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见民声 | 交流,让职场不陌生

赵启正、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3-12-06


音频



正文

  学生:齐倩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研三学生。

在我的理解中,交流并不等于说话或演讲,而在于沟通,甚至可以不需要语言,比如通过一场戏来交流。有时,语言反而容易产生误解,所以,交流是否也需要沉默呢?

两位老师说过,交流需要高度,我认为,当我没有那个高度的时候就需要少说话。家长也常教育我们,作为新人要少说话多办事。

举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去一家电视台参加面试,面试官问我有没有喜欢的电视节目。我说了一个,而那个节目已经被砍掉了,这让我一时有些慌乱。

接着,另一个面试官说:“你这个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凭什么来我们电视台?”我一听,情绪就很激动,在对话中,我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我想,第一,我没有做好准备;第二,我在该沉默的时候激动了,面对那样的挑衅,我应该以沉默回应他。

赵启正:沉默不是交流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因为,如果双方都沉默了,交流起来就很困难。偶尔的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所谓“沉默是金,雄辩是银”,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你无非是缺少经验,缺少对场景的训练,经历多了就好了。

我们两个人最初在一些场合下说话时也很困难,慢慢有了经验,不断地总结、改进后就会成功。先充分准备,再总结,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但是不要让自己失去信心,一定要说“我能,我一定会做好的”,并且不要害怕失败。

你没有经验,这是大学毕业生都会碰到的,你可以回答说:

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这个领域的理论我学了很多,这个领域的案例我也研究了很多,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很快适应的。你会很快了解我的,而且我也会很快了解你们的,当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时候,我会做得更好。

你不要说“我是没有经验,我到你们这里会好好学习的“,人家不需要一个要好好学习的人,人家需要一个能好好工作的人,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赵启正与出版人呼延华(右)合影


出版人呼延华:我今天想代表所有在座同学提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以后都会走向工作岗位。就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半年内,他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

比如要对工作环境适应,对同事关系适应,对具体工作适应等,更重要的是沟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他们在半年内的发展,会影响工作效率,影响他的工作业绩,影响他的薪酬待遇,进而影响领导对他的印象,实际上,对他们未来两三年乃至三五年的影响都非常大。

我想代替他们问的是,他们如何与同事和领导做好沟通和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温暖的工作环境?谢谢。

吴建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要有思想准备,社会的环境跟学校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准备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的建议是,进入一个新的单位,第一,要注意给人家留下的第一印象。

人和人接触,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印象的形成时间比较短,但它一旦形成以后,往往固定了对方对你的看法。

你们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公司招聘,地上有纸放在那里,所有的面试者都没有去捡它,只有一个人把纸放到了垃圾筒,所以,老板对他的印象很好,马上把他录用了。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但你第一次跟人家接触的时候,至少要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你到一个单位去,首先要勤快点,看哪里脏了,就要主动收拾;没有开水了,就要主动去打开水;别人有什么困难了,就要主动帮助他。

现在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很少考虑别人,有些人走路撞到别人了,不会说声“对不起”,反而推开别人,堂而皇之地往前走,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

第二,要努力做事,但不要急于表现。

你是去干活的,无论是国营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人家雇佣你,说明对你的技能很重视,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要想办法让人家了解到,这也是他是否长期雇佣你的一个重要标准。

但我认为,不要急于表现,急于表现往往是肤浅的,甚至还会弄巧成拙。要善于观察,哪些东西我懂,哪些东西我不懂,在我真正懂的时候,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知识表现出来,这样会给人家一个好印象。

第三,要有团队精神。

走向工作岗位后会遇到一群人,有上级,有平级,还有大老板,你怎么跟人家交流?特别是你们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一个人能不能干大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有没有团队精神。遇到比较难做的事情,自己要想办法尽力去做,在显示自己能力的时候,要沉稳地把自己的明显优势展现出来。

同时,要学会谦让,要跟周围的人很好地合作,不要咄咄逼人,或者急于改变人家。改变人家是困难的,改变自己倒是比较容易的,不要低估了改变自己的力量。

赵启正:你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我一生换了很多工作,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多请教,少提意见”

至少在前三个月,因为你的意见很可能是错的,或是肤浅的。

半年内也不要提大意见,你一来就指导别人,这还不是不谦虚的问题,而可能会犯错误,并且很容易让人家讨厌。

一开始,不懂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你一定要请教,哪怕是基本问题,人家不会笑话你的。你年轻,刚来上班,这个问题可能很幼稚,但也可能很重要,甚至可能会颠覆原来这个机构的某种信条。

半年以后,你可能会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学生:陈冬梅  


两位先生好,我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级的学生,我的问题跟刚才这位呼老师类似。我们马上要毕业步入社会,跟领导用怎样的交流方式比较恰当呢?如果要提意见,是否有所谓的艺术和学问在里面呢?

赵启正:提的意见要尽可能准确,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在了解单位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前提下才能提意见。给领导个人提意见不能用背后议论的方式,背后的议论害多利少。

吴建民在回答学生的提问

吴建民:首先,青年人到了工作岗位上,能够发现问题,这是可贵的,说明你在动脑子。

但是,像启正刚才讲的,你还年轻,你对单位的来龙去脉不清楚,你要想办法做一点研究,看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在正式提出意见之前,你往往可以问很多问题,这会使你将来提的意见更为全面。

其次,你新到一个单位,第一次提意见时,人们会比较注意你,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是展示你学识和才华的机会,但是,你在做法上要谨慎,你的意见一定要尽可能全面。


- END -


图片、文字 | 《正见民声》赵启正、吴建民著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阅读前文/


1

一篇讲话改变人生

2

我们的第一次演讲

3

如果30岁时能有40岁的智慧

4

交流不过关,空负一身学问

5

交流是一门艺术

6

克服“交流障碍症”

7

我绝不多看他一眼

8

从与父母的交流做起

9

善于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10

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

11

说话要有根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12

不要犯“午后疲倦症”

13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14

读书是一种广义的交流

15

交流是一种真诚的表演

16

吵架是交流的大忌

17

把“短处”变“长”

18

套话打动不了人

19

客随主便,主随客便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

公共外交,匹夫有责

22

公共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

23

交流,让彼此更温暖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