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代文豪的生活美学如何成为打开当代艺术的钥匙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自·长物志”展览现场


《长物志》一书的作者,明末的文震亨,是文征明的曾孙,字启美,号木鸡生。

在良好的家学氛围中,文震亨从小擅长书画、琴技一流,生活得天真烂漫、随心惬意,是一个可以满足所有人美好想象的翩翩贵公子,是不忍沾染一粒尘埃的高洁和精致之人。

文震亨写的《长物志》,则是风雅文人的“生活实用手册”,内容包括花园怎么布置,怎么养青苔,怎么选茶杯,如何鉴赏收藏等等这些高端人士必须get的技能。

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却遭遇明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局,文震亨在寄情长物之外,心怀家国之情;在优雅精致的外表下,也是坚守国家气节的铿锵之士。


苏州艺圃体现了文震亨《长物志》里对居住环境的理念


顺治二年,清兵攻占苏州,实施“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文震亨听闻投河自杀,被家人救起来,又绝食六日,最终呕血而亡

对“物”包含了深情的文震亨,在拂袖远离“物”的纷扰之时,是如此的决绝


1
从文震亨的《长物志》到疫情的思考

今年金鸡湖双年展的主展区策展人吴洪亮为了寻找做展览的灵感,多次来到苏州。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与苏州园林文化息息相关的文震亨和他的《长物志》。

在深挖《长物志》的过程中,作者文震亨的故事给予了吴洪亮很大的触动,令他想到屈原、伯夷、叔齐、王国维。

尤其是在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阴郁氛围中,我不禁想到,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金鸡湖双年展主展区之一“自·长物志”策展人吴洪亮


吴洪亮把他的感想写成了很长的一封信跟今年参加金鸡湖双年展的艺术家们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与支持。


于是,今年金鸡湖双年展的主题展览“自·长物志”自然生成。


展览以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为线索,呈现了四十余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园林化的布展方式,用“借景”概念,展开“溯”、“致”、“格”、“悟”四个版块,为观者建构一个可看、可游、可思的场景


这个展览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物”的简单认识,要深挖的,是“物”与人、与世界、与文明之间的深度关系



策展人吴洪亮在“自·长物志”展览现场导览


我们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策展中,已经领略到了吴洪亮先生在“造境”方面的独到功夫,而“自·长物志”又是一个让人兴奋又沉浸的场域。


各种艺术作品的连接,将展览现场打造成了一个梦回苏州的小剧场,而关于“物”的故事,在展厅层层展开......

 

延伸阅读: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专访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


 

2
“溯”


展览的第一个板块“溯”,策展人希望在此回溯物与人、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从“文明线”和“物质线”两个线索来展开展览叙事。表达的是对《长物志》的一种最简单、最底层的认识。




泰祥洲《方便法门》
互动建筑装置《方便法门》为传统卯榫结构,结合“天圆地方”、中心说,以及佛教舍利塔、曼陀罗等古代宇宙观概念。作品模仿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宋代转轮藏阁,其原型在宋代《营造法式》中亦有记载。斗拱既具结构功能,又象征宇宙结构、政治权威等。作品通融思辨、感官、及形而上的神往:观者可以穿梭其中,如积功德般转绕其外,亦或在架上线装书中写下感想,建构共享知识的“图书馆”。泰祥洲的作品《方便法门》,观者可以穿梭其中,在架上书中写下感想,建构共享知识的“图书馆”。


进展厅的拐角处,非常吸睛的一件作品,郅敏的《鸿蒙》让人立刻沉浸其中。



郅敏《鸿蒙》陶瓷、金属、灯、雾机等综合材料 716×620×150cm 2020年



这是一个有十二分钟循环的装置作品,一个蛋白质六棱形的衍生结构,从物质最根基、肉眼不可见的部分来分析物与文明的关系。


徐冰老师的《汉字的性格》也在这个板块,通过特殊的书写方式来表现中国文字与物的关系。


 

徐冰的作品《汉字的性格》,运用动画的形式使观者在汉字演变的历史中,了解汉字书写与中华民族特殊性形成的关系


2
“致”


第二个板块“致”,意在致敬以文震亨为代表的苏州雅文化系统的延伸与变化,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化发展当中延绵不断、一脉相承的系统。



费俊《飞鸟集》互动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19年

 梁铨《幽致(竹)》宣纸彩墨拼贴 162×123cm 2020年



在这个板块中,有陈琦画的艺圃《天界》,有费俊像花园场景一般的装置作品《飞鸟集》,有罗敏老师画的梅兰竹菊和花草。


在展览空间中,从园林到花鸟、再到山水,对应了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涵,它其实就是人们的小空间里营造的山水世界。


 

陈琦作品《天界》

第二个板块“致”展览现场



3
“格”


第三个板块“格”,用一种当代人的心态来转换大家都很熟知的“格物”这个概念。几件震撼感十足的装置作品,将这种非常强烈的转换表达了出来。




陈琦《观象》

作为抽象概念的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人们常常发出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但假使以“物”作为观照的载体,你会发现,时间也是有迹可寻的。书页黄了、木桌朽了、树叶枯萎了,时间,留痕于物质的形态变迁之中,因此,时间这一命题,也是跨越千年的《长物志》通过“物”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观象》是由纸上雕刻图形的作品,尺幅巨大,由28张260X140cm定制的500克厚手工宣纸构成的四条矩阵悬挂在空间中,像是从时间长河中截取了某个生命体断面凸现在观者面前。艺术家陈琦的灵感即来自于古树被虫蛀之后形成的空洞,树木制成的纸张总是难以抵御时间的侵蚀,艺术家在层层相叠的纸张上手工雕刻出如同虫洞一般的绚丽花纹。面对《观象》,纸上的“虫洞”似乎隐喻着时间流逝的微妙的痕迹,而在《自·长物志》的展览语境中,它也在提醒我们思考,“物”与“时间”的深层关系。



这个板块的交叉点处,是尹秀珍的一件作品。这件镜子构成的园林拱门形状的装置在展厅中营造出了一种与苏州园林暗中契合的“虚实之间”的氛围。




尹秀珍《废园》

尹秀珍的用水泥干粉营造了一座“废园”,当水泥这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造物出现在《自·长物志》的展览语境当中,艺术家在引导我们思考,作为“物”的水泥与现代人、与现代生活、与文明世界之间的关系。她似乎向观者提出质问——伫立于高楼大厦水泥森林之中,你是否感受到来自物质世界的限制感与压迫感?身处之中,你感到自由与快乐吗?抑或是,对“长物”的精神发出跨越时空的呼唤。



作品《颜色》的作者刘建华对于陶泥的质感和形态做了非常细致入微的刻画。与物修炼为物赋格的过程中,刘建华觉得有一种静态的、安静的、表面下的力量爆发。




刘建华《颜色》

刘建华的作品《颜色》出现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格”之中,艺术家通过对于“物”的细致体察和刻画,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了“物”本身的纯度塑造的精神高度,这是一名艺术家”格物“而”致知“的方式。制瓷要经过采集、冶炼、加工、揉泥的过程,这过程似乎是一种对物膜拜中的敬仰,希望达到作品表面宁静而内在力量并置的状态及可能。艺术家从自然的形态中找到事物的哲理性,否定既有的判断和现成的经验,带给人们对现实世界更多的认知。



王雷定了一整年的《北京晚报》,将其做成了365个口罩,这个作品的本意是回应2013年的北京雾霾,而口罩在今年的意义已经与彼时大不相同。同样是口罩,作为“物”的意义在此刻与此地也已经完成了转换。



王雷 《北京北京》



宋冬《物尽其用》,表达他与母亲对于“物尽其用”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耿雪《苏格拉底的广场》,郝量《辟雍》段建宇《骨气》,这些作品都通过“物”的本身延伸出了更深的意味。



耿雪《苏格拉底的广场》白瓷,琉璃,2017年


焦兴涛把奢侈品的包装袋转换成艺术作品,极端的关乎于“物”的雕塑在提醒人们,虽然人们常说艺术高于生活,但实际上,艺术也可以是低于生活的。



焦兴涛的作品道出的艺术也可以是低于生活的概念意味深长




4
“悟”


最后一个板块“悟”,是“自”系列展览中的前两次展览, “自·牡丹亭”、“自·沧浪亭”和此次《自·长物志》三个延续策展概念的收尾部分,策展人大胆的用了这个看似“宏大”的词。


这个板块中作品的主体是四位艺术家不同质地的“”。第一个是艺术家刘建华的陶瓷粉末,第二个是尹秀珍的水泥粉末,第三个何翔宇用一千吨可口可乐熬制了一年,制成的可乐粉末。


最后一个是徐冰的《何处惹尘埃》,徐冰在“9·11”现场收集到灰尘后,将其带到世界各地去做展览,再收集当地的灰尘,而这次的展览上呈现的的一个个的小袋子,是“9·11”纽约现场和世界各地展览现场的灰尘。



何翔宇作品《可乐计划》


这四种粉末带领整个展览走向了一种哲学意味,我们如何去理解水泥这种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去理解可乐这样消费主义的产物中的文化意味?

 



徐冰 《何处惹尘埃》

艺术家徐冰的装置作品《何处惹尘埃》是十年前“9·11”事件发生之后,他在曼哈顿下城与中国城的中间地带收集到到的一包9·11灰尘。在《自·长物志》的展览语境中,这些来自9·11的尘埃,其意义却不只在9·11本身。当十年前的九月十一日,世贸大厦顷刻之间轰塌、毁灭、夷为平地,摩天大楼回归到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在这场恐怖事件背后,其原因要追及利益或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更本源的失衡是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的违背。9·11事件向人们提示着物质性的警觉,提示着人们去反思人与物的关系,提示着人们去寻找在不可避免的物质世界中人类如何自洽的方式。正如文震亨身处他的时代在《长物志》中所表现出的,文人生活在商业社会中自洽,徐冰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精神意味上遥远的回应了《长物志》,也为展览留下了一个令人回味的落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这个展览对于《长物志》中“物”的解读。最终,徐冰老师用他的作品给了这个展览一个恰到好处的收尾。


当人们站在展览结尾处,向前回溯,位于展览入口的第一件作品是刘建华用瓷烧的白纸,是一个书页,这件作品用一种隐喻的方式对《长物志》表达了敬意,整个展览也形成了收尾呼应的架构。

 

展览“自·长物志”从对“物”的追溯与思索出发,在遥远的文人精神与当代艺术观念的交错与转换中,为观者提供了一份开放的答卷



更多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自·长物志


展览时间:9月6日-11月15日

展览地点:金鸡湖美术馆

策展人:吴洪亮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艺术阿尔法、金鸡湖双年展,感谢吴洪亮先生对本文的帮助,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
>赵半狄1990年巨著《在那个早晨》重磅呈现北京保利拍卖>ArtAlpha观察|一路向南,艺术在深圳有什么新的可能>巴塞尔艺术市场半年报出炉,疫情严重影响了艺术市场,但只有坏消息吗?
>天价艺术品是怎么在拍卖会拍出来的>木木美术馆再迎新机遇,最大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战略入股其主体公司>魔都莫奈《日出·印象》,帝都苏东坡故宫大展,9月两个一生一次的相遇
>曾梵志1.61亿创中国当代艺术最高价,永樂拍卖今年首场圆满迎来新的开始>周春芽8625万成交领衔,许幸之破纪录,疫情中的嘉德春拍平稳中有惊喜>著名艺术家露琪塔·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逝世,“作为这个星球的居民,我太开心了”>探访超级收藏家伊莱·布罗德(Eli Broad)挂满艺术品的家>ArtAlpha观察|豪瑟沃斯又一大将离职,后疫情时代顶级销售人才出走热?!
>米罗创欧洲春夏拍卖季最高价,伦勃朗1.3亿元成交,苏富比伦敦独创上下500年艺术专场
>“三十而已”的艺术主线,从“梵高的睡莲”到男主偶像蔡国强>他们是拍卖场上叱咤风云的操盘手,气场惊人,一挥手就是一个亿
>艺博会“最佳着装”带他进入艺术大门,几年间跻身国际收藏家之列>她是理科学霸,毅然放弃生物学做了艺术家,用乐高、黑洞、声波搭建风景>Banksy终于现身,在地铁涂鸦呼吁人们戴口罩,ins人气一哥最近搞了什么事情
>默多克之子詹姆斯·默多克的投资公司或入股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MCH集团
>今夜佳士得首创拍卖界“春晚”,全球接力拍了4.21亿美元>大卫·霍克尼1.15亿领衔,郝量破纪录,5.95亿港币苏富比香港当代艺术夜场现稳健市场>ArtAlpha测评|周哥有话说,佳士得春拍捡漏Top1>香港唐人推出重量级群展,ArtAlpha专访策展人李雅璐
>今夜朱德群破纪录,常玉创第二高价,4件过亿,香港春拍第一弹现市场振奋
>梁缨:胆大无险,悠悠然见南山>又一场全球连线拍卖,100%成交率,刷新三位艺术家世界纪录
>村上隆因疫情濒临破产,砍掉已进行9年的电影项目>疫情后首次大拍,第一次全球连线直播,刷新今年最高拍卖记录>深耕在地艺术,松美术馆疫情后重启,呈现20家画廊与20位艺术家的“2020”>打破线上销售单价纪录,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第二回销售渐强>北京保利首开网拍,带来Kaws、Arsham硬核潮玩>中国美术馆这个超难预约的展览到底有多硬核>全球连线,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三):艺术体验需要线下的温度>估价超1亿人民币的伦勃朗罕见自画像将现苏富比伦敦晚间拍卖
>那些年艺术圈摆过的“地摊儿”
>全球市场“冰封”时,对冲基金巨头肯·格里芬1亿美元购买巴斯奎特作品>艺术界参与声援黑人平等运动,诸多大型机构因反应“迟钝”受谴责>SpaceX把他的作品送上太空,他18岁设计的潮玩就已风靡全球>艺术圈“后浪”的一个标杆:两位90后创立的X美术馆开馆了>一座棉花堆成的迷宫,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ArtAlpha专访崔灿灿>ArtAlpha专访 | 勤耕三年,知美术馆逆势出发,从成都开到上海>颜料比黄金还贵,最新研究揭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秘密>ArtAlpha直播回顾| 加仓中国的好时机,如何配置艺术品>力量与爱,代表“母亲”最震撼的艺术作品>艺术圈的后浪,如果不能有一个毕业展,那我就给自己办一个>全球连线,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一)>哪幅是梵高最好的作品?8位顶级专家告诉你他们的选择>ArtAlpha观察 | 疫情4个月,内地的画廊都怎么样了>Lady Gaga发起的One World演唱会凝聚了全世界,艺术与音乐从未走远>在疫情的阴霾下,艺术家用诗歌和绘画带给人们爱与希望>那些年被盗又被送回来的艺术品,贼说,我压力太大了>他是艺术圈中的Zara,与厨师一起创作,消费下沉的现在他带来买得起的美术馆级艺术品>首届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上线,多家画廊销售良好,新的艺术交易方式正在生成中>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疫情期间的创作,被限制自由的同时获得了自由>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5%,女性在艺术市场中的重要性增强,2020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他是"拉斯维加斯之父",刚刚1.05亿美元私洽买下马龙收藏毕加索作品>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击败拍卖行,三大画廊巨头获得唐纳德·马龙价值4.5亿美元藏品出售权>专访香港佳士得晚拍主管何善衡:归零的行业,服务至上,机会永远在>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安迪.沃霍尔领衔,伦敦佳士得当代艺术夜场成交5.11亿,成交率达98%>大卫·霍克尼《水花》2亿人民币领衔,苏富比伦敦当代艺术夜场成交超九成>疫情一个月艺术圈都发生了什么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