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65)毕节人民公园的历史印记

云上毕节 2022-03-30


有心之人一定会发现,许多城市中心都有一块供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一片绿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名字——“人民公园”。可以说,居住在不同城市的人们,都有一座属于自己家乡的人民公园,除非你是这个城市的一位匆匆过客。


▲1986年的毕节人民公园(图片提供:聂宗荣)


对于每天在毕节人民公园健身、休闲、打牌、玩鸟、唱歌等的市民来说,大多数人只知道这里是享受绿荫与温馨、安宁与祥和的一方乐土,却不一定知道它的来历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那么,就让我给大家摆一摆毕节人民公园的前世今生。


▲今日的毕节人民公园大门(罗大富 摄)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毕节人,幼年时,毕节人民公园给自己留下的印记,大概是这个样子:70年代毕节人民公园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主景区有人管理,四周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80年代后,毕节人民公园周边筑起围墙,开始收门票,不过对老年人是免费的。


▲2008年改造后的毕节人民公园远景(图片提供:聂宗荣)



当时,入公园大门内,有一座白玉兰花仙子雕塑,园内还有一个不常开放的小花园,东西两侧各有鱼塘一个,花台数个,种植各种树木与花卉,有一个亭台回廊;曾记得,园内那个养猴子的小屋,最受市民欢迎,每逢周末,大人们就会带上小孩去观赏,不时丟一些食物给猴子吃并以此为乐。


▲人民公园一角(罗大富 摄)


据考证,清代时,由于这里栽种有一大片成林的桑树,故这里曾一度被称之为“桑园”。据了解,现在位于毕节城闹市区的人民公园,实际上是建在毕节城区原称大校场的这个位置,属旧时毕节练兵集会的场所,到抗战时期曾收回做过临时飞机场,后改作专区农场,解放后专区农场迁往德沟后,遂并归地区公安处劳改农场,到1958年这里才划为公园,开始称为人民公园。


▲20世纪90年代初毕节人民公园旧貌(图片提供:聂宗荣)


人民公园所处位置海拔1450米,地势呈东西走向,当年倒天河的河水没有改道时,是围绕着人民公园形成三面环水河套,因地势较平,每遇暴雨山洪,整片土地便成沼泽。1958年农场将河道改直以减缓水势,并建起公园桥,遂把大教场整片土地分为了南北两大块。公园成立后,在旧河道上修坝四道,将河床分为五段,作游泳池、鱼池、荷池等用,于是南段成小岛,因地势加高而园内沟道淤塞,每遇久雨排泄不畅水位提高,致使花木成片淹亡。


▲今日的人民公园荷花池桥面一角(罗大富 摄)


1958年初农场移交公园时土地面积为50.62亩,只属中心耕种部份,周围河床沙坝尚不在内,估计约一百三十余亩,历年被煤建公司、县车队、建筑公司、青少年宫、图书馆、游泳池、供电所等占去大部份地方,现仅剩南段中心部份尚不足四十亩和鱼塘两个约二十余亩。农场移交公园时,只有沿清毕路临街旧房四幢,作职工宿舍,1959年新建茶馆、火房、厕所各一栋,1964年建茶厅及前后会场,1968年建苗圃值班房,1970年建东、北两面围墙,1982年建温室及厕所。


▲今日的人民公园一角(罗大富 摄)


公园初建时,公园管理人员尚无编制,遂挂靠在有关单位,所有工资设备等费用由县交通科临时拔款支付,公园为“差额补助单位”,其他杂费由公园自筹,直到划归毕节县城建局时才正式拔款支付。当时公园自筹途径较多,如茶馆营业、花药加工、门票收入,以及出售花草苗木等多种经营。


▲鸟瞰毕节人民公园(图片提供:聂宗荣)


公园初建时仍系一片菜园,到1958年冬天才正式经营,从收集花木,修建花台、茶馆,历时一年才略具雏形。1959年冬,公园管理者特往昆明引进部份冬季花木,因温室未建成,以致畏寒品种全部损失。到1961年公园下马,职工十八人调走十七人,只留一人看守,土地分给各单位生产,房屋、财产交商业局代管,两年经营毁于一旦,几十株大树和几十盆牡丹全部被消灭,其它稍小花木也所剩无几,直到1962年冬恢复时又重新修补。1964年修建茶厅、挖游泳池、修温室,结果只下了基础,温室亦未建成,但在三四年中不无新兴气象、岂料中途出现“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损失惨重,幸赖建立苗圃保护了部份种苗差堪弥补。


▲今日的人民公园一角(罗大富 摄)


1979年以来中央提倡绿化工程,远近单位纷纷向公园采购苗木,劫后余生顿成奇货可居,但重创之下原气未复,虽陆续不时引进,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原有东西两鱼塘,西塘被生产占去一段时间,后收回并建围墙,东塘1981年修塘埂,淘塘泥、放鱼苗,1982年亦有收获。


▲今日的人民公园一角(罗大富 摄)


人民公园在动物饲养方面,1960年毕节县政府令各区将保存猎物或动物送交公园时,先后送来豹、狼、狐、猴、鹰、鹫等数十头(只)。遗憾的是到1961年公园下马时,这些动物被全部杀害,后又陆续买进猴子十余只。


▲毕节市民在人民公园内休息(罗大富 摄)


据了解,毕节人民公园自1958年创建以来至今已60余年。现毕节人民公园建立的地址,系解放后地区公安处所辖的“劳改农场”,由劳改犯人种植粮食、蔬菜及试种甘蔗、棉花、西瓜、甜瓜。1958年至1982年的管理部门,分别是1958年县交通科,1962年县文教局,1970年县革委办公室,1975年县城建局,1979年县建委。前三届人民公园主任分别为:1958年宋书其,1962年王福信,1963年王殿臣。


▲毕节人民公园秋色(图片提供:聂宗荣)


1984年后,毕节人民公园就一直归毕节县建设局之基层单位毕节县市政管理所具体管理经营。1984年,毕节人民公园获得了一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为了喜迎198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毕节五十周年,省地拔款20万元整修公园,历时二年完成,让整个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今天我们所看见的那一片40余株花开嫣然的西府海棠,就是这次整修后保存下来的杰作,而当时栽种的则是74株。


▲毕节人民公园内的西府海棠(罗大富 摄)


当时引种的名树、竹子和珍奇花卉,多达100多个品种数千株之多,其中,除西府海棠外,还有柏枝树、宝塔松、圣诞树、柳杉、三角枫、女贞、垂柳、送春归、刺柏、日本花柏、龙柏、银柏、银松、罗汉松、日本樱花、水杉、花石榴、法国梧桐、杨槐、紫玉兰、白玉兰、北京杨、芭蕉树、法国冬青、台湾杉等名贵树木;此外,还有牡丹、玉兰、腊梅、玫瑰花、仙人球、昙花、令箭、夜来香、芙桑、茶花、宝珠香、杜鹃花等等珍贵花卉。


▲海棠林下鸟语花香(图片提供:聂宗荣)


只可惜今天残存并保留下来的东西,只剩下那几十株略带沧桑的老树,而那些名贵花卉则早就不知所踪。


▲毕节人民公园内,市民在海棠树下休闲娱乐(罗大富 摄)


不过,就在这次整修后,毕节人民公园还是形成了几个比较好的景观景点,一是有了一个葡萄架式的大门和大理石镌刻的“毕节公园”门牌;二是入门处二个花台上有大型石榴花树;三是园内增设了一尊“玉兰仙子”的雕塑,为毕节市花的象征,并配有喷泉;四是建饲养房一栋,有黔猴8只供游人观赏;五是增加了游乐园、花圃园、旱冰场、门球场并为公园湖添置了游湖小船;六是添置了大量的石桌石凳,供游客打牌下棋;七是在公园中心区建起了茶室和哈哈镜室;八是新建麋鹿饲养房数间,分别饲养着马鹿3只和梅花鹿4只。


▲毕节人民公园内的西府海棠林(图片提供:聂宗荣)


最后,还得说一说,公园里的那个小花园,它被誉为“园中之园”。小花园总面积555.8平方米,有一条电瓷铺砌的小道连接花园,入园是一个圆型的仿古门,东西两侧的红墙上镌刻有"毕节八景"示意图,大门内有左右回廊曲阁,居中有八角凉亭一座,四周是喷水池,水中种莲花,池边堆假山,园内种植稀有树木和翠竹,左侧有温室,主要用于培育花卉和盆景。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园内先后举办过几届菊花展和花卉盆景,推动了毕节地区的园林建设、园林绿化、盆景制作、根雕制作等的发展。


▲市民晨练的好去处——毕节人民公园(图片提供:聂宗荣 )


1993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县建立县级毕节市。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0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原县级毕节市改称七星关区。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毕节人民公园的建设,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时期。


▲毕节人民公园大门(图片提供:聂宗荣 )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毕节市委、市政府和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拆除了周围包括毕节地区老年大学等在内的一些建筑和商铺,成就了今天人民公园的规模、规划和景观样式,并实行了全天候的免费开放。至此,毕节人民公园真正成为了毕节山城人民休闲、娱乐、健身、游玩的一个理想场所。


▲毕节人民公园2009年的元宵节之夜(图片提供:聂宗荣)


 由于毕节人民公园地处闹市中心,目前她仍然是毕节人民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们首选的休闲娱乐场所。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毕节人民公园,不仅仅是毕节的城市之肺,还是市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管是锻炼、休闲、赏景,还是遛鸟、打牌、弹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乐在其中,他们都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品味市井人生的春夏秋冬。


作者简介




李新春,男,生于1963年,汉族,毕节市人,中共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毕节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毕节市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毕节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毕节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作者除在本台《毕节新闻联播》、《直通百姓》、《云上毕节》等宣传平台采写电视新闻外,还在《消费时报》、《贵州日报》、《经济信息时报》、《贵州民族报》、《西部电视》、《贵州电视》、《贵州盟讯》、《高原》、《毕节政协》、《毕节日报》、《黔西北诗词》、《毕节晚报》、《礴同文化》、《大地菲芳》、《毕节故事》、《看见毕节》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发表过新闻、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及理论文章300余万字,有20多篇文章被收录进一些书籍,获各类奖项30余次,有生活随笔集巜流年沉香》一书即将公开发行。


文/李新春

编  辑:吴  芳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