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用科技引领体验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2019年3月26日下午,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新闻发布会在嘉德艺术中心举行。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的主题为“Re-睿”,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策展人为吴洪亮,艺术家为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展览将从2019年5月11日持续到11月24日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也有翻译为“恰逢其时”,这是一个可以开放性理解的题目。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主题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入一个强调创造与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既拥有悠久的艺术文化传统,又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正面对全球化语境下复杂的机遇和挑战。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汇集全世界艺术主张的盛会,中国国家馆作为彰显中国新时代文化主张和文化自信的国际平台,此次着眼于倾听时代的脉搏,将新的技术方式融入中国艺术的传统逻辑中,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对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关系,让艺术为大众的美好生活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



从“Re”到“睿”的思考


中国国家馆的主题“Re-睿”源于对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主题的再思考。所谓“有趣的时代”放在21世纪上半叶的今天,的确是有所指的。从媒体的信息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人类仿佛开始面临所谓的“新问题”。


面对已然步入的这个“有趣的时代”,中国馆以“Re-睿”来回应。“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它的意思是智慧。面对今天的新问题,回眺或许才能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



策展人吴洪亮在发布会上解读本次中国馆主题“Re-睿”



策展人吴洪亮希望通过展览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两条线索,营造一段让观者回归本心的路径。展厅的空间节奏如同一幅中国画的立体长卷,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不能一览无余,时而逼仄,时而豁然开朗,只有漫步其中,用心体会,方能感悟。


总之,本次展览是一次多感活化、心灵舒逸的艺术之旅。策展人提出“Re-睿”,试图强化因为“Re”,所以“睿”的概念,这也是当代艺术思考的一种方式。通过作品回溯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与人自身感知的呈现,重新审视那些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经验,又能给当下这个“有趣的时代”什么样的启发呢?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郑浩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代表威尼斯双年展专家委员会致辞


艺术家陈琦发言


艺术家费俊发言


艺术家耿雪发言


艺术家何翔宇发言


威尼斯双年展四位艺术家解读今年主题“Re-睿”来源:有初记



在威尼斯找到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的展场位于军械库展区最深处,在威尼斯曲折的巷子和错综的水道桥梁之间穿行很容易迷路,艺术家费俊利用手机App创作了作品《睿寻》,将威尼斯的桥与导航功能相结合,不仅可以游戏般体会人类过往创造中“桥”的相似,更能指引观者去往中国国家馆方向。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走进中国国家馆后,观者首先必须穿过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的右侧是军械库历史建筑古老的斑驳砖墙,而左侧是一个与观者、玩家互动的,正在成长中的虚拟世界。这个《有趣的世界》简单而又错综复杂,有纠葛也有共创,它们会以桥相连,沟通彼此。


走过历史沧桑与未来感对望的游戏世界,豁然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走上广场一侧圆拱形的小桥,可以站在整个展厅的制高点俯视艺术家耿雪《金色之名》



耿雪 / 金色之名 /2019 视频截屏 / 摄影:刘大鹏



这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长10米高4米的视频,整个影片主体在绝对的黑白世界中呈现出这位女性艺术家对生命初始与轮回的关照。而在结尾时一艘金色的船,从黑白影像的虚空中漂来,呼应着地面上几朵金色如“水花”、如“脐带”的装置,其中的影像是一个金色的人漂浮、分解、羽化……



陈琦 / 生成与弥散 / 水印木刻 / 2012 / 380cmX4200cm 



水是这一区域的主题,无论观者在桥上还是桥下,都会透过漏窗,看到艺术家陈琦巨大的、超写实的、源自中国传统的黑白水印木刻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如果观者走近它,甚至会融入其中,身与心同时荡漾起来。




何翔宇 /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 铜、玻璃纤维、不锈钢、聚乙烯、热敏漆

 / 12 件,尺寸可变



观者可以穿过桥,沿着窄窄的夹道进入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粉红色空间。这是艺术家何翔宇的装置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此作将身体内部的触觉感知外化,他用舌头碰触上颚,再将触觉感受到的形状转译出来做成铸铜雕塑,数年间像日课一样持续完成这种身体知觉的可视转化。观者可以坐下来,触摸那些雕塑,达成与艺术家触觉的共知。


此时,正是观者体会这个园林空间妙处的时候。观者或者穿过粉红色空间,经过拱门回到耿雪作品的小广场,也可以折返到桥下的出口,右拐,斑驳的光影从头顶蚀刻的曲折洞隙里洒下,这是艺术家陈琦的空间装置《别处》





陈琦 / 别处 / PVC镂空 / 190cmx1000cm


陈琦 / 无去来处 / 金属+PVC+无纺布  / 尺寸可变



这些光影的形态来自古书被书虫咬噬的虫洞,隐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力量的冲突与和谐。走出这条光线幽暗的巷子,天光大盛,随即进入了中国国家馆的室外展场,花园的草坪上一只淡粉色的巨大盒子,盒子内部却是阳光穿过“虫洞”投影出的虚静空间,它是送给观者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可游可居。


当然,如果观者恰好是从花园的入口进入中国国家馆,也一样能感受到这空间手卷的另一番景致,这是中国国家馆为观者建构的又一有趣之处。



由互动激发的多维体验


Re”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家面对社会历史与当下“有趣时代”的反思与自我表达,也是艺术家在技法、风格、主题、观念上不断进行的对根系中动能的新探索。艺术的力量表现为对世界的洞察和影响,但同样也取决于观者对形式和内容中特定细节的理解,因此科技在挖掘深层感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新的技术的运用不仅是为了增强体验感与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解决当代艺术的语言与文化表述,如何让各个层面的观众找到人类共有的认知问题。


为此,中国馆展览将心理学、大数据的研究成果与艺术家的作品融合,来拓宽展览的边界。不仅有费俊老师的作品《睿寻》,带你走入中国馆,策展人还尝试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给部分观众制作了体验手环。通过与手机的联动,可以根据观者参观过程中的生理数据测算出情绪状态,并转换成一幅以陈琦老师作品为基础的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理图像,成为此行的留念。



费俊的作品《睿寻》是一个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程序作品,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艺术家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威尼斯水城里搜寻并体验艺术家“移植”在当地桥梁上的来自中国的桥梁



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步,策展人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分享信息的“驿亭”,在中国就可以感受威尼斯双年展的魅力。这些户外装置还将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使作品更加节能环保。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观者,不借用手机、手环这些“外挂”,在展厅中一样可以体会《有趣的世界》、《金色之名》、《别处》、《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甚至双循环结构的空间带给你带来的多维感受。


总之,那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都在面临某些共有问题的升级,中国馆利用互动体验希望强调这种共有性和艺术本体的人文精神,尝试地将不同领域的成果融于作品与展览,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虚拟与现实完美调和,为观者构建一个感知的场域,从而更好的思考自己、世界以及这个“有趣的时代”。







* 本文图文由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国家馆组委会提供。* 





往期精彩内容


>美术馆要求退款,拍卖行选择撤拍,市场对“抄袭门”说NO!

>ArtAlpha观察| 芒格说看好中国,中国艺术品市场却被这份报告“看空”?

>合并成为航空母舰是国内画廊走出困境的方式?

>他做了中国最值得期待的私人影像中心,带来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次个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和艺术家名单出炉!

>3.32亿元,大卫.霍克尼笔下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策展人

>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如何来判断艺术作品是否侵权

>那个被判入狱的美女艺术商到底是谁?

>昨夜,世界失去了两个超级设计师

>假如故宫文创IPO,合理的估值是多少?

>如何在艺术行业做一家互联网公司

>最强个税改革来袭,艺术圈会受什么影响

>陈可:和自己对话才是正经事

>他在曼谷,北京和香港把画廊开成了“美术馆”

>16位艺术人的2018和2019

>她住庙里五年,不结婚,在直升飞机上画画

>从“整座豪宅抵不上一张小画”到“区块链”,他有一座中国的古根海姆

>我为什么关了北京的画廊

>北京艺术人VS上海艺术人

>“派对之王”赵半狄:好画比好收藏家少

>他建造了一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 | 专访阿那亚创始人马寅

>大IP时代,这个老板这么玩

>这个艺术家的老公为自家打造了五个院子,坐看春夏秋冬

> 如何收藏和购买艺术品之收藏家速成记

十年前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到底给艺术行业带来了什么

>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