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栖类 | 崇安髭蟾

老蒋 老蒋博物 2022-10-24



崇安髭蟾 Leptobrachium liui Pope,角蟾科,模式产地为福建崇安,“髭”指繁殖期的雄蟾上唇缘左右侧各有1~2枚锥状角质刺(偶有更多,雌蟾相应部位为橘红色斑点),状似男人上唇之髭,此乃得名之由来。分布于福建、浙江等省部分山区,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蛙类。



崇安髭蟾体长约6~9厘米,雄蟾大于雌蟾,体形粗壮,头扁平,吻宽圆,体背部有痣粒组成的网状肤棱,后肢不发达,以爬行为主,不善跳跃,生活于海拔800~16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成蟾常栖息在溪流附近的草丛、土穴内或石块下,在农耕地内也可见到,捕食林间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为生,每年11月进入繁殖期,此时雄蟾常鸣叫以吸引雌蟾,雌蟾在溪流中产卵,蝌蚪约需生长3年才变态成为幼蟾。



由于上唇角质刺这一突出特征,崇安髭蟾在当地村民中被叫作“角怪”。但是“角怪”行踪隐秘,连我们住宿的农家房东都说从未见过。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夜幕下来到溪边,远远就听到了它的鸣叫声。根据叫声,三十米范围内寻觅到两只,各自藏身在巨石下的缝隙深处,隐约可见,但无法拍摄。



折腾两个多小时,几乎耗尽耐心,同伴终于把其中一只从石缝里转移到较开阔的位置(具体方法就不说了,以防被非法偷猎者所利用),于是同行者们围观拍摄,左拍右拍,“咔嚓”无数后,完好无损放归溪流。



崇安髭蟾没有尖牙利爪的搏击能力,也没有迅速蹦达逃跑的本领,唯一的武器就是皮肤分泌的毒液,可以在面对天敌时用于自卫。



尽管转移和拍摄过程小心翼翼,生怕伤了它,但受到惊吓仍难以避免。图中所见“角怪”背上米汤色的点点滴滴,就是它的毒液,这和常见的中华蟾蜍的自卫方式类似。



不同的是,中华蟾蜍胆大得多,抓到手里动作轻柔些,只要不弄疼它,它不会轻易释放毒液,此外中华蟾蜍的毒液白色更浓,状如新鲜牛奶;而崇安髭蟾胆怯怕人,即便这样小心翼翼,很轻柔的干扰,它还是被吓到,背上渗出了毒液,这种毒液也呈白色,但浅淡些,状如稀薄的米汤色。


(kells摄影)


2020年11月摄于浙江龙泉,是为记。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2.鸳鸯在西湖

3.守护鸳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写成诗

4.鸟儿们怎么度过寒冬

5.冬天的鸭鸭们

6.小天鹅得救记

7.黑脸琵鹭观赏记

8.浙江蛙类--A杭州的蛙蛙们

9.浙江蛙类--B蛙声十里出山泉

10.浙江蛙类--C稻花香里说丰年

11.浙江的蝾螈们

12.浙江的石龙子

1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蛇

14.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上)

15.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下)

16.秋深芦花美

17.蜡梅一家

18.婆婆纳一家

19.常见玉兰辨识速成

20.吴山博物行,在司空见惯的地方读出新鲜韵味来

21.凤阳山-百山祖考察记实

22.临安古道中秋游

23.入侵大螺

24.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25.漫谈生物入侵

26.怎样防范山蚂蝗

27.蜗牛和蛞蝓

28.“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9.漫谈蜘蛛

30.有害与有益

31.江豚观赏记

32.十四年的情缘

33.两小时内阅尽蝴蝶一生

34.关于采挖野生植物的一段对话

35.这个年代,我们怎样摄影?

36.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37.绿马甲故事:杭州自然教育圈里的“大长老”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

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

欢迎关注



--------------------------- 

如果你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登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夏令营等活动,可关注《浙江山野》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欢迎你,我们共赏自然,保护自然。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