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欣赏指南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春之声圆舞曲》欣赏指南
圆舞曲是一种旋律流畅、节奏轻快的三拍子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舞曲,因舞蹈时需要两人成对旋转,故被称为圆舞曲。18世纪后期开始风行于欧洲,供舞会伴舞或音乐会演奏使用,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圆舞曲按速度可分为快、慢两种,织体常为强拍的低音与弱拍的和弦相交替,现在已是通行于各国的交谊舞。
《春之声圆舞曲》(Frühlingsstimmen, Walzer Op.410)是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圆舞曲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最初是一首钢琴曲,后被改编成声乐曲、管弦乐曲,广为流传。它由序奏、3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包含了一个多次出现、贯穿全曲的主题。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让人流连忘返。
第一首小圆舞曲是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在短小、充满活力的8小节引子之后出现了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由翩翩起舞的上行动机和静静下落的下行动机构成,华丽轻盈的旋律在富于舞蹈律动的节奏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加之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糅合成的倚音效果,使乐曲热情奔放,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
伴随着轻盈的舞步,音乐进入第一部分的中间段落,柔和而委婉的旋律上下起伏,将跳音、休止符、连线糅合成整体,营造出摇曳、荡漾的舞蹈韵律,使人们陶醉在忘我的境界里。在一个短小的间奏之后,贯穿全曲的主题再一次悠扬地奏响,结束了第一部分的第三个段落。
第二首圆舞曲是二段式结构。处处充满超气和活力,散发着光彩的青春气息。前段旋律优雅、轻盈,在琶音音型的伴奏下缓缓进入,给人以春水荡漾般的舒畅感。随后将近4小节长时值的颤音运用使音乐轻盈、富有意境,好似一位少女在深情地倾诉。音乐随后回到原速,在强奏中进入后段,随着节奏密度的拉宽,旋律的跌宕起伏及跳动的大音程运用,使清澈流畅的音乐平添了无穷无尽的活力,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内心的激情,形成了乐曲的一次高潮。正如歌词中所描述的那样,“小鸟在甜蜜地歌唱”,它那鸣叫般的花腔把春景点缀得十分迷人。
第三首圆舞曲是二段式结构,灵活、跳动的旋律,与前而两首圆舞曲形成对比。前段旋律华丽欢欣、温柔亲切,中间部分柔和、婉转的小调色彩与两端部分的大调色彩对比鲜明,仿佛是在描写春日里偶尔飘来的阴云,但随后大调色彩的呈现,音乐又展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几个大音程的连续进行把见到春光美景让人欢快跳跃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随后,附点音符与二分音符的运用使得节奏放宽,大幅度级进下行的旋律一泻而下,音乐柔美舒展,运用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原速与渐慢的速度变化,使情绪越来越欢快、热烈,形成第二个高潮。在一段自由发挥的华彩段之后,音乐再现了贯穿全曲的主题,优美流畅的旋律与伴奏声部一唱一和,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的欣欣向荣的画面,再一次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奔放的激情中圆满地结束了全曲。(董梅撰文)
第二季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导赏:
11、西方标题音乐发展简史
12、柏辽兹的贡献是什么
13、《虎口脱险》中的柏辽兹
16、伯恩斯坦论马勒的两面性
20、德沃夏克在美国
24、安德森《打字机》欣赏指南
26、伯恩斯坦论艺术的价值
29、伯恩斯坦与美国文化特质
31、一场离经叛道的演出
38、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