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下)——都市活力的重新定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丈量城市 Author 1/6图片工作室
打开淘宝,搜索“城市设计联盟专家咨询”,即可咨询
说到「公园城市」你会想到什么?
是城市中处处浸染绿意、
公园绿地遍及城市之中,
还是许多城市打造「公园城市」的主要发力点
——绿道串联和山水景观?
这答案显然就是格局小了,
成都打造「公园城市」的秘诀远不止于此,
以「场景」拉动消费,
创造美好生活的「成都样本」,
从而为城市的新经济发展赋能,
这才是成都「公园城市」的奥义所在。
01
公园城市,
内核在于「场景营城」
突破「公园城市」的字面含义
MEASURE THE WORLD
▼ 锦城湖公园
「公园城市」是早已写入成都基因中的概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穿越千年的不变画卷,
161个公园与无数小游园、微绿地,
星罗棋布遍及城市之中,
与即将突破5000公里的天府绿道一起,
构成了「公园城市」的生态底板。
▼ 桂溪生态公园望天府大道
但与曾经不同的是,成都没有止步于
「公园城市」一词的生态内涵,
在建设「公园城市」这一命题之下,
成都将其与都市空间、业态进行多维融合,
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的全面升级,
从而让其成为吸引「蓉漂」人才
和拉动经济的抓手。
那么,成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 桂溪生态公园
成都突破了「公园城市」
这一名词的固有想像——
首先,在空间形态上,
不只是有老爷爷老奶奶在林荫道上散步、
小孩在游乐设施上攀爬的地方才是公园,
城市街巷、人文胜景、产业社区、乡村田野,
也可以被称之为「公园」。
公园本意是
「供公众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本就是让市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从室内走出,
在户外休闲的场所。
▼ 猛追湾片区
在当下的语境下,不只是绿地才是公园,
高品质的户外公共休闲场所也是公园,
它们的尺度可大可小,
但都会吸引人们走入、停留和交往。
▼ 麓湖生态城「岛集」
其次,在具体内涵上,
不只是让人在公园里走一走、
看一看「花重锦官」的美景,
更要让人在这里聚餐饮酒、
品茶闲话、游逛市集、露营野餐,
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公园城市」不仅指空间上的绿水青山,
更是要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
作为城市的消费场、创意场、生活场。
可以说,在成都「公园城市」
不是一个规划理念,而是一种营城方式。
▼ 镋钯街崇德里
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场景营城」,
所谓「场景」是由消费实践所组成的
具有符号意义的空间,通俗来说
就是在成都得天独厚的公园基底之上,
从公众即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为其打造标签化的城市气质和生活氛围,
让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
去公园中寻求娱乐、休闲和体验,
从而真正建立个体与公园城市的连接。
既激活了空间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
同时提升了公众的生活品质,而消费的收益
可以反向哺育公共空间的维护和运营,
实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 麓湖生态城
「哪里宜居,知识分子就会到哪里居住;
知识分子到哪里居住,
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聚集;
智慧在哪里聚集,
人类财富最终就会在哪里汇聚!」,
这是新经济时代,
城市发展的「新地理」逻辑。
「场景营城」这一理念正契合了
当今人才流动的趋势,生活品质
已越来越成为人才选择城市的重要依据。
当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狭窄,
公园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成都更是在公园城市中
营造人才所向往的生活场景,
促进了人才加速吸引,增加了城市的竞争力。
▼ 锦城湖公园
在上一篇文章中,
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成都乡村的公园城市表达,
依托川西林盘「竹林茅舍、小桥流水」的
形态优势,打造出
最符合知识分子想像中的田园乡居场景。
▼ 川西林盘
在本篇中,将带领大家探索
都市空间中的公园城市营造法则,
其中包括四种不同空间形态下的都市消费场景,
既有人文传承的旧城、也有市井烟火的街巷,
既有大手笔的绿道系统,
也有湖岛森林中的产业社区。
这些充满魅力的场景
放大了成都「逍遥自在」的城市气质,
吸引人才聚集、居留于这座城市。
02
场景之城市街区公园
公园城市能够助力老城更新吗?
MEASURE THE WORLD
▼ 猛追湾
市井烟火在成都老城的街头巷尾中流动着,
茶馆里的龙门阵、苍蝇小馆门前的火锅局、
屋檐下的麻将桌,
是最具标志性的成都生活图景。
这也让街头成为成都民众活动的主要空间,
在榕树之下,乘凉摇扇,谈天说地,
这些生活之趣、市井之味
构成了成都老城独一无二的魅力。
▼ 猛追湾内的「市井烟火气」
在成都打造城市街区公园时,
市井烟火的场景,
恰恰可以成为老城更新中最重要的卖点,
市井烟火是本地人眷恋的家园印记,
是外地人向往的独特生活方式,
对于年轻人才而言,
街道上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图景,
就像是一幕幕老街坊的「情景剧」,
在他们繁忙的生活中
提供了一个抚慰心灵的注脚。
▼ 猛追湾
但是,老城街道老旧的风貌和业态设置,
并不足以匹配新时代下
人们对于向往生活的想象,
需要在保留街道生活和市井烟火的基础上,
引入当下年轻人生活中爱逛的店、
打造更具美学感和交往感的空间,
重新演绎当代语境下的「新市井生活」。
我们通过走进猛追湾片区,
一解「新市井生活」场景打造的奥秘。
▼ 锦江沿岸的猛追湾
猛追湾位于城区核心地段的锦江沿岸,
339电视塔就坐落于此。
五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国营工厂,
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工人和住宅,
成就了最具市井烟火气的生活区,
传统的川剧院、茶坊等休闲场所
是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猛追湾游泳池、成都游乐园
更是承载了无数成都人的童年记忆。
1990年代后,随着企业衰落、区域破败,
老城区也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 猛追湾以传统生活区为基础,展开更新
2017年,成华区首次采用了EPC+O
(工程总承包+运营)模式,
与万科合作改造片区。
尽管位于太古里附近,
猛追湾以不亚于太古里的空间和业态品质,
和独具成都本地烟火气、市井味的氛围,
成功吸引年轻人来感受「新市井生活」。
仅2020国庆期间就吸引游客80万人次,
变身时尚潮流新地标。
新市井交往场景
营造高品质的开放空间
「一切空间皆可停留,
一切停留皆可交往,一切交往皆有效益」,
是丹麦著名城市规划学家扬·盖尔
所提出的城市设计逻辑。
你能想象在街道上可以随时随地
就能和陌生人交谈的场景吗?
或者是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老友,
可以在路上叙旧却不会挡住其他人的路,
甚至在路边随便就能找个小店,
边用餐品茶边谈天说地?
▼ 猛追湾多重的交往空间
人情关系的建立,
曾是成都老街巷市井烟火的最迷人之处,
猛追湾通过街巷空间的改造,
重塑了这种引人驻足的邻里交往环境,
让原住民和来此游乐的年轻人
重新体会这一魅力。
▼ 猛追湾慢行道
主干路望平滨河路,
回到了步行为主的传统街道。
一方面还道于步行者,
将原机动车道改为慢行道,
吸引公众步行走进街区中,增强区域活力。
▼ 猛追湾商业外摆空间
另一方面,以多样化的街道交往节点,
再现成都市井中的街头交往模式。
户外路边摊,
代表着放松自在的成都人所喜好的餐饮方式,
沿街的底商一侧,
设置建筑退距、增加外摆空间,
这种精致版的「路边摊」,
提升街道上的烟火气和消费吸引力。
▼ 猛追湾滨水步行道
而对于滨水侧,原绿化围拦
让绿化带成为无法进入和停留的消极空间,
改造后打开了封闭绿化带,
充满变化感的滨水景观界面和滨水座椅,
吸引社区居民、路过的行人,
随时随地坐下、停留、和旁边的人攀谈。
还原了成都典型生活场景——滨水夜生活。
▼ 旧砖墙保留后的酒馆
街巷中的「时间性」记忆也得以保留,
以一组线性艺术装置,
呈现猛追湾工业光阴长河。
并保留街道旁部分建筑的旧有外立面,
用怀旧感的砖墙营造出历史氛围,
呈现出新旧时代市井生活在空间上的延续。
新市井生活场景
消费业态时尚化升级
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仍可以得到延续,
吴师傅开了多年的理发店、
老戏迷喜欢的川剧梅花剧社、
孃孃大爷们最爱去的老茶馆,
部分具有市井生活气息的老店,
作为片区记忆的鲜活载体被保留下来,
但在改造后也获得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 旧理发馆的新面貌
▼ 香香巷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猛追湾植入年轻人新潮的市井业态,
并与传统的市井场景得以共生。
2000年开街营业的香香巷内
隐藏着许多美食小馆,
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美食地标。
改造后其风貌、业态整体提档升级。
晚饭时间小巷内人声鼎沸、
三五好友围坐畅饮,
也是成都烟火人间的展现。
美食业态的分布范围得以扩大,
为如今口味愈加丰富的年轻人,
提供更多元的餐饮选择。
▼ 望平滨河路美食:德国冻酸奶
▼ 望平滨河路美食:日式面包店
从新增的二巷、三巷,到主街望平滨河路,
川菜馆、火锅、精品咖啡、日料、
西餐、东南亚料理……
在旁居住的外国人
也能找到一款自己所喜爱的味道。
▼ 文创店铺
▼ 花车市集
这里也引入年轻人最时尚的生活休闲方式,
纸箱厂的老厂房重生为「洞穴风」几何书店、
入云屋、揖美文创等网红文创店铺,
滨江步道花车小铺组成的手工市集一字排开,
沿街店铺中也藏着夜店、酒吧
这些新时代的休闲聚点。
▼ 望平坊
密集的美食与艺术活动,
进一步吸引年轻人聚集,
滨江步道、望平坊旧院落等
改造出的公共活动空间,
就成为了举办活动的最佳空间载体。
▼ 万汇空间举办的活动
消费场景之外,
猛追湾也加入了办公与生活场景,
引入万科自营办公品牌「万汇空间」,
孵化50家文创企业,万科·泊寓
为「蓉漂」青年提供长居于此的选择,
进一步为街区导入全天候的活力人群,
实现街区的蝶变。
▼ 滨水餐饮空间
猛追湾以这些打造方式,
将当地的居民凝聚在一起,
让生活气息重新注入这个片区。
而游客只需花上一杯茶或是一餐饭的时光,
就能够融入这一团沸腾的烟火气之中,
体验老成都的闲散和安逸。
而随着未来二期、三期改造的逐步推进,
将为我们呈现出最具成都特色的
城市街区公园。
03
场景之产业社区公园
产业空间的魅力化提升
MEASURE THE WORLD
有魅力的产业空间应该是什么样子,
像硅谷的园区那样,独栋办公楼、
配上公司专属食堂和一些绿地就足够吗?
但随着当下人才纷纷用脚投票,
迁移到洛杉矶硅滩、纽约「硅巷」,
再到波士顿南湾,答案显然是——
硅谷这种「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生活
不符合当下人才的需求。
▼ 硅谷谷歌园区
这背后恰恰是从「产-人-城」
到「城-人-产」逻辑的转变:
很多产业园区秉承着「产-人-城」的逻辑,
不论是邀请建筑大师设计办公楼宇,
还是原来的园区中增加绿化和活动空间,
这些举动本质上是从产业逻辑出发,
先引入产业,由产业导入人才,
再为人做配套。
▼ 麓湖生态城
而常被看做住宅区的成都麓湖生态城,
更是一个城市级产业项目,
在这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产业发展路径,
即通过公园城市的理念,
践行了「城-人-产」的逻辑,
先营造人才理想的城市形态,
从而聚集人气、进一步带动企业入驻,
这同样也形成了魅力化的产业空间,
可被称作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首个典范社区。
城:打造自然栖居的社区环境
「蜀江众,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名」
依水而居,是成都自古以来的城市底色,
居住、工作在山水之中,
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向往的生活场景。
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象征着
古代士大夫对居于青山绿水之间的追求,
如今,在高楼里生活的人,
仍然渴望着一处可以诗意栖居的城市山水。
▼ 锦江夜色
生态本身可以成为消费场景和卖点,
因此,麓湖的第一步是打造一个
满足「自然栖居」消费场景的城市,
造城先造公共景观,
不同于一般的住宅区在内部建造园林,
麓湖则是在自然中开辟出一方空间,
将家建在2400亩的绿水之上,
其水体由Ⅴ类水治理升级为二类水,
甚至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标准。
▼ 麓湖生态城住宅
同时将公园水网岛群的
自然基底与楼盘建造相结合,
社区的建设结合水域进行整体规划,
并依托丘陵地形高低落差,
完美展现建筑与水的结合,
「住在公园里的」形态,
满足了当代人的理想生活样板。
人:不是封闭社区,
而是向市民开放的公园
高端住宅区内花费如此大手笔打造宜人景观,
常常以一种「庭院深深」的封闭形式存在,
外人被围墙所隔,
连内部园林的样貌都难以窥测。
而麓湖公园社区的生态
却不是高冷的外人免进,
而是以「无围墙、无隔离、无边界」
的市政公园身份向市民开放。
在自然景观之上,
麓湖围绕着生态休闲的消费方式,
为亲子家庭打造了城市微度假目的地。
▼ 麓客岛成为城市微度假中心
「成都网红岛」麓客岛是人气聚点,
每逢周末,全市许多家庭开车前来,
开启城市露营和户外野餐体验。
▼ 达根斯国际马术俱乐部
而岛上多样的活动
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尽情玩耍,
小朋友可以尽情在自然中撒欢,
在专业马术俱乐部中培养骑士精神,
在安全冒险空间
「麓小跳·冒险湾」中锻炼勇气,
也能在动物农场中和小动物亲密接触。
▼ 麓小跳·冒险湾
成年人可以在运动俱乐部冲浪划水,
也可以坐在湖边品尝美食、喝咖啡,
悠闲的消磨时光。
▼ 带你玩俱乐部
红石公园、云朵乐园
则是儿童的露天自然博物馆,
红石公园结合滨水、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
打造了极富野趣之美的童话乐园。
云朵乐园则以「一滴水」的故事为主题,
戏水池、冰川廊道、雪坡滑梯、跳跳云
——水以各种相态出现,
是一处在玩中学的「水体验馆」。
▼ 云朵乐园
高密度的活动则进一步助力人气聚集,
今年春季,持续2个月的
「春の森CAMP」野餐露营活动,
提供草地音乐、天幕、
帐篷、轻奢桌椅、美食,
让人毫不费力就可体验「野奢生活」。
▼ 春の森CAMP
「岛集」则邀请40+品牌主理人,
创新帐篷市集&水上市集的形式,
交换生活的向往。
▼ 繁华的岛集
随着美食岛等休闲配套的逐步完善,
麓湖已是无人不知的周末度假地,
对成都而言,
此举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后花园」,
并能带动区域价值提升,
对麓湖而言,则为社区聚集了人气和收益,
同时增加项目曝光度。对人才的强吸引力
为后续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湖岛森林中的独栋院落,
营造办公新场景
已经厌烦了
在随处可见的摩天商务大楼里办公?
麓湖的EOD绿色办公区,
营造了在「湖岛森林」中的办公空间,
工作累了,就可以在自然中散步、放空一下,
去公园中运动一会儿,
为自己充电,促进灵感激发。
▼ 郎酒办公总部
麓湖的生态和休憩配套,
正符合当下人才在高强度工作之下,
所需要的全新办公体验。
随着片区逐步成熟,
麓湖开始向总部办公和创意产业发力。
▼ A8设计中心
如今,郎酒集团总部办公已经入驻麓湖,
A8设计中心为年青设计师搭建展示平台,
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 水岸商业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的入驻,
这座生态、办公、居住、
休闲融合的产业新城,
将为成都树立一个
「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公园」标杆。
04
场景之天府人文公园
旧文旅景点如何焕发新生机?
MEASURE THE WORLD
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
上海的城隍庙、长沙的太平老街……
本是因为既能感受百年原真建筑格局、
又可以体验本地传统文化,
纷纷成为游客必打卡的人文景点。
但商业化带来的内容趋同,
冲淡了最具代表性的本地生活方式,
不仅难觅本地人悠闲的身影,
还要被人群裹挟着走完,
难有停留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老街不仅成为了
「本地人不会去的旅游景点」,
在游客中的口碑也逐渐滑落、
面临人气难以提升的困境。
▼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颇具成效,
实现了从「文化景点」
到「文化消费场景」的转变。
从景点到场景,即为空间上
从单一景点拓展到「后街体系」,
同时「有体验才会有消费」,
在后街中植入多元化的、
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体验。
让游客不仅是来到这里打卡看一看,
而是真正坐下来、
体验成都闲适惬意的慢生活,
使这个片区真正成为
「最成都」文化的代言人。
▼ 宽窄巷子内部院落
以点带面,
旅游人群升级为消费人群
「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
范成大所描述的
就是宽窄巷子所在的少城片区。
这是成都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
2300多年来城名不改、城址不变,
且「鱼骨状」街巷格局传承了三百年,
保留了老成都人最地道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是后街体系的最佳承载。
▼ 少城片区街巷
后街体系的打造上,
以商圈为核,街巷为脉。
首先,由于主街宽窄巷子具备消费共识,
即已经形成了一个
「宽窄巷子最成都」的IP基础,
其颇具规模的存量市场和客群流量外溢,
可以成为片区焕新的引擎。
通过升级数条与宽窄巷子平行的小巷——
奎星楼街、泡桐树街、小通巷、支矶石街……
构建丰富的「文化消费场景」。
▼ 宽窄巷子内部院落
最终呈现出客群的升级而非换代,
原来的客群是景点逻辑下的旅游人群
景点只能跟随旅游市场周期波动来被动接纳。
升级为场景逻辑后,客群则拓展为消费人群,
通过后街实施美食场景、文艺场景、
非遗场景等精准靶向的主动吸引,
不仅让当下喜欢深度游的年轻游客
解锁成都新玩法,为其提供必须来此的理由,
也为有需求的当地人提供日常文化消费场所,
增加了片区内对抗外部环境变化的「韧性」。
一街一场景,
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主街宽窄巷子保持其商业化特点,
瞄准年轻人喜爱的「文创新零售」转型。
▼ 宽窄巷子新潮业态
引入时尚潮流的文创品牌首店,
如三联书店成都首店、
POP-Mart手办文创全国景区首店等,
亮相不久的宽窄匠造所,
则是成都原创生活美学集合空间。
▼ 支矶石街
主街热闹背后别有洞天,
多条后街完成了立面改造、慢行系统建设,
并营造不同特色的文化消费场景。
一街之隔的支矶石街环境清幽静逸,
打造文博非遗的消费场景。
四合院中的成都画院、书法基地、美术馆,
以及沿街多家采耳按摩小店,
让人重回老成都温润流淌的旧时光。
而泡桐树街则突出文艺生活情调,
在街边喝杯咖啡、品尝一次私房菜、
晚上在小酒馆里坐坐欣赏富有设计感的
文创店橱窗和墙壁上的涂鸦壁画,
体验浪漫惬意的生活方式。
▼ 泡桐树街
奎星楼街则是四川美食聚集地,
已成为在成都本地食客中鼎鼎有名的美食街,
同时文创头部企业——明堂创意区的年轻人
进一步增强了这条街的活力。
这些贴近生活的「文化消费场景」
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也带来了人口回流,
少城片区户籍人口由40%增长到60%,
老城区逐渐焕发出新生机。
05
场景之城市绿道
绿道是每个城市都能借鉴的吗?
MEASURE THE WORLD
虽然公园城市核心在于「消费场景」的构建,
但提到公园城市,也必定离不开规划形态。
伦敦绿环、波士顿「翡翠项链」、
明尼阿波利斯的「宝石项链」、
新加坡全岛公园连道计划……
这种蓝脉绿网的生态与城市建筑交织、
一推开门就是公园的形象,
是国际上许多城市打造的生态名片。
▼ 天府绿道规划图
代表性的天府绿道,
已成为成都公园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
也是许多城市想要学习的榜样。
那么绿道和绿廊这种规划形态
是每个城市都能借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种形态有其前提条件,
一是更适合未完全建成的新区
而非空间局促的老城区,
二是要求城市天生禀赋,
需生态本底资源丰富且集中而非少且零散。
▼ 锦城湖公园
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
本身具备将生态浸入城市肌理的天赋优势,
同时也展示了,城市的CBD中
不是只能有逼仄的高楼,
也能有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
成都南拓区域,
就是一处绿道系统的借鉴样本。
大手笔打造绿地系统,
给人直观的绿色冲击力
为改善大型城市的生态负效应,
为大城市配大公园已成为一种常见做法,
耳熟能详的就有纽约的中央公园,
成都更在大公园基础上,
以大手笔打造绿道公园体系。
▼ 天府绿道
所谓「大手笔」
即为绿地面积大且排布集中,
并通过绿廊相连,
由此形成生态的指数叠加效应。
天府绿道将众多公园绿地节点「串珠成链」,
例如在高新区的部分,
就集中了2400亩的锦城公园、
1400亩的桂溪生态公园、
450亩的交子公园等多个公园,
由此给人带来第一眼的绿色冲击力,
帮助建立对绿色的感知。
▼ 交子公园
在有城市的地方就能看见公园,
在公园中就能望见高楼,
在形态上的城园相融,
让人可直观感受未来之城的新模样。
植入功能性场景,
让生态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但这些大手笔的绿色
不能止步于「只能看、不能用」,
不仅要有大面积绿地和生态美景,
更是通过功能性的植入,
让绿色真正被市民用起来,
而消费的收益也能反哺到公园的维护之中。
▼ 交子公园·交子博物馆
同时,不同公园均有各自特色,
让人能够体验不同的「绿色生活方式」。
例如,交子公园为周边的金融精英
提供了一处「产业感」的休闲场地,
不仅有富有设计感、科技感的运动场地,
包括跑道、篮球场、滑板区等,
还将金融历史文化融入其中,
让金融业人士产生身份认同感。
▼ 桂溪生态公园
「朝游园花新,夜宴池月凉」
被CBD环绕的桂溪生态公园,
则为市民提供了「绿色时尚生活」样本,
一条锦城绿道串联起东西两部分,
也成为了欣赏「CBD+公园」的最佳视角。
公园里不仅有运动空间,
如可以放风筝的宽阔草坪、
儿童玩耍的游乐场地、
专业的球类运动基地……
也有藏在公园里的多个精致小店,
咖啡、西餐、阅读、品茗……
在游园中可消磨一天的时光。
▼ 锦城湖公园
▼ 交子公园内的轻松驿站
锦城湖公园充分放大了「亲水生活」,
喷雾造景、野化的生态驳岸,
都在吸引人亲近自然,
皮划艇和SUP桨板等运动的植入,
更将其变成了一座水上乐园。
江滩公园则是「潮流运动」的代言人,
高标准沙排场地、无边泳池、
西南最大的碗池滑板运动场……
让其变成了年轻人中的网红打卡地,
集装箱风格商业、网红五岔子大桥,
将「酷」贯彻到底。
▼ 江滩公园
不论是上一篇的公园城市之乡村场景,
还是本篇的公园城市之都市消费场景,
都是成都在公园城市这一外衣下,
为人们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场景,
变的是空间形态和消费内容,
不变的是成都一直以来悠然自得的
生活态度,快与慢、新与旧,
完美地在这座城市融合。
▼ 融入城市的锦城湖公园
成都也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才,
位列2019年人口流入第三大城市,
新经济时代下对城市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成都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人才效应的兑现,
将进一步助推成都新经济加速发展!
视频
文件下载全国31个省市村庄规划政策文件汇编|附文件下载
《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控规中的城市设计为什么重要?| 附《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2020试行版)》
《伦敦发展计划2021》The London Plan 2021丨附文件
汇总汇总: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附链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附链接)
原创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
院士观点专辑
新型城镇化战略专辑
TOD系列专辑
专家观点专辑
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城市更新专家
企业观点专辑
院士张锦秋院士: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THAD|万载古城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