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东城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颜渊是如何修习仁道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021·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罕》)
②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注释)①韫 yùn,收藏。贾,商人;一说“贾”同“价”,指价钱。
5.请翻译材料①中的划线句子。
6.根据根据材料①和材料②说说孔子对出仕为官有着哪些认识。
7.(2021·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达:到达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讽刺时政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伐:自我夸耀
8.(2021·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理解: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理解:近可以运用《诗》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它来侍奉君主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理解: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第六十四章》)
理解:因此无论是圣人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他都不会把难得的货物当作珍宝
(2021·北京丰台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9.“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10.“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11.(2021·北京市平谷区高二期末)阅读《论语》二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推崇的察人方法是什么,并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对你的启示。
12.(2021·北京顺义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待“富”的态度。
参考答案
4.①坚持克制、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达到礼的要求。②安贫乐道。
5.(假如)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放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或:还是找一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呢?)
6.①回答子贡“沽之哉”,表明孔子主张积极出仕为官;②在为官之前,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笃信好学”,等待赏识之人,“待价而沽”;③比照子贡的“求善贾”,而孔子的态度则是“待贾”,读书人等待被任用,而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④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体现孔子“用行舍藏”的为官处世原则;⑤孔子将个人出仕为官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有道无道、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分析】参考译文:
7.B.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达”,流出。解释错误。
8.D.句子意思为“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欲,想要,追求,为动词;不欲,不想要的,不追求的,为名词。
9.“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
10.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分析】译文:
11.①察人方法:要全面、客观,从善者、不善者两个方面入手,察看被评价者的品行。②启示:如:看人要看所有,不能只看局部,不能听信谣言,要自己去体会。评价一个人,分析一个人,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不能从别人的几句夸奖或贬低,不能从他的照片或外形,就轻易对一个人做出判断和定位;一切需要综合的去考虑,去观察,去发现。
12.在孔子看来,致富所用的方法只要是正当的,即使是“赶车”也是能够做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如天上的浮云”表达出孔子不反对富贵本身,仅仅是反对不合“道义”的致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