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槲寄生

老蒋 老蒋博物 2022-10-24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要来临了。在欧美,尤其是在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槲(Hu,第二声,读作“胡”)寄生常被用来装饰圣诞树。传说在槲寄生下亲吻的情侣,会厮守到永远,所以槲寄生暗含爱情天长地久的美好祝愿。怎么样,年轻的情侣们,何不去找找本地的槲寄生,看看它们长在哪儿,见识一下活着的槲寄生是什么模样?

 


不过欧洲的槲寄生和我国的槲寄生并非同种,虽然它们都是常绿寄生灌木,长相十分相近。产于欧洲的槲寄生果实白色,准确说法是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我国不产;而广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果实淡黄色或橙红色,常寄生在榆、杨、柳、桦、栎、梨、李、苹果,枫杨、赤杨、椴树等植物上,在杭州也很容易见到。


在孤山、吴山、宝石山、花圃、植物园的一些大树上,你抬头望望,这个季节,树叶已经落光,剩下光秃秃的枝杈在寒风中伸向天空,而在树枝分叉处,往往可见一团团黑影,那多半就是槲寄生。如果你手头有望远镜,或者恰好遇见低枝,那么你就可以好好观察槲寄生的形态了。


 

槲寄生原列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槲寄生属(Viscum),在较新的APG分类系统中,根据其系统发育和演化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证据,这个属被改划到檀香科(Santalaceae)。


槲寄生的茎常常二歧分枝,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冬天不落叶,4-5月间开花,雌雄异株。不过这个季节,你能看到的是它的果实。槲寄生的果实呈球形,直径6-8毫米,成熟时淡黄色或橙红色,果皮光滑,是许多鸟儿的美食,所以长着槲寄生的树,常常招引一群群鸟儿聚集会餐。


 

槲寄生的果肉富有粘液,鸟儿们在取食过程中会在树枝上蹭嘴巴,种子便会粘在树枝上,而被吞入鸟肚的果实,果肉分解后为鸟儿提供营养,难以消化的种子会随着鸟粪排出,也会粘在树枝上,在适当的温度、光照和水份条件下萌发,长出下一代植株。就这样,槲寄生为鸟儿提供食粮,鸟儿则帮助槲寄生传播种子,植物和动物在千百万年的自然演化中形成了互利合作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到今天。




那么槲寄生和它所寄生的大树(被称为寄主)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就得解释一下什么是植物的寄生现象了,因为并非所有长在大树上的植物都是寄生植物(例如瓦韦是附生蕨类),也不是寄生植物都会长在大树上(例如野菰长在地上)。这话,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是吧?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绿色植物,不管大树还是小草,它们都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阳光中获得能量,然后自己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无需人类或其他生物供养,所以被称为自养植物。


而寄生植物就不同了,寄生植物无法独立养活自己,它们需要其他植物(即寄主)的完全供养或部分供养才能活命。

 

野菰寄生于大型禾本科植物(例如五节芒、斑茅等)的根部,它自身没有叶绿素,它的根部会扎入寄主的根部,从寄主身上夺取水份、无机物和糖类等其他一切营养物质,完全依赖寄主生存。菟丝子与此类似。这样的生存方式,被称为完全寄生。这种寄生,对寄主来说有损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致死,因为寄主的死亡,意味着寄主和寄生者同归于尽,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槲寄生和同科的其他植物,它们的茎叶含有叶绿素,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或部分合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它们的根会扎入树皮,从寄主身上获得必需的水分和无机物。换句话说,寄生者和寄主之间,不是完全依赖,只是部分供养关系。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槲寄生可以被称为半寄生植物。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同样长在大树上的瓦韦,怎么是附生植物呢?


 

明白了寄生方式的本质,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瓦韦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物,来自树皮表面或树叉间积存的枯枝落叶、腐殖质和苔藓,而它所需要的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有机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瓦韦只是把大树当居所,并不把大树当食堂,它能附生在大树上,同样也可以附生在岩壁上。所以瓦韦是附生植物,不算寄生植物。


这回你明白了吗?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2.鸳鸯在西湖

3.救救失家的西湖鸳鸯

4.救救失家的西湖鸳鸯之后续

5.鸳鸯之殇,谁下的黑手?

6.鸳鸯之殇(续)

7.守护鸳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写成诗

8.鸟儿们怎么度过寒冬

9.冬天的鸭鸭们

10.小天鹅得救记

11.黑脸琵鹭观赏记

12.浙江蛙类--A杭州的蛙蛙们

13.浙江蛙类--B蛙声十里出山泉

14.浙江蛙类--C稻花香里说丰年

15.浙江的蝾螈们

16.浙江的石龙子

17.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蛇

18.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上)

19.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下)

20.秋深芦花美

21.吴山博物行,在司空见惯的地方读出新鲜韵味来

22.凤阳山-百山祖考察记实

23.临安古道中秋游

24.入侵大螺

25.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26.怎样防范山蚂蝗

27.蜗牛和蛞蝓

28.“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9.有害与有益

30.这个年代,我们怎样摄影?

31.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

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

欢迎关注




--------------------------- 

如果你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登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冬令营等活动,可关注《浙江山野》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欢迎你,我们共赏自然,保护自然。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