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专访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5月11日,艺术界的“奥林匹克”——58届威尼斯双年展 已经对公众开放,此次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伦敦海沃德画廊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主题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意在“探讨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动荡时代,反映当下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对‘后冷战秩序’对重要传统、机构及关系的威胁”……


备受关注的中国国家馆,是由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担任策划人,参展艺术家为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主题为“Re-睿”。艺术阿尔法就几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专访了吴洪亮先生。





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



 阿尔法君:此次您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呈现满意吗?

 吴洪亮: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相对完整的呈现了我们的预想,作品的呈现还比较满意,整体应该算及格吧。但是距离一个完美的展览,在我们心里还是有所欠缺的。

 

对于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在这里的呈现,我们大家感觉都挺开心的,因为是一个团队在工作,包括对外文化集团、我的团队还有艺术家和他们的助手,甚至在威尼斯的朋友、志愿者,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我们这次参展作品有各种多媒体、手机APP、人工智能的使用,还有跨学科的合作,比如心理学成果与艺术家合作的“手环”等,但我们并没有被高科技的概念捆绑,而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Re-睿”这个主题,整个的感觉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我们碰到一些别的国家的策展人朋友,都聊到在意大利威尼斯做展览是不容易的,威尼斯就是威尼斯,真的挺“艺术”的!所谓“艺术”,就是它的不确定性,每天都有各种不确定性,比如中国馆开幕之前一天预告说第二天要下一整天的雨,但是开幕当天中午雨就停了,开幕的时候阳光很好。艺术恐怕就是这样让你意料不到。



2019年5月9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开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主持开幕式 摄影:有初记



我一直是研究中国二十世纪的美术史,比如到齐白石那个年代,中国画就开始用生宣这种材料,为什么用生宣,有多种理由,但是有一种理由是:一笔下去,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艺术家对其的把控是最有意思的,齐白石画相同的题材,但是每次出来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东西,因为材料给他带来的机缘。

 

这两天我在威尼斯的体会就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这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妙处是我们既纠结又享受的。



58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海报,主题是“Re-睿”



 阿尔法君:中国馆的策展思路“Re-睿”与今年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有什么呼应?


 吴洪亮:中国馆的主题“Re-睿”:“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它的意思是智慧。面对今天的新问题,回眺或许才能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这个题目,虽然很多人比较质疑,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它有开放性,而且有现实意义。本世纪上半页的状态,和上个世纪一百多年前很相似,这里的“有趣”可以加引号,也可以加问号,也可以加叹号。

 

在面对一个新的时代,这种所谓的“有趣”,可能有风险、有纠结、有太多不确定性,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当我们去面对一个新的世界、新的问题、新的技术发展的时候,或许可以“温故知新”,从历史中找到动能和理由,预测一下未来。这就是像我们这样学历史的人,研究美术史的人常用的方法,所以我把“Re”——“回去”这个概念用在这次主题里面。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要体系性的思考,还有对于自己原初感受的把控,艺术的确有这样的能量。这是一整套的思维方式,是对碎片世界的又一次整体性思考,包括人最原初的感知和最原初的思考,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面对未来,我认为是关乎智慧的,是“睿”的。所以面对这个“有趣的时代”,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的方式。



 阿尔法君:您对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整体感觉如何?给您印象比较深的展览和艺术品有哪些?


 吴洪亮:整个展览我只看了三分之一,因为我都在工作,重要国家馆都在排大队,没时间排队看。


开幕期间军械库入口人们冒雨排队看展,威尼斯双年展将持续半年之久,到11月24日结束,想要不排大队也许选择错开开幕期为宜。图源:中国馆官方



有一个馆给我印象比较深,加纳国家馆,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当然这也是个常见的话题,但是他们的整个的空间、影像、态度,做得很能让人进入情境,我比较喜欢。



Ibrahim Mahama,A Straight Line Through the Carcass of History,1649,(2016–19),Smoked fish mesh, wood, cloth, and archivalmaterials.Dimensions variable.Courtesy the artist and White Cube.Photo: DavidLevene 

Lynette Yiadom-Boakye,Just Amongst Ourselves(2019),series of paintings oil on linen and canvas.Dimensions variable.Courtesy the artist;Corvi-Mora, London; and Jack Shainman Gallery, New York.Photo:David Levene

John Akomfrah,The Elephant in the Room–Four Nocturnes (2019) Three-channel HD color video installation, 7.1 sound。

加纳国家馆是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名为“加纳自由”,策展人为:Nana Oforiatta Ayim,展出了六位艺术家El Anatsui、Ibrahim Mahama、Felicia Abban、Lynette Yiadom Boakye、John Akomfrah、Selasi Awusi Sosu用三代人的视角审视自由的历史和轨迹。“这是加纳的历史性时刻。艺术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随着我们首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可以说,我们已经到达了。”加纳文化部长Honorable Catherine Afeku说到,加纳馆的战略顾问是刚刚过世的策展人Okwui Enwezor,他曾经策划了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加纳馆图片信息参考:YT)



 阿尔法君:国家馆成本应该都不小,这个资金来源都是有赞助方协助吗?


 吴洪亮:关于威尼斯双年展整体资金的情况我不太清楚,每个国家馆也都不太一样。中国有中国的方法,过去的每个中国馆的策展人都不容易,都在寻找各种机制的支撑。中国馆这边是对外文化集团作为具体的实施工作落实,我们合作得很开心,虽然时间紧张,但是完成得不错。这次我们以非常学术的态度在选择艺术家,所以也很感谢给我们提供支持的很多机构,比如嘉德艺术中心、景德镇的陶文旅集团、美的集团的和美术馆,还有不少设备支持、单项支持等等……都给了我们挺大的支持,而且没有特别的捆绑,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相对满意的中国馆呈现。



 阿尔法君:中国国家馆在军械库这个位置,记得以前多届都受到空间内原有的大油罐的困扰,上上一届终于撤出了部分油罐,现在空间对于展览呈现是否难度没那么大了?


 吴洪亮:中国馆以前各种大油罐都撤除了,现在还剩了一个油罐,这是布展的一个问题,我们在这个位置展出了何翔宇老师的作品,几次想是把油罐封起来还是露出来,我们最后用了一个特别中国的方法叫做“因地制宜”,把这个油罐做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包括粉红色的空间,和油罐上流下来的粉红的色彩,白色的雕塑和油罐上流下来白色油漆,白墙,包括墙面上的黄色与作品上的黄色都有所呼应。包括尺度,我们都做了链接。这个油罐非常有意思,它很有年代感,体量很大,很重,但是他在何翔宇的作品空间里,表现得非常好,包括地毯,融入了油罐的下方,非常棒,很有趣!




何翔宇作品在中国国家馆的现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我做了一个园林的空间,运用了借景的方法,包括桥洞,作品形态,声音。我们这次还解决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技术性问题,就是有效的控制了声音。在当代的展览当中,如果有多个多媒体作品,声音是互相干扰的,但是我们一进门的费俊老师的“有趣的世界”作品的声音和墙另一边的耿雪的作品的声音是互相不打搅的,我们在做音响控制的时候花了好多心血。



中国馆现场的园林空间,拍摄:吴洪亮




以下是此次中国国家馆的展览情况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位于军械库的展区,图源:威尼斯双年展官方



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Re—睿”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1至11月24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展区 

策展人:吴洪亮

参展艺术家:陈琦、费俊、何翔宇和耿雪




在威尼斯找到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的展场位于军械库展区最深处,在威尼斯曲折的巷子和错综的水道桥梁之间穿行很容易迷路,艺术家费俊利用手机App创作了作品《睿寻》,将威尼斯的桥与导航功能相结合,不仅可以游戏般体会人类过往创造中“桥”的相似,更能指引观者去往中国国家馆方向。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走进中国国家馆后,观者首先必须穿过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的右侧是军械库历史建筑古老的斑驳砖墙,而左侧是一个与观者、玩家互动的,正在成长中的虚拟世界。这个《有趣的世界》简单而又错综复杂,有纠葛也有共创,它们会以桥相连,沟通彼此。



观众在观看艺术家费俊作品《有趣的世界》(装置二) 摄影:艺术家供图

走过历史沧桑与未来感对望的游戏世界,豁然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走上广场一侧圆拱形的小桥,可以站在整个展厅的制高点俯视艺术家耿雪《金色之名》



耿雪作品展览现场,张东初拍摄

艺术家耿雪作品《金色之名》展出现场 摄影:刘大鹏



这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长10米高4米的视频,整个影片主体在绝对的黑白世界中呈现出这位女性艺术家对生命初始与轮回的关照。而在结尾时一艘金色的船,从黑白影像的虚空中漂来,呼应着地面上几朵金色如“水花”、如“脐带”的装置,其中的影像是一个金色的人漂浮、分解、羽化……


陈琦 / 生成与弥散 / 水印木刻 / 2012 / 380cmX4200cm 


水是这一区域的主题,无论观者在桥上还是桥下,都会透过漏窗,看到艺术家陈琦巨大的、超写实的、源自中国传统的黑白水印木刻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如果观者走近它,甚至会融入其中,身与心同时荡漾起来。


何翔宇 /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 铜、玻璃纤维、不锈钢、聚乙烯、热敏漆/ 12 件,尺寸可变,摄影:Noshe,作品中的雕塑是艺术家在暂居柏林时,在感知未知语言时,自己身体获得了茫然的感知而创作的作品。


观者可以穿过桥,沿着窄窄的夹道进入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粉红色空间。这是艺术家何翔宇的装置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此作将身体内部的触觉感知外化,他用舌头碰触上颚,再将触觉感受到的形状转译出来做成铸铜雕塑,数年间像日课一样持续完成这种身体知觉的可视转化。观者可以坐下来,触摸那些雕塑,达成与艺术家触觉的共知。


此时,正是观者体会这个园林空间妙处的时候。观者或者穿过粉红色空间,经过拱门回到耿雪作品的小广场,也可以折返到桥下的出口,右拐,斑驳的光影从头顶蚀刻的曲折洞隙里洒下,这是艺术家陈琦的空间装置《别处》



陈琦 / 别处 / PVC镂空 / 190cmx1000cm

陈琦 / 无去来处 / 金属+PVC+无纺布  / 尺寸可变


这些光影的形态来自古书被书虫咬噬的虫洞,隐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力量的冲突与和谐。走出这条光线幽暗的巷子,天光大盛,随即进入了中国国家馆的室外展场,花园的草坪上一只淡粉色的巨大盒子,盒子内部却是阳光穿过“虫洞”投影出的虚静空间,它是送给观者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可游可居。当然,如果观者恰好是从花园的入口进入中国国家馆,也一样能感受到这空间手卷的另一番景致,这是中国国家馆为观者建构的又一有趣之处。


中国馆展览将心理学、大数据的研究成果与艺术家的作品融合,来拓宽展览的边界。不仅有费俊老师的作品《睿寻》,带你走入中国馆,策展人还尝试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给部分观众制作了体验手环。通过与手机的联动,可以根据观者参观过程中的生理数据测算出情绪状态,并转换成一幅以陈琦老师作品为基础的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理图像,成为此行的留念。


费俊的作品《睿寻》是一个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程序作品,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艺术家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威尼斯水城里搜寻并体验艺术家“移植”在当地桥梁上的来自中国的桥梁



盛大开幕


 

2019年5月9日(当地时间),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Re-睿”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军械库和处女花园拉开帷幕。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出席中国馆开幕式,从左至右:参展艺术家何翔宇、参展艺术家陈琦、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参展艺术家费俊 摄影:有初记


此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许蓉,里米尼机场基金会主席劳拉·芬卡托,威尼斯2000基金会主席朱利亚诺·赛格莱,威尼斯市市长代表马斯米拉诺·德·马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谢凌絜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及参展艺术家陈琦、费俊、何翔宇、耿雪作品合作者刘大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嘉德投资控股董事总裁及CEO、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主席、和美术馆馆长何剑锋等近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影:殷蔚林 


开幕式上,李瑞宇大使首先致辞。他表示,威尼斯双年展是举世瞩目的文化盛会,也是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意方成员单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经过多年积累、实践和创新,不仅是中国艺术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舞台,也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当代艺术风貌的重要窗口。他还谈到,中意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原本就有非常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必将进一步创新模式、不断深化,推动中意之间民心相通,互学互鉴,巩固和发展中意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


里米尼机场基金会主席劳拉·芬卡托致辞  摄影:殷蔚林


里米尼机场基金会主席劳拉·芬卡托致辞时表示,本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能够引发艺术家的创造性以及观众的思考。同时,“有趣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也意味着挑战和雄图。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的一座桥,这将让中意两国人民生活在有趣,有幸的时代。


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影:有初记

艺术家陈琦在开幕式上发言 摄影:有初记


开幕式上,策展人吴洪亮和参展艺术家代表陈琦分别对策展理念以及艺术创作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将主题定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in Interesting Times)。对于这一主题,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开放性理解的题目,面对今天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媒体的信息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人类仿佛开始面临所谓的“新问题”,而解决当下与未来的问题,回眺或许可以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它的意思是智慧。基于这样的逻辑,策展人吴洪亮选择了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四位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分别从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自身的感知三个维度呈现了艺术家们“Re”的探索。在展览空间的构想上,策展人依托展览虚拟与现实世界两条线索,基于展览的在地性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关系等因素,营造出一段让观者回归本心的路径。展厅的空间节奏如同一幅中国画的立体长卷,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不能一览无余,时而逼仄,时而豁然开朗,只有漫步其中,用心体会,方能感悟。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会之一,中国国家馆作为彰显中国新时代文化主张和文化自信的国际平台,此次着眼于倾听时代的脉搏,将新的技术方式融入中国艺术的传统逻辑中,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对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关系,让艺术为大众的美好生活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据悉,作为开幕式的序曲,中国国家馆还于5月8日在威尼斯达涅利酒店举办了“中国之夜”晚宴活动,来自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出席。晚宴还发布了由中央戏剧学院宋震带来的以多媒体形式将传统京剧艺术可视化并赋予其雕塑感的新媒体作品。


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学术讲座


此外,作为此次中国国家馆在开幕周的配套活动,策展人吴洪亮还于5月10日上午在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学术讲座,与来自全球的艺术爱好者分享中国国家馆的策展思路与展览叙事。



关于策展人和艺术家



策展人吴洪亮


策展人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建设部城市雕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


1996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2年  参与策划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建成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2003年  参与策划北京国际双年展齐白石特展

2003-2005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班学习

2007年 主持策划国家大剧院开幕展览“精彩在这里呈现”

2007-2008年 参与策划北京奥运百件奥运雕塑项目,作品落地于奥林匹克中心区及森林公园等

2008年 参与奥运会开幕式多媒体部分工作

2007年至今  策划“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50余次、齐白石陈列展10余次,并参与相关研究、出版工作, 多次得到文化部相关奖项

2011年  所在的北京画院美术馆被评为中国文化部评为首批9家“国家重点美术馆” 之一     

2013年至今  共同发起“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项目,已经持续举办六年

2015年  参与策划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展出的“天然之趣---齐白石特展”

参与策划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的“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览

2016年  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

策划“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

2018年  当选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当选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策划“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

主持策划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览

2017-2018年  参与“欧罗巴之光”美术史研究项目,赴德国、英国、法国考察及出席研讨会。

2018-2019年  主持策划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展



参展艺术家 陈琦当知识在漫长的时间中被虫洞侵蚀破坏,光从那里进来。


艺术家陈琦室外作品《无去来处》摄影:侯炜国


1963年生于南京。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陈琦的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父纪念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机构收藏。陈琦曾出版《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时间简谱·陈琦1983-2013》、《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等。


参展艺术家 费俊“有趣的世界”试图连接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场域


观众在观看艺术家费俊作品《有趣的世界》(装置二) 摄影:艺术家供图


1970年生于中国湖北荆州,曾就读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专业方向教授,某集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


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致力于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和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他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多次展出于国内外画廊、博物馆和艺术节,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德国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参展艺术家 何翔宇:将不可名状之物转换为有形式的物体,追问“何谓感觉” 


何翔宇 /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 铜、玻璃纤维、不锈钢、聚乙烯、热敏漆/ 12 件,尺寸可变,摄影:Noshe


1986 年生于辽宁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柏林。他的创作实践可以被视作各类个体、社会和政治主题的材料测试场和观念实验室。作为一名在中国迅速城市化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何翔宇尝试由物体间的转化体现或引导感知。


他曾入围2014年平丘克“未来世代艺术奖”决赛,获得2016年 CCAA 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以及2016年的“ ARTNET 新锐艺术家奖”。曾参与的主要展览及展映包括:“全球都市1.5: 延展智慧”国际艺术双年展(2018);“故事新编”电影展映项目(电影作品《The Swim》放映),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土与石,灵与歌”亚洲艺术巡回群展(2016-2018);里昂双年展,里昂(2015);上海双年展(2014);横滨三年展(2014);釜山双年展(2014)等。



参展艺术家 耿雪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艺术家耿雪作品《金色之名》展出现场 


1983生于吉林,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201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主要包括陶瓷、雕塑和影像等。


耿雪作品被诸多重要国内外公共机构收藏,作品受邀参加世界各地艺术展,诸如2018年第21届悉尼双年展;2016年 “延伸的感官”B3 移动影像双年展,德国法兰克福应用艺术美术馆;2015年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China 8”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蓝布鲁克美术馆;2014年韩国釜山双年展;2009年《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展 , 美国加州伯克利美术馆与太平洋电影档案馆;2007年韩国仁川国际女性艺术家双年展等。



更多现场:


视频拍摄:有初记

以上图片拍摄:赵越

以上图片摄影:吴洪亮





相关阅读: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用科技引领体验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陨落寒星,阿希尔·戈尔基遗作在威尼斯展出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人们变得疯狂的愚蠢!图伊曼斯Tuymans在威尼斯发人深省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图片和部分内容来自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官方,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


>陈福善、魏立刚之后,再看知美术馆的布局策略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陨落寒星,阿希尔·戈尔基遗作在威尼斯展出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人们变得疯狂的愚蠢!图伊曼斯Tuymans在威尼斯发人深省

>“时尚界奥斯卡”Met Gala,灭霸们又来兴风作浪

>艺术成都,带得走的也会是你

>她是中国第一代拍卖师,经历了当代艺术的起落,如今把画廊开在麦田旁

>林依轮:不会做辣酱的歌手不是好摄影师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大回顾

>ArtAlpha观察 | 如何看待KAWS的作品拍卖破亿

>ArtAlpha观察| 芒格说看好中国,中国艺术品市场却被这份报告“看空”?

>合并成为航空母舰是国内画廊走出困境的方式?

>他做了中国最值得期待的私人影像中心,带来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次个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和艺术家名单出炉!

>3.32亿元,大卫.霍克尼笔下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策展人

>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如何来判断艺术作品是否侵权

>那个被判入狱的美女艺术商到底是谁?

>假如故宫文创IPO,合理的估值是多少?

>如何在艺术行业做一家互联网公司

>最强个税改革来袭,艺术圈会受什么影响

>陈可:和自己对话才是正经事

>他在曼谷,北京和香港把画廊开成了“美术馆”

>16位艺术人的2018和2019

>她住庙里五年,不结婚,在直升飞机上画画

>从“整座豪宅抵不上一张小画”到“区块链”,他有一座中国的古根海姆

>我为什么关了北京的画廊

>北京艺术人VS上海艺术人

>“派对之王”赵半狄:好画比好收藏家少

>他建造了一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 | 专访阿那亚创始人马寅

>大IP时代,这个老板这么玩

>这个艺术家的老公为自家打造了五个院子,坐看春夏秋冬

> 如何收藏和购买艺术品之收藏家速成记

十年前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到底给艺术行业带来了什么

>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