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张维功:北大荒留下的青春伤痕

张维功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张维功,天津人,北大荒兵团知青,黑龙江大学中文77级毕业,天津《今晚报》高级记者,2009年退休。


原题

脑壳连中三元





作者:张维功



北大荒知青年代,“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伤人的事呢,也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印象中,兵团战士致伤原因常见的有:风雪冻、荒火烧、洪水淹、电火击、镰刀割、拖拉机碾、收割机撞、汽车翻、马车惊、石头砸、放炮崩、大树砸、轨道车压、铡草机吞、盖房子摔、登跳板折、抬木头挤,再有就是人为伤害,知青干仗互殴、争地抢粮群仗、知青惹事挨揍等。
北京知青小六九(紧挨着老三届底下的那一届所谓初中毕业生),1969年发配到黑龙江兵团,全锅端,我们去双山火车站接他们,一麻溜的秃小子、傻妮子,1953年出生的,大都刚刚16岁,昨天还在北京胡同捡传单呢吧?北京八中的杨慧林分到我们勤务连,唱着稚嫩的童声管我叫“老师”,我说都是“战友”。他上学早,所以那年才15岁。当年冬天我们去查哈阳修水利,我俩在一个战斗小组,承包5米长的堤埂,视察工地的营首长见他抱着一大块冻土上坡,夸他真能干,小哥们爽朗应道:“跟帝修反抢时间嘛”,嘿,这可是学毛著讲用会的亮词儿。慧林战友回城后出息大啦,博导专家,升任著名大学副校长,还在职呢。
伤人的事故多,知青年龄太小是一大原因,十五六岁不就是包身工吗。再有一天到晚背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天两头学习金训华、张勇争当英雄,时刻准备着向火海里冲往洪水里跳;还有就是兵团把所有生产安全制度都砸烂了,不管生产成果,只要精神胜利。知青没有一丁点安全生产常识,更别提啥安全意识了。
今年纪念毛主席6·18批示45周年,北京荒友6000人大聚会,分两拨各排300桌喜宴,同时庆祝小六九荒友集体六十岁生日,做了一个50米长的巨型大蛋糕。老头老太们往鼻头上抹奶油搞笑,戴着寿星帽儿照相,背景是一片某团营连的红色军旗。
我坐在现场的一角,眼睛湿了。主持人是我们荒友、相声演员孟凡贵,他举着一块大蛋糕,喊话:战友们,我们为共和国的历史扛过!今天,让我们为自己喊一声,祝我生日快乐!
致我们老知青逝去的青春。想想,活过来也不容易。歌儿里唱得对呀:那高高的白桦林,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浪。
作者和战友魏树良留影
那年,我们岗下团和岗上团两个木材厂合并,我们是落后的圆盘锯,人家是先进的大带锯,见到岗上的排长小魏,格外激动,使劲握手,心头竟咯噔一震——这位上海知青的右手中指、无名指各少了半截,不用问,准是让带锯给吃了。头一年,我当班长的那个圆锯班的一个天津战友,就被烙饼大的小锯片吃掉了整个左手。小魏依然乐观坚强,每逢暴雨来临,也学伟大领袖年轻时的榜样,到公路上冒雨狂奔,锻炼意志。后来,我俩成了搭档和哥们,跟一批知青奋斗一年建起了新的木材加工厂。
此前我在建房排的时候,也曾遭过一劫。就是哈市知青大瘦子遇难的那个采石场,漫山是五大连池火山喷发形成的火成岩,乌金一般,是当地盖房的好材料。那地方属三不管地带,四周围的杂牌军有兵团、农场、林场、生产队还有部队农场,干活就是自顾自的一锅粥。好在我遭了一个小坐炮,砸倒在地时还模糊有点意识,天旋地转了好一阵,干呕吐酸水,新买的羊剪绒的皮棉帽子破开一个丁字口,头皮崩开一个口子,见血了。
回到连队,头上包了纱布,像个国民党伤兵,伤是不重,可内心沮丧得要命,恨不得有人给句热乎话儿,结果有人不经意间看见,莫名的扔了一句:蹭个皮儿,算个屁。
大概是因为没做到轻伤不下火线吧。无奈,暗自庆幸石头片不大,也亏戴着皮帽子。
1978年3月告别农场告别战友
建新木材厂,第二劫随即找到我头上。那天奇热,我带一哥们上山卸原木,二三十棵八米长落叶松的大拖挂汽车,按说也不算多难的活儿。曾上过大兴安岭采伐装卸原木,练就一副著名小肩(左肩膀抬木头),扛最吃力的二杠,咱也算权威了,岂不知,落叶松本就木质硬,破皮的松油子又太滑溜,那一公分厚的铁搬鈎头儿猛然反弹,崩到眼框子上,当时不觉疼,随手一摸血出来了,疾奔卫生队,缝了三四针,至今疤痕依旧。医生是上海知青,说,正中眉心,眉骨都露出来啦。再低一分,左眼悬啦。
还有第三劫呢,恰在当年隆冬。新带锯车间还没上马,来了急活儿,15连知青大宿舍遭了大火,急需一批门窗木料修复,我们只好临时找块露天地,支巴起将淘汰的圆盘锯台突击生产。那一分钟几千转的圆锯片,甩起一团团和着锯末的冰水,在安全隔板上堆起大冰溜子,突然失重掉落,险些伤了人,只好停车。
此时日渐西沉,活儿只剩个尾巴,十几个弟兄冻得搓手蹦脚,拉木料的车等在厂门口。我忙抄起把钳子加固安全隔板,不料那钢丝八号线遇冷贼滑,一个不慎,自己手中的虎钳直奔自己脸部飞来…
瞬间,一只半洁白的大门牙跌落于北大荒的黑土地。
另外的半只门牙,残存十年之后,我的宝贝儿子一岁余,每日与我撒娇卖萌,生生用他坚硬的小脑壳给撞落了。
如今想来,还是万幸,如果那只虎钳高飞一分,就得找李亚鹏开的嫣然医院去治豁嘴啦。
直到回城好多年,回忆起自己的知青过往,才猛然醒悟:洒家是脑壳的上中下连中三元哪。
我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个黑龙江兵团的天津籍女战友翟英选,当年为救一场特大山火,她85%重度烧伤,六年昏迷不醒,勉强活了下来。我问她:你付出那么多,后悔吗?她用失去全部手指的手掌残存的指端,吃力的在纸上写道:谁都会这样做的。她的喉咙已经烧毁,只能发出呜呜的拟音。耳朵严重变形,还有一点弱听力。
有人说,我们是被耽误的一代、被牺牲的一代,其实,我们还是自虐的一代 ,我们曾以奉献的名义而虔诚无比地自虐。人性泯灭的大背景之下,集体无意识对待人的生存与安危,谁也没把人的存在当回事。

记于2013年7月24日


作者1985年第一次回访尖山农场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东北知青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陈鸿仪:金训华"牺牲"实质上是一场事故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赵敏:当"逃兵"返城探亲,一路遇上好人啊

董秋娟:我与梁晓声的初恋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张抗抗:红卫兵,说原谅还太早

谢悦:在北大荒干活,最让人心烦的是小咬

谢悦:1976年“五一六”这一天

谢悦:在那个放牛班的春天里

濮存昕:我在兵团曾负责种马配种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鸿仪:几曾回首,我的知青生涯

陈鸿仪:七分钱要了一个父亲的命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庞平:漫画,共和国知青

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我铁了心离开上海

留守在北大荒的老知青们

不老的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的断裂人生

方新阳:我在乌苏里江当水手

方新阳:情系北大荒

肖复兴:北大荒知青生活回忆

孙海:那一年,父亲“押送”我回东北

范文发:我的"三同", 难忘在日本遗孤家的那顿饭

范文发:上海姑娘偷吃鸡,40年后去道歉

范文发:千山万水回上海

陈奋:人见人喜的俄罗斯姑娘百灵鸟

陈奋:深山密林,与黑瞎子并不美丽的邂逅

李振亮:种田人饿肚子是怎样一种悲哀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王红伟:一棵救命的大白菜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