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三届 | 陈家基:“忆苦餐”,伴着泪水和哭声

点击加盟☞ 新三届 2024-04-2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摄于开普敦桌山顶
陈家基,1949年出生于广东梅县。1968年上山下乡到广东徐闻农场。1977年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英语系系主任助理、副主任。1986年赴英国攻读研究生课程并获硕士学位。1993年被广外评为英语副教授。1994年到南非,现任南非Gold Yard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国家外专局南非培训渠道/浙江、河北外专局南非工作站负责人之一,南部非洲华人专家学者工程师联合会秘书长。

原题

省实的第一次“忆苦餐”




作者:陈家基


1966年夏天,文革的风暴愈刮愈烈。

同学们坚信只有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中国才能避于资本主义复辟,广大人民群众才不会回到旧社会的受苦受难的日子。

旧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没有亲身体会过,只是从政治课和书本上略知一二。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我们班的文革领导小组决定在班上搞一次吃”忆苦餐”的活动。

老实说,我们班大部分人与共和国同龄,名符其实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旧社会的贫下中农吃的是什么,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但我们几个领导小组的成员商量下来,决定按照在阶级教育展览会上看过说是野菜加糠的方法来做。

第二天,一些同学去近郊外采摘一些我们知道没有毒的野菜(如艾草、马齿苋等),另外一些同学到学校饭堂去弄些扔掉的黄菜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糠,在学校饭堂请厨工煮成一锅。

傍晚时分,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教学楼楼二楼的课室里。教室里的桌椅早已经摆好,中间桌子上放着那一大锅没有油没有盐的野菜拌糠的“忆苦餐”。大家神情严肃地围坐在四周。前面的黑板上写着醒目的大字“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除了本班的全体38名同学以外,我们还特别要求班主任陈宏本老师和副班主任何锦馨老师参加,我们认为他们推行了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我们还特别要求曾教过我们两年多英语的何淑贞老师参加,因为我们认为她虽然出身贫苦,但“忘本”了。在我们看来,必须给他们当头棒喝,让他们“幡然猛醒” !

九(2)班吃“忆苦餐”的消息在学校里不胫而走,许多其他班的同学也纷纷来到教室外面,狭窄的走廊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最后排的同学甚至爬到了栏杆上。

吃“忆苦餐”活动正式开始了,首先是我们几个组织者简单说了吃“忆苦餐”的意义,然后是大家轮流到锅里盛“忆苦餐”,按照布置,等全部人盛完,才一起吃。教室里,教室外,笼罩着一阵肃穆,没有人说话,只听得见盛“忆苦餐”的勺子声和排队盛“忆苦餐“”缓慢移动的脚步声。

终于,大家都盛完了。主持的同学用十分低沉的语调说:我们生在小时候,长在红旗下,从来没有体会到旧社会劳动人民所遭受过的苦难。今天,就让我们端起手中的碗,尝一尝我们的父辈解放前天天吃的苦饭菜!

这菜没有油没有盐,苦味,涩味,酸味,馊味......五味杂陈,本身已经够难咽下,还伴着粗糠,真个不是好下口的东西。从盛“忆苦餐”的一开始,有几位女就同学望着碗里的糠菜在默默地流眼泪,当我们尝试着咽下这第一口“忆苦餐”时,教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这哭声,当其时确确实实是表示了同学们对旧社会劳苦大众的同情,对旧社会的仇恨。何淑贞老师更是哭成了泪人。

”慢慢地吃啊,细细地想......“主持的同学边吃边给大家鼓劲。

很不容易,碗中的糠菜伴着我们的泪水咽下去了。这时候,经历过旧社会生活的陈宏本老师一言不发,走到课室中间,盛了第二碗。一个接一个,其它同学也跟着这样做了。主持人不时带领同学们高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口号。

在课室外面围观的同学中有人也受了激昂情绪的影响,有些同学从书包中拿出午餐的饭碗,从人群中挤进课室,盛上半碗糠菜,和我们一起体验这种感受。

终于,一大锅的“忆苦餐”被我们咽下去了!教室里的38名同学,三位老师,还有走廊上围观的同学,激昂地唱起了歌曲《不忘阶级苦》:

不忘阶级苦,

牢记血泪仇,

世世代代不忘本,

跟着党来闹革命,

不忘阶级苦哇,

牢记血泪仇!


吃”忆苦餐“活动在这激越高昂的歌声中结束。

后记

这是广东实验学校的第一次”忆苦餐“,过后,许多的班级也搞了同类的活动。官方正式的全校性的吃“”忆苦餐“”活动,是在1967年初军训团进校开展大联合时举行的。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在此向三位老师道歉,特别向是已经驾鹤西游的陈宏本老师道歉,请原谅我们的年少无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闹剧发生!

2014年8月

写于南非约翰内斯堡


延伸阅读

陈家基:我的忏悔,

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爸爸

陈家基: 狂风暴雨中, 

我不是海燕, 我是“落汤鸡”


文章由作者惠赐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革命时代

侯杰:忆苦思甜往事,

在红色经典里寻找糠菜窝窝

汤晓华:“小三届”的中学时代,

第一堂课“忆苦思甜”

何青:四岁半上小学,

吃忆苦饭要交钱和粮票

邹坚峰:年夜的忆苦饭过后,

大鱼大肉就端上了桌面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

总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高泰东:忆苦思甜,

八代贫农沦为“现行反革命”

陈好梅:亲不亲阶级分,

乡坝里阶级斗争也要“天天讲”

陈永济:中学里的阶级斗争,

扭曲少年的心

李秉铎:清理阶级队伍,

女儿把母亲送进劳改队

陈永济:蚊子狂袭没落的资产阶级少爷

吴乃华:地方越穷挖出"阶级敌人"越多

邹坚峰:你们做了阶级敌人

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朱志宏:我从工人阶级

自甘堕落为小资产阶级

王立平:批斗会上被羞辱,终身难忘

刘强:我是第一个批斗老师的学生

周代申:回乡知青“偷窥”下乡知青,

差点触“高压线”挨批斗

李华:我对批斗“反动军官”的悔恨

成万戈:岁月狰狞,“三不学生”

成了批斗老师急先锋

韩贤强:挨批斗的母亲,

被称为石柜村“王光美”

王宗禹:1967年陈毅批斗会亲历记

梅桑榆:文革时期的乡村批斗会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