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咏流传:荀子《劝学》

请点击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注音】


木直中(zhòng)绳


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


揉(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通“叁”)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跂(qì)


假舟楫者 假(jiǎ)


楫(jí)


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 )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朽(xiǔ)


假舆(yú)


善假(jiǎ)于物


朽木不 折(zhé)


爪(zhǎo) 牙




【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赏析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


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经典咏流传》第一、二季合集(诗词歌曲108首)
经典咏流传:王维《少年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经典咏流传: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
经典咏流传:郑板桥《竹石》
经典咏流传: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经典咏流传:范仲淹《岳阳楼记》
经典咏流传:诸葛亮《诫子书》
经典咏流传:柳宗元《江雪》
经典咏流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经典咏流传:王安石《元日》
经典咏流传:杜甫《望岳》| 寄兴山水,心怀天下
经典咏流传:王维《少年行》四首
经典咏流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经典咏流传: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经典咏流传:李白《早发白帝城》
经典咏流传: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经典咏流传:《百家姓》(朗诵视频+音频+注音+译文+姓氏来源完整版)
经典咏流传:李清照《一剪梅》,世上最好的爱!
经典咏流传:王翰《凉州词》
经典咏流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经典咏流传:孟浩然《春晓》和高鼎《村居》
经典咏流传:王安石《泊船瓜洲》
经典咏流传:苏轼《题西林壁》
经典咏流传: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经典咏流传: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 》
经典咏流传: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经典咏流传: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 道是无情却有情
经典咏流传: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经典咏流传:朱熹《春日》
经典咏流传: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经典咏流传: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经典咏流传: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经典咏流传: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经典咏流传: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经典咏流传: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经典咏流传:《紫禁红墙》
经典咏流传:《四季》
经典咏流传:张九龄《望月怀远》
经典咏流传:《乐者礼记》

经典咏流传:李白《咏萤火》

经典咏流传:李白《上李邕》

经典咏流传:李白《把酒问月》

经典咏流传:李贺《雁门太守行》

经典咏流传: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经典咏流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经典咏流传:《二十四节气歌:夏秋谣》

经典咏流传:《朋自远方》

经典咏流传:李白《关山月》

经典咏流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经典咏流传:尚雯婕《苍黄》

经典咏流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经典咏流传:《守护》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池上》

经典咏流传 :《桃花扇》

经典咏流传: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