个。


比如你可以在上级院转岗到行政岗位,这样也就没有入额的门槛,对行政职务职级来说,你是完全畅通无阻的,而且上级的势能优势尽在。如果真的干好的话,直接去下级院任职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还有不少干部选调的机会可以直接到基层行政机关任职,在上级院也有更大的优势。


还有向国家机关遴选,在省级这个层面,显然也要比基层院的机会多得多,有些甚至可以直接调任,而无需考试。越是上级单位肯定越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到基层院入额去,虽然是员额制目前的核心制度安排,但是触碰到人性、职业规划以及微观制度执行上,其实是很难操作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提出员额与助理双循环,让本院所有的助理都可以在本院入额的原因。


上来就不想下去,这其实是人性。


而且上级单位所具备职业发展势能,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员额所能够替代的。


而避免无谓的折腾应该成为一种制度理性。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