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愈文言文汇编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

书信类文言文

文言文之书序类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隋唐五代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魏晋南北朝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下)

政论类文言文之《淮南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管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晏子春秋》汇编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下)

清朝作家文言文汇编

宋朝作家文言文汇编

宋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韩愈文言文汇编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腺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遮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装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乙)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徐有得也。

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 泊:等到

B.颇能诱后进 厉:严肃、严厉

C.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石 勒:雕刻

D.操行坚正,于世务 拙:笨拙,不擅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诉碑辞不实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徐有得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谁不欲告生其道 秦亦不城予赵

D.愈者多矣 不拘时,学于余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B.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C.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D.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4.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 )

①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 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③其辞多叙裴度事 ④与人交,荣悴不易

⑤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 ⑥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A.②⑤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好学。他从小寄养在叔父家长大,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韩愈有文学修养。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想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C.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D.韩愈因李翊来信文辞立意高,提问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回复了他的来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3)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7.结合乙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本文选自《______》(填文集名)。_______是作者的字。

9对末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李蟠涉及年龄、才识、勇气、与“我”的关系。

B“古道”即古文比如六艺经传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

C已“通习”仍“学于余”,可知作者古文功底更深。

D末句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为“嘉”“贻”李氏子蟠。

10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传”“授”的对象来说,作者的议论中不包括童子之师。

B作者否定了按照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来确定为师资格的风气。

C举孔子行为言语之例是为了证明不需要师从某个固定的老师。

D文章用感叹词和对比,悲世风嘲士大夫,彰显自己清高孤傲。

12作者所提倡“师”的“道”,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时所“师”的内容,是一回事吗?请从文章中找依据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胡生书

唐  韩愈

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斯须不展,思想无已。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然犹月有所入,愈之不足,知生之穷也。至于是不悔,非信道笃者,谁能之?所示千百言,略不及此,而以不相见为忧,谢相知为急,谋道不谋食,乐以忘忧者,生之谓矣。无以当之,如何?

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若曰彼有所合,吾不利其求,则可矣。生又离乡邑,去亲爱,甘辛苦而不者,本非为是也,如之何?愈之于生既不变矣,戒生无以示愈者语于人,用息不知者之谤,生慎从之。

《讲礼》《释友》二篇,比旧尤佳,志深而喻切事以陈辞,古之作者正如是尔。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本文写于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时韩愈在长安为四门博士。胡生即胡直均,未第,求谒于愈,望其称荐于公卿,韩愈以此书答之。

13.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

愈之不足:        ②至于是不悔:        ③谁能之:        ④而以不相见为忧:

无以当之:        ⑥则可矣:           ⑦去亲爱:           ⑧甘辛苦而不者:

⑨戒生无示愈者语于人:        ⑩事以陈辞:

1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生远客,怀道守义        ②斯须不展,思想无已        ③不知者乃用是为谤

④戒生无以示愈者语于人        ⑤志深而喻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觚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酥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巨不见斥,兹非共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有删改)

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B.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C.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D.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专职官员。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

D.御史,秦始皇统一后设置的官职,专门负责监察百官,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先生认为学习之道在于勤奋,勉励学生勤学多思,如今只要有才干,就会被任用。

B.弟子指责国子先生仕途不显、生活贫困,还不知反思,竞来教导他人,真是好为人师。

C.国子先生自嘲无能,被闲置实属应该,这是他对弟子的答疑,更是他内心不平的宣泄。

D.文章以问答的形式,表现了国子先生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19.弟子从哪些方面对国子先生的教导质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节选)

韩愈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快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毫宋间。或传嵩有田在毫家间,武人夺而有之,寓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2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C.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通常指处置、办事、处理事务;在文中为“任职”之意;在文言文中,有时也当做官职名称。

B.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和尚(僧人)的意思,也有人以为是“佛陀”之转音:文中指佛塔。

C.《汉书》,“二十四史”之一,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

D.阳阳,和乐的样子。2015央视春晚为吉祥物取名“阳阳”,也蕴含“活泼阳光、三阳开泰”的美好寓意。

2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听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

B.南霁云见贺兰最终不发兵,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在座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C.于嵩拿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背得一字不错,张巡不经常读书,但写文章,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

D.张巡的博闻强记,忠心报国,视死如归,宽厚仁慈,相貌与心地一样质朴,文中对他的形象描写无不栩栩如生。

2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2)或传嵩有田在毫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2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南霁云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奏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之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明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耶?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野鱼朝发而久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颜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闹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剌史,到任不久,访民问苦,知道鳄鱼为患,便写了这篇祭文来驱逐它。

2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B.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C.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D.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省长官的别称。

B.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C.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2)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3)制更则选材技吏民,操强与毒矢从与鳄鱼从事,必尽备乃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讳辩    韩愈

①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得罪。”愈曰:“然。”

②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 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③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①察:查究。②律:指《论语》。③二名不偏讳:指遇到君主尊长的名字是两个字时,只讳其中一个字。④嫌名:指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⑤稽:考核,查。

28.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B.C.D.

29.题为“讳辩”,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辩”的。

30.评析第③段画线句的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 穷 文

韩 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粮,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疑有而无,久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唯子是从,不变于初。子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粮可。单独一身,谁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各有主张,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擿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凡此五鬼,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心不同,唯于时,与天通。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上座。

(有删节)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荒,热烁湿蒸     迁:贬谪

B.鼻嗅臭香,糗粮可          捐:献出

C.影与行殊,面丑心          妍:美丽

D.于时,乃于天通          乖:违背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三揖穷鬼而告曰           烧车与船,延上座

B.疑有而无,久可明          唯乖于时,与天通

C.单独一身,谁朋俦          凡此五鬼,吾五患

D.人生一世,久几何          小人君子,心不同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2)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34.作者一本正经地虚构主人摆设东西祈祷“穷鬼”离开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心志?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原道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传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注释)①煦煦(许):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洁):琐屑细小的样子。③黄老:汉初道家学派,把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④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⑤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⑥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膺:攻伐。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⑦郊:郊祀,祭天,古代祭天在南郊。⑧假:通“格”,降临。⑨人鬼:指祖宗。⑩扬:扬雄,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而之之谓义              宜:合宜

B.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        明:发扬光大

C.庙焉而人鬼                飨 :同“享”,享食祭品

D.人其人,火其书,其居      庐:庐舍

3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由是而焉之谓道            儿成,则可待乎

B.亦庶乎其可也              皆出于此乎

C.是故以之为己,则顺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D.而不详                  置杯则胶

3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原道,探求道的本源。韩愈开宗明义,提出了道的本源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在文中批评了舍仁义而空谈道德的“道德”观,对现实深表忧虑。

B.韩愈在文末提出儒道流传的方法“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C.本文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层层剖析,驳斥佛教,提倡儒学,气势磅礴,表现出韩文雄健宏伟的特色。

D.本文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他提出的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修身养性、积极用世的主张,对中唐社会有现实意义。

3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歧: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40.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41.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4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2)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  毁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也重以周                 责:责备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     病:弱点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也         闻:声望

D是故事而谤兴                 修:治理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早夜思                 其责己也重

B吾未见尊己也           去不如舜者

C而我不能是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必其人之也             不同其利者也

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国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得好了。

D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层紧逼,处处呼应。

4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注)①盘旋:同“盘桓”,留连、逗留。②畯:同“俊”。③形势:地位和权势。④趑趄:欲行又止。

48.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树旗旄,弓矢  罗:排列

B.吾非此而逃之  恶:厌恶

C.不可幸而也  致:表达

D.吾车兮秣吾马  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加油使润滑

49.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服,车马和服饰,在中国封建时代,车马服饰随官位的不同而有差别,本文中代指官职。

B.刀锯,指刀和锯,都是中国古代的刑具,主要用来割断肢体等,本文中代指严酷的刑罚。

C.黜陟,与古代官职的进退升降有关,文中“黜”“陟”同义连用,均指官职的贬谪、罢免。

D.昌黎,因昌黎韩氏是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所以世人以郡望称呼他为“韩昌黎”。

5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以及得名由来,再生动描述了权贵、隐士、小人的行为与处世态度。

B.文章刻画了骄奢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的丑态,批判了当时无才小人执掌政权的黑暗政治环境。

C.这篇赠序先引述了李愿自己讲述的话,然后作者“闻其言而壮之”,对受赠者进行称颂、勉励。

D.韩愈在文末说“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表明作者称道隐居的乐趣,赞美、羡慕隐士生活。

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汝。呜呼!孰谓汝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期矣。

汝之子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5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接近)        敛不(凭借)其棺

B.不省所(依靠)         (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答应)之乎

C.其又何(怨恨)         抱无涯之(忧伤)    (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准备)时羞         (停止)一岁         (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5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怙                    吾往河阳坟墓

B.将成家而汝            衔哀

C.汝之子十岁            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期矣    吾独困乎此时也

5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55.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D.长吾女与汝女

56.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C.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D.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57.对选文第四自然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四个“也”字,五个“矣”字,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58.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鸟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④春生秋杀:借用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肃杀凋敝表明对犯人或赦或杀。⑤阳开阴闭:“阳”“阴”这里分指光明正大,违法背义。开,提倡;闭,禁止。

5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6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黎,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居,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B.中书舍人,官名。魏晋时始置。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

C.元和,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D.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6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②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③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④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伯夷颂》)

64.纵观全文,请完整概括韩愈对伯夷的评价。

65.本文论证具有哪些特点,请就第②③段予以分析。

66.历代对于本文均有不同评价,有认为其“振聋发聩,直指国人积弊”的,也有认为其“哗众取宠,搬弄是非”的,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现实阐述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辟之,廓如也。 ”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②墨:墨翟派。

6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不为威惕          惕:恐惧

C.礼乐崩而夷狄横    横:横暴

D.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消失

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求福利也                  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B.亦有说                    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辟之                水浅舟大也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此也      重乡党所笑

6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扬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7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著金石刻,赞明厥忠。与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节选白《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忠义中)

7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B.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C.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D.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7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浮图是梵音音译,此处意为佛塔,唐朝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各地涌现出大量的佛塔。

B.大历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C.《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

D.夷、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7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霁云忠肝义胆,英勇慷慨。南霁云当知道贺兰终究不肯出兵时,拒食丰盛筵席,愤然拔刀断指,斥责贺兰。

B.张巡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张巡写文章不用列草稿,挥笔而就;只要询问过姓名的人,就没有忘记的时候。

C.张巡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睢阳城陷之时,敌人以刃相胁,张巡威武不屈;就义之时,神色安稳如常。

D.张巡等人勇武忠诚,保全节操。章圣皇帝东巡路过他们的祠庙时停车徘徊感叹,并把 他们的事迹刻在金石上。

74.《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时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7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①衣食,余三十年。舍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不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不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赎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戒曰:噫!刑戮也。戒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戒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 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焉。

(注)① 镘:抹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76.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言,而尽    约:简约

B.而归其屋食之焉    当:适当

C.薄功而厚之者邪    飨:用酒食招待人

D.故余为之传而自焉    鉴:借鉴

7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市之主人        留待作遗施,今无会因

B.其他所以养生之具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吾操镘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娘指扣门扉曰

D.虽圣者不可也。      仲卿母所遣

7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B.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C.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D.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7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王承福正直善良品格的一组是(   )

①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    ②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③有余,则以不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④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⑤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⑥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

A.①②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④⑤

8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作品主要是以人传言,以言传人,即通过王承福来发表议论,又通过这些议论来表扬一种理想的人格。

B.王承福觉得人们只要量才度力,安守本分,选择力所能及的职业并脚踏实地地工作,就能做到问心无愧。

C.文章名为传记,实则通过他人之语讥讽了社会上那些贪图官爵禄位的人,表明作者希望像王承福那样做一个独善其身的贤人。

D.这篇传记介绍了粉刷匠王承福的身世和人品,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委婉含蓄。

8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2)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矣,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8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B.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C.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D.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8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所涉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B.太常博士: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职。唐以后为太常寺属官,掌纠察百官,审讯案件。

C.博学宏词:唐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属于制科。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D.皇考:皇,本义是灯火辉煌,由此引申为大、美好的意思,在古汉语中“皇”作为形容词并无皇家皇室之意。“皇考”意同“先考”,只是更显庄重。

8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祖上就曾做过显要的官职,父亲柳镇为了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而且柳镇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B.柳宗元从小就才华非凡,通达事理,他年纪轻轻就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赞誉,柳宗元主动投入那些公卿显要的门下。

C.柳宗元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散文。

D.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进行对比,表达对柳宗元高尚风义的赞扬与肯定。

8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2)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袁枚《祭妹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注:①嫛婗(yīní):婴儿。这里引申为儿时。②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小病。

86.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连呼则则             则则:同“啧啧”,赞叹声。

B.使报信迟早云尔     使:让、令

C.后虽小差             小差:病情稍有好转

D.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就食:谋生

87.对第一节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节主要写幼时兄妹关系。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兄长远游时小妹悲恸和中进士回家时全家欢乐等几件事。

B.这节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情况未能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所以,回忆模糊且不够,这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

C.作者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凄恻。

D.作者通过捉蟋蟀时“奋臂”、读书时“梳双髻,披单缣”、远游时“掎裳悲恸”等细节,表现了妹妹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以及与作者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兄妹之情。

8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2)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3)吾少孤, 及长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

89.《祭妹文》与《祭十二郎文》都是祭文,且十分感人。请简要概括两段文字在抒情手法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乙)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畸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化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爹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娶娩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袁枚《祭妹文》节选)

9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B.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D.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即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如“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与此相同。

B.“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的死用专用名词来表示,如天子死称“崩” ,诸侯死称“薨” ,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C.“乾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如“建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

D.“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表示成年。

9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B.《祭妹文》中袁枚记录了兄妹俩相处的生活琐事,通过一件件小事来寄托自己的哀思痛悼。如“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

C.《祭十二郎文》是长为少祭,韩愈把议论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来抒写他的无限哀痛。

D.与妹妹的诸多往事堆积在袁枚的心中,如影随形,却又抓而不得。他很是后悔没有把儿时的诸多情状详细地记录下来。

9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2)当时虽畸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唐]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铭曰:鼎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闾。佩玉长裾,不利走趋,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钻石埋辞,以列幽墟。

(有删改)

[注]①戾契:曲折倾斜。此指常轨以外的途径。②四科:唐宪宗在进士、明经二科之外,另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③阿衡、太师:代指伊尹、姜太公。④告身:授官的凭信,即任命状。

9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见将军事 白:陈述B.将军帅风翔 迁:升官

C.不可强起学 顾:回头看D.谓媒妪 谩:欺骗

9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提作书 向之

B.君平生告者 臣供养无主

C.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今者有小人

D.不可以柱车 吾未见其明

9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适喜爱读书,怀抱奇志,好直言,故不受达官贵人喜爱,使他想借势的愿望落空。

B.唐玄宗登基,增设四科招募贤士,王适认为有机会,参加科考,但没考上,益发穷困。

C.王适以冒官欺骗的手法取得了侯高的信任,娶到妻子,展现了人物性格中卑劣的一面

D.文章多用对话,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通过正侧结合,塑造了一仕途不如意的主人公形象。

9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狂子不足以共事。

(2)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生哀辞

韩 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其地。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詹志云。

9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历岁             率:全、都

B.其地               治:管辖、治理

C.将率其徒伏       阙:宫阙

D.詹志云           卒:最终

9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B.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C.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D.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10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詹世代居住在闽越之地,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故乡闽越富饶而美丽,代育才士,其虽有“长材秀民”却不肯外出做官。

B.欧阳詹才华卓著,在江南负有盛名。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与其交往,对他青睐有加,一些地方名士也都对其推崇信服。

C.欧阳詹为人义气真诚。贞元十五年冬,韩愈进京,欧阳詹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却不计自己官微言轻,力举韩愈为博士。

D.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守孝道,但在他父母已老之时,毅然“舍朝夕之养”,远去京师求取功名,因未能尽孝道而留下遗憾。

10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

⑵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氏庙碑铭

韩  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八年八月,庙成,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破奚、契丹;从战捺禄可突干。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

【注】①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②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③捺禄:山名。④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10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史京师       致:招引

B其以庙           享:上供

C破奚、契丹       属:接连

D可突干           走:赶跑

10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阴与寇连,夸谩凶骄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B其下皆甲出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始以武功名将家         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寇不得进,民还居       向使三国各爱

10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时,乌重胤挡住军门,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享祭先祖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详略得当,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

10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

(2)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

(3)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守戒

(唐)韩愈

《诗》曰:“大邦维翰①。”《书》曰:“以蕃王室。”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蕃之也。今人有宅于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而外施阱以待之;宅于都者,知穿窬②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以防之。此野人鄙夫之所及,非有过人之智而后能也。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③之间,而不知为之备。噫!亦惑矣!

野人鄙夫能之,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岂材力为有不足欤?盖以谓不足为而不为耳!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为,材力不足者次之。不足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彼之屈强者,带甲荷戈,不知其多少;其绵地则千里而与我壤地相错,无有丘陵江河洞庭孟门之关其间;又自知其不得与天下齿,朝夕举踵引颈,冀天下之有事,以乘吾之便:此其暴于猛兽穿窬也甚矣。呜呼!胡知而不为之备乎哉?

贲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鲁鸡之不期,蜀鸡之不支。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然而卒为之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怯之资殊也。曰:然则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

(注)①大邦维翰:意为大国是栋梁。②窬:yù。从墙上爬过去。③屈强:谓不屈服也,此指强暴称霸。

106.标题中“守”即_____(用文中一个字回答)

107.本文开篇引用《诗》、《书》的用意是:

108.对第②段中“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那么他们对祸患发生时也就能远离。

B.物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这样他们对避祸的事情也就能参与。

C.物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D.物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109.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防范野兽侵袭或盗贼骚扰是普容忍都能办到的。

B.王公大人们在方法这件事情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C.材力不足并不是王公大人疏于防范的主要原因。

D.文末“得人”指重视防守卫关键是选贤任能。

110.结合全文,对本文的论证特点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浮屠文畅师序①

【唐】韩愈

①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②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②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③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

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④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春,时韩愈在长安任四门博士。浮屠,此指僧人、和尚。②扬子云,即汉代杨雄,著名儒者和辞赋家。

111与第①段划线句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

B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

C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

D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

112在韩愈着来,文畅身为佛家子弟却喜欢向儒家学者们请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11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的一组是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14第③段举鸟兽之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清代张裕钊曾说“退之为释子作赠序,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意思是韩愈既能明确自己的主张、立场,又能不失礼于人,结合③④两节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唐】韩愈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家贫亲老,无援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与之还往,岁月已多。尝欲荐之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其路无由。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长叹。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迍遭坎坷,又废一年。及春末自京还,其久绝消息。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公之知我也。比者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

愈感其言,贺之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难其人而重其事。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古所谓知己者,正如此耳。身在贫贱,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若自有名声,又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感知己之难遇,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谨状。

1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卑官              贱:低下    B其久绝消息        怪:责怪

C比者将委弃泥途     分:料想    D形势            托:借口

1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欲荐之主司/ 激义而死焉者也    B贺之酒/ 愿十五城请易璧

C或日接膝不相知/ 弃甲曳兵    D天下所不知/谁大王为此计

1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侯喜的学品和人品,作者“慕其才而恨其屈”,但自己推荐无门,只能“掩卷长叹”。

B第二段通过对侯喜的神情和语言的描写,交待了卢郎中赏识侯喜之事,赞颂了他的知人之明。

C全文多处正面表达了作者欲向卢郎中举荐侯喜之意,达到了举荐目的,构思巧妙,令人叹服。

D文章整散结合,长短相宜,形成不急不徐的节奏感,很适于表达恳切请求的荐书的独特情韵。

1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难其人而重其事。

(2)感知己之难遇,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

12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祠部陆员外书

韩愈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执事之知人其亦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

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而不达,弃官而归。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有韦群玉者,京兆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

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者,其余则王皆与谋焉。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乎其不可失也。

(选自《中华文学名著百部》第33部,有删改)

12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之知人其亦矣            博:多

B.地薄而多                    赋:地税

C.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干:求取

D.乎其不可失也                惜:可惜

1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

B.京兆:古代对京畿都城地域的谓称。京兆尹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C.从子:宗法意义上,本是对父之兄弟之孙的称呼,唐宋时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堂侄。

D.相公:古代可用以称君子、秀才、宰相、贵族青年等,有时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

1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⑵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

124.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争臣(注)论  (唐)韩愈

①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②愈应之曰: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注)争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大夫。阳城与作者同朝为官。

125选文中作者主要针对问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作了旗帜鲜明的回答。

126在世人看来,阳城是个_________的人。在作者看来,阳城是个_________的人。

127分析第②段中作者援引孔子行为和言论的作用。

128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如果为钱而做官又怕进谏得罪人,那就应该去守关或打更。

B身为言官不言政,可见阳城是不顾百姓疾苦、朝政得失之人。

C本文点名批评阳城,能明显看出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

D该说话却不说和不尽心进谏却不离开,没有一种可以容忍。

129在《师说》和本选段中,韩愈都表现出了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试联系两文分别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画记

[唐]韩愈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寢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食者十有一人,挹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而蹄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楣、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声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出而观之。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摹得之,鐽闽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其始为之劳而之笃也。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评论)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韩文论述》)

1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而甲戴兵立者十人被:同“披”,穿着

B.骑而下倚马隼而立者一人臂:在手臂上

C.舍而食者十有一人具:准备

D.以其始为之劳而好之笃也夙:平素

1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莫有同者古之圣人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B.壶矢博弈具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出而观之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

D.其始为之劳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1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釜:是古代炊具,类似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此意;“釜”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B.贞元甲戌:贞元是皇帝年号,甲戌是以干支纪年。

C.独孤生申叔:复姓独孤,名申叔,字子重,生是对未仕青年男子的尊称。古人名与字互有关联,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D.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文中的赵侍御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1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B.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C.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D.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1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以“……而……者几人”句式为主,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细加描写,画面感十足。

B.第二、三段描绘马匹及剩余的其他事物。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动感十足;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C.前三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动而至静。

D.第四段叙事抒情,简述画作的由来,既有对画的珍视,又有对画的不舍,寄寓了事业上的失落感,又有失去至亲的失落感。

13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

(2)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3)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淄翳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端,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昌黎先生集》)

(简注)

①燔(fán)淄翳():焚烧枯死的树木。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

(阅读指要)

王弘中在连州居所后面发现了一处奇异之地,于是经过一番劳作,使之变成了美景,又立屋以避风雨寒暑,韩愈名之燕喜亭,并撰文以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这篇记立意深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因而事、景、情、理交融,读之令人受到启迪,并难以忘怀。

(阅读训练)

13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与学佛人景常、无慧(______)         (2)立而视之(______)

(3)若有鬼神异物,阴来(______)       (4)有之道也(______)

137.下列句中“发”与“石而清泉激”句中“发”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C.探石穴,靡计不施D.使人书至赵王

138.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韩愈欣赏、赞美燕喜亭主人的一组是(    )。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⑤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139.对这篇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第二段通过“州民之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C.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作者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D.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事、景、情、理交融。

140.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感二鸟赋并序

韩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呃,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有删改)

1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潼关出,息于河之   阴:水的北面

B.干戈耒耜           识:知道,懂得

C.且明夫遭时者          遭时:遇到好时机

D.出国门而东          骛:奔驰

1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仰望天子之光明     险远,则至者少

B.反得蒙采擢荐进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盍求配古人         辇来

D.惟得之不能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1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作者的经历以及此时的心境等内容,表明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集稀罕之物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员到处搜夺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皇帝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生存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想像鸟那样“蒙恩而入幸”,被人当作玩物。

1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菜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2)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家贼事宜状

韩愈

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

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

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

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有删改)

14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既不能怀          绥:安抚

B足明欺朝廷          罔:陷害

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逐便:乘便

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    容贷:宽恕

14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

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

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

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

14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148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 愈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149.第①段画线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与后文“_________”这句话遥相呼应。

150.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51.第④段画线句“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试做简要分析。

15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冀北的马在世上属于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一下子让马群空掉呢?

B.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早晨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晚上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

C.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东来西往经过洛阳的读书人,也无法到他们的住所去讨教礼仪。

D.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皇上)面向南方掌管天下,他所托付重任、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将军罢了。

153.留守相公的“四韵诗”和韩愈的“序”立意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与于襄阳书

(唐)韩愈

(1)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2)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3)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4)愈虽不材,其自处永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来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54.文中第2段中,“先达之士”指_________,“后进之士”指_______________

155.在作者看来,“贤士”未被提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156.对“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在他前面引导,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充分展现。

B.不要替他在前面引导,虽然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C.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虽然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充分展现。

D.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157.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158.以课内文章《师说》为例,简要赏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应科目时与人书(1)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獱獺(3)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阁下其亦怜察之

(选自《昌黎集》)

注[1]本文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边。[3]獱獭:biān tǎ,生活在水边以捕鱼为食的小动物。

18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其穷涸                然:然而,但是

②哀其而运转之          穷:偏远

其异于众也            负:依仗

④吾乐之                宁:安定

视之若无睹也          熟:仔细

试仰首一鸣号焉        聊:姑且

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    庸讵:岂,难道

⑧而有是说              焉:句尾语气词

A.①③B.②④C.⑤⑦D.⑥⑧

18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

大概不是平常的带鳞披甲的族类可以相匹配的。

B.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

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受困在寻常尺寸的范围之间了。

C.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

如今又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的面前了。

D.阁下其亦怜察之。

阁下也可怜我、同情我。

18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封求荐信,写法新奇,熔书信体与寓言于一炉,借景抒情,含蓄深沉。

B.文中“怪物"有非凡的本领,如果没有关隘和阻隔,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

C.文中“怪物”有烂死于沙泥也不摇尾乞怜的骨气,所以不想得到“有力者”的帮助。

D.文中“怪物”与“有力者”的关系暗示着当时人才与显贵之间的关系。

190.文末作者把自己的际遇归于“命”,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1)韩愈自认为才气很高,但屡次被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2)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拾取)他以前的事。

3)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

7.1)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读书要读经典之作。

2)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树立高远的志向。

3)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体会。

4)陈言务去——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

5)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坚持自己的主见。

【解析】

1.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B项,“厉”,勉励。句子译为:(韩愈)很能引导勉励后进之士。

故选B

2.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通过,意义不同。

B项,副词,才/副词,竟然,意义不同。

C项,均为介词,把,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介词,向/介词,被,意义不同。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退公”,指公馀休息;“每退公之隙”,则指在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谈宴”,即“谈䜩”,意思是宴饮谈笑;“相与谈宴”与“论文赋诗”说的是两种行为,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句子,排除A项。“权门豪士”指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与后文“仆隶”相对,所以“权门豪士”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常常在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是(韩愈)对待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着眼睛不予以理睬。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注意审清题干,题干要求选出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可用排除法。

①是叙说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朝中势力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能专心于政务,这与韩愈品行无关;②写韩愈向皇上上书,写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③是说韩愈借机称赞裴度,而实际情况是“李想功第一”,所以这不能表现韩愈“操行坚正”;④只是说了韩愈和他人交往的态度;⑤说韩愈推荐人才孟郊和张籍,“不避寒暑”,这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⑥说韩愈总是把振兴礼教、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这也直接表现了韩愈的“操行坚正”。

故选A

5.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B项,宰相“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理解错误;原文说“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可见让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的是皇上,宰相只是曾经“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累”,多次;“摈黜”,被排挤贬黜,动词本身包含被动;“喻”,说明、表明。

2)“俄”,不久;“悦”,喜欢;“摭”,搜集、拾取。

3)“生”,你,指代“李翊”;“期”,期望;“几”,动词,接近。

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在乙文中找出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的学习方法。《答李翊书》中,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的方法非常明显:“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对于求学的严谨与痴迷,同时,也可以得知他不易被旁人影响,能够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明白这些之后,考生从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的学习方法中选取几句自己有较深感触的,说说它们给自己的启示,如:从“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得知读书要读经典之作,因为读经典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为对经典的了解,会让我们人文的价值、人文的精神不断地升华提高,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再如,从“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得出人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因为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译文:

(甲)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地位名望。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就很刻苦地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等待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韩愈)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愿意替他传布声誉,因此他在当时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幕府被清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他的宾佐。韩愈说话真诚坦率,没有什么害怕和躲避的,他的操守品行专一而正派,不擅长人情应酬。(朝廷)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后来)转调他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朝中势力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能专心于政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谏官们提意见但皇帝不采纳。韩愈曾经向皇上上书,写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从,很生气地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县令,后来朝廷(又)酌情调任他为江陵府椽曹。

韩愈自认为才气很高,但屡次被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掌管政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认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就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又调任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授职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以前的事,说韩愈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椽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很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鄙陋,近日裴锷回家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给裴锷送行,(文中)仍然称呼他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中传播开来,因为这事(韩愈)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被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回朝,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一职,(宪宗)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想,他的功劳最大,李想对此事不服气。李想的妻子能出入皇宫,趁机(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刻文于碑。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因自己的荣辱沉浮而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交好。当时孟郊和张籍的名声、地位没有显达,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之间称赞、推荐他们,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荣耀。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但常常在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是(韩愈)对待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着眼睛不予以理睬。(韩愈)很能引导勉励后进之士,(这些人)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应不上了,他也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振兴礼教、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他常说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于对偶,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会再兴起了。所以韩愈所做的文章,力求不同于近来的文体;抒情达意,自成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师法韩愈的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那种风格的文体为“韩文”。

(乙)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回信说。李生你好,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8元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