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文问诊​--推倒砖头垛, 生成有机体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作文:用好人称著华章

2020年12月最新全国各地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引导四个“认识”凸显素养导向

《想想与走心》作文审题立意与写作示例

“文明的韧性”与“中国的脊梁”作文分析与范文佳作

作文写作:理顺材料间关系,整合关键词成句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钱穆

2021年高考作文专项突破之情境交际型作文

在应试作文中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技巧

议论文巧结尾

主席新年致辞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作文

作文写作:抓住矛盾反驳,顺理成章立论

2021高考专题复习之作文写作小技巧

写作指导----语言灵动文采飞扬

乘信息之风,掌时代之舵——《一条信息》记叙文

2020年高考全国卷高分作文展示与评析

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

作文——《体育课的硬性作业》议论文

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

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善于取舍,成就自我

考场作文如何即刻抒情?

作文升格练习指导:携手并进,共铸和平

“情境式”作文不能漠视“情境”

作文——如何对待偶像

2021年高考模拟作文“中考提高体育分值”

作文“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导写及示例

巧借插花术,打造高分作文

开篇巧用修辞法,让你的作文更有层次


作文问诊:不作材料展 高分在分析

作文问诊:述例要简洁  层次要多变

作文问诊---设扣题标志, 显内在联系

作文问诊--- 突破老面孔 展现新容颜

作文问诊----说话有余地,力戒绝对化

作文问诊----话题不转移,事理不脱节

作文问诊---论据要典型 ,材料须鲜活


作文问诊--推倒砖头垛, 生成有机体


“丰富”,是作文发展等级的重要内容。所谓丰富,就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对于议论性散文而言,丰富就是用以阐明观点的材料应当是充足的,具体的,而不应是单薄的,空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开论证中思路开阔,广征博采,引用名言警句,援引古今名流,钩沉中外史实,纵横人间世象,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但是丰富应当是材料的有机组合,而不是论据的随意堆积,简单叠加。可有些同学写作议论文,往往只是根据中心把若干论据材料按照议论文的轮廓大致地摆放在一起,这样的议论文,材料翔实,内容丰富,但却没有明晰的结构,围绕中心而不见层次,任意东西而路径不明。这样的文章就成了装填百货的菜篮子,建筑工地上的砖头垛。

【初稿呈现】

担当

有人说,人类的沉重感源自自责、期盼和压力,因而随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的确如此。我们佩服杰出人物,是佩服他们的成就,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佩服他们勇于承受、敢于担当的人格品性。大写的人就应当具有承受和担当精神。

(用“有人说”引出论点,简洁明了;其实是自己的意思,却借别人之口说出,行文有变化。)

武则天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只叙述历史史实,没有分析和议论,担当精神似有若无,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乌台诗案让一个天才诗人无辜受难,苏轼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了坦然承受,用一篇篇诗文记录着生命沿途的风景,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沐浴着美的熏陶和滋润。凤凰涅槃,然后重生。也许,没有从灰烬中站起的那一瞬间,就没有那份王者的风范。

(本段紧扣“担当”来叙述苏东坡的事迹,语言简洁生动。)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祖父是破落贵族,父亲是一个潦倒终身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他历经过残疾、被囚禁、被贩卖的坎坷,但从未被颠沛流离的命运打倒,而是默默承受着上帝安排给他的一切。

(从论证的角度看,塞万提斯与武则天、苏东坡的例子没有实质的区别,同义叠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面对宫刑,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刚直地死,一条是屈辱地生,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前者,接受后者。因为他知道,虽然死刚直地死可以令人景仰,但是,一旦生命结束,心中那个伟大的计划也就成了泡影。他没有固守“勇往直前”的信条,拼做头撞南墙不后退的英雄,而是适时而退,于是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果司马迁选择刚直地死,那么,中国历史将多了一位不屈的英雄,但也少了一部不朽的史书。

(以“特别值得一提”引出司马迁的事例,以示与前文的区别,但为何特别,下文无从体现,实质与前面的例子没有区别。)

历史是动态的,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不刻意,不违心,一切随缘,一切随性,勇于承受,敢于承担,就能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


望闻问切

文章有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简要归结,回扣中心论点。问题主要体现在论据的选择和运用上。首先论据材料过于陈旧,都是古人的例子,到故纸堆里讨生活,远离现代社会,缺少时代感。再次是重叙述而轻议论,论证部分只有论据的叙述,没有对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论据和论点难以融为一体。再次,文章材料丰富,有政治人物,有文学大家,读来有应接不暇之感,但是,增加材料而未增加论证的层次,变换论据而没有变换论证的角度,只是在同一个思维层面上叠床加屋,无法使议论深入和丰富。由于缺少分析和议论,只在同一个层面上使用论据,材料敦先敦后并无讲究,这就使文章成了建筑工地上的砖头垛。

【升格展示】

大写的人有应当有担当

有人说,人类的沉重感源自自责、期盼和压力,因而随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此话言之有理,我们佩服杰出人物,是佩服他们的成就,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佩服他们勇于承受、敢于担当的人格品性,大写的人就应当具有随和担当精神。

(保留原文,未作改动。)

人生不如意常常八九,从出生那刻起,重负、孤独和苦难就注定要加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躲不掉,逃不开。面对生命的重压迫,必须勇于承受,敢于承担,只有勇于承受别人不能承受之重,敢于承担别人难以承担之任,生命才能绽放精彩,芬芳四溢。

(阐述勇于承担对于生命的意义,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证要勇于承担的中心,领起论证。)

勇于承受非议,敢于担当道义,让我们自强不息。武则天顶着骂名,主动担起振兴天下的重任,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邓小平项着种种政治非议,不顾一次次被打倒,用他的睿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勇于承受重负的人们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古老中国才历经千年沧桑而不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直起脊背,承受非议,承担重负,你便向世人展现了一副铮铮铁骨!

(从承受非议、担当道义的角度引用武则天、邓小平的事例;事例有古有今,述例高度概括,议论要言不烦。)

勇于承受苦难,敢于承担不幸,让我们浴火重生。乌台诗案让一个天才诗人无辜受难,苏轼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了坦然承受,用一篇篇诗文记录着生命沿途的风景,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沐浴着美的熏陶和滋润。史铁生在19岁失去了健美的双腿,他痛苦甚至愤怒,但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上,他就放飞梦想与希望,让智慧替自己驰骋于文学的蓝天。凤凰涅槃,然后重生。也许,没有从灰烬中站起的那一瞬间,就没有那份王者的风范。

(从承受苦难、担当不幸的角度引用苏东坡和史铁生的事例;用例先古后今,古今结合。)

勇于承受黯淡,敢于担当寂寞,让我们人生淡定。陶渊明鄙视世俗浊流,归隐田园,他承受了孤独,收获了心灵的平静;李白宁愿忍受孤独,也不愿阿谀奉承,千金散尽,一身潇洒;女作家丁玲受到错误批判,北大荒一呆十多年,甘当村妇。蒋经国之孙蒋友柏生在两任总统之家,随着祖父的去世,头顶光环暗淡,他放下身份,甘当平民,靠打工养活自己,摸索经验,直至创办橙果设计公司,成为台湾年轻人的创业标杆,商场偶像。曲高和寡,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留下独处的空间。静下心来,承受孤独,坚守道义,你便给生命注入一份恬淡之美。

(从承受黯淡、担当寂寞的角度引用古今人物的事例;先用排比概述例陶渊明、李白、丁玲例,再重点叙述蒋友柏例,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历史是动态的,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不刻意,不违心,一切随缘,一切随性,勇于承受,敢于承担,就能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

(保留原文,未作改动。)

 

升格点评:

升格文保留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基本框架以及论据材料,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显化内部层次。在本论部分增设分论点,以“勇于承受非议,敢于担当道义,让我们自强不息”“勇于承受苦难,敢于承担不幸,让我们浴火重生”“勇于承受黯淡,敢于担当寂寞,让我们人生淡定”为段首中心句,用分论点来统帅具体的论据材料,支撑中心论点,全文纲举目张,收放自如。其次是加强议论分析。用排比句来叙述论据,论据材料比原文更为丰富,但叙述性的文字却大大减少。浓缩论据的叙述,加强对论据材料的分析议论,促进了论据和论点的水乳交融。两次是增加了一些当代人的论据材料,如邓小平、史铁生、蒋友柏,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


升格文二

大写的人有应当有担当

有人说,人类的沉重感源自自责、期盼和压力,因而随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此话言之有理,我们佩服杰出人物,是佩服他们的成就,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佩服他们勇于承受、敢于担当的人格品性,大写的人就应当具有随和担当精神。

(保留原文,未作改动。)

先来看政治人物。

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知道,即便在当时也无数人在明里暗里骂她。但是,武则天顶着骂名,担起振兴天下的重任,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邓小平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物呢,他顶着种种政治非议,不顾一次次被打倒,用他的睿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勇于承受重负的人们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古老中国才历经千年沧桑而不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直起脊背,承受非议,承担重负,你便向世人展现了一副铮铮铁骨!

(用“先来看政治人物”领起论据,脉络清晰;带着鲜明的观点引述论据,叙述中有议论,以议论带动叙述,叙述和议论高度融合。)

再看文学人士。

乌台诗案让一个天才诗人无辜蒙受不白之冤,苏轼没有怨天尤人,向隅而泣,他选择的是承受,他用一篇篇诗文记录着生命沿途的风景,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沐浴着美的熏陶和滋润。史铁生在19岁失去了健美的双腿,他痛苦甚至愤怒,但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上,他就放飞梦想与希望,让智慧替自己驰骋于文学的蓝天。没有勇于承受、敢于担当的品格,苏轼和史铁生就不会有辉煌的文学未来,中国文学的天空就要逊色许多。

(以“再看文学巨匠”领起论据,开启新的论据层次;两位文学人士,遭遇同中有异,苏东坡受政治之害,史铁生受残疾之苦。)

再让我们看看普通小人物吧。

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记录了甘肃庆阳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一个山区的苦孩子,面对家庭的变故,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生病的父亲,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承受和担当啊!蒋经国之孙蒋友柏生在两任总统之家,随着祖父的去世,头顶光环突然暗淡,白天鹅成了丑小鸭。他放下身份,甘当平民,靠打工养活自己,摸索经验,直至创办橙果设计公司,成为台湾年轻人的创业标杆,商场偶像。

(以“再让我们看看普通小人物吧”开启新的论证层次,从政治人物、文学人士到普通小人物,这是论证层次的又一次飞跃。)

历史是动态的,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不刻意,不违心,一切随缘,一切随性,勇于承受,敢于承担,就能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

(保留原文,不作改动。)

升格点评:

本文还是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基本框架,修改主要体现在对论据的重新选择和安排上。文章首先对论据材料进行分类,按照“政治人物——文学人士——普通小人物”的顺序来安排论据,组织论证。从政治人物到文学巨匠,这是第一个层次上的深入,而政治人物和文学巨匠都是“大人物”,为着论证更全面,再举普通小人物的例子,从大人物到小人物,这是第二个层次上的深入。而且,每一段内部两个论据,或从古代到当代,或从普通家庭到特殊家庭,例子各有侧重,而不是简单雷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章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是指文章用简洁明了的外观形式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让读者仅凭标志性语言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结构层次。读这样的议论文,如同参观小区住宅,无须深入一家一户,仅在高处略作俯瞰,便可对小区布局了然于胸。

技法揭秘

1、用分论点统领论据

即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几个分论点,用分论点来统帅具体的论据材料,进而支撑中心论点。例如像升格文一那样,用“勇于承受非议,敢于担当道义,让我们自强不息”“勇于承受苦难,敢于承担不幸,让我们浴火重生”“勇于承受黯淡,敢于担当寂寞,让我们人生淡定”等三个分论点分别统领所有论据,支撑中心论点“大写的人就应当具有随和担当精神”。

2、显化论据排列之序

即对论据材料进行精细梳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比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区域差异,属性差别,等等,并且在行文中明确地标示出安排论据材料的思路。例如像升格文二那样,先安排“大人物”的材料,再安排“小人物”的材料,在“大人物”部分,先安排政治人物,再安排文学巨匠,并且用“先来看政治人物”“再看文学巨匠”“再让我们看看普通小人物吧”来显示文章的内部思路。

3、用排偶句叙述论据

即用排比或对偶的句式来叙述论据材料,以期达到增加论据材料而减少叙述性文字的目的,为议论分析留下足够的篇幅。例如升格文一用对偶句叙述武则天和邓小平的材料,两个论据的叙述总共才86个字;用排比句叙述陶渊明、李白、丁玲的材料,三个论据的叙述总共84个字。用排偶句叙述论据材料,既可以减少叙述性文字,为议论分析留下足够在篇幅,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4、给论据材料戴帽穿靴

即在叙述论据材料之前和之后要作适当的说明和阐述,以实现论点和论据的高度整合。前面说到的用分论点统领论据,其实就是给论据戴上的帽子。光有分论点加事例还不够,在简述论据材料之后还要有适当的议论分析,以便促进论据材料和分论点的融合。我们看两篇升格文章,在事例叙述之后,大都有精当的议论,正是有了这些议论,我们才感到文章的丰满和圆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