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艺术丨杨先让:徐悲鸿无愧为中国现代美术战线上的一座里程碑,一面旗帜,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历史可鉴》
文/杨先让
徐悲鸿逝世整整五十周年了(1953年9月26日逝于北京),本来南京有个研讨会纪念活动,因为SARS 猖獗而延期。眼看9月将临,只好在此著文以表对老院长的纪念。
世上很多事,不是一时所能明了的。时间是过滤器,它可以不急不慢将一层层纱幕揭开,显露出真貌。有些事至今隐晦不明,可能时机不到。
一
总感觉徐悲鸿已盖棺定论了,未料“文革”中竟惨遭打、砸、抢,罪名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权威”等。徐夫人廖静文受株连,被批斗。徐悲鸿在八宝山的墓碑被砸,还要挖坟毁尸,更要砸悲鸿故居、徐悲鸿纪念馆,销毁馆藏作品。是廖静文冒死上报周恩来总理求救,周总理即命令将纪念馆所有藏品运往故宫保存,方才免了一场灾难。
现在开始明白,原来批砸徐悲鸿纪念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有个难隐的目的,那就是针对着周恩来。“悲鸿故居”是周恩来所题,建徐悲鸿纪念馆是周恩来的主意,而徐、周同时留法,在重庆、上海都有交往, 更不用说1949年以后周对徐悲鸿之信任了。
因此,我为徐悲鸿院长于1953年早逝而欣慰,否则他那刚毅的性格,那认真的学术思想,以及他对事物好恶的正直倾向,还有他那“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集联,将会招来多么可怕的祸害,而且将株连一大片他的亲友和学生们。那么他能违心附和、扭曲自己的人品性格吗?是沉默是坐牢?……真是不堪设想。
徐悲鸿
二
1941年徐悲鸿结束了印度之行,与诗圣泰戈尔惜别后来到了新加坡,依旧住在了二哥黄曼士寓所。此时徐悲鸿开始交涉并准备去美国举办中国名人书画展,由全美援华总会邀请,先后经赴美中国著名女演员王莹和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联络,最后决定于1941年8月展览开幕。
徐悲鸿日夜忙着装箱,正要启程出发之时,日寇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战争爆发,东南亚国家正是日军侵略首当其冲的要地,新加坡即将陷落。如此危机,徐悲鸿准备的几十箱文物、书籍、绘画等,在黄曼士的精心策划下,秘密运到位于远郊的崇文中学和韩槐准先生家的“愚趣园”花园内,分别藏在枯井内和埋在水缸中。黄曼士紧接着联系船只,仓促送徐悲鸿登船,经缅甸回云南逃脱虎口。后来著名的作家郁达夫留在南洋,被日寇杀害。
可以说徐悲鸿的足迹踏遍欧、亚各地,正要准备登上新大陆,却成泡影,真是终生遗憾。
从此,滞留在新加坡的一批艺术品,成了爱画如命的徐悲鸿的一块心病,只能忍耐和等待。
徐悲鸿的身体之衰弱与此有着很大关系。
盼到了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可是接踵而来的是内战,烽火四起,社会动荡不安。1948年徐悲鸿的学生陈晓南由美国经新加坡,带回来四幅绘画作品和一箱书籍,其他据说都已损坏丢失。
以后的年月是中国遭封锁,交通音讯断绝。1953年徐悲鸿怀着无限遗憾去世了。事情好像就是这样地结束了。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0年,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带着悲鸿作品到新加坡举办展览,受到了当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此时只有悼念故地了,因为黄曼士和韩槐准先生都已作古, 人事变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谁能料想20世纪90年代,在拍卖行当纷纷张扬之时,当时徐悲鸿的那些毁于新加坡的作品,竟一件件像变魔术一般面世了,在拍卖场上以高价出现了。这简直是一个大谜。经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又隔洋异国,找谁去说得清楚呢。去年廖静文馆长极其无奈地对我说:“眼看着悲鸿的油画作品一件件被拍卖,我们哪里有钱收藏呀,据说悲鸿的一百幅在法国时画的素描速写,被一位台湾人收购了,并在台湾出版了画册叫什么《巴黎风情》……”
今年廖静文馆长来信又提到此事,最后说:“悲鸿的作品,只要保存下来,在谁手里都一样……”
这些既悲伤又崇高的话,让人听了揪心。
2001 年10 月3 日《世界日报》消息,徐悲鸿的油画《风尘三侠》创中国油画成交最高拍卖纪录。
《风尘三侠》
2002 年5 月12 日《世界周刊》报道,香港佳士得以高价推出徐悲鸿在巴黎画的油画自画像—《跃起的雄狮》。
还有油画稿《愚公移山》也被出售在拍卖场上。
接着在2002年又传出徐悲鸿1925年在巴黎画的一幅《凭桌》油画,被高价拍卖了。
《凭桌》
问题是这些都是在新加坡所谓被毁掉的油画作品,怎么会忽然陆续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了呢?这是怎么回事?所幸徐悲鸿已在九泉之下,省了那份忧心。可是徐悲鸿的后人和夫人尚健在,还有研究徐悲鸿的学者们,这个谜底何时能揭开呢?令人无限惆怅。
三
一代宗师徐悲鸿逝世半个世纪了,他的教育宗旨如艺术为人生、有益社会进步、民族精神、为国培育人才等,几十年来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扬,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徐悲鸿无愧为中国现代美术战线上的一座里程碑,一面旗帜,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中国不应该故步自封,要向西方优秀的传统学习,为了壮大自己, 那厚彼薄己和妄自菲薄的心态不可取。
这么大的国家,这么众多人口的国家,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岂不应该拿出富有特色的成就来荣耀于世,怎能容忍跟在人家背后去“邯郸学步”?
西方近百年来在抛弃自己的优良传统,向东方的抽象发展。目前又强调自我意识,已走得有些极端了。对我们被长久关闭的视野而言,有些新奇,难免去尝试和学习。而今已过去二十余年了,该是知己知彼的时刻了,也是拿出我们的优势走向世界的擂台显身手的时候了。
回想徐悲鸿当年在欧洲留学时(1920 年),面对各种新派的兴起, 曾请教德国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先生。他的回答是:“文心关乎国运, 画风何尝不是如此,艺术家如此疯狂,战争也就随之而起了……我们的国家正在忍辱负重向前奋进,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疯狂呢?……”这些话对动荡不安的现今世界,依然有着启示作用。
时代在向前发展,在美术阵地上,徐悲鸿的精神并未过时,今天的中国,更需要拿出骨气来,去面对世界。
艺术本来就是需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去探索,去继承学习, 进而创新的崇高事业。艺术对人类是良师益友,是真善美的体现,是富有人性的博爱和平,为社会增添美好,带领人们远离疯狂。
徐悲鸿的精神对今天的中国现实更显出其可贵价值,那是一个时代所出现的精神代表。让我们珍惜和爱护他,同时恭敬地纪念他。
(节选自:杨先让《三人行》)
《杨先让文集》
杨先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第一届京东文学奖入围作品
获《新京报》2016年度致敬好书(艺术类)
2017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年度致敬奖”
单本简介
《我是岛里人》
《我是岛里人》是一部个人史随笔集,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梦底波涛》
杨先让是先行者,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梳理上。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偶然进入了民间美术领域,从此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在社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尚没有清醒认识的时候,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十四次踏上了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之旅。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他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三人行》
从1954年杨先让第一篇介绍董希文的油画《春到西藏》开始,他便以“业余”的姿态写他所经历的八十多年人生印记,其中有他接触到的一些师长,也有让他感动的同辈艺术家,还有一些是不断带给他惊喜的青年艺术家。当然更不乏一些其他艺术大家,譬如郭兰英、于是之、郎毓秀、李苦禅等。他的写作,以艺术为本,情感浓烈,笔触所到之处,浑然天成,这是他情感真挚的体现,也是他对人的怀念、对人的情谊,以及对时代的责任。
杨先让是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家,尤其他笔墨所记录的艺术家,还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百年发展史,这也使得《三人行》独具珍贵价值。
《我为主》
“我为主”几个字取自杨先让与温家宝总理的通信。这几个字不仅对于杨先让,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在《我为主》中,杨先让写了美国艺术的现状,也写了美国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还写了在美国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科学家等,更写了他在国内外为中国民间艺术奔波宣传及在海外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些事。
杨先让老师的文字都是有感而发、情感所至的。
当当购买
京东购买
《徐悲鸿》
杨先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2月
在杨先让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徐悲鸿。杨先让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导。
在《徐悲鸿》这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从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独闯上海滩、北京,留学欧洲八年,回国后献身美术事业,到徐悲鸿的美术创作理念、美术教育思想,丰富而曲折的情感经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与选择……
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客观、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
《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杨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7月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
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当当购买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并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 END ●
往期回顾
黄河十四走 | 杨先让·徐悲鸿 | 杨先让文集 | 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 萧耳·中产阶级看月亮 | 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 黑陶·二泉映月 | 海子·海子诗文选 | 闻中·吉檀迦利 | 张锐锋·卡夫卡谜题 | 江子·青花帝国 | 萧耳·锦灰堆 美人计 | 黑陶·泥与焰 南方笔记 | 白峰·大玩家的斗蟋故事 | 张述·微光炬火 | 大海截句集 | 计文君·化城喻 | 李广平·抵达内心的歌谣 | 于赓哲·唐开国 | 朱夏妮·新来的人 | 白峰·定色分类蟋蟀谱 | 多多截句集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 新九叶集
童话 | 车培晶 ·雪镇上的美丽传说 | 金近·小喜鹊加加 | 康复昆·兔儿树 | 周基亭·神秘的眼睛 | 戴达·会唱歌的鱼 | 杨鹏·最后一匹狼 |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 送你一匹飞翔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