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丨陈苑苑:我在澳洲的在线补习老师初体验

陈苑苑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苑苑(凯苑),南京人,出生于上海崇明,1978年入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回母校进修自动控制工程,长于速度控制和实时控制程序设计。1988年移民澳大利亚Adelaide,1996年就读于南澳大学,毕业后做进出口贸易和民居房产投资。2013年读教育学研究生,现为澳大利亚在册数学教师。自小酷爱文学,常作随笔,在海内外媒体均有发表,出版散文集《蓦然回首》。


原题
我在澳洲当补习老师




作者:陈苑苑


01
澳大利亚式补习 
 
补习对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是一件寻常事。因为我们明白,补习就是加餐,让自己的孩子格外地多吃一点,吃好一点,很自然。只要条件允许,家长都会付代价,金钱的、时间的、体力的。而实际上不仅仅是学习差的要补,学习好的更要补,要好上加好,要出类拔萃。
 
但在澳洲,传统文化是不提倡补习的。首先是学生在成长阶段,不能有过重的功课压力,十年级以下,家庭作业不允许超过15分钟。再者,对功课不好的学生,也不提倡补习,而让老师、学校都努力帮助。
 
事实上,功课不好的学生往往家庭条件不好,补习是负担;或家在边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这样,如果提倡补习,则对环境条件不好的学生不公,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别扩大。
 
但确实有学生跟不上的问题。尤其是数学,一环没跟上,几乎永远跟不上。而任课老师,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帮每一个学生补上去的。那么如何解决?
 
今年,南澳教育部开展了一项校外数学辅导的项目,名为Learning+,就叫它课外补习吧。该项目由200位在册数学老师,向1000位南澳洲公立学校里的学生提供辅导。每周一个小时,但分作两次,在网上进行。这个系统的全部费用,都由教育部承担。这不仅没有给家长增加负担,而且网络教学也节省了父母接送孩子的麻烦。教育部副部长Rich Persse说,这正是开发这一系统的关键目的所在。
 
南澳州教育部计划要在十年内将教育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准。校外辅导项目是这个计划的举措之一。运用网络技术,使课外补习系统化、规范化,并可追踪、可复制。现在第一门是数学,以后将扩展到其他学科。现在的学生只有六、八两个年级,以后再扩展到其他年级。
 
我得知这个项目时,真的特别高兴,特别喜欢。除了我自己喜欢教课之外,还因为我特别赞同这样一个系统。以我的观察,好些数学差的学生,自己放大了他们的弱点,自认为天生数学不好而放弃努力。但事实上不过是某个知识点上不扎实。只要把这部分巩固一下,把漏洞补起来,成绩很快就可以上去。
 
我自然申请了这个网上数学辅导老师的职位,也顺利得到。在我们的经历中,给好学生奖学金是有的,那是对好生的鼓励。但帮助差生补习,并且由政府出资,协调组织,我这还是第一次知道。
 
Learning+这个系统,以“辅导”为主要功能,加之沟通,以及技术保障和其他行政功能。
 
辅导功能有个别辅导,和整体运作。上课的内容是一对一的。但整个辅导系统,由一个测试,两个检测组成。两个检测点,分别设在第三周末和第十周末,即系统运行后的三分之一处,以及最后。
 
测试是由墨尔本大学的补习专家(不是教学专家)设计的测试卷。题目有四则运算,有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等值,有四则运算的规则。
 
但这份测试卷的关键点不是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要掌握学生如何回答。故记录答案分成几个层次:正确运用概念、熟练心算结果正确、不熟练计算结果正确、答案不正确、以及根本不会做。这份答卷要扫描给该系统统一处理。而辅导老师可以根据这份答卷,详尽了解孩子的数学水平,在此基础上,编写辅导计划。
 
配合这份答卷,辅导专家给出详尽的指导文件,逐字逐句都有规定,让老师们正确提问。事实上这份答卷类似于摸底测验。但为了解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心情,我们被规定只说是“会面问答”,而避免用“考试”一词。工作要做得如此细致,到底出自专家之手。
 
辅导部分的特征是“闭环”,即:给定目标,实施教学,检测效果,提高或调整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是“闭环”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时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改变辅导内容和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是第一级动态调节。虽然每节课都有辅导计划,但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形做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每节课都是全程录像,则学生和老师均可回访。学生可以重放上课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作检查自己的教学。相关人员或部门也可以调用,了解实际的教学,确定教学内容是否恰当。
 
每节课的结束都有反馈,这是对本节课的评估,我称之为二级调节。这部分的反馈由师生共同完成。根据此节课的内容和效果确定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反馈表中还有对教学状态的评估,如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老师是否足具信心,等。学生还要单独对老师的满意度做综合评分。
 
整个过程也是“闭环”:最初的测试卷,第三周末的检测,以及第十周的检测。这是系统的设计。十周恰是这里学校的一个term,全年共有4个terms。而这一数学补习项目的运行周期就是10周。以此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Learning+ 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置于本系统之内。网上辅导老师分成十人一组,有一个指定的组长。系统内设有论坛,为辅导教师间相互交流提供平台。辅导老师和课堂老师之间的沟通则在教育部内。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沟通都受到管理,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系统设立一个“每日通报”的邮件,追踪昨天和昨天以前彼此问询的结果。比如,辅导老师问任课老师,“现在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如果得到答复,则点击“完成”,如果没有,则点击“请继续提醒”。确实的,如果没有被提醒,问询者很可能忘记所问过的问题。
 
Learning+ 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帮助,而且由专门设计此一软件的人员承担。在上课期间,技术人员也在线,以便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任何技术障碍。
 
Learning+ 还将辅导老师的工资申报、审核加入了教育部的工资发放系统。辅导老师在网上申报教学课时,再由行政管理人员核实后,向教育部财务部门提交。辅导老师虽然来自某一学校,但网上辅导的报酬和学校不相关。如在校任课,工资由学校的人事部门处理,本人不用申报。
 
我以为这个课外辅导项目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感到极为愉快、极为满足。

2021年3月12日
 
02
网教初试 
 
过去的三周里我可真是累得够呛。说起来令人好笑,是应对一个一周四小时的工作:网上数学辅导。这是南澳教育部的一个实验项目,由200个数学老师在课外帮助1000个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的学生是4个,男女生各两位。
 
这事再简单不过了吧?但不是。首先,遇到教学软件的麻烦。这是南澳洲教育部的计划。它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外辅导专家设计的水平测验基础上,数学老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编制辅导计划。每节课全程录像,老师和学生对每节课都做出反馈,最后由教育部根据所有信息对该计划做出评估。
 
所有这些全部囊括在Learning+的应用软件中。作为老师首先要熟悉这个软件。虽然教育部给老师一天的培训,其中包括对软件操作。但对我,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一开头就被撞得鼻青脸肿:整个系统好像故意和我作对,无数次地登陆不上去,无数次的被要求重新改写密码,到最后索性怀疑我居心不良,将我直接拒之门外,明白无误地说系统拒绝我登陆。此时已是周五。感谢上帝,下班前,总算教育部技术人员从内部做了设置,我才得以登陆。
 
可登陆以后,到了二级页面又打不开。再给技术人员打电话,教了我无数招儿,不解决问题。这就到了下班时间。周六周日教育部是不上班的。而星期一正式开课。我感觉好像快要疯掉。好在星期一上课的时间是下午四点,白天还有点时间。我绝望地给技术人员发信息,说我的问题没解决,而周一要上课。
 
晚上我感觉好像一辈子也没有这样累过,没有这样焦虑过,没有这样绝望过。我真的在床上喃喃自语:上帝帮帮我!
 
周六早上醒来,居然那位技术人员有短信来,是昨晚十点半发过来的,说星期六上午可以通电话。这可是救了我的命啊!我们通着电话,我这边又是一阵手忙脚乱。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最后她问:你用的是什么浏览器,我回:Safari。她说可能是浏览器的问题,你用Google Chrome呢。我一试,果然成了。唉!同样都是女子,人家怎么就这么能干呢?!
 
接着,再试各种功能。试了若干遍,心里总算有底了。虽然程序走通了,各种功能也知道了,但到时会不会卡壳,会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还是担心,而且相当担心。
 
周末提心吊胆地过去了。然而周一我更紧张了。现在紧张的不仅是网络的可靠性问题、自己的操作问题,还加上教学本身。这是软件之外,遇到的第二件麻烦事。我的资历是教高中数学,但这次的学生却是小学六年级的。非教育专业的人们会认为,教低年级比高年级容易。恰恰相反,正是低年级的叫我惶恐。
 
事实上,高年级比低年级好教。不说高年级少了很多行为上的问题,就纯粹的教学而言,高年级的思维能力强,也就容易吸收新的知识。这就好像吃饭。你做了饭菜,大孩子自己就可以吃饭。可对小孩子,你得喂他。求微分你可以说,我们运用极限理论,如何如何。可你讲小数怎么讲?小数是什么?小数有什么用?你还真不容易讲清楚。
 
此外,我并不善于和小孩子打交道。小孩子的一般心理,小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我都不太知道。高中的学生你可以跟他讲道理,但你和小学生怎么对话?你的语言能不能同他们的思维对接?你怎么能使孩子喜欢你?他们对你是怎样的期待?所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我压力真不小。
 
下午四点,第一节课时间到了。Jacob上来了,图像、声音都有。到底眼见为实;我的心这才落下来。第一二节课用于检测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为了避免学生紧张,我们被规定不叫测验,叫interview。Jacob是个腼腆的男孩子。爸爸很支持,就坐在他身边,只是不在屏幕里出现。看上去他是个很听父亲话的孩子。每次回答不了问题,就扭过头去看爸爸。结果还算好,16题的问卷做了6题。
 
Jacob看上去也满紧张。但其实,我这个老师的紧张程度恐怕远胜于他。我只顾着做测验,根本忘记了要录像。此外,也忘记提醒他要做star rating。不管怎么说,万事开头难,这第一节课好歹是完成了。
 
第二节和第一节课之间相差一个小时,我硬是紧张得没法做任何事情,干等着。第二节课是一个女生,叫Chloe。上课时间到了,她却没来出现。教育部有规定,老师必须在课堂上等待到最后一分钟。但Chloe始终没有来。
 
不过我反倒庆幸:幸好Chloe是第二节课。如果是第一节课,她人没有出现,我很可能就会断定是网络出了问题。那可要活生生把我急死。
 
在后面的两天里,又加入了Nicholas和Tori——分别是四个学生中测验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Nicholas完成了八个问答题,而Tori只有两题。
 
教育部给出的问卷里,主要是四则运算,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等值关系。从测试的结果看,四个学生都是乘法功底不足,而原因则是乘法口诀表不熟。这里的学校对背乘法口诀表不做硬性规定。
 
于是我确定了我的辅导课的基本内容,背乘法口诀。而方法是通过各种计算来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有了乘法的基础,才能够学好除法。同时,运用四则运算的规律。在以他们熟悉的语言导入概念的同时,我要求他们掌握关键的数学术语,比如交换律、分配率。
 
在测验阶段,当他们除法出错时,我就指出除法的前导是乘法。乘法的核心是乘法口诀。所以说,乘法口诀是四则运算的脊梁。我如此告诉他们,为他们做预热。
 
Nicholas第一个完成了测试,我就从他开始进行乘法口诀的习练。
 
小孩子们对乘法口诀是怕的,但我要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我的方法是把顺序倒过来,从99-81 开始。如果乘法口诀表中最大的数字可以轻易做出,就消除了畏惧心理,而剩下的就容易了。
 
我让Nicholas从乘法口诀表的第九行,nx9开始,而且从大数字往小数字走。Nicholas辛辛苦苦地做:9x9,然后8x9,直到1x9。做完了,我说你可以这样计算:9x9 = 9x10 – 9。他一做果然很快,于是来了兴致,后面的8x9,  7x9, 算起来更快。到此,他简直有点兴奋,没想到最难的部分如此容易。
 
有了这个方法,我再让他计算nx5。我还是从9开始。我解释:9x5 = 9x10/2。这更容易了,一分钟内全部解决。顺便将9x5=5x9,即乘法交换律也讲了。
 
孩子感到有收获,我就让他停一停,问他学校的数学课上讲的是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他说下周考试,说了四个专有名词,他还不太理解。于是我做了一些解释,举了几个例子。其实我早同他的数学老师联系过,知道他们在教什么。但他的回答体现了他的主动和努力,这非常重要。
 
30分钟很快过去了。Nicholas还在兴奋点上,根本没注意到时间已经到了下课。我说抱歉,拖了一点堂,但他显得并不在意。之后我们共同完成课程的反馈表,他认为自己的参与度非常高,课程也极为有效。也是在次反馈表中,我和他共同确定了下一次课的内容,做乘法口诀表的第6和第7行。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下次课的内容,也是该辅导系统的要求。
 
之后,我就把这节课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几个孩子身上,效果都很好。
 
Tori 是个女孩。我第一次给她上课就出了洋个相,将她的名字叫错了,叫她Chloe。Chloe是另一个女生的名字。这里的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字;被叫错名字,一般人会不开心。当然我立刻就更正了。
 
Tori个性活泼, 第一节课还算自在。可做第一道测试题,就被小数卡住了:1.974被读作“一点九百七十四”。其他同学的第一节课至少回答了五个问题,可她只答了两题。如此,到第二次课上,她就显得有压力。几乎每道题都要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显然非常同情女儿,便拿一些硬话来问我。那天刚上课时,Tori就显得面容疲倦;而到下课时,简直就哈欠连天。
 
我得扭转这个局面。于是给妈妈发了一封email,说我觉得Tori对测验题有压力,而且身体有点疲倦。在此情形下,最重要的是她能够接受自己的状况。我们正是要这个现实状态下,把她的数学提升上去。这位妈妈听进去了。
 
第三节课上,在屏幕上出现的小面孔有了很多生气,也很放松。我知道我的话起作用了。这次妈妈没有在镜头里,只有我们师生两人。我们继续做测试。她的基础差,10以内的加减,还要扳手指算。则我将测试当练习做。即给她一些引导,再让她作答。因为我已经知道她的问题在哪里了,同时还让她感到自己有能力做题。等到课程结束,一双有神的眼睛兴致勃勃,本来就漂亮的面孔更加可爱。同样在反馈表中,她评估自己“非常专注”,评价课程对自己“非常有益”。
 
也是在第二周,第一节课上怯生生的Jacob,因为要去足球训练而不能上数学辅导课;他爸爸告诉我,Jacob听说后非常沮丧。而这真叫我高兴,因为他爱数学课了。之后,我帮她调整了上课时间,问题解决。第一节课没来上的Chloe看上去稍稍成熟点,已经懂得化妆。她开始时不大在乎,但几节课下来,态度认真多了,做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
 
今天是第二周结束。我感觉好轻松好高兴,因为我看到了这四个孩子均有起色。

说真的,我很累。虽说只有四小时给的课程,但我付出时间大约在五倍以上。当然教育部付的每小时工资并不低,可就我付出的时间而言,报酬也就不算高了。但是,我还是非常愉快,非常满足,非常享受。
 
凡事都要付代价。因为在网上教课,我的读书作文全部放下,更不要提日语了。但看到孩子们有进步,我真的是高兴,高兴得忍不住和妈妈通电话。我将上面的内容向她一一陈述。妈妈非常高兴,说她为我高兴,为孩子们高兴!而且说,这可算作是我对南澳州的贡献。
 
妈妈非常理解我。对澳洲做贡献,这也是我当年学教育学的一个动力。妈妈一直最坚定地支持我教数学,完全肯定我的选择,也是对我教学的极大鼓舞力。
 
我怎么能不高兴!

2021年3月13日

 03
在线辅导,一期结束 
 
十周的网上辅导教程已经结束,心里留有不少的满足,因为学生有进步,自己也有进步。
 
自己的进步有两点,一是消去了不必要的紧张。我是个多虑的人,总会担心最糟糕的情形发生。这给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此外,有些事情不是人为控制的,着急也是没有用的。我的进步在于,处理意外事件从容了。一次网络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我也没有大慌张。我们就在对话框里做练习。第二天我再同IT人员联系。又有一次断电,正在上的课不得不中止,而后面还有课。我没有太焦虑,因为这不是我能控制的。
 
另一个进步,是我自己没有料到的,在教学的灵活性上。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快或者延迟进度,增加或减少内容,而且要到位。老实说,我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教乘法口诀,如何教分数小数。记得在第一次实习的时候,让我教消费税GST。那从数学角度说,就是一个10%的概念。这10%有什么可教呢?我记得当时还满恼的。但这次讲分数,却把所有孩子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我还是有点成就感的。
 
学生的进步相当明显。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地跨前了一步。我不得不说,还是中国式样思维和教学的优势。可我也真的很为他们高兴。这期一共有四个学生,男生是Jacob和Nick,女生则是Tori和Chloe。
 
Jacob开始并不显得有兴趣,他的水平测试虽然不错,但说除法很无聊。我不确切理解,是数学对他显得没有趣味呢,还是他不喜欢数学;是抱怨老师教得无趣呢,还是他没有找到数学的兴趣点。但是他的老师很好,发email对我说,Jacob最需要的是信心的提高。
 
我开始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他不善言表。但我很快注意到,他对乘法口诀表的练习很认真,也就是他想学。想学还怕什么?他每次都努力计算出来,慢慢地他就能够记住了。再后一点,他从记忆里找答案,费劲时闭着一只眼睛,又使劲看住我,好像我的面孔能给他提示似的。那副样子实在可爱。正确答案一出口,我们两人都开心得不行。
 
他大概看得出来,我是真的希望他学好数学的。慢慢地,Jacob对我有信任度了。他大概也从我的教法上尝到了甜头,便自然地也能跟着我的思路走了。其实只要去努力,一定有成绩。我相信他会有很好的进步;他也真的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到了学习分数时,我觉得他把我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听进去了。三个星期,也就是三个小时,我们把分数的加减乘除全部解决了,期间我还塞了点代数进去。分数的加减法比乘除难。他对分数里的每一个数学术语都能理解和运用,并能把加减法的原理和步骤整理得清清楚楚。虽然以后还需要对复杂的分式做运算练习,但是我知道,在现在的基础上往前走,他不会有问题了。
 
最后一节课的末尾,此教程也就结束了。我希望他一切好,也感谢他做我的学生。Jacob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一言未发,眼里略有所失。我看着他,难以下手关掉屏幕,则希望他能做结束。但他到底没有动手。我知道他舍不得,其实我也舍不得。在这个系统里,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不可以交换个人信息的。除了他的面孔我能看到,其他信息我一无所知,连他来自哪个学校都不知道。
 
我不得不离开屏幕,因为后面还有课。除了在网上,我们未曾面见,而且今后也不会有机会看到彼此。但我安慰他说,这个网上辅导的教程,以后会扩展到更多的年级,和更多的科目。也许,我会在网上再次为他做辅导。我也真希望。
 
Tori 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但刚开始时,她做测试题,基础差到令我瞠目结舌。我难以想象,六年级的学生会对十以内的加减法去掰手指头。但她的个性极好,开朗,积极,笑起来极为可爱。我判断,他是父母亲非常喜爱的女儿。但也担心,被宠爱的孩子不刻苦。
 
但真是想不到,学乘法口诀表时,她不仅表现出她可以做到非常努力,而且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并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这一点,令我十分欣喜。比如,对nx8的口诀已经粗粗掌握了,我问她下一次课希望学什么。她回答,我想再巩固一下nx8的口诀。遇上这样的情况,我心里是真赞叹不已。赞叹之后,我还对她兜售一点我的思想:“漂亮的女孩子一定要数学好。”
 
Tori到最后两周才开始学分式。但是效果也相当不错。我们讲到了分数的概念,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化,以及乘除法。她都掌握得很好。
 
Tori看样子善于社交,她很希望我教的学生能彼此认识,并在一起聚一次。可惜,这里的系统不鼓励这样的交往。分手时,她对我说谢谢我做他的老师,我当然也谢她做我的学生。
 
Chloe 和Tori不同。她没有Tori的阳光、灵气和认真。但对小孩子,真的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你不知道她究竟具有怎样的潜力,她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怎样的变化。
 
Chloe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个有点散漫的女生。她几乎总是迟到。一次课30分钟,她有两次迟到22分钟。不过这里没有训斥学生的文化,不管怎么个迟到法,也是“骂”不得的。她常常嚼着口香糖就到屏幕上来了。有一次,她的狗也跟她一块儿进屋,还在屏幕上晃了一下。她画一点妆,又把她的背景画调成了蓝天下的樱花,让我回回享受樱花人面相印红的美感。
 
Chloe也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要掰手指头的。好在学乘法口诀表时,她也倒使着劲计算。可课程进行到一半以后,她大概在网上找到了乘法口诀表,于是不算了,直接从计算机上读数字,故而回答得既快又准。但我能看到,他的眼睛看在屏幕上,而不是看着我。
 
我一时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是好。后来我这么办:我说我们倒过来做吧。我不说5x7等于几,而是问35是几乘几?这下她难了。我由此引导到除法。拿乘法口诀里的乘积做被除数,拿一个因子做除数,请她给出另一个因子。也许,这个训练对她还真有好处。待到学分数时,她对因子的概念就比较清楚,对除法和分式的关系也比较了然。
 
真真想不到的是,一旦学习分数,她不仅一丝不苟地认真,而且思考能力增强了,对我的讲解没有在任何吸收上的阻碍。她对分式加减的概念清楚,对解题的步骤严格。从通分,到简化,一步不错。她就这么不知怎么突然地开了窍,叫我本来对她的不放心完全解除。
 
Nick最初的测试成绩最好,学得最快,他的数学老师也最早看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他本人在最初的几周里,表现非常好,也非常愉快。但我注意到他的文字能力可能稍差,因为有一个题目说道in full packets of 8 , 他不能理解这个词组,所以没能将那题解出来。
 
我对他们的辅导,乘法口诀是重点,所以语言问题不显著。但从中期开始,他显得思想不集中,也有点不太认真的样子。我有点感觉,他和我在语言上不够匹配。也就是说,我的语言他听起来吃力。同时,他更倾向于用数学表达式去理解,跨越了语言理解的阶段。
 
语言不仅是思想的本质,也是思想的拐杖。倒数第二周结束时,我以为有必要同他的母亲Lily沟通一下。我发了邮件,说辅导教程就要结束了,我感觉Nick有时候思想不集中。我还希望Nick对数学的术语有足够的重视。Lily非常认真,立刻给我回了,说他每次上课都是在足球训练以后,所以精力不集中。她说她会停掉他的足球训练。妈妈说到做到。而且到最后一堂课,她在线督战。
 
我知道这里的中学生分数普遍差,我很想把分数的加减法,也就是分数的难点,在我手上解决掉。于是我想用最后一节课的时间,把分数加法教完。讲完概念,我让Nick做练习1/3 + 1/4 = ?Nick通分没有问题,可通分以后分数值要保持不变这一点,我的语言好像没有说服力。
 
这时候Nick妈妈上阵了。妈妈这样问他:1/3的分母是怎么变成12的?儿子回答:乘以4;妈妈再问:你对分母乘了4,对分子呢?儿子这才想起来,也得乘个4。问题全部解决!我想的是分数的等值概念,Nick的妈妈直接说怎么做。
 
我真的好感谢!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孩子能学好。Nick的妈妈一定理解到了我的心情,所以也努力配合。当天晚上,我给他妈妈写了一封邮件,表示我非常感谢她。也还是这天的晚上,她妈妈就回了我的邮件:
 

你好,Kate

 

我要对你过去的十周里对Nick的辅导表示感谢!Nick在这次的网上辅导中学到不少东西。

 

他显示出我以前从未见到的信心。这叫我心怀感激。网上教学有时候是困难的,尤其是引进一个新概念的时候,有的还会相当麻烦。但我深信,这次网上辅导效果非常好。

 

Nick对今晚的学习非常高兴,他还将分数的加法讲解给他的双胞胎弟弟听。你要他运用语言来帮助数学思考的方法,他刚刚学到,还需要做更多的练习。但我知道,他会越来越有进步的。

 

感谢你的耐心和善意!

 

Lily 

 
第一期在线辅导,就此结束。
  
2021年5月21日 

Adelaide 


陈苑苑专列

澳洲落地生根的中国洋娃娃
儿子小草和他的洋爸爸
陈苑苑:我的儿子, 我的太阳
陈苑苑:此情不关风与月,
一场跨国婚姻的欢合悲离
洋继女丽萨,我的前世因缘
陈苑苑:澳洲婆婆与中国儿媳 
陈苑苑:芭蕾,我的如花美眷
生命在双双起舞中复苏闪光
年过五十盘点自己还想做点什么
爸爸隔离审查,我们度过艰难时日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自新大陆

邹坚峰:女儿学校里的奇葩事

于小红:美国中学校长
给我上的一堂维权课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珊伊:女儿“富养”在我家
吕丁倩:女儿从耶鲁走到剑桥
珊伊:美国私立中学让中国父母蒙圈
陈美龄:我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美国大学教授开除研究生:
我就不该录取你
我在加拿大生养第二胎
大陆移民夫妇为何生养七个孩子?
杨劲桦:两个女孩的友情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