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门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开始申报【每人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
即日起,2019年“澳门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开始申报。请各申请人及设站单位于3月20日前完成申报有关工作。
项目岗位及导师信息请登录中国博士后网“通知公告”或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澳门青年学者计划”项目查询。
进一步了解项目申报事宜,请查看中国博士后网或中国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往期内容《2019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解读之三】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每年选派内地博士到澳门指定的培养单位,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在澳门优势专业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
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获选人员在澳期间的生活开支、住房补贴、社会保险以及往返旅费等。
2019年度计划资助不超过30人。
掇菁撷华
智汇濠江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每年选派内地博士到澳门指定的培养单位,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在澳门优势专业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
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获选人员在澳期间的生活开支、住房补贴、社会保险以及往返旅费等。
2019年度计划资助不超过30人。
项目看点
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成行首批澳门青年学者。
利用独特优势,瞄准特色学科,借助高水平平台。
更多选择和机会,可与香江学者计划同时申报。
未满36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申报。
激发创新活力,感受濠江魅力。
资助对象
应届或新近博士毕业生
博士毕业3年以内且目前无固定工作单位人员。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站人员,不做毕业年限要求。
在职教学、科研人员
已有在职单位的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不做毕业年限要求。
申报条件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3.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4.能全职在澳门工作2年。
5.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小贴士
☑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指申请项目时申请人年龄应未满36周岁,即提交申请日期早于申请人36周岁生日。
☑ 申请时无需提供证明英语水平的相关材料,但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申报步骤
第一步:自行联络推荐单位(设站单位)
小贴士
☑ 推荐单位可为任意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非在站人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独立推荐,无需与流动站联合。
☑ 非在站博士后人员申请项目时无需办理博士后进站备案,获选项目后办理。
☑ 申请人无需配备内地推荐单位合作导师。
☑ 申请人可通过中国博士后网“设站单位纵览”栏目查询各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的联系方式。
第二步:选择项目岗位
2019年项目岗位请登录中国博士后网通知公告查询。
项目岗位基本情况
岗位总数69个,其中澳门大学提供42个岗位,澳门科技大学提供27个岗位。
岗位以中医药、月球与行星科学、微电子和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研究为主,涉及27个一级学科,多数项目为跨学科研究。
小贴士
☑ 初评时,澳门导师不参与评审,无需提前联络。
☑ 填报时,申请人应选择Academic Discipline (Primary)为申报项目的一级学科,Academic Discipline (Secondary)仅作为申报参考。
第三步:系统填报
1.登录中国博士后网“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
2.系统生成并在线下填报《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请表》。
3.上传《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请表》及主要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件。
小贴士
☑ 申请表请在“申报系统”中生成并下载。
第四步:报送纸质申请至推荐单位(设站单位)
主要申请材料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请书》
有效身份证件;
博士学位证书或答辩决议书。应届博士毕业生如还未进行答辩,可先进行申报,在办理进站手续时提供博士学位证书;
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论文提供摘要及收录检索证明,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
第五步:推荐单位(设站单位)审核并报送
1.汇总、审核申请材料,在申请表中填写单位推荐意见。
2.于3月20日前登录申报系统完成电子材料审核。
3.在线生成《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报汇总表》,与纸质申请材料一并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敲黑板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与香江学者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同期组织初评。申请人可同时申请此两项目。如同时申请,须选择其一作为第一志愿,且所选项目岗位须属同一一级学科。
遴选程序
初评
采用会议评审,各学科组独立审阅和评审。
初评确定不超过60名候选人。
终选
候选人在一定时间内与澳门合作导师对接。
对接成功后,双方共同撰写研究方案。
候选人向项目秘书处递交申请表和研究方案。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组织项目终评。
小贴士
☑ 初评阶段,各学科组获选比例相同,不存在学科差异和倾向性。
☑ 终评阶段,可视情况与最多2位合作导师进行对接。
时间安排
★
项目申报
2019年1月28—3月20日
项目初评
2019年4月底
公布初评结果
2019年5月
项目对接和终评
2019年6月
公布获选结果
2019年7月
赴澳开展研究工作
获选人应按照与导师约定的时间赴澳门开展研究工作。最晚赴澳时间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公布获选通知后6个月。
申报咨询电话
010-62335012
打造人才港珠澳大桥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近些年,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特区主要高校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目前已建成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研究中心,并在中医药、太空科学、微电子、旅游管理等特色学科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澳门青年学者计划”项目主要依托两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培养工作。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将共同着力为项目人员提供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科研及发展环境。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于2011年1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在中医药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中药质量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聚焦有效、安全、可控、稳定和临床的系统性及其关键技术群研发,配置最前沿的先进仪器与设备,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五个研究中心。
实验室现有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员51人,包括诺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以及助理教授等。
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SCI论文1791篇。 其中, 发表在《科学》《自然》及《细胞》子刊及系列杂志以及IF>5 的论文384篇。总引用高达26293次(数据来源自:2018年11月28日的 Web of Science)。2017年研究人员年平均发表SCI论文9.9篇。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3部。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荣获ESI全球TOP 1%学科。
2012年,与美国药典会共建联合实验室,完成十余个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美国市场中药质量评价;2016年,与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和医疗保健局共建联合实验室;2018年,成功完成欧盟委托品种中药麦冬质量标准制定。实验室现承担8个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近些年,实验室研究项目荣获多项奖励,包括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2、2014、2016年澳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澳门科技特别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覆盖澳门科学技术全部奖项);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于2018年10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员40人,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讲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以及助理教授等。
实验室研究主要涉及行星物理学、行星地质学和行星化学等学科,研究方向包括:行星内部结构、行星内部动力学、行星表面物理、行星地形地貌、行星磁场与重力场物理、行星陨石化学和行星形成与演化。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月球、火星、近地小天体和气态巨行星,利用数值仿真、数据分析、高分辨率观测、实验研究等各种手段开展行星内部结构和重力场、行星内部流体与磁流体动力学、行星表面撞击坑、行星地形地貌比较研究、行星表面物质特性统计研究、行星大气动力学、行星际空间等离子体、采样/陨石分析等研究。
目前实验室下设五个研究中心:样品分析中心、小天体研究中心、行星环境模拟与内部动力学研究中心、实验室超算中心、科学普及与传播中心。还与广东和香港的知名教研机构联合组建了“大湾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室验室在已开展了多项月球与行星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国际上首次剖析了嫦娥三号着落区域浅层结构特性及其地质演化历史,揭示了巡视区独特的地质特征,这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首篇Science论文;发展了逻辑上一致、物理上正确、数学上严谨的木星环流模型和反演方法,结合“朱诺号”宇宙飞船最新重力场资料,提出了两类可能的木星环流形态;国际上首次识别出月球上一种新型火山地貌——负地形环绕型穹隆构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将该工作评选为当期亮点Highlight论文,并在其主办的会刊上做了详细报导。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 PNAS,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Scientific Reports等著名学术期刊。
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重点开展各种电子系统的尖端研究项目,包括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生物医学工程、电源管理等各种集成电路。
实验室现有1名讲座教授、1名访问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7名助理教授、3名讲师(澳大濠江学者)。其他流动研究人员包括1名访问学者、9名博士后研究员及15名研究助理。
2011至2017年,实验室共发表163篇国际期刊及165篇国际会议论文;7份书本或书中章节,共获批28项专利。从2017与2018的论文发布数量来看,实验室分别位于世界第三及第五、中港澳地区名列第一。
实验室迄今共取得了50个国际性或全国性重要奖励,为澳门首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澳门科学技术特别奖,澳门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8项,澳门商业大奖2项(2013科研成就金奖和2014创新卓越奖),澳门特区政府功绩奖3项。IEEE SSCS和CASS全球最佳分会奖项,ISSCC远东杰出论文奖,ISSCC“芯片奥林匹克”丝绸之路奖2项,IEEE SSCS博士生成就奖5项等。实验室现有1名葡萄牙科学院通讯院士(于里斯本),1名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3名IEEE会士及1名IET会士。
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8年10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以城市发展为主线,基础研究为支撑,人才培养为平台,示范应用为特征积极探索“”澳门方案“”。实现物物互联、网网相通、立足湾区、辐射带路的物联网模块深度融合,建设以人为本的“物联网+”澳门智慧城市。
实验室以5大方向配合澳门智慧城市的定位,从而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智能传感与网络通信
IoT网络结构与安全模型;
支持物联网及车联网通信的5G系统研究与设计;
传感数据收集的关键技术研究。
城市大数据与智能技术
「智能澳门」之深度知识图谱平台构建;
智能城市人-机-物逻辑感知与融合;
高稳定性智能移动互联网服务;
社交网络中的在线事件提取模型;
跨城市景点推荐技术。
智慧能源物联网
能源与环境的多维深度感知;
能源物联网通讯及大数据分析;
分布式资源运行与规划;
基于物联网的综合能源市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
构建多维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和体系架构;
多型电动车在都市环境下的充电站运行规划;
自动驾驶模式对政策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公共安全监控和灾害防治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建筑与机电设备)健康监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城市的安全和边界监控,和灾害防治;
基于机器视觉的移动式机器人监控系统;
开放互联城市安全监控云平台。
实验室具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主要学术骨干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会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颁发的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成员成果磊磊,获得多项国家和地区级的科技奖项、获得和在申请中的专利有数十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达1000多篇,在重大国际会议上荣获最佳论文奖20多次。
2
0
1
9
相
约
澳
门
法研在线郑重提醒:期刊邮箱可能被盗,请在投稿之前去期刊社官网核对投稿邮箱是否发生变化。
《财经研究》联合主办“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国际论坛征文启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重点选题指南
《世界史研究》(World History Studies)征稿启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专题征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征文
《法律科学》2019年第1期、2019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