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郇: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新空间构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PLUS Author 城PLUS

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www.uda123.com


点击查看 | 招聘:国际、国内通讯员和在职人员


受到新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合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如制造业回归美国、欧盟和中国、东亚、美国建立新的贸易关系等。但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不断流动仍是不可逆转的,全球经济合作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特征。


▲ 全球经济合作区域(示意图)

 

一体化的格局下全球必然出现两个新的趋势: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尖”的。


一方面,全球生产要素呈现出更加分散的格局,全球的各个地方由贸易航线、航空等联系在一起,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网络,即“世界是平的”。


另一方面,城市群成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形态,全球空间呈现为一个由各个城市点形成的整体,各大湾区成为创新的核心,即“世界是尖的”,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全球创新的核心地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

空间一体化趋势


01. “供应链优势”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优势


大湾区已经从传统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向,供应链优势成为核心优势。供应链优势建立起来后将不断地进行自我循环、自我加强、自我衍生。更低的原型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庞大产业链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形成的规模化生产、吞吐量巨大的国际港口和国际机场,构成了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优势。


 

02. 大湾区的城市产业关系
已由“前店后厂”转变为网络化结构


目前大湾区的产业链布局已趋于网络化,产业链分布在珠三角的各个城市,整个大湾区借产业链网络布局打破边界隔阂,促进区域从前店后厂的垂直供应结构发展成为一体化的供应链网络,进一步降低大湾区供应链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


▲ 粤港澳大湾区从前店后厂到网络化的结构


03. 空间上,产业集群
呈现出集中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制造业行业森林形成的产业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如手机整机厂需要数千家供应商,集中在了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分散的、专业的集镇,在这种格局下,产品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网络。硬件制造巨大的固定投资,意味着它们无法轻易迁移,最终形成在一个地区不断积聚的“主动循环”,最终推动大湾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


▲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布及产业链网络


04. 大湾区范围内
边界地区合作加强,去边界化趋势明显


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里提出:交通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从集中走向分散是空间结构演变的必然规律。从近年来灯光图的演变中可以看出,边界地区是珠三角近年来发展的核心地区,边界的镇街往来频繁。去边界化的过程是分散化的过程,是企业寻找更大的腹地和区域空间的过程。


▲ 粤港澳大湾区近年灯光增长变化图:边界地区增加更快

 

05. 大湾区范围内

轨道交通呈现公交化的发展趋势


大湾区规划轨道网以高速铁路为核心,由城际轨道/市域快线交通、城市内部铁路(地铁)共同组成,其线网密度不断提高,呈现出以人的通勤为主体的公交化发展。轨道线网密度的非均质分配导致新的集聚点的出现,同时,一些边缘地区的通达性得到提高。


▲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线网一体化规划


创新驱动下

大湾区空间一体新趋势


基于2015年至2020年珠江三角洲各个城市的专利数据,通过模型构建城市群和各个城市的创新网络体系。


▲ 2015年(左)、2020年(右)珠江三角洲创新网络

 

06. 城市群尺度下,材料/驱动/电路/通信网络技术持续创新,在2015-2020年间始终保持技术优势


其中:

深圳的产业创新大部分集中在材料电子的核心区,在图像和材料驱动区域也有密集的分布;


广州与深圳有明显的错位,更多的是汽车制造方面的创新,不涉及电子,且整个创新网络没有形成集群的核心;


东莞处在核心区的边缘,外围区域也是分散布局;


佛山有部分创新集中在材料和能源核心区,这是由于陶瓷和美的等大型企业的创新,其他区域也较为分散。


▲ 2020年珠江三角洲创新网络

 

07. 珠江三角洲创新网络

以深圳为核心,广州为次要核心,

二者之间创新联系密切且占据主要对外连接


除广深外,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则处在创新网络的外围。他们各自与广深产生联系,但相互之间联系薄弱。其中珠海、中山、佛山更倾向于与广州产生创新联系,东莞与惠州倾向于与深圳联系。


在联合创新上珠三角各市有相对专注的创新方向。珠三角城市群对外的联系较为集中在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是与北京的联系上。深圳与广州各自的联合创新领域均集中在电子领域。珠海、中山集中在电机领域、佛山集中在陶瓷服装领域、东莞在电子领域、惠州在电缆领域。


▲ 珠江三角洲各市联合创新领域

 

08. 人才流动代替传统的劳动力流动,
成为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


在市场机制推动作用下,人在职业间、产业间、地区间流动。在异地招聘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资金、技术、人才的集聚地,中心城市发挥出对周边的带动作用,边缘城市人力资本不足,必须要向中心城市吸引人才流入。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核心-边缘”格局显现。珠三角的人才流动格局呈现为典型的三级圈层的核心边缘结构,其中广州、深圳处于区域中心,聚集高技能人才;东莞、佛山是制造业城市,集聚中技能人才;其余城市以低技能人才为主。


核心、边缘地区对不同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错位。边缘地区的科研、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较为稀缺,而中西地区低技能(服务员、客服)、专业技术人才(司机、育婴师)较为稀缺,因此边缘地区和中心地区不得不跨区域吸引对应的人才流入。与此同时,区域内同技能人才也存在流动的现象:中心区域以高技能人才流动为主,中间圈层中技能人才流动,外圈层低技能人才流动。


▲ 珠江三角洲人才“核心—边缘”格局


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强化集聚和分散的作用,人才流动下的产业流动正在形成,城市的比较优势由传统的以劳动力以及土地资本的比较优势转为技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按照技能的比较优势进行流动,产业按照城市的技能优势进行转移。


粤港澳大湾区

的新空间格局

 

09. 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新空间分布原则:
更集聚、更分散、更网络


创新将更加集聚。知识交流,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地本地化、集聚化;高技能人才,初创企业,跨国公司,独角兽,科研机构,金融资本形成创新的节点。由此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形成高度的集聚,结合城市的服务区形成新的城市功能。


生产更加分散。标准化生产环节将分散发展,形成低密度专业化地区和专业化城镇。该环节以交通距离最优,制造成本最低原则,分布于交通干道邻近地区。随着物流速度的提高,生产环节会更加分散。


集聚和分散将会使得产业的连接形成更加网络化的特点。产业的森林将会像生态系统一样越来越紧密,形成共生的网络、衍生的创新。五维邻近的原则,即认知的临近、社会的临近、技术的临近、地理的临近和制度的临近,将使创新网络形成一个核心,同时能辐射到各个区域。 

 

10. 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形成

大集中、大分散、大网络的新空间格局


传统的城市群网络是多中心网络结构,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在空间去边界化、轨道交通公交化和产业集群网络化的条件下,城市群网络将演化为创新驱动下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核心是服务创新的主体,包括创新、金融的服务区、创新生产部分的服务区。外围分散着东莞松山湖等连接创新和制造业的城镇,负责生产、打样、模具以及初始化生产。最后标准化的生产过程将会越来越远离中心。


11. 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

将会形成超级城市+功能区的形态


广深走廊依然是大湾区的核心,下面有两个呈现完整的城市结构形态的超级城市:一个是一国两制下的深港双城,呈现出中间绿心指状发展的结构,另一个是传统的广佛地区,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


周边各个地区将形成各种生产的、创新的功能区的点状结构。这种结构承载了专业化的分散结构,可以一直延伸到到郑州、河南甚至东南亚地区,每个地区都将承载专业化的分散功能。


▲ “超级城市+功能地区”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注:本文根据李郇先生2021年12月12日在“新阶段下的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论坛”中的演讲内容整理。文中内容仅代表讲者个人学术研究及观点展示。(文字整理:史凯旋)




视频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二》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一》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文件下载
住建部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2021)》
上海五大新城崛起:嘉定 青浦 松江 奉贤 南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草案公示稿 
《海南省城市设计与建筑风貌指引(试行)》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405万元奖金 - 三亚城市元素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 
TechArt-15分钟城市-论文资料包
沈阳总体城市设计文件

宁波未来城市,这样设计文件

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试行)文件
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
2020年中规院全球城市报告|附文件下载
王建国院士 | 基于古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高度导控城市设计(附下载)
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附全文下载)
《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2020试行版)》文件
《伦敦发展计划2021》The London Plan 2021文件
《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附PDF下载)

汇总
汇总: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附链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附链接)



原创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
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
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
院士观点专辑
新型城镇化战略专辑
TOD系列专辑
专家观点专辑
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城市更新专家
企业观点专辑

院士
张锦秋院士: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
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
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
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THAD|万载古城
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
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
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
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
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方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