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摊,如何让街道变得“烟火”?

光堇&佐夫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本文部分首发于“朱毁毁的成都”

撰文 | Zoff    图片 | Micro 朱毁毁

文章共计2225字,阅读时间4分钟



01


被疫情冰冷的街道,正在起变化。


几乎是一夜之间,街道上再次被热情的氛围所填满。尽管有不少商铺挂着挂着转让或者索性关门,但在人行道目之可及的范围内,灯光摇曳,吆喝不断,一路看花眼的产品与昭示连绵不绝。


原来是阔别已久的地摊摆出来了。


受益于成都的包容和独有的生活态度,还有及时的政策导向,你会看到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里人所拥有的的乐观精神,而这直接体现在了街道上。



家门口从此变得更方便。在社区门前的马路上,各种摊位如同一个个微型的农贸市场、美食广场以及小商品批发市场,不仅仅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还带来了在商场里完全见不到的产品,带有“非标”的温度。


同时,这些小摊往往复活了不少街头小吃。习惯在高大上写字楼上班的小伙伴,你们被711和全家折腾了多久?突然有一天就在回家路上就多了十几样所谓“鬼饮食”卤菜烧烤、龙虾田螺,幸福感自然而然的降临在身边。



当然,这些摊位在夏日的夜晚,重现了消失许久的“夜宵文化”。还记的童年时代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带到街上吃大排档的感受吗?好吃不好吃也许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防备,没有心理成本的社交氛围,愿意陪你吃路边摊的人,一定会陪你一起走过世间万般。


不得不说,地摊其实为街道赋予了更丰富的场景和意义,让街道变得更软。


02


在“烟火、温度、有趣”这些美好的词汇背后,地摊改变街道的秘密是什么?


最直接的,便是视觉。


在城市化大规模开发的时代,其实常常出现的是“鸟瞰”视角,一个个方盒子落在城市道路的网格里,优点是整齐划一,但始终,人在其中的体验,人的时空尺度从来都没有被放在最重要的考量里,特别是作为项目边界的街道,越是整齐划一,便越容易冰冷。



而此时,地摊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软化剂。因为它所呈现的逻辑便由人所开始,因为可以更自由的展示,用更多软性的装点去努力吸引行人的目光,而当更多的地摊串联起来时,则成为了“信息流”,给人目不暇接的体验。


原来显得空旷无趣的街道,被地摊铺满后,变可以始终在视觉中让人处在兴奋的状态里,忘记疲倦。


其次是内容与功能。


如今在商场里,最常出现的一个新颖概念,即是“POP-UP”,即快闪店,这些点或许出现在商场门口,或是中庭,会限定具体的时间段,也有独特的商品,现如今,快闪店已成为了商场吸引流量的神器,因为它只发生在此时此地。



如此看来,其实地摊本身也是一种“快闪店”,只是它没有那么高大上,它更贴近生活本身。


地摊的特点即是灵活、不固定,不断的去寻找更好的位置,这也导致了你每天所经过的地摊市集永远都不可能相同,每一次路过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发现新的惊喜。


任何一个商场和街区,都无法给你这样的体验。



而最重要的,是人与人。


这是一个太过效率化的时代。特别是交易,花钱在当今如此简单,在淘宝商看见心仪的商品,下单,最快不会超过半分钟,虽然很快,但无形之中其实让我们缺失了许多消费体验。


有时候想想,直播带货的兴起,其实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一种人和人更具体的交流方式,不管怎样,总还是需要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来具体的告诉你,与你分享。


而地摊更为直接,它始终保留了一种最古老的交易方式,自人类开始交易以来便沿袭的套路,吆喝、吸引、更针对性更细致的沟通,现场解答问题、明白你的喜好。这种方式或许效率永远不及网购,但它却很真实很治愈,在这个时代更显得难以取代。


03


如果地摊这么美好,那么在成都,它会成为一种城市价值吗?


去过曼谷的朋友都知道,曼谷打动人的不只是那些华丽雄伟的商场,更来自于街头数不清的小吃和市集。而在新加坡,有精致壮观的金沙湾,同样也有类似克拉码头般的庞大市集聚落。


在这些城市里,“地摊”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活场景,快落的来源,成为游客愿意留在这里的一个理由。



同样,成都也会有这样的机会,作为国内两亿人次的典型旅游城市,商业魅力前列的新一线城市。我们有理由在那些固定的景点和城市名片之外,拥有全新的IP——“来自成都的地摊”。


成都拥有这样基因,更曾经得益于不少的“地摊”。比如我们喜欢的串串香,蛋烘糕,把把烧等等经典小吃,在它们最早诞生的时刻,其实无一不是从地摊开始成长,即便如今进入商场,它的签签,纸包装,也在无时无刻的提醒你它曾经有过的街头故事。


这么看来,地摊更像一个孵化器,降低了创造美好的门槛,让更多的想法和努力有机会进入市场,得到培育,生长出更多的城市IP。


虽然在眼前,地摊依然有太多摆脱不掉的问题,比如它如何与商业项目之间共处,如何更有效的得到监管,如果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相互赋能,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需要一点点解决的现实难题。



但在“地摊经济”无穷的想象力与诱惑面前,成都既然给出了地摊的起点,那么一定也能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路径。




往期阅读:

“地摊经济”,会成为商业地产的噩梦吗?

关于策划,和策划人的自我修养

Tx淮海,是购物中心的“后浪”吗?

成都“网红”桥,告诉你设计如何激发公共活力

购物中心“最强王者”SKP,在成都会好吗?

优衣库打造的公园,和UT一样简单且有趣

“二次元之心”的东京涩谷PARCO,对成都有什么启示?

“我害怕做商业地产的人”

星巴克所理解的办公空间,真没那么简单

茑屋书店来成都确实很巴适,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成都IFS+太古里的“黄金CP”,真的无可替代。

被拆毁的三圣乡,为何让成都人如此留恋?

几乎全自持的310亿地王,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城市运营者」

疫情过后,中西部两大城市群的浮沉。

在商业地产的至暗时刻,让我们来聊聊理想与远方丨 新公号序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