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依轮:不会做辣酱的歌手不是好摄影师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林依轮




拍摄故宫对林依轮来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照片中沉溺于时间的抽象细节,是他对创造精神的再次致敬。




每个人去中国最火的景点 故宫 的时候都会拍照,故宫360度的建筑、故宫的二十四节气、雨中的宫、雪中的宫……各种造型的到此一游……专业的不专业的都会有自己镜头下的故宫。

 


故宫 ©林依轮



林依轮 也拍故宫,一拍就是五六年。北京长大的他依然记得小时候在草长莺飞的太和殿前的拼命奔跑、大笑,在深秋枯草的气味中捡石头、看夕阳的时刻……


带着这些回忆,林依轮镜头前的宫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他拍的东西很多人也许压根注意不到,比如斑驳沧桑的地砖,光影流转的琉璃,历朝历代不同质地的储水缸……他痴迷于找寻故宫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从表现细微物体表面的作品中追述这座皇家大城的历史。



林依轮摄影《故宫 灰·之一》©林依轮



他用一种他所理解的抽象来体现历史的不清晰与不确定,“任何宏大的历史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很难弄清楚它真实的样子”。


从拍摄艺人和身边的工作伙伴,到拍摄故宫,林依轮的摄影之路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他的创作风格也在多年的积累中逐渐形成。



©林依轮



而林依轮本人,从90年代脍炙人口的“爱情鸟”,到调料界的扛把子“饭爷”,极具慧眼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有两个优秀儿子的好父亲,又多了一个身份——摄影师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活跃开朗的林依轮的另一面:安静、沉默,和他内心所理解的艺术。




我拍的故宫都是

儿时的印象



“我是北京人,家里又有满族的血统,所以对故宫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阿尔法君:您为什么把故宫定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呢?

 

林依轮:因为我小时候就特喜欢来这儿。那时候一般上午来,基本没什么游客,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自在地走在里边,闻到储水缸散发出来的铜味,红墙和木门上面漆的味道,草暴晒过以后涩涩的味道,还有进到各个门洞里面的各种反潮的味道,这些味道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迹。


所以我拍这批作品其实都是停留在那个时候的味道和记忆中,而不是现在的。

 

90年代我在广州发展演艺事业的时候,每次从广州回北京,无论待几天,我都会在天安门,故宫,景山晃一圈儿。


游人都是匆匆过客,拍几张照片,告诉自己来过就完了。而我只想在那“呆着”,看上去确实有点像发呆,但其实我就喜欢在那感受那个古老年代的感觉,那种一直经历着雨雪风霜洗刷的感觉。

 

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有,我要是觉得累了,或者想拍照了,首选就是故宫。因为对那里的建筑、古迹太熟悉了。


呆的时间越长吧就很自然往更深里去观察它,很多有趣的细节就会跳出来。


我喜欢去发现一些建筑物上的某个部分,看它细部的东西,这些东西特别吸引我,它们很抽象,也很具象,从里边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


 

阿尔法君:好像很少有人像您这样表现过故宫,这种表现方式的怎么来的?


林依轮:我喜欢波洛克的抽象艺术,刚接触他的画的时候我还想从当中看出他想表达的是什么,但后来看得多了,这想法就淡了。


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只要能引起你的共鸣就可以了。其实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很多都是后来评论家赋予他们的。


就像我拍的故宫的这批照片,这些物体的表面我觉得美,觉得有深度,有我想呈现和表达的东西,就够了。


 

大冬天在故宫拍照全副武装的林依轮 ©林依轮


林依轮拍照的时候向故宫工作人员借的自行车 ©林依轮





故宫中的每一块砖

我几乎都记得



“我在宫里撅着屁股戴着口罩,看着一块地砖,经过的游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神经病,可我很享受,享受一个人安静地去做这件事。

 


在故宫拍照时的林依轮 ©林依轮



阿尔法君:拍照的时候会被人认出来吗?


林依轮:来故宫的每个人手里都会有照相工具,我一般都会戴口罩,是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如果还是有人认出我,想跟我照相,我会扒开口罩配合一下,但多数时候我就是一个人,我不会呼朋引伴。

 


阿尔法君:能讲讲您拍这些摄影作品的过程吗?


林依轮:在我寻找拍照主体的时候,旁边都是游客,导游的大喇叭特别响,介绍着故宫的历史和野史,我都听不到,因为我戴着耳机,我的音乐播放器里会不停的播放京剧和古典音乐,偶尔还会听听郭德纲相声。

 

我小时候住在北京时,因为胡同比较窄,也没什么树,中午放学的时候阳光就显得特别大。在回家的路上,从每个宅门里都会传出话匣子放的京剧和评书。所以只要夏天天很热的时候拍照,我就会听京剧或者听评书,感觉一下又回到了儿时的胡同。



1985年,北京西城区一条胡同内,小学生放学后排着路队回家吃午饭,图源:新浪/阿兰.斯威特



阴天的时候我会听一些比较舒缓的管弦乐之类的。除此之外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然后专注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有一段时间在故宫里天天看,天天拍。从前门走到后门,把对摄影的热情全都放这儿了。对每一块砖都有记忆,它的纹路,它的颜色,它所在的位置,哪一块缺了个角都知道。我有时候专门拍地面,有时候专门拍一个缸。


这些储水缸有各个时代的,从明代到清代,一直到八国联军。明代的是铁缸,到了清代开始使用铜,再后来出现了铜鎏金的缸体,显得皇家奢华霸气。这些缸经过雨雪风霜和八国联军的洗礼成为今天斑驳残破的样子。

 

我拍了很多这样的东西,琉璃的绿,皇家的红,地面的灰,一年四季各种天气下的样子,还有晴天、阴天对整个镜像产生的反应,加起来拍了也有10000多张吧。

 



在故宫拍照时的林依轮 ©林依轮



后来我觉得拍的差不多了,就带上它们去请教曾梵志老师。


曾老师把每一张照片翻完了,还会在上面类似于批注一样的告诉我他喜欢哪张,他看到的抽象的线条在哪里。我知道他不是在应付我,我们认识也十多年了,彼此互相很了解,我喜欢来他画室看他画画,所以在聊摄影的时候也特坦诚。

 

得到他的肯定之后我就开始从中挑选,挑完了我再请曾老师看,他又帮我请了一个摄影家朋友,从摄影的角度再帮我挑选,这样反复好多次,一直到最近才把它们呈现出来。



艺术家曾梵志,林依轮拍摄 ©林依轮



 阿尔法君:到目前的作品有多少张呢?


林依轮:从10000多张照片中,精选出来7、8张最具代表性的,如果要做小展览的话能呈现的也可以20多张左右,有红有绿,有灰有金。

 

目前只制作出来两张,是大家公认最好的,每张定了十个版,再加个AP版。

 

我自己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能在故宫里的某个角落做展览,因为毕竟这些照片是在故宫里完成的。


故宫最近跨界很成功,很会把当代艺术跟古典做结合,所以曾梵志、蔡国强都在里边有过很好的跨界展览,我想看看在一个有意思的不大的地儿,小小的房间里展览就挺好。


 

林依轮摄影《故宫 绿》  ©林依轮




与摄影的机缘从相机开始



“古董镜头表现出来的老旧的时间感,让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阿尔法君:您是怎么跟摄影结缘的?


林依轮:我身边的朋友经常开我开玩笑,说“人家是伟大的摄影师,我是伟大的摄影器材爱好者。”


因为我收藏了很多老镜头和胶片机,还有一些老的电影镜头,藏品算是丰富。


前些年这些东西都是当老物件来卖,收藏的群体又不大,所以行情没那么高。我是把它们当艺术品来买的,几千块的,一两万块的都有。


现在因为科技手段,很多老镜头,胶片机又可以连接到现代的相机上,价格一下高了不少,以前一两万买的,现在要几十万了。


 

林依轮的摄影镜头收藏  ©林依轮



现在的摄影器材转接手工研磨镜片的老镜头以后,会呈现出来某种特有的色彩和特别的味道。因为镜头的老化所产生的淡淡的黄,淡淡的灰,这种感觉让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我以前一直比较喜欢人文摄影,有时候我会拿手机拍一些照片,因为工作的关系,拍很多我的工作伙伴,一些艺人工作时候的照片,就像周润发大哥。


但这些拍摄都是随机的,没有定主题,也没想过拿相机创作。

 

朋友看到这些照片问我,你是用什么机器什么镜头拍的,我说就手机拍。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都拿手机,都拍同一个东西,我为什么拍这么好。我觉得是因为看事情角度不一样吧,虽然是同样的东西,角度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有一次跟一个拍时尚大片的著名香港摄影师约在北京某个地方拍照,我们拍同一个对象,他拍石狮子,我也拍石狮子。但他拍的是一个景象,我拍的是一个细节。


拍完后他说,你的视角很独特,可能是你搞艺术的缘故吧。他建议我把这种风格作为创作的方向,以抽象的角度来诠释摄影。

 

我记得那是在五六年前,我开始了有意识的创作,并把摄影题材选定在了故宫。



林依轮摄影《故宫 红》 ©林依轮


林依轮摄影《故宫 灰·之二》 ©林依轮




创造才是我的原动力



“创造能激发我的热情,让我感到身心愉悦。



阿尔法君:您最初唱歌,后来做舞台剧,还拍过电影,做了企业家,发明了很受欢迎的饭爷辣酱,您也是艺术界熟知的收藏家,周春芽、刘野、梁远苇、刘韡、曾梵志等等作品都是特别成功的收藏,现在又是摄影师,您总能有新的点子,还能做得很精彩。


林依轮:我小时候在胡同里长大,到九岁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在河北省歌舞剧院工作,我家旁边就是交响乐排练厅,可以说听着交响乐长大的。


天天在舞台边看他们排练、演出,看舞台制景师怎么制景,闻那些大画布的味道,他们画的一块绿一块白,最后一挂起来,哇,好震撼!从小周围都是这些东西。

 

后来我走上歌唱的道路,一开始还没有太多的感受,也没有享受到创造带来的乐趣,因为一直在唱别人的歌。直到我第一张唱片“爱情鸟”录制的时候,三个月的录制时间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艺术创造带给我的乐趣。

 

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其实我一直喜欢创造,不论是我的音乐,我主持节目,我拍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到后来的摄影,包括建立“饭爷”这个品牌,做出产品,我都一直能感觉到创造带来的那种快乐,因为创造能激发我的热情,让我身心愉悦。


 

饭爷辣酱©饭爷


林依轮收藏的郝量作品《翡冷翠的竹子》,2018年作,绢本重彩©林依轮


刘野创作的林依轮夫人像《西小姐》

林依轮收藏©林依轮



林依轮:我虽然创立了“饭爷”的品牌,做出了好的产品,但我不是一个企业家,依然是一个创业者,现在还在路上。我本身作为一个歌手,也算是半个艺术家,这都是我的生活,我做的事情都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做美食,我研究美食,我跟很多美食家是朋友,是因为我本身就好吃。我收藏,我跟很多艺术家是朋友,因为我喜欢艺术。我摄影,也是跟我更久远的记忆相关。


虽然饮食、歌唱,摄影,感觉好像完全不一样,但它们本质是一样的,摄影是艺术,美食也是艺术,唱歌也是,艺术是融会贯通的


我也没有觉得摄影要成为我的一个事业,它是我的爱好,故宫那是我放松的地儿。

 

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艺术家还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初心是什么。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现在所做的事情,这个很重要。只要把这个想清楚了,然后去追求,追求自己,就算实现不了,我也是尝试过了。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感谢林依轮先生对本文的帮助,文中图片来自林依轮先生。*







往期精彩内容


>2019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大回顾

>ArtAlpha观察 | 如何看待KAWS的作品拍卖破亿

>ArtAlpha拍卖说 | 这个春天香港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拍品

>美术馆要求退款,拍卖行选择撤拍,市场对“抄袭门”说NO!

>ArtAlpha观察| 芒格说看好中国,中国艺术品市场却被这份报告“看空”?

>合并成为航空母舰是国内画廊走出困境的方式?

>他做了中国最值得期待的私人影像中心,带来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次个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和艺术家名单出炉!

>3.32亿元,大卫.霍克尼笔下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策展人

>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如何来判断艺术作品是否侵权

>那个被判入狱的美女艺术商到底是谁?

>昨夜,世界失去了两个超级设计师

>假如故宫文创IPO,合理的估值是多少?

>如何在艺术行业做一家互联网公司

>最强个税改革来袭,艺术圈会受什么影响

>陈可:和自己对话才是正经事

>他在曼谷,北京和香港把画廊开成了“美术馆”

>16位艺术人的2018和2019

>她住庙里五年,不结婚,在直升飞机上画画

>从“整座豪宅抵不上一张小画”到“区块链”,他有一座中国的古根海姆

>我为什么关了北京的画廊

>北京艺术人VS上海艺术人

>“派对之王”赵半狄:好画比好收藏家少

>他建造了一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 | 专访阿那亚创始人马寅

>大IP时代,这个老板这么玩

>这个艺术家的老公为自家打造了五个院子,坐看春夏秋冬

> 如何收藏和购买艺术品之收藏家速成记

十年前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到底给艺术行业带来了什么

>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