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本来就充满了耳语和疾行

鲁鸣 纽约一行诗刊 2023-04-22

【鲁鸣简介】诗人。曾任中学语文老师,大学哲学老师,管理心理学讲师,信用风险分析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和社会学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医学系社会心理学专业。最早网络诗刊《橄榄树》创办人之一和编辑。已出版文集《缺少拥抱的中国人》,长篇小说《背道而驰》,诗集《原始状态》、《神秘状态》和专著《软能力》。作品多次在海外获奖,被选入国内各种文本。



 

           梅根东街2622

       2622 East Megan Street

 

十年来,一直有人在这居住

但不是我。那些人留下了影子

我在他们的影子里,穿过时光延绵

没有故事。没有空间的雷声从这

出发。没有阳光和汉字跨过门槛而入

旧鞋子已离开了它的位置

 

不可能有我住进它的这样的白日。今天

没有雨。干燥的肌肤有许少疼痛

三个月来,没人来窗前窥视

而房顶仍然发烫。没有人为房客的离去

感到不快。房子空空如也,只是一个舞台

无名鸟从中间逃出去,一如我的欢喜

 

太阳的确光芒万丈,不是风

不是思旧的碎片。当我全心全意

为它的存在而改变,那一定是美梦成真

这片静谧的秋天没有把我淹没

相反,我将成为一本书

打开,合拢,打开,再合拢

 

(2021/10/16/亚利桑那)

 

       面向桃花

Facingpeach blossom

 

他面对一朵桃花

回避它的方式

是绕过它的芳香

宛若一位多情的少女

克制自己的心房

他挺起身子

却低着头

左脚迈进小路

右脚却指向桃花的方向

那是什么样的桃花?

 

不一样烟火的桃花

它尚未成形于画中

也不再文字的表述里

他走出花园的时候

才以桃花作为自己的名字

在他的双脚间

那三十年飘香的气息

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释放了所有能量

淡然地

面向桃花

 

 

化学物质

Chemicals

 

人类命名的它们

正在毒害大卫

他不相信也不愿意

让化学物质

包括疫苗进入他的身体

这样说,未免绝对

因为每个月他都会染发

为了美,他可以做出这样的牺牲

他吃各种保健药,忽略它们是化学物质

准确说,为了做人的面子

他干脆自己给它们定义

什么是化学物质

 

他的兄弟查理斯已离他而去

了远方,在物理的世界里起舞

查理斯很淡白:物理就是化学

人都是物质,分子,原子

而化学,只不过是一个代名词

大卫不想跟查理斯争论不休

生命本来就充满了耳语和疾行

何必呢?大卫现在守住菜园,只是

坚决只用Organic

再说一遍!没有化肥

没有。只要有水和阳光

一切都不一样,一切都是果实

 

 

(2021/10/12/亚利桑那)

 

 

The Autumn

   

草地的落叶、被感动的泪水:额头上

的皱纹。向远方注视的女人,她的目光不能言语

她的脸仍明亮,在秋风里放出光芒

做一个忠实宅女,不再飞翔

不是她不能想象,不是她不能歌唱

与她在不同的海岸,我们互道平安幸福

这是今年的秋。她伸出手指,在天空中画了一道弧

那些她向往的,正在弧中穿隙而过

我热爱的那些鸟,在她阳台上的笼子里晃荡着

它们的鸟语,启迪了我打电话给她

 

秋。多么爽,多么透明

我站在岩石上,面对荒野对她说

这里很少有落叶,几乎所有树木灌林都是绿色

只是它们稀少,在黄土高原里。远山雪景上,没有寂寞的痕迹

秋呀,你是否也想到她,在国际都市的大楼里

阳光啊!温暖炎热的维他命C是否也照亮了她

此刻这键盘,正在我指尖上跳动,宛若一片秋叶

我又能,又该做什么呢?

微信,会使她走近我,让生活变得轻松

太阳在头顶上移动,挪开空间、钟点,测出我们的心和房屋

能丈量的,都已经丈量了

秋,用它自己的文字,代表我的心

明天晚上,她会不会来到我的梦中

对我说:你好!皎洁的月亮照耀你,也照耀我

 

(2021/10/9 /横跨美国旅途中德州 Amarillo)

 

 

自画像

Self-portrait

 

两张自画像

一张蓝色外套,一张花点外套

我很难说哪张更帅

但我更愿意相信

蓝色是你最爱

花点则是你吸引女孩的打扮

 

你的手和袖子都是彩色的

在这两张画像里

你都没有笑

我能说什么呢

所有的飞黄腾达都是在

自画像很多年之后

你清贫如洗,这是自画像里看不到的

 

我注意到了,花点外套的背景

也是花花点点,这不是你

最终的表达?

在欣赏你所有佳作之前

我早已知道,你

属于蓝色,属于那些斑斑点点

它们是两重世界

 

(2021/10/23/亚利桑那)

   

 

结婚是一场革命

 

 

          看了电影“Revolutionary Road”《革命之路》。真棒!

          电影描写一对夫妻买了一栋位于名为革命路上的房子,有两个可爱孩子,妻子不满足买房生养孩子然后老死这样一种安逸生活,一心想卖掉房子和丈夫到巴黎去定居寻找梦想,然而丈夫却安于现状,由此两人发生了分歧冲突,故事以女主人死于堕胎而悲剧告终。

          看完电影,我获得了一个新观念:结婚是一场革命,成家就是闹革命。这部电影名为《革命之路》,太绝了。不是吗?结婚是人的终身大事。如今时代,人可能不止结一次婚。然而,不管你结多少次婚,那都是革命。

          所谓革命,是指根本改变。结婚,就是你人生的一次根本改变。它彻底改变了你的一生。从此,你不再独自生活,你的命运和另外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你进入洞房的那一刻,革命便从那里开始。从此,有了家,便在其中尽情闹吧。

          做爱,是肉体革命,与人斗,其乐不穷,却把一个个生命都给闹出来了。孩子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也改变了我们做人的身份,居然为人之父母。这不能不说是经济、责任和感情上的革命。而这种感情,伴随我们一生。

          在美国,三分之二的少女,在她们不满20岁时就已怀孕。这些人大多数选择了堕胎。这是生物意义上的把命给革掉了。全世界成千上万已婚女人想要孩子,可不幸流产了。这是很痛苦非常不情愿非自主的革命。

          夫妻之间的磨合更是革命,只不过是这种革命是精神折磨。夫妻吵架,就是最典型的闹革命,你来我去,凶相毕露,恶语中伤,甚至动手,用暴力来解决已婚的问题。不断革命的结果,往往伤害感情,让人失去斗志或爱意,或以离婚而告终。当然,也有夫妻以这种革命不断而更相爱的,但我相信读者会同意我:这种人在正态统计分布之外,不属于我讨论的范围。

          革命的确任重道远。结婚成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最大的革命,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是将其上下而求索。然而,这个求索过程是很无奈的事。婚前大多是自由恋爱花好月圆,婚后却在油盐酱醋养家育子中经历种种磨合。当夫妻之间磨合好了,生命却往往老了。

          最近有机会询问了很多夫妻:“你俩吵不吵架?”或“你老婆(公)一定很温柔。”不出意料,除了一位丈夫回答:“有什么可吵”,每个人的回答都很相同:对方对别人很友好,但对自己的老公(婆)就不一样了。

          这是夫妻性质决定的。长期朝夕相处,别说夫妻,就是一般的人也会闹革命。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器官,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本质上自私的动物,碰到问题大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可能不狭路相逢。所以,哲人总是告诫我们,凡事都从别人(对方)的角度想想。然而,谈何容易。假如我们都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这个世界早就和平了,还有什么战争、国家争纷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换句话来说,夫妻的性质决定了非革命不可。但愿其革命的次数,随着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体验越来越深刻而减少,至少革命的程度大大消锐而没有伤害力。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金婚银婚值得庆贺的内容。

          有的读者会说,结婚就是要革命,不革命不好玩,不好玩了就拜拜。这又是一种人生了,只是没有逃脱革命罢了,或者说革命本身其乐不穷。

 

 

有时间慢慢活

 

有话慢慢说。有时间慢慢活。

 

前面这句,我们从小就听了无数遍。后面这句,是我创意的。

 

我是急性子。这是基因的作用。我们家几乎全是急性子。唯一例外,我三姐由于少女时代晚一步就丧命的一次手术,改变了急性子,从此温柔脾气很好。

 

外表总是蒙人。我从上大学到40岁前一直戴很秀气的近视眼镜,不到关键时刻或争论之际,我的急性子看不出来。因此,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或没见过我动刀动枪的火爆场面,都认为我是温柔男子。

 

这不是说我不温柔或不会温柔。人是多面体。但看一个人性格应该看其关健时刻为主。生命是关键时刻决定一生的。从这意义上说,关键时刻急性子通常是好事,因为这种时刻没有太多时间让人磨磨蹭蹭,谁打定主意快干脆利落,谁主动走在前,谁就很可能是赢家。

 

然而,生活是有更多的非关键时候组成的。这里面有大量细节。在这样的时候,尽管我不会火爆,但说话的语气会很重,听者会误解。当然,误解不一定是坏事。比方,我的学生们有点害怕我。我在国内教过初中,高中,大学和成人教育,在国外周末教了14年的九年级学生,我的课堂从来没有发生过失控局面。可是,这在家庭生活里很可能会成为交流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对我个人来说,有时间慢慢活特别重要。

 

朋友和读者也许会问,你都人过中年,还有时间慢慢活?是的。我说的时间,是我能自主的那部分。

 

岁数一年年地大,个人没办法主宰。整容变得年轻,除了一份心理安慰,并不能解决时间流逝和长寿问题。我能够自主的,是工作以外的那部分时间,我的周末,我的假期。

 

很小的时候,写过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寿命长短,而在于他生命的质量和容量。” 不过,长大后很多日子里没有好好把握时间。直到大学毕业后,才逐渐悟到。

 

迄今我最好的日子,不是灿烂青春期,而是中年以后。

 

在日子的心平气和里不断地发火而灭,在这样的锤炼里懂得了慢慢活是王道。时间会因此而更充盈起来,细节使自己饱满圆润可爱 。

 

也许是内心里那份对青春活力四射和不尽意的追忆,我在写第二部长篇小说时,把整个故事里主角放在80后身上。这是败笔。因为我不很了解80后。现在只好让这部青春小说留在时间里慢慢成熟膨胀。

 

这次去阿拉斯加自驾游,我没有强迫自己赶时间,风景能看上就看上,看不上也没有情绪低落。遇上雨天,就在旅馆里回味读书写作。在以后的旅行里,我想我都会这样。

 

在时间里慢慢活。

  


 

恋父情结

 

我有一点恋父情结。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才有恋父情结,这是错误的。其实,很多男人都有恋父情结,只是有些人没意识到罢了,尤如女人也会有恋母情结。

 

所谓“父”,不一定是自己的父亲。对于有些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或未享受过父爱的人,他/她们或许更恋“父”,而这个父便是他/她们梦中的父亲形象、生活中可以充当父亲的男子。相当一部分女人,在其丈夫身上延续了恋父情结,即找到了和父亲为人和性格相似的男人做丈夫,或嫁给了梦中的父亲形象。

 

没有享受过父爱的人,心理上难免有过缺欠。我不能妄加评断别人,至少我自己如此。我两岁,父亲进了监狱。他被发配到青海高原,狱中患病。5岁时,他被允许狱外保医回到家中,成了没人愿意雇佣的社会渣滓。他挑过土方,拉过煤。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使他在家中只待了3年便病逝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未爱过我。也许,他生前内心剩下的那点焦虑苦闷的世界已顾及不了我。他的“劳改犯”阴影一直照耀着我的成长。1977年和1978年,我两次考上大学,连中专都未被录取(那两年大中专试联考)。

 

我心里从没责怪过父亲。只是我对母亲的爱是双重的,我把对父亲的爱倾注在母亲身上。但从懂事起直到成年,我心里隐隐约约能感到没有父爱的缺欠。当我自己成了父亲后,我意识到这种缺欠影响了我如何做一位父亲。虽然,我把自己未得到过的所有父爱给予儿子,可我自己不合适做父亲,不像我给学生上课那样极其自然得心应手。两者区别是,我没有父亲的榜样和父子交流的画面嵌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教书时我二十年读书生涯里老师们的种种教学方法甚至手势、对学生的斥责,都会不费吹灰之力被我拈手而来,无需刻意模仿。潜移默化的力量,实在超出人的想象。

         

幸亏,我在柳州长大而非在我的出生地上海成大。柳州,是中国南方阴柔文化里的异数,野蛮粗鲁,雄性阳刚。这种文化,对未有过父爱的我,正面作用多过负面的。而上海是非常女人化的城市,是由服饰和高跟皮鞋组成的风景。尽管它百年来一直是大都市,却是全国闻名的小家子气很足的地方,不管大厦霓虹灯多么耀眼,总是象口红和眉毛画得很美的一个市井妇人,娘娘腔很重,缺乏血性大气豪迈阳刚【1】。它,很适合有恋母情结的人居住。

 

缺欠,构成渴望和需要。这是一定的。3年前写长篇小说《背道而驰》,我才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渴望有父爱,这是一种得不到的恋父情结。我把这种潜意识虚构成了小说里的人物。颇为成功。我的岳母读了这部小说,对妻子说:小说里那个心理医生不是鲁鸣吗?其实,所有小说里的每个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作家的影子。只不过这种影子可以仅仅是故事里的一句话,并非故事本身。

 

最近,国内有位电影导演给我电子邮件说,《背道而驰》“题材故事新颖,人性层面的挖掘深刻大胆,充满着情爱的光辉。它为我改编拍摄成一部艺术电影提供了美好的前景。”他提出让我投资,在海外把它拍成电影。对此,我无能为力。我只是一个所谓的中产阶级。但愿他能找到投资。作为作者,我已满意了。《背道而驰》心理学意义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就此而言,有失有得。为此,我感谢恋父情结。

         

【注1】纯粹就文化而言,并不代表每个上海人。我的上海亲朋好友中就有非常可爱的人。

 *本期摄影为鲁鸣作品。


纽约一行电子半月刊第33期

本期编辑|王渝

制作 | 冰寒

主编: 严力

纽约一行杂志编委会

王渝 邱辛晔 冰果 张耳 曹莉 程奇逢 严力

投稿邮箱:newyorkyihang@gmail.com

往期链接

每一捻灰烬的形状,都是我自卑的形状

野墙:来得及,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眼睛温和地燃烧,落下蓝色灰烬

春衫有细软的腰身

伸出手抓住了她成长的秘密
痛哭我的声音抵达不了彼岸
柔美之错
释放一些词,让逻辑冰裂如早春
我将成为这世上 曾经的过客, 一个名字
初春:“和其正”,何其疯狂
写给未来
手机:画与诗
第三届法拉盛诗歌节获奖作品
爬过郁闷的巅峰
醒来的意义
诗,每人的灵魂深处都有
新春快乐
诗人兄弟
我悲伤是因为我还眷恋生活
那些距離很近的詩意

在劈开的缝隙,光扭曲着生长

造梦师的预感

每朵玫瑰都有自己的身世

麥田拾穗者與詩人指紋

抽象只是视觉的陌生感

我坚信血肉的称呼

三个月亮与九月九章

文学译者,就是那个致力翻译出不可译之文的人

乌云引导我青春的审美

鲜花从不为失了形质的魂灵开放

遇上一个劣等的骑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