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园社区助力产城融合——樾山未来生态城的创新之路


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www.uda123.com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前言

2019年,伦敦成为全球第一座国家公园城市。当时有舆论认为,这是伦敦通过新概念,营销城市而已。次年,《伦敦规划》展露出伦敦「绿色治城」的决心:「环境战略」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心,除国家公园城市改善计划,零碳城市、韧性城市等绿色城市打造计划均囊括其中。
 
所谓“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秉持公园城市理念营建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动力源。
 
根据《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上海各类公园的数量将超过1000座,并基本形成“一大环+五小环”的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初步形成“一江一河一带”的公共空间格局。
 
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以此为基础,到2035年,上海生态空间占比将达到60%以上,实现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的美好愿景,以生态环境的“软实力”助推城市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在如此背景下,未来城市的大社区该用怎么样的理念和实践走出新的方向?
 
这篇文章带你走近看:大樾山板块,如何助力松江区域与塑造城市标杆?诠释新的公园社区模式?及如何全面打造面向未来的产城一体生活方式?
 
 
 



01



洞泾樾山

上海松江的新C位



作为全球城市,上海对内是长江城市带的龙头,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外是自贸区窗口,对接全球信息、技术、资本和服务资源。“上海2035”总规中指出,上海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积蓄发展新动力”。
 
上海的西南门户松江,不仅有绵长悠久的人文历史,还具备佘山这样在上海极其稀缺的自然资源。
 
如今提到松江更是有个引人瞩目的词汇——“G60科创走廊”。自2016年开始,一条名为G60的科创走廊,串起了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9城,从交通要道变身创新高地,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G60科创走廊不断深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等,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从更高层面看,G60科创走廊将扮演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引擎”的角色,成为区域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
 
而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松江,,研发投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甚至上海。早在G60科创走廊启动规划建设的2016年,松江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就增长了33.2%,当年度就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
 

尤其在在科创走廊上的洞泾人工智能基地,则是松江枢纽中新一轮经济发展发力起跳点。至2035年,洞泾的总体目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打造成为一个科创高地。

近年来,洞泾镇紧紧围绕区委“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紧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在线新经济两翼齐飞、城市建设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社区建设与生态宜居相融相生发展,“科创高地”“城市客厅”“和美家园”三张名片越擦越亮。

素有“人工智能小镇”之称的洞泾,自2016年5月起作为“一廊九区”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始终锚定人工智能产业,优化布局、提质增效。
 
作为松江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6+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涵盖了九亭、泗泾、洞泾和佘北工业区在内,总面积约23.8平方公里的面积,并已纳入上海市张江高新区政策覆盖范围,为松江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奠定了品牌优势与载体基础。
 
洞泾全区目前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00余家,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服务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数字工厂等领域。未来松江还将加快引进一批智能产业和项目,形成智能产业集群,打造以人工智能研发、生产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基地,以及集智慧生产、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示范区 。

洞泾未来五年的目标愿景也令人期待——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构筑更高质量的科创高地;

  •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倾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城市客厅;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和美家园。



从产业到民生,从科技到生态,“建筑可阅读、滨河可休憩、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循着这样的建设目标,“洞泾未来湾”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

或许可以这么说,松江即将迎来“洞泾时代”。


本案樾山板块位处洞泾镇西侧,在初期樾山在规划上的定位并不非常清晰。由于地处佘山、泗泾、洞泾三地交界,板块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洼地”效应。
 
随着区域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城市配套的逐步完善,樾山板块的价值慢慢体现出来。原本位处三地交界的“尴尬”,变成了极具“融合”潜力的发展因素。 
 


  • 交通优势


樾山板块到9号线佘山站的直线距离仅为1公里,西侧紧邻嘉松公路,地铁和公交都极为方便。到东侧的智能产业区,也在30分钟的通勤范围之内。
 


  • 生态优势


樾山板块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内部绿地水系环绕,泗泾塘支流穿越地块。在地块西侧则是佘山顶级的自然休闲资源,2公里范围内即可享受有氧的自然生态。
 

 


  • 产业优势


地块周边人工智能产业密集,6公里范围内拥有多个高科技及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上坤集团也正是看中了这里具备“洼地变高地”的潜力,逐步拿下樾山的各个地块,并在上海区域的战略上专注在深耕樾山。
 

 



02



未来生态城

产城一体化的公园社区



看懂大樾山的整体规划,只需要记住公园社区x产业纽带(Park Community x industrial Link)的理念。
 
上坤集团结合以产业孵化期和公园社区双重引力的都市生活方式,形成松江特色的产城一体开发模式。
 
在各版块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住一体的活力中心”的概念,希望将生态资源与交通资源融合,实现樾山与洞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相互赋能,将大樾山板块打造成佘山未来理想社区的样板段。
 
整个大樾山从规划、建筑景观、产业策划、建设运营、社区营造等多个角度,力图创造有温度、生态化的公园社区,以响应国家提出的“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号召。
 

从全球城市的视角看,产业链接+公园社区的案例并不少见。
 
例如,我们熟悉的波士顿南湾(Boston South Bay),就是“职住一体”与”科创复兴“的典型案例。波士顿南湾完成了从工业区向商业圈的转型和重塑。从海边废弃工厂走向波士顿创新区,实现了城市区域空间的再出发,是城市空间重塑的典型例证。
 

再比如文章伊始提到的全球第一个公园城市伦敦(London Park City),就提出了“绿楔”的概念——解决21世纪城市问题的绿色网络。从多中心结构到产业走廊(绿模功能复合化),融合公园绿地、城市功能、城市战略的混合型绿廊,成为伦敦向外延伸的5条产业走廊的起始点,助力城市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学习和研究了这些优秀的全球案例的基础上,上坤集团提出了对大樾山板块的愿景和主要策略——
 
✦ 放大产业纽带的作用
以松江和洞泾的人工智能产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为企业和商务人群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将都市副中心的纽带优势发挥到最大。
 
✦ 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活力社区
上坤通过优质的城市运营管理经验,挖掘樾山板块周边居住和办公人群的活动数据,通过公共设施、 指路系统、商业文化组织引导人流,塑造充满活力的24小时活力社区。
 
✦ 塑造区域地标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
利用区位优势,充分考虑交轨、城市干道、地面交通等不同视角的城市意象,塑造独特的公园社区视觉感官,让大樾山社区的建筑景观与佘山自然形象相呼应,成为松江区域的门户地标。
 
✦ “滨水景观”的多样化生态公共空间
利用樾山地块拥有的大片滨水绿地,形成多主题、多功能、多形态的景观,未来将成为松江甚至上海最新、最具特色的公共休闲活动目的地。
 
 
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理想公园社区
 
基于这样的城市能级和未来愿景,樾山板块也得出了具备自身特色的三个关键词—— “产城融合”、 “生态宜居” 和 “理想社区”。
 

 
✦ 1,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包含了智能、创新、科研和文创等产业板块,以产业纽带为载体,加速科创集群效应链接。希望摆脱传统单一且无活力的卧城模式,打造产业、税收、人才、职位四螺旋全面提升的产城一体模式。
 
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一核两轴两带两栖”的规划模式。所谓“一核”即产业核心,“两轴”是十字交叉的运动轴和商业轴,“两带”是滨河的绿带和蓝带,共同打造出水陆“两栖”的公园社区。
 
同时整合商业、办公、教育、医疗、体育等配套,形成产业配套环,辐射整个区域。从而构建出樾山独有的一体化生活配套系统,为产业园区形成配套织补,打造职住一体生活圈。
 

 
✦ 2,生态宜居
打造一个人文、艺术、生态、精致的,独具佘山生态特色与人文气质的国际宜居社区。在设计上通过5大系统的升级策略,完成对整个樾山片区的品质提升,包括:
 
a.城市界面系统升级——打理及规整城市公共界面,并为片区打造统一的品牌视觉体系;

b.绿化生态系统升级——创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对绿植、水系等进行梳理并融入景观设计;

c.公共空间系统升级——对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为城市提供实用且积极的空间脉络;

d.道路交通系统升级——梳理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结合城市及街区功能进行道路断面设计;

e.配套设施系统升级——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实现创意化、功能化、友好化的服务配套设计。
 


✦ 3,理想社区
 建设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社区。
 
提出建立与政府、社会力量、居民三方的共治模式,形成樾山公园社区的共同体,并建立樾山公园社区的品牌形象。以人为核心,孵化并扶持社群,带动整个区域的活力。


同时,樾山还将引入赛艇俱乐部,在水岸上将设计城市罕见的社区赛艇码头,与赛艇相关的游玩、训练、赛事等一应俱全,致力于让区域和城市享受到多元、活力、品质的国际化滨水生活方式。




 
结语

樾山国际生态城,将以实践创新型的公园社区x产业纽带模式为抓手,在规划、交通、空间品质、城市运营等方面全面升级服务基础框架,推出产城一体模式。这是城市运营商站在城市维度进行的战略思考和创新,更有利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政府、业主、科创企业和各相关方共建樾山板块,共创地标级的都市新产业集群版块,真正实现产、城、人融合,让城市运行更有效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焕发城市生活的勃勃生机。


视频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二》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一》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文件下载
沈阳总体城市设计文件

宁波未来城市,这样设计文件

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试行)文件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
2020年中规院全球城市报告|附文件下载
王建国院士 | 基于古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高度导控城市设计(附下载)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附全文下载)
《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2020试行版)》文件
《伦敦发展计划2021》The London Plan 2021文件
《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附PDF下载)

汇总
汇总: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附链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附链接)



原创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
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
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
院士观点专辑
新型城镇化战略专辑
TOD系列专辑
专家观点专辑
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城市更新专家
企业观点专辑

院士
张锦秋院士: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
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
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
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THAD|万载古城
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
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
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
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
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方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