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性的凝视 与 神秘的流逝

星空与内心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神秘知识”,又名“灵知”,自称把握到了真理本身,但又是无法通过言语交流和实验检验把握的观念。在西方神秘学中,“灵知”虽然并不必然的和理性精神相冲突,但在历史上却又摩擦不断。

在为了“灵知”而修行的人眼里,“灵知”没有理性和信仰的众多局限性,摆脱了具体事物和人类语言的束缚,有着比理性和信仰更高的境界,是真正的大智慧。因此,某些修行者甚至认为:“灵知”应该成为最高的知识准则——困扰理性和信仰的问题,却能被“灵知”很好的解决,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知识应该对“灵知”俯首称臣。

正是由于这些观念,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源源不断的被生产出来,其中比较出名的两句话分别是:“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以及“科学家和哲学家走到半山腰,而佛陀已经在山顶等着了”。

以上的认识和做法,实际上是在败坏“神秘”,因为神秘本应处在与理性不同的领域,而不是同一领域的不同层次。

理性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根本特征,借用后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要从事祛魅的工作。也就是说,理性要求把考察领域内的对象都解释清楚,尽可能的消除一切含混的说辞。理性之中,权威的唯一合法来源就是论证——凡事都讲证明,只有拿出实物证据和可靠的推理,才会被接纳发展,除此之外的东西一概不认。

在理性所在的领域之内,不允许任何遮蔽的存在,那么,神秘又能在何处歇脚呢?“神秘知识”自称,不依靠语言的论证描述,也不依靠现实事件的检验,就可以获得自己所认为的“真理”。这在理性的领域中是完全非法的,“神秘知识”不仅会被判明为远离事实的虚假玄想,而且还会因为缺乏推理论证,被判定为坏的思维方式从而遭到理性活动对其展开的祛魅工作。

更加致命的是,以理性作为指导的活动,拥有极为强大的力量(Power),这一点直接体现在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之中。

就像我们平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现代技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在巴掌大的设备里实现了这么多的功能。不仅如此,这样的智能技术是可以复制和重复的,就如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一切安排在设想好的框架之下。

在这样的力量(Power)面前,“神秘”如果还妄图和理性共处于同一领域——无论神秘之物自称是处于理性之上或者之下——大都逃脱不了被祛魅的结果。大到炼金术和占星术,小到各种日常小迷信,如果被放到理性的考察之下,要么被斥之为虚假之物而被消灭,要么会被理性进行解释和改造,进而变为可被理性接受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神秘知识”不能从事和理性相同领域的祛魅工作,理性的领域不仅不需要神秘,而且还排斥神秘。“神秘知识”显然也不拥有现代理性事业的功能和成果——如果佛陀已经在山顶等着科学家们了,那为什么佛经不能教会人们制造使用化肥、杂交水稻和疫苗,直接减少现实中饥饿和疾病所带来的苦难,从而更好的普渡众生呢?

所以,什么样的“灵知”实践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灵知”实践既不要你从事和理性一样的祛魅事业,也不要你鄙视和抵触理性的祛魅事业。而是引导人获得平常难以接触和再现的生命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感悟。

“神秘知识”本身并不像科学知识那样拥有必然性和客观性,而只是帮助人们获得体验的楔子。这个“楔子”能够引导你的内心感受到某些倾向和暗示,从而在瞬间获得难以名状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又可以为你确立信念、解开心结、突然释然等方面提供感触和帮助。

在这样的整套过程中,“神秘知识”和其传授者都只是在起着引导和旁观的作用,最终能否获得体验,还是得依靠亲身实践者自己的意志。

在这里,简单的构建一套“神秘知识”框架,以“流”作为基础的楔子,供大家尝试体会这个过程(一定要牢记:一切文字和描述,只是辅助的工具。切不可将楔子和辅助工具当成“神秘知识”本身)。

“流”,代表着一条延绵不绝的事物,即可以从这里流到那里,也可以从这时流到那时。

万事万物都可以想象为一条条绵延的“流”,转化成不同的形态,更换过不同的名称。

可以将自身想象成某一条“流”,数不清的更细小的“流”从身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自己这条“流”又会汇到那些比自己更伟大的“流”之中。

你可以凸显某条“流”,使其成为焦点,从而强化它的存在,达成希望的效果。也可以弥散一切的“流”,从而将精神超脱于外……

当然,这样的框架还是比较简单浅显的,一个“神秘知识”体系要建设完善和持续扩充,需要几年乃至几代人的建设和维护。

就如乌特·哈内赫拉夫在《西方神秘学指津》中所大致介绍的各种神秘学传统,大都有着几百年的延续。他们都是在百年的时间里,根据各自的实践,将不同的心法、经文、仪式等,一点点添加进框架之内,才得以将各自的神秘学体系完善到如今的地步。

这些现存的神秘学体系既脆弱又美丽。

之所以说他们脆弱,是因为“神秘知识”并不拥有理性知识那样的力量(Power)。理性可以描述出不可抗拒的规律,从而发展出紧贴于现实的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而“灵知”则更在乎美学上的东西,强调一些转瞬即逝、难以重复的体验。

飘忽不定的体验,放在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前,就像把蜡像放到核聚变的中心,瞬间就会被“蒸发”掉。如果想要毁掉一个神秘体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声称该体系是理性的、科学的。这样运用理性精神的人就会把该体系所属的“神秘知识”翻个底朝天,将其中的意义全部一一进行分析、分解和解构,就如历史上科学对宗教世界观的所作所为那样。

之所以说他们美丽,是因为“灵知”可以给予文艺创作者灵感。“灵知”光怪陆离的引导与体验,为创作者们提供他们最喜欢的各式灵感源泉和背景设定,人们可以从几乎所有的魔幻作品乃至科幻作品中找到神秘学的痕迹。

神秘的事物会引起人的遐想,就像仰望星空的人会被广袤无垠的星海引发无可遏止的好奇一样。“神秘知识”就是这样的助推剂,帮助人获得更多的遐想与审美体验,从《星球大战》系列中捉摸不透的“原力”,到各类小说中的魔法,再到画作雕像中神秘学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看出神秘学传统的正面影响。“神秘知识”的参与,帮助文艺作品变得更加华丽,同时也加强了作品引人深思的能力。

将“神秘知识”放入科学所在的领域之中,并自称其能够凌驾于理性之上,这只会加速神秘的流失、腐朽和衰败。

将“神秘知识”用在文艺作品和生活体验之中,这才是保护和传承神秘的正道。

“科学的归科学,文化的归文化”,既不会阻碍人们发现真知、消除愚昧,又能促进艺术活动的多元性之花绽放。这正是一种正确使用“神秘知识”的方法。


END


声明:音像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此致谢!仅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推荐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