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眠场景切入,「绵眠」想用数据技术帮助用户改善生活品质 | BrandStar
睡眠成为了现代人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更多人开始愿意为高质量的睡眠买单。绵眠想要借助数据分析与智能硬件,达成与睡眠市场的整体联动。
「睡眠经济市场」是国内外都较为关注的一个市场,从数据上来看,国内有 4,000 亿人民币的体量,但是中国的睡眠经济市场还处于比较传统的状态。目前具有睡觉难题的消费者们会选择使用智能手环来监测睡眠情况,也会通过睡前听音乐、泡脚、读书、服用促进睡眠的药品和香薰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智能硬件的升级带给了这个市场更多的可能性。品牌星球观察到目前国内智能睡眠硬件类有智能健康睡眠眼镜「PEGASI」、消费级助眠眼罩产品「趣安科技」、穿戴式睡眠监测器「Dream Light」,针对幼儿和老年的睡眠监测产品「Sleepace 享睡」,还有「潮汐」、「小睡眠」等睡眠软件应用。
品牌星球近期接触到「绵眠」,打算借助智能硬件的升级完成对睡眠场景的智能化联动。绵眠的团队来自北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是一个由设计、运营、科技都擅长的全能型团队。
目前绵眠有两块业务,一方面是针对企业端用户的睡眠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针对个人用户的睡眠产品。
对于 To B 端,绵眠会为国际一线品牌企业端用户提供智能产品升级的定制化方案。与此同时绵眠也为养老机构、高端酒店、航天、公共交通等垂直行业提供睡眠系统。
据了解,MIAN 还能为养老院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整套养老监护系统,通过对老人睡眠的检测,能够让养老院更好地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也能减轻值班护士的压力,将护工的看护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
不仅如此,绵眠还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专业睡眠实验室 「MIAN LAB」,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合作对人体睡眠的各方面数据进行专项研究。同时,绵眠建立了自己的 MIC(MIAN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系统,以自有技术更了解用户对睡眠的潜在需求,打算借助 5G 下对于智能硬件的升级,完成对寝具品类的升级。
▲ 绵眠的科技寝具模式
对于 To C 端,绵眠推出「MIAN」品牌,目前面向日本和中国市场,系列产品包括智能止鼾枕、智能床垫、智能睡毯等等。
绵眠推出的「MOORING 智能恒温床垫」,是一个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户健康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床垫。MOORING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用以改善用户睡眠环境和睡眠状态,营造一个用户自适应的最佳睡眠环境。
▲ MOORING 智能恒温床垫
「BOB 止鼾枕」,是一个采用多源监测方案,能够预防及干预具有不同程度的鼾症的枕头。其原理是在睡眠时,BOB 会同时采集呼吸与鼾声数据,通过不同数据源的算法比对并排除空调、电扇、室外噪音等杂讯的干扰,准确地识别打鼾情况,并通过震动阻止打鼾。
第二天,用户可在手机 APP 上查看完整的睡眠监测报告。绵眠还与「春雨医生」合作,在 APP 中开放远程问诊的第三方端口,根据用户积累的历史数据,对接专业健康服务。
▲ BOB 止鼾枕
针对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枕头这一痛点,绵眠目前还新推出了根据人因工学设计,拥有独特枕套和功能的高品质、价格合理的「MIANDO 枕」。
也有和国内外 10 余个知名床垫品牌合作出的「测睡宝」,能够 3 分钟智能选床,助力床垫销售。目前国内仅上线有「MIANDO 枕」,售价 379 元。
▲ MIANDO 枕
据品牌星球了解到,目前绵眠在 2020 年第一季度 C 端市场的 GMV 超过 70 万,针对 B 端市场的 GMV 超过 120 万,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也超过了 70 万。
近期品牌星球也联系到了绵眠,绵眠也分享了他们对于品牌和产品的一些思考。
品牌星球=B,绵眠=M
B: 绵眠以及主打的产品的差异化特色是什么?绵眠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M:MIAN 创立于 2015 年,从睡眠监测起家,与一线品牌合作提供关于睡眠行为服务设计。同时,MIAN 正在建立自己的 MIC(MIAN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系统,以自有技术更了解用户对睡眠的潜在需求。
不同于传统寝具品牌,MIAN 自有产品基于专业的数据洞察与前期实验,进行全新寝具研发,对产品质量更有把控,也更注重用户后续反馈信息。
B:目前核心消费群体的定位和画像大概是什么?目前绵眠的主要获客方式和营销方式是什么?
M:目前 MIAN 枕具系列产品的核心消费人群主要是对睡眠有一定品质需求的用户。部分用户表示已经尝试了一些枕头,但始终没用找到特别合适的;习惯于多睡姿,面包枕和高低枕无法满足需求;无法忍受传统寝具的高溢价、不知名品牌的作坊式产品,需要一款高品质、价格合理的产品。
▲ 绵眠手机端可以收到的数据概览
B:「睡眠经济」从各种数据上来说是个千亿市场,但是消费者的教育并不充足,绵眠是在其中看到了什么机会所以想切入这个市场吗?是否可以分享一下选择行业的原因。
M:从数据上看,睡眠市场确实是千亿级别,但还是处于一个很传统的市场,属于一个「有感」却「无知」的人生黑洞。5G 时代已经来临,绵眠把人工智能与睡眠的跨界融合,将睡眠从简单的生理行为转变为改善生活方式的关键节点,并通过对睡眠的数据化与智能化,完成对人们健康生态的全周期感知。
绵眠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就是看到了这个机会点,整体战略是以数据驱动,用户运营为核心的睡眠生活方式品牌。
B:「睡眠经济」虽然在国内是一个蓝海市场,目前以两类助眠解决方案为主,一是注重营造睡眠氛围的家居型解决方案;二是,注重辅助或治疗的医疗健康型解决方案。绵眠未来会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对于市面上其他的竞争对手来说,绵眠的优势是?
M:睡眠经济有 4000 亿左右的市场量级,我们认为,睡眠质量是多方面综合问题,单一产品解决睡眠质量是一个伪需求,因此绵眠的策略也并不以提供睡眠解决方案为主,更多的是帮用户管理生活方式,而非解决睡眠质量。
在这个市场上,绵眠的优势是「无接触睡眠监测」,目前各大品牌(非家居品牌,而是各科技巨头)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战略布局,企图心都是在睡眠入口进行争夺,占领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的注意力。而我们的优势是技术积累让我们能在这个时刻已经具有可稳定量产的产品进行无接触睡眠监测,在时间和技术上都领先了一步。
M:团队开发品类和对应人群来自于已销售产品中数据特征的体现,我们对已销售产品的睡眠报告数据进行了用户画像/行为分析/消费者和使用者特点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后推出不同人群所喜欢的产品。
早期样本少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需求的体现就会越来越明确,我们知道什么样类型的人群会聚焦在什么样的功能之上,围绕着这样的需求去开发产品。至于品类方面,目前我们还没有太多品类,会围绕睡前,睡中和醒后这三个时间周期来拓展品类,这是在战略上下一步的拓展工作。
B:为什么海外市场会首选日本市场切入?看到有计划未来加重海外市场的占比,可以分享下接下来海外市场的计划和动作吗?
M:早期的产品在日本销售过程中,无论是产品推广投入产出比、日活率还是产品受关注程度,以及客户互动的意向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证明在日本市场消费者更加注重对于睡眠的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个需求是存在的,同样的产品和服务非常容易在日本的消费者之间形成正向传播,因此我们首先选择了日本市场切入。
海外市场我们将在一定时间内以日本市场为重点突破对象,经历了日本市场的打磨,产品无论从品质还是功能等各方面都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水平之上。日本市场认可的产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相当于获得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产品背书。
绵眠的根本战略是成为以数据驱动,用户运营为核心的睡眠生活方式品牌,因此必然会极大程度的加大自有品牌的推广。但是,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 B 端的客户,我们不会和客户产生竞争,所以在产品的定位,价格,用户人群等都会有不同的细分,TO B 和 TO C 两个业务将会持续共生,彼此协同。 BRANDSTAR
Allbirds | Oatly | Freitag | lululemon | ShakeShack | Away | Glossier | Brandless | BarkBox | Warby Parker | RXBAR | Everlane | Outdoor Voices | Casper | Hims | Rothy's | DollarShaveClub | Rothy's | BrandyMelville | Patagonia | Billie | RXBAR | Reformation | D&DEPARTMENT | ThirdLove
原始厨房 | HASHTAG | YǏN隐 | 味BACK | DAILY LAB | A-dam | Ruby Hot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