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情 | 吴玮:蟹为红娘,我们良缘偕老

吴玮 新三届 2022-09-19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吴玮,1955年生于北京,1969年11月赴清华大学江西鲤鱼洲“五七农场”,12月车祸致严重脑伤。1970年分配在北京市粮食供销局温泉莘庄任售货员,1971年病退改分配至北京市第二绣花厂。1978年考取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1982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以后先后在中信集团、外经贸部、北京紫玉山庄、清华科技园、北京筑鼎投资集团担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2015年退休。


原题

蟹之三部曲



作者:吴玮


某日群里谈天说地,不知怎的就拐到了螃蟹话题。捋捋这大半生与螃蟹的交集,竟发现在关键时点,它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口味喜好似乎是天生的,我一定是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做为一个远离江河湖海的陆生人,自小就喜食水产品,凡鱼虾贝蟹来者不拒。
 
螃蟹,更是儿时中秋时节不可多得的美味。每到母亲拎着七八只由草绳结成串的肥蟹归家,顿觉口中生津,蟹待上锅时,腹、脑已率先进入蠕动与遐想,上桌前更是飘飘欲仙了。
 
(一)
 
大学期间与太太尚处交往之时,发现竟有共同的喜蟹偏好。
 
1981年暑假,带她离京赴山东周游,抵达母亲的家乡青岛后遍寻螃蟹,暑期尚不是肥蟹上市之时,那时的蟹大部分也不内销,未得。
 


青岛栈桥海滩

一日,在去崂山的路边,偶遇渔民在兜售当天凌晨新捕捞、尚存口气的梭子蟹,边上支着口大柴锅,那飘过来的蟹鲜味道啊,如何让人走的开!
 
我出手快、抢得两只梭子蟹入手,晚几步真就得吹着海风望洋兴叹了。那只抢到手、筐里唯一最大的蟹足有一斤半重,竖起来几乎能遮挡住头脸。
 

崂山梭子蟹

 
敞篷大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摇晃着前行,人们站立着拥在车帮里,一边是壁立陡岩、一边是悬崖大海,土石路上忽遇剧烈摇摆,我侧头寻她,欲提醒她要小心扶住车帮。
 
没看到人?回转头车厢人逢中再寻,竟发现她早已霸占着安全的车厢一角,两肩倚着车帮坐在车底板上,全然没了矜持,人腿丛中独自摆弄着那只大蟹,一只蟹后腿掰下来竟带下来拳头大小的蒜头肉,专心的程度似乎对剧烈颠簸毫无感觉,那时胶片珍贵,若在当下这生动一瞬早就立此存照了。
 

崂山海岸

 
此趟出游,她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那只大大的梭子蟹,也体验到我思路敏捷、捷足先登争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想来那时跟定我有美好未来的想法一定潜移默化深入她心,此为蟹之一曲。
 
(二)
 
转年暑期,她父亲在医院重病卧床,没有食欲、已到几乎滴水不进的程度,她须在医院值班看护,发小约了我前往北戴河度假。
 
 北戴河垂钓
  
相隔一年改革开放颇有进展,市场进一步开放,北戴河每天清晨5点,隔夜出海的渔船返航抵岸带回新鲜海产,梭子蟹唾手可得,不出海的则在岸边搭个棚屋干起了支锅蒸煮蟹的买卖。
 
回京前我突发奇想,能否给她重病中的父亲带回些螃蟹?她说过对蟹的喜好均源自父亲。
 
彼时正是盛夏、天气奇热,踌躇螃蟹是最易腐败变质之物,一旦吃下几无生还机会,万一……岂不弄巧成拙?找加工螃蟹的商贩商量,那时的人朴实,尚未因急于获利而利益熏心。他们指点我可以先买好车票,一早算好、留够赶车的时间,提前过来把螃蟹做到八成熟,出锅趁热赶紧往北京赶路,早晨气温不高,应该没问题。

听毕速办车票,次日照此办理,拎着八成熟的螃蟹马不停蹄,八小时后赶到了她家,送了个大大的惊喜。
 
后来听她说,父亲见到螃蟹,竟奇迹般地吃了不少,岳母又把余下的几只蟹肉剔出,为全家包了蟹肉馅饺子。
 
为此,没能有机会叫声父亲的岳父及她全家人感激不尽,雪中送炭的我受到认可与接纳成为定局,此为蟹之二曲。
  
(三)
 
大学毕业几近而立之年,爱玩的我们自然是选择旅行结婚的方式。一圈山山水水转下来,回京前的最后一站必须是上海,采购给亲朋好友们的礼物、当然少不了出名的大白兔奶糖、什锦杂拌糖等分发喜糖所需的必备之物。


抵上海时节正是钱塘江大潮、大闸蟹肥美之时,天时地利如何能少了螃蟹?上海人酷爱这口,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有货,一路询问终于经好心人指点,七拐八拐的在一个小弄堂里的一间黑黢黢的小饭馆,竟然寻到了三只活蟹,俩公一母。

扯了证的她此时已是我明媒正娶的太太,两年未见到螃蟹,这一路又遍寻不见,已有放弃之心,此时突现自是欣喜若狂。
 
趁螃蟹拿去做熟的闲暇打量起小店,隔桌一位上海妖娆少妇,桌上盘子里一只红红的螃蟹,看她正拿个似耳挖勺的东西抠持一条蟹腿,不紧不慢的挖出点什么送进嘴里。
 
十几分钟,我们的红壳24条腿上桌啦,配上姜末醋汁的味道,没入口就已经陶醉了。掀盖扯腿,从关节处下嘴一点点的挤压出整条蟹肉,沾上姜醋汁送入口中,啥也别说了。

三只当然我一只太太两只啦,食完我的坐那静观,一边是新婚太太,连扯带咬留下一桌残渣,另一边是妖娆少妇,仍然慢条斯理的舞着那根“耳挖勺”,桌上不见残渣只见缺腿螃蟹仍然趴在那里。

几乎前后脚,太太终于享用完了,那少妇也拍拍手站起了身,从我们桌旁走过时,看着那一堆残渣,一脸的不屑,对着小店老板用眼神斜楞着我们边走边叽里咕噜地讲着一串上海话。

知道她是在说我们什么,几乎一句没听懂,末了就听着一个词耳熟:乡唔宁,似乎在电影里或是侯宝林相声里听到过?等回过味来,嗨,那不是“乡下人”的意思吗?再抬头那女人早已扭搭到了弄堂尽头。
 
起身,不经意间看到她吃罢的桌上,那只螃蟹身腿归位,竟栩栩如生的卧在那里,眼睛都是立着的像个工艺品。
 
惊叹之余说与面带羞色、自觉“乡唔宁”的太太:敢情她是玩工艺,这半天就一只啊,费半天劲吃那么丁点肉,真糟蹋!这蟹本该归我,正好我们一人一对。

这样做派的女人就是天仙,白给我也不要,就你这样子最好。

旅行结婚(1983.9)

 
一片桃红涌上太太脸颊,为新婚旅行画上了圆满句号,此为蟹之三曲。
 
蟹,或许是为我们化身的红娘?

延伸阅读
清华园内小河边,妈妈的身影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两情
谢悦:新冠时期的爱情
徐晓:永远的五月,与丈夫有关的日子
谭丹柯:我没有入团,
却娶了团委书记当媳妇
卢治安:她和我一起解说“收租院”
梁晓声:幸运的初恋,
在环境压力下无疾而终
1978,我那没有发声的初恋
韩晓秋:家有憨夫,咱有话好好说
葛有彦:我们三岁相识牵手到七旬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卜新民: "北漂"四年鸿雁传书纸短情长
张玉秋:男同学给我课桌里偷塞水果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刘晓华:别了,我的爱人
周永威:悬崖边边上的师生之恋
陈希米:要嫁就嫁个世上最优秀的
卢治安:塞北初恋,此情绵绵五十秋
陆伟国:我的初恋
赵建伟:革命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严向群:革命时代中学生与男女界限
革命时代的性压迫与“作风问题”
王彬彬:女特务,禁欲时代性启蒙
冯印谱:革命年代的“革命婚礼”
陈月宝:革命时代的婚恋逸事
胡发云:我们七十年代的“异端”爱情
龚国庆:我们夫妻的相处之道
赵刚: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让我又一次闯入禁区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人文情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