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人们变得疯狂的愚蠢!图伊曼斯Tuymans在威尼斯发人深省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昨日,艺术界的“奥林匹克”——58届威尼斯双年展 已经对受邀嘉宾开放,11日也将对公众开放。艺术阿尔法特别荣幸邀请到来自台湾《典藏》杂志的负责人简秀枝女士为我们带来威尼斯双年展的现场深度报道。今天第一天的观后感来自于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在意大利威尼斯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个展《肌肤(La Pelle)》。
吕克•图伊曼斯《河谷》,布面油画,106.5 x 109.5 厘米,2007,法国皮诺收藏,图片来源于:卓纳画廊,由艺术家及皮诺收藏提供,陈列于格拉西宫3号展厅。
第一次见到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1958-)那么完整的作品,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油画后学者,视他为偶像,包括绘画题材的选择,与技法的启发、学习与模仿。
“原来画家可以这样画画⋯!”这是油画家们共同的惊叹。
最近又有惊人之语:“人们变得越来越愚蠢,而且是疯狂的愚蠢⋯(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upid, insanely stupid)⋯!”,透过艺术家的良知,他希望能为现代人的无知(Ignorance),提出警惕,也思考因应之道。
哈哈,深得人心。
《肌肤》展览现场,威尼斯格拉西宫,2019,图片来源:卓纳画廊
吕克•图伊曼斯正在意大利威尼斯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举行个展,一次呈现了80多幅作品,成为此届威尼斯开展前,大家必看的展览。
展览海报,拍摄:简秀枝
这个展览,名为《肌肤(La Pelle)》,由Caroline Bourgeois选件与内容策划,Marc Donnadieu展场布置规划,把古意盎然的格拉西宫,呈现出脱俗出众的当代况味。格拉西宫位于威尼斯大运河旁的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1936-)艺术中心。皮诺是身价343亿美元的法国大富豪,也是全球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热爱艺术收藏,他在意大利威尼斯,成立了两座私人美术馆,一座是格拉西宫,另一座是海关大楼。
为了这个展览,策展团队煞费苦心。最后以1949年意大利作家Curzio Malaparte的小说《肌肤La Pelle》作为展览灵感来源。原来二战末期,欧洲陷在紊乱泥沼中,位在德国德勒斯登北部Schwarzheide 劳改营,囚犯面对生活的绝望,绘制图纸,但又担心被发现,撕成条状,隐藏作品……
这个展览,鲜明的主题之一,就是与德国犹太相关的议题。
《施瓦尔茨海德》于展览现场,2019图片来源:卓纳画廊
一进展场,挑高4层楼中庭式广场上,就是由马赛克拼成的松林图,松树林中切分8条线,象征着囚犯的条状撕图,以及隐藏图纸的沟穴。
展览现场,拍摄:简秀枝
悬挂在宫殿大楼梯,加上框装的人物小画,作品名称《秘密Secrets》,画中人物闭眼沉思,有着专业气质,但冷默疏离感十足,那是纳粹党的首席设计师第三帝国和战争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的肖像。两作品并置,代表囚犯面对无法形容的邪恶的蔑视?
吕克•图伊曼斯回到纳粹主义的恐怖之中,以14幅第三帝国有关的画作,呈现展览的主要轴线,其中包括纳粹分子如何亵渎受害者身体的三联画,有一幅是人类皮肤制成的灯罩,另一幅是颗牙齿,还有希特勒的地堡。
纵观展览中80多幅作品,吕克•图伊曼斯在该展览中,凸显的艺术成就包括:
一、与德国纳粹主义有关的主题表达,刻骨铭心。
二、把80、90年代风起云涌的摄影拍照的时间感与模糊刹那效果,带入油画创作,技巧出众。
三、创作选材上的随性与小题大作,尤其抽离艺术家本人的情感,中性陈述、冷眼旁观,呈现大艺术家的风范。
简秀枝女士(中)与卓纳画廊香港负责人许宇(左)、M+美术馆高级策展人皮力在展览现场。
简秀枝:1959年出生,台湾省桃园县人。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师范大学艺术行政研究所毕业。曾任经济日报记者,现任:大叶投资公司董事长、中环艺术基金会董事、台湾生活美学馆董事典藏艺术家庭负责人(包含:典藏-古美术、典藏-今艺术、典藏-艺术投资、小典藏、Yishu Jour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典藏读天下⋯社长兼发行人),关心艺术多元面向,热衷艺术旅游、书写与收藏,希望把美术、音乐、建筑、电影作跨领域学习与整合。
以下是此次展览的简介和图片,内容来自卓纳画廊。
《肌肤》展览现场,威尼斯格拉西宫,2019,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大型个展《肌肤》(La Pelle)现正于威尼斯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举行,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6日。展览的标题《肌肤》取自意大利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帕尔泰(Curzio Malaparte)于1943年创作的小说,而图伊曼斯的一件作品也曾以此命名。
本次展览包括了逾80件自1986年至今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来自皮诺收藏(Pinault Collection)、全球各大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展现了图伊曼斯过去30多年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览由法国皮诺收藏主办,由卡洛琳·布尔乔亚策展。自2012年起,皮诺收藏每年邀请一位当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在格拉西宫举办个展。
《施瓦尔茨海德》于展览现场,2019图片来源:卓纳画廊
图伊曼斯本次还特别为格拉西宫中庭地面创作了一幅由数千块意大利大理石瓷砖铺成的画作。当游客拾阶而上,俯视整个地面时,会发现作品中描绘着几簇稀疏的松树。这是图伊曼斯基于自己1986年的绘画《施瓦尔茨海德》(Schwarzheide)创作完成的。施瓦尔茨海德以德国的一个劳改营而命名,当时有许多囚犯被强迫劳动致死。图伊曼斯希望看到观众了解到作品对象的故事后,改变对眼前图像的看法。
《施瓦尔茨海德》,1986 © 吕克·图伊曼斯
吕克·图伊曼斯(生于1958年)被公认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对1990年代的绘画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标志性的人物画像充满了对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检视。图伊曼斯的作品安静、克制、时而令人感到不安,他将日常的主题放入陌生疏离的设置中进行呈现,以此对历史及其再现表征的问题进行探讨。2001年,图伊曼斯曾代表比利时参加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早在1992年,图伊曼斯已首次参加第9届卡塞尔文献展,并在2002年再次应邀参展。2004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为其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图伊曼斯也成为首位在此举办个展的比利时艺术家。
精选作品简介
《身体》,1990
布面油画,48.5 x 38.5 厘米
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及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1号展厅
图伊曼斯选用了会变色的颜料来创作《身体》,这使得作品与其所描绘的身体一样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整个画面透露出令人不安的怪异感:特写的镜头把头部与四肢挤出框外,我们无法得知这副躯体属于一位女孩或是一只娃娃,是自然的或是人造的,是鲜活的或是已死亡的,但它强烈地挑战和质问着我们的注视。
《鸽子》,2018
布面油画三联画,
94.5 x 67.8 厘米、97.8 x 90.5 厘米、95.7 x 95.4 厘米
法国皮诺收藏。图片由艺术家及皮诺收藏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2号展厅
图伊曼斯的作品中常出现历史上的鸽房与赛鸽场景,其灵感源自他青年时期在法国布列塔尼(Brittany)度假时见到的大型鸽房。这些鸽房曾为豢养狩猎与屠宰用的鸽子而修建,是主人高贵的象征,其朝向与尺寸和主人产业的规模与威望相称。在2018年的这幅《鸽子》三联画中,艺术家用阴冷而缄默的色调将鸽眼放大至好似怪物的尺寸。这不再是广场上游荡的鸽子之眼,而是今日社会无处不在的冷酷的监控之眼。
《河谷》,2007
布面油画,106.5 x 109.5 厘米
法国皮诺收藏,图片由艺术家及皮诺收藏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3号展厅
《河谷》是图伊曼斯于2007年创作的一组关于宗教势力影响的作品之一,特别是1539年成立的反宗教改革与新教崛起的耶稣会(Jesuits)。画中男孩严厉固执的眼神、整齐的发型与衣着暗示了严格的教育与社会规范或军事化的成长环境。肖像原型来自由英国童星马丁·史蒂芬斯(Martin Stephens)在电影《魔童村》(Village of the Damned)中扮演的英雄大卫·载拉比(David Zellaby)。影片是对精神控制的隐喻。如果说图伊曼斯的鸽眼被赋予了监控的权力,那《河谷》中的英雄之眼则邀请我们思考人类不可避免成为“复制人”的命运。
《伊莎贝拉》,2015
布面油画,144.9 x 124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6号展厅
《伊莎贝拉》取自图中鸟儿的基因信息,其源照片取自一本关于如何通过基因改造调整金丝雀颜色的书籍。因此书中的鸟儿相比自然生物,更类似克隆或生物标本。艺术家曾提到他对苏格兰肖像画大师亨利·雷伯恩(Henry Raeburn)的赞赏,尤其是雷伯恩对肖像眼睛栩栩如生的处理。而图伊曼斯将这件作品中原本不够真实的金丝雀画成了更真实的样子。与传统肖像画相反,也许如今绘画的主题在于如何让对象起死回生,成为虚幻的图像。
《瞬间》,2009
布面油画,103.5 x 70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8号展厅
作品描绘了一个女人眼睛微眯,正在用闪光灯拍摄照片的场景。单调的橙色给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增添了一丝不真实的氛围。图伊曼斯说:“自始至终,我的作品都围绕记忆本身与权力的问题。”而《瞬间》可谓是这句话的当代演绎。虽然拍照通常被认为是记录某人、某个瞬间或某种情绪的方式,但摄影的语汇也往往与权力相关——定格、捕捉等等。画中的闪光灯正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事物都会被炫目的闪光灯照亮,然后被镜头捕捉。这件作品亦曾于2009年图伊曼斯在布鲁塞尔威尔士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中展出。
《迷信》,1994
布面油画,41.9 x 36.8 厘米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与太平洋电影资料馆;博物馆收藏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10号展厅
《迷信》一件怪异又迷人的小幅绘画,画中一只与人等大的昆虫与一具人体重叠。图伊曼斯用寥寥几笔深棕色,指涉了“促狭鬼”(poltergeist)与卡夫卡《变形记》的典故。
《审视之四》,1992
布面油画,57 x 38.2厘米
私人收藏,荷兰蒂尔堡De Pont博物馆长期租借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12号展厅
1992年,图伊曼斯为“审视系列”创作了十件作品,所有图像来自医学书《审视》(Der DIagnostische Blick),外科医生需借助书中提供的外部特征来进行诊断。艺术家改变了图像的画幅,使得主体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变得更突出、更模糊、更病态。图伊曼斯意在用肖像画的手法来表现创伤,激起我们心底对死亡的恐惧。
《K》,2017
布面油画,135 x 80.2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13号展厅
艺术家看到巴拿马广告牌把女性的脸部作夸张的平滑处理,以致抹杀了模特间的个性。于是他像个电影导演那样进一步特写,直至模特的部分面部溢出画面、不再完整。图伊曼斯用拉近其“画笔镜头”的方式把女性的脸当作物品,而这正是化妆品广告的目的。这张脱离了语境的脸庞看起来空洞,了无生气。而画中的女性没有名字,正如作品标题《K》所指的那样。“K”的双嘴紧闭,嘴角完美地上扬,而她的沉默却诉说了很多。
《时间》,1988
布面油画四联画
34.6 x 36.9厘米、36.5 x 35.1 厘米、
31.4 x 36.9 厘米、34.6 x 35.1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16号展厅
《时间》由四张对比强烈的小幅绘画组成,分别描绘了被遗弃的小镇、空空的书架、圆形蔬菜片(二战时常用于军粮)与坐在阴影中的“布拉格刽子手”莱因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这组四联画并未直接地描述纳粹大屠杀的场景。但其难以分辨、氛围异常的画面直接地传递了不安感,扰乱了观者的目光,使我们疑问所观画面究竟为何物,我们又是否能真正分辨图像的内容。
《威尼斯》,2017
布面油画,107.3 x 208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20号展厅
《威尼斯》源自图伊曼斯在威尼斯Bauer酒店见到的一件浅浮雕雕塑。雕塑的照片使图像看起来好似一件物品的肖像画。最终的作品被赋予了土黄与赭石的光晕,仿佛对威尼斯独特的权力、财富与东方主义交织现实的再现。
《二零一七》,2017
布面油画,94.7 x 62.7 厘米
法国皮诺收藏,图片由艺术家及皮诺收藏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22号展厅
《二零一七》这件作品启发自巴西的反乌托邦电视剧《3%》,选取了剧作中一名女性在得知自己将被毒死时惊慌失措的表情。这样的场景与剧情与当下时代非常贴合。在《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经典影视作品中,绝大多数的未来人类也面临着被奴役的可怕命运。作品中惊慌的面孔讲述了我们在面对无法定义的绝对力量时所展现的无力。
《兰花》, 1998
布面油画,99.5 x 76.7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23号展厅
图伊曼斯将《兰花》视作一幅“暴力的绘画”,声称“切除”有着性方面的暗示。但艺术家并未说明所谓切除是指画中花朵基因嫁接的切除,或是对画布本身的切割。他也提到数据说明植物会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的改变而增强其繁殖能力,而人类则相反。画面直接的绿色强化了自然与人造的对比。可以说,《兰花》是对今日实验室“复制”美学的展现。
《科尔索 II》, 2015
布面油画,195.5 x 152.5 厘米
私人收藏,图片由卓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陈列于格拉西宫24号展厅
《科尔索II》这件作品基于艺术家父亲在1970年代图伊曼斯儿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记录了艺术家母亲故乡荷兰津德尔特(Zundert)盛大的花车游行。津德尔特有世界上最大的花车,历经数月秘密建造,于每年九月的第一个周日在街道举办盛大的游行庆典。当父亲拍下这张照片时,图伊曼斯正在车底与其他孩子推动花车。图伊曼斯仅以他的童年经历创作过少数作品,仅此一件在本次展出。
展览现场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和部分内容来自卓纳画廊,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
>她是中国第一代拍卖师,经历了当代艺术的起落,如今把画廊开在麦田旁
>ArtAlpha拍卖说 | 这个春天香港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拍品
>ArtAlpha观察| 芒格说看好中国,中国艺术品市场却被这份报告“看空”?
>他做了中国最值得期待的私人影像中心,带来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次个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和艺术家名单出炉!
>3.32亿元,大卫.霍克尼笔下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策展人
>从“整座豪宅抵不上一张小画”到“区块链”,他有一座中国的古根海姆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