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分钟城市计划”将社区作为城市中心|附文件下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echArt学究科研社 Author Minzhi Chen

打开淘宝,搜索“城市设计联盟专家咨询”,即可咨询

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www.uda123.com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规划问题


URBAN PLANNINGPost-COVID Era


自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的连续影响,汽车主导的现代主义规划令社区所能提供的服务与配套设施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例如,基础设施可达度低、设施分配公平问题、城市健康问题、出行安全问题、信息共享滞后、公共空间不足、应急预案欠缺、社区力量薄弱等。关于社区建设的完整性、城市自身弹性与城市宜居性等话题被再次提出。 


城市规划要如何应对疫情所改变的生活方式?

疫情后都有哪些主要的城市问题要进行调整?

什么是健康的未来城市?如何增强城市韧性?

是否有可持续的空间规划策略能让我们应对未来类似的公共事件?

……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不断地引发规划师与设计师共同探讨关于后疫情时代城市发展的新策略与新概念。


COVID-19 疫情所引发的全球城市问题与城市生活变化


1. 15分钟城市的概念、发展背景与特点

2. 15分钟城市规划中具体包括的内容

3. 全球不同城市的X分钟概念应用

4. 相关资料补充与内容延伸


文章全文7000字,阅读时间7分钟





1

什么是“15分钟城市计划”?


由Steven Baumgartner/BUSS倡导的初始概念图


“15分钟城市(15-Mintue City)”作为一个可持续、多元城市导向的规划概念,由Carlos Moreno于2016年提出。在2020年COVID-19疫情爆发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以改善原本城市社区规划的机制。其愿景重点提倡城市的步行性和可达性,并重视过往在城市规划中所时常忽略的群体,如老人、儿童以及残疾人口等的日常需求和生活便利性。同时强调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利用,例如社区医院、学校、绿地等基础建设,提升都市环境的整体品质。“15分钟城市”整体在理论概念和具体实施落实的侧重上,都充分回应了此次疫情所出现的城市问题。


选自:C40 Cities—What is a ‘15-minute city’?


相关理论背景


关于“15分钟城市”的提出,可以延伸至 20世纪初两个重要的城市思想运动:The Garden City Movement(田园城市理论)与The Neighborhood Unit Movement(邻里单位运动)。我们简要展开一下,其中Garden City提倡同心圆式排布,各城市呈卫星城状通过公共交通相互链接,每个城市自给自足且设有开放和绿地空间,住宅工业农业等区域保持一定比例的规划平衡。Neighborhood Unit对于大城市拥挤、居住环境质量低等问题主张扩大住宅街区的面积,由城市主干道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成为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套设施用地的“邻里”。邻里单位的规模因地因时而异,弹性较大。整体以社区为中心,对内设置文化教育与公共建筑,并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提升社区交通安全与设施保障。


田园城市理论的全景意向与局部规划图by Ebenezer Howard


邻里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原始概念图by Clarence Perry


15分钟城市的定义与特点


在这两个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法国Carlos Moreno教授根据当代城市问题重新提出了关于社区的新设想:“A world in which residents could meet all their daily needs within a 15 minute radius of their homes —— 15-Minute City.”


“15分钟城市”可以定义为一个理想的城市环境状态,其源于居民对于城市生活便利的设想,不限具体的规模或城市形态,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日常活动意愿,都可以在15分钟(或者以内)的出行距离内通过所在社区的服务设施得以解决和满足。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目标,主要分为:15分钟步行城市(提出较多)和15分钟骑行城市,少部分城市有提出30分钟步行/骑行或保留15分钟车行城市的理念。


从步行到车行15分钟的不同城市半径与对应尺度,选自:文章“Defining the 15-minute city-CNU”


关于15分钟城市规划的要点,我们先展开解释Carlos Moreno在2021年最新提出的愿景(后几段会针对不同城市的政策落实再继续补充)。Moreno首先强调了15分钟步行/骑行社区内需要协调的六大都市机能:生活,工作,商业,医疗,教育和娱乐,且需要同时满足1)邻近度Proximity、2)多样性Diversity、3)数字化Digitalization 和 4)密度Density的四个特质以有效地运作。这四点特质相互联系,其设想也适合我们对于疫情问题的总结与下一步城市优化方式的提议。

左:15分钟城市的特质概念,选自:论文“Introducing the ‘15-Minute City’: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Place Identity in Future Post-Pandemic Cities”(在文后可扫码阅读);右:步行/骑行分钟城市社区所涵盖的主要设施,选自:文章“Comparing the 20 Minute Neighborhood and Traditional Scenarios in Edinburgh Local Development Plan: A Rapid Scoping Assessment”.


1)邻近度—Proximity

涵盖时间与空间上的邻近度。社区可以随时获得基本服务,原本固定的设施功能在不同时段可更换使用方式,缩短设施之间时间跨度的同时,并建立其他活动方式来增加空间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应解决的问题:设备使用的成本效益、提高社区自身的灵活度)。

2)多样性—Diversity

除了上一点提到的混合开发与设备使用空间,也涉及社区的多元文化问题,通过包容不同的活动形式与不同人群以保持城市活力与城市自身特征。(对应解决的问题:提高公众对于社区建设的支持度,多样化也有助于社区本身调解能力的增强)。

3)数字化—Digitalization

相比于我们常提起的城市大数据分析,此处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城市感应系统设备对于交通出行安全的把控,以及通过远程线上办公、购物等生活娱乐模式来减少通勤需求、减缓交通压力与碳排放问题。(对应解决的问题:调整就业供给与分配问题、建立具有数据分析依据的信息库、减少交通所带来的社会与安全问题)。

4)密度—Density

在此处主要是指每平方公里最优的人口数,使得基础设施可以在最低成本且使用无障碍的情况下供社区居民公平地使用(对应解决的问题:合理化提高社区生活的品质)。


除了以上这四点对应的解决方案,正如下图所具体展现的新交通方式与新基础设施供应策略,都可以纳入15分钟城市概念的实际特点与优势。所围绕的“绿色、健康、韧性、共享、以居民为核心”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也较好回应了疫情对于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就业供给、住房保障、与公共空间的城市演变策略。


左:2017年巴塞罗那公共领域的城市交通规划;右:De-infrastructuring策略(去基础设施化),对于原本基础设施的分解,通过15分钟城市提倡灵活、透明且共享的公共基础设施


在疫情社交距离问题下产生的临时基础设施与空间类型(在疫情后被支持保留),右侧一栏对应潜在的生活需求,图片改自:论文“Introducing the ‘15-Minute City’: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Place Identity in Future Post-Pandemic Cities”



2

15分钟城市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


15分钟生活圈的层次


看完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的铺垫,15分钟城市内都有哪些具体的设施和社区服务呢?15分钟城市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可以理解成由社区核心向外延伸的同心圆,即带有层级的社区生活圈,并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周边居民,包括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群体


关于社区层级的分类,不同城市根据层级面积、主要人口活动以及城市自身特征等有着不同的使用侧重与命名方式。如上海在2040年居住社区的规划中提到的:邻里生活圈(一日多次使用,5-10分钟步行)和街道生活圈(一日/一周一次使用,15分钟步行);或有新都市主义者平均将5分钟作为一个街区类型的划分,分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城市。圈层之间可相互嵌套组合,或根据居民的日常需求进行合并与拆分。下面我们拆分讲解一下三层核心圈层:5分钟步行圈、15分钟步行圈和15分钟骑行圈。


上:5/15分钟城市对应步行、骑行、电动骑行区域的社区半径、面积和人口情况,选自:文章“Defining the 15-minute city-CNU”;下:“15分钟生活圈” by Chapman Taylor Studio,选自:文章“15分钟生活圈:多元复合城市设计的未来”


(以下数据由两位设计师和学者:Andres Duany和Robert Steuteville在文章Defining the 15-minute city-CNU中所列的美国社区为例,具体的圈层半径和涵盖的人口情况,可根据当地具体的政策和社会情况而定)


1)5分钟步行圈

区域与人口:

以5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由社区中心(主街、公共广场)为圆心至边缘1/4英里(欧美一般以400m,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目标为300m)的区域,总计约30-50万平方米,区域人口可按照2600人计算。


首要解决的问题:

社区服务设施需要满足不同居民一天内常见的生活需求,将5分钟生活圈达到最小混合使用的需求功能。


相关的场所与设施包括:

生活服务站、24小时便利店、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街道绿化、公交站点、共享自行车和社区服务站等。


索尔福德(Salford)和曼彻斯特(Manchester)地区5分钟步行范围(400m为半径)


2)15分钟步行圈

区域与人口:

这个圈层是绝大部分城市选择的核心发展目标。从社区中心为圆心至边缘3/4英里(1200m)为半径的区域,总计约300-450万平方米,区域人口约为23000人(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目标为3-10万常住人口,较佳的人口密度为2-2.7万人/平方公里)。


首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齐全的基层配套设施,满足社区居民一个星期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公共交通领域,该生活圈将促进优质公共交通的建设,为行人提供更安全、方便和良好的交通环境。在公共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开放、高质量与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类型。在就业工作,需支持当地经济,联系地方服务与就业机会。


左:5分钟步行与15分钟步行的圈层组合,以及5分钟步行与5分钟骑行的圈层组合;右:15分钟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组合。


相关的场所与设施包括:

这个圈层的大小可以类似于5分钟的骑行圈层,相比于5分钟步行作为日常的最小功能需求,15分钟步行需要具备完整且更大型的服务功能组合和住房类型,满足居民每周包括每天的综合需求,如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商业、交通、文体等问题。其具体涉及的综合建设如,养老:养老机构、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卫生:医疗服务站、市场化医疗;教育:公立学校与市场化培训;文体:公共文化场馆、街镇文化场所、青少年活动场所;就业:就业创业指导、社会组织孵化;交通:快速公交/轨交站点以链接不同区域圈层。虽然这个圈层内的功能区域主要用来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但作为整个城市网络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达性问题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联系与作用。


芝加哥由各个目标地出发15分钟步行与15分钟骑行的行径范围,选自:文章“The 15-minute city: How close is Chicago?”


芝加哥通过15分钟步行与15分钟骑行可达的基础服务点,选自:文章“The 15-minute city: How close is Chicago?”


3)15分钟骑行圈

大部分提倡15分钟城市概念的地区,都会同时推动15分钟步行与15分钟骑行,在规划政策上15分钟步行与15分钟骑行也比较相似。15分钟骑行社区的总范围为以社区中心为圆心至边缘3英里(4800m)为半径的区域,居民人口约为350000人。骑行相对于15分钟步行的区别在于区域性设施中心的可达性,包括区域级高等教育设施、文化中心、区域级医疗中心、更多集中雇佣人才的单位,以及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场所。



3

全球X分钟城市”的观点与实践联动


X-Minute City—

不同城市理念与实际操作




“15分钟城市”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多个城市如新加坡、上海、广州、成都、巴黎、意大利、西雅图、波特兰等地的规划推进。在2020年COVID-19疫情爆发后,也被更多国家关注与讨论,结合当地特点用于改善与调整原本的城市社区规划机制。



1分钟城市.斯德哥尔摩

瑞典—基于“微公园”模式的街道家具单元


“While the “15-minute city” model promotes neighborhood-level urban planning, Sweden is pursuing a hyper-local twist: a scheme to redesign every street in the nation.”


“1分钟城市”的提议由瑞典国家创新机构Vinnova和设计智库ArkDes共同推出,这项计划也被成为“街道运动(Street Moves)”于2020年正式在斯德哥尔摩投入运营。与“15分钟城市”的整体区域更新概念不同,1分钟城市着眼于“微公园”化的街道家具,即更小的街道尺度,首要将关注家门口对街范围的邻里空间建设。相比于我国城市侧重绿化的口袋公园,“1分钟城市”基于社区生活加入了更多自发的文化氛围及小型的日常设施。当地的居民可以通过举办设计工作坊发表意见,或者与社区直接协商规划街道公共空间的合适用途。


瑞典街道家具的设计与实践效果by Utopia Arkitekter


其中和Utopia Arkitekter公司合作开发的一套街道家具,在功能上结合了自行车停车区,电动车充电站、微型绿地(形式多样)、儿童游玩和交流区。类似乐高或是宜家,每个功能区都架于木甲板上,方便移动的同时也可灵活组装安插在路边空间(如上图的设计与真实落地效果)。整个街道改造计划上已经在斯德哥尔摩开展了四处试点,瑞典的另外三个城市也即将加入,计划将在未来的10年改造瑞典的每一条街道,以便实现街道的健康、可持续、活力与互动参与性。



5-10分钟城市.温哥华&布鲁塞尔

加拿大&比利时—地方规划特色融合15分钟城市概念


左:温哥华当前的城市区域规划;右:温哥华120个5分钟步行城市的计划


温哥华和布鲁塞尔所分别提出的5分钟和10分钟概念,两者本质上比较相似,都属于“15分钟”针对当地城市特有情况的衍生方案。温哥华的“5分钟城市”由Scot Hein和Colleen Hardwick 于2018年提出理论概念。基于“15分钟城市”的可持续性、可达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当叠加落实于温哥华现有的城市规划情况并实现分布均匀的更新方案,则是覆盖整个城市约为120个的5分钟步行圈(Vancouver’s 120 five-minute walkable catchments)。在设施上,集中购物区将作为每个步行圈的中心,匹配不同住房价格的组合,学校和城市公园的数量也将增加覆盖到每一个圈内。


布鲁塞尔的可持续发展计划,选自:文章“2018-2024 General Policy Program | City of Brussels”


比利时布鲁塞尔基于15分钟的提议结合自身的城市问题,最终接受了“10分钟城市”的想法。布鲁塞尔作为以汽车为中心,欧洲最拥挤的城市之一,绿色高效的交通改善十分必须。当地政府目标将通过更完整的设施投放,鼓励布鲁塞尔的居民多走路多骑车少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并建设环城长线的自行车骑行路线与更多的自行车停放点。对体育运动的高需求是布鲁塞尔的第二特征,当地政府将带有体育设施的场所实行灵活时间的开放、加入更多低设施成本的活动,并在体育基础设施附近自动安装自行车停放处,带动两者的联动效应。布鲁塞尔对于城市问题的解决不同于自上而下下达政策,通过分析城市活动类型的侧重偏向,带动居民主动成为方案的解决方,将使得“10分钟城市”的落实变得更加积极。


布鲁塞尔创建10分钟的城市并控制多方需求的基本政策大纲



15分钟城市.波兰特

美国—地方规划特色融合15分钟城市概念


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在2010年制定了为期20年的都市邻里计划,计划目标包含提供付得起的社区住房、将居民加入社区参与式规划、及对欠缺服务机能的街区展开展商业推广活动。与其他城市的15分钟概念相比较,波特兰居民以往为了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需要平均行驶约 10 公里,15分钟城市所带来的设施可达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活便捷度。此外,当地政府将绿色交通和健康饮食作为城市居民的核心问题,希望通过步行与骑车对抗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问题,并预期将在2030年90%的波兰特居民会选择绿色出行,80%的市民可生活在15分钟的绿色城市中。另一部分绿色健康食品的相关供应设施也会加入社区,连接零售、交通和公园的生活路线。该计划发展至今,波特兰已是美国所有主要城市中骑自行车通勤率最高的城市,也转变成为美国年度最佳居住地点的前10。


巴黎-底特律-波特兰在OpenStreetMap上15分钟城市的实现情况


相关的生活实用工具,有以下这个网站可通过输入美国任意地区的地址或者邮编,查看自己所在的社区是否属于15分钟步行/20分钟步行/15分钟车程城市,以及所选范围内各大生活设施的类型:https://app.developer.here.com/15-min-city-map/

“15-min-city-map”的交互地图操作界面



15分钟城市.上海

中国—地方规划特色融合15分钟城市概念


我国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底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目标的5大城市发展理念,要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上海在2040年规划中也提出了15分钟社会生活圈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波特兰类似,上海的相关城市研究也提到了步行性、健康效益与慢性病的问题,在满足日常设施可达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能力与步行情境的丰富度。补充以上其他城市的策略,上海在居住和就业方面有额外的说明。在居住的多样化与舒适性中主要提到了城市文化保护、绿色建筑和老龄化问题对应的规划要求,如:积极挖掘上海地方风貌特色和文化价值,保留旧住区的历史空间格局和肌理、鼓励建造绿色住宅建筑,采用节能和环保措施、以及提供适老性住宅与存量住宅的设施改造。在就业目标的方面,旨在激发社区创业潜能,鼓励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提倡建筑复合利用。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与社区设施圈层布局示意,选自:上海2016-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30分钟城市.悉尼

澳大利亚—城市中心集中改善


悉尼所提出的30分钟城市和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大部分15分钟城市有所不同。区别于注重社区邻里生活的连接性,悉尼的规划者预期在后40年集中改善三个重要中心,西部公园城市、中部河流城市和东部海港城市之间的连通性,方便市民能够快速地到达都市中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核心区域周边地区的设施发展,居民可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30分钟内抵达工作区域,大型购物中心等中心服务,争取达成高峰时间段无等待的目标。


左:前往大型地方中心的公共交通服务频率;右:地区就业中心分布,选自:PI 2: 30-minute city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城市造成的冲击与影响都具有非常高的挑战性,城市发展中被忽略的基础问题,如设施的可达性、配套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社区建设等不足的问题充分暴露。新的社区综合规划与治理需要加入城市发展进程以实现可持续转型。“15分钟城市”的概念也较好地协助了决策者对于韧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问题的把控,并作用于各个城市的不同特质。


其他关于X分钟的城市计划,例如巴黎(15分钟城市)、意大利米兰(15分钟城市)、成都(15分钟城市)、安阳(15分钟城市)、都灵(1000分钟城市-城市时间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进行查看。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Andres Duany, R. (2021). Defining the 15-minute city. Retrieved 10 August 2021, from https://www.cnu.org/publicsquare/2021/02/08/defining-15-minute-city


Capasso Da Silva, D., King, D. A., & Lemar, S. (2020). Accessibility in practice: 20-minute city as a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goal. Sustainability, 12(1), 129.


Moreno, C., Allam, Z., Chabaud, D., Gall, C., & Pratlong, F. (2021). Introducing the “15-Minute City”: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place identity in future post-pandemic cities. Smart Cities, 4(1), 93-111.


Welcome to the ×-Minute City. (2021). Retrieved 15 August 2021, from https://popupcity.net/observations/welcome-to-the-x-minute-city/


Weng, M., Ding, N., Li, J., Jin, X., Xiao, H., He, Z., & Su, S. (2019). The 15-minute walkable neighborhoods: Measurement, social inequal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Transport & Health, 13, 259-273.


15-Minute City. (2021). Retrieved 10 August 2021, from https://www.15minutecity.com/


《15分钟城市计划》文件可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获取↓↓↓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视频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二》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一》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文件下载
沈阳总体城市设计文件

宁波未来城市,这样设计文件

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试行)文件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
2020年中规院全球城市报告|附文件下载
王建国院士 | 基于古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高度导控城市设计(附下载)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附全文下载)
《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2020试行版)》文件
《伦敦发展计划2021》The London Plan 2021文件
《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附PDF下载)

汇总
汇总: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附链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附链接)


原创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
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
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
院士观点专辑
新型城镇化战略专辑
TOD系列专辑
专家观点专辑
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城市更新专家
企业观点专辑

院士
张锦秋院士: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
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
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
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THAD|万载古城
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
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
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
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
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方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