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UniDesignLab 2022-04-21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悄然而至,然而由于疫情,大家不得不通过线上完成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教学以及毕业设计作品。此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携手Young Bird Plan嫩鸟计划共同开展此次线上毕业设计展,汇集了来自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景观学系的多份优秀作品,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  时空交织的“里世界”

作者:秦令恬

指导教师:周霖

作品介绍:本设计以“里世界与表世界”的概念再现老成都人的游乐精神世界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行共融,将不同时空氛围进行穿插,呼应城市设计“MAXMIX共融少都”主题的同时,关注新老成都人对场地的需求。与宽窄巷子一期区分业态的同时,吸引老成都人与新成都人的共同到访,从而达到新老混合的状态。




02 |  基建河川·西郊市集


作者:郎烨程

指导教师:夏兵


作品介绍:作为城市设计“襟河游就”的下属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对“襟河”的概念进行了再次拓展,着重发扬其“维持城市时间轴层面运转”的基础设施功能。并由此提出了总愿景:基建河川。即以通过对目前作为地下涵管的襟河进行节点化的暴露转译,使其可以借此支撑宽窄巷子周边社区生活的运转,更由此支撑起一定的对于场所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概念想象。概念设计中的“基建河川节点”共有八处,其中的“西郊市集”节点作为毕业设计硬性要求,进行了深化性的设计。通过西郊市集的对转译空间的场景呈现,被激活的场地可以汇集各方交汇的人流,为设计中潮汐式的业态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河流相伴的记忆在今朝生活的图景中被彻底唤醒,令襟河得以继续奔涌在观念的远方。



03 |  成都偷心

作者:王佩瑶

指导教师:周霖;夏兵

作品介绍:针对成都的互联网经济和网红经济,在宽窄巷子设置蓉漂公寓,使新成都人在老成都文化中得到滋润,从而激发成都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04 |  珠江路创新2.0:磁市·水街·智坊

作者:李梦圆

指导教师:刘博敏

作品介绍:从创新街区这一维度出发,本次设计最终将范围聚焦于具有较大改造潜力的浮桥段秦淮河支流沿线,此段范围内包含空间衰败、可由政府集体迁出的老旧小区,同时也是珠江路创业大街标志所在的起始地段,经过前期的国内外创新实践研究可知,80.90年代封闭式创新的科创园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趋活跃的城市创意阶层,在创新街区开放式创新的发展趋势下,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此次课题的设计概念——创新街坊,利用慢行友好的“街”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体验,嵌入城市社区的“坊”提供创新主体的交流活动空间,从而达成与城市共生的创新模式。



05 |  城市窗口

——历史街区商业建筑设计


作者:周嘉鼎

指导教师:马骏华

作品介绍: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位于典型的黄土覆盖山地,由于其地处秦晋通衢,为晋商通往陕、甘、绥、蒙的交通必经之地。随着商贸的繁荣,商人在柳林陆续投资修建铺面住宅,柳林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大市镇,成为辐射吕梁山和陕北的一处商贸中心。因而柳林并没有形成城墙、文庙、城隍庙、县衙等等礼制空间,街道本身就是城市的缘起。现今城市中仍保留着历史上的“盘子会”文化,即一种庙会,作为一种浓缩型的庙宇,用以传递商民的心愿。课题选址为柳林县老城区明清街历史街区中的一个地块,面积约为1公顷,其上有文保建筑若干,正在进行的街区更新并非指向旅游化,而是以改善街区民生、提升城市职能为目标取向。



06 |  反岛

——一个基于功能性岛屿的解决水循环和锂产业升级的综合系统

作者:王一婷/朱利朋

指导教师:徐宁

作品介绍:本项目的场地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一个以“天空之镜”闻名于世的世界上最大的盐沼,同时也是南美洲锂储备最大的一片区域。项目希望建立起一个以盐沼中“反岛”构筑物为核心的生态维护、资源开发及科技发展的完备系统,一个连接岸线-“反岛”-新城的规划战略方案。“反岛”(islands -/minus)的表达方式与“X plus”类似,而字面意义为在盐沼里做减法(minus),向下层层挖出具有丰富竖向设施的“岛屿”们;“反”不仅仅代表与传统岛屿形态上的正与反,还指代了类似于“负碳排放”(carbon negative)的在水资源上的负消耗(water negative),引申为一种循环景观,暗指物质与能量上的平衡与循环。




07 |  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保护与改造利用综合提升规划


作者:邵云通 / 严克非

指导教师:殷铭;张四维

作品介绍:苗寨麻料村位于贵州省雷山县,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知名的“银匠村”,有着独特的苗族风情和优越的自然环境。面对麻料村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协调旅游发展和原真性保护的关系、延续苗寨传统的建成肌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空间,我们分别从日常生活和旅游发展视角,挖掘麻料村原真性要素与路径进行叠加,结合参数化控制手段,生成方案,并通过系统介入和细化设计,以“守”求“变”,回应问题。包括守生活方式,变生活质量;守传统肌理,变场所营造;守自然本底,变景观塑造。希望通过研究与规划设计,使麻料村发展为一个原生态苗族村落,实现生活原生态、建成环境原生态、自然环境原生态。



08 |  历史街区中等程度更新背景下大杂院适应性改造

作者:洪云

指导教师:马骏华;李百浩;傅秀章

作品介绍:传统四合院在时代的洪流中被逐步吞噬,开放自由的大杂院开始盛行。杂乱的环境之中却孕育了多元化多义性的可能。我们的课题是重构织补——历史街区的精细化更新空间策略研究,在这个大课题背景下的选题是历史街区中等程度更新背景下大杂院的适应性改造。本方案通过对当地产权现状以及社会网络的分析,重新梳理并解构现有院落空间,以构件化表达的方式尝试建立可见的历史脉络,在老的四合院的空间形制、旧的大杂院的场景记忆中融入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形成可发展可延续的衍·杂院。



09 |  渔汛重现

——基于大黄鱼生境再造的海岛丘陵城市新生态系统

作者:翟志雯

指导教师:唐军


作品介绍:渔业特色海岛城市生态栖居问题作为本次毕设主题的研究重点。从全球视角来看,过度捕捞消耗渔业资源,海洋污染、风暴潮等问题加剧渔业损失,渔民失海问题严重,而不可持续的海岛城镇开发加剧海岛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次设计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为研究对象,以衢山镇四大渔业资源之一大黄鱼的生境恢复为切入点,通过栖居方式的调整改变、针对性的生态修复以及养殖生产产业的恢复,重塑衢山岛的生态韧性、促进渔业回归与大黄鱼渔业文化的延续,同时帮助改善大黄鱼的生境,使其种群数量回升,最终逐步构建新的海、产、城、鱼和谐的人世代生态系统。



10 |  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作者:贾璐菡

指导教师:江泓,张倩,雒建利, 高舒琦

作品介绍:选题场地位于南京市东部的栖霞山及其周边地区。从宏观区位来看,基地紧邻镇江,背靠仙林科教城,是南京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及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同城化示范片区。南北向的九乡河将基地分为两个差异显著的片区,东侧为栖霞山文旅科创片区,西侧则是重化工生产片区。在现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城市规划相关专题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这一特殊形势下对规划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重新思考,针对南京栖霞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殊问题,关注城市边缘地区功能织补、城市防灾减灾、城市韧性塑造、历史文脉资源再利用等问题,探索栖霞山及其周边地区未来发展的可能愿景与路径。



11 |  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千里江山卷


作者:李昊伦

指导教师:江泓

作品介绍:千里江山卷顺应自然基底,描绘江山格局,提出连势补形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滨江的江山生态走廊设计进行详细设计。文化苦旅卷因循历史脉络,承底蕴厚度,提出顺势流转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老沪宁线文化走廊进行详细设计。黄金水道卷把握时代转折,立发展骨架,提出因势赋能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两轴交汇的港池客厅片区进行详细设计,顺应整体城市设计的策略思想,成为展示汇聚的场所。新型社区卷从对疫情的思考出发,探索未来社区,升城市维度,提出借势升维的总体策略。选取江南水泥厂及周边片区从社区升级融合的角度进行详细设计。四卷逐层叠加,丰富要素在其中流转,最终绘就一幅完整的栖霞长卷。



12 |  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黄金水道卷




作者:陶梦烛

指导教师:江泓

作品介绍:千里江山卷顺应自然基底,描绘江山格局,提出连势补形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滨江的江山生态走廊设计进行详细设计。文化苦旅卷因循历史脉络,承底蕴厚度,提出顺势流转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老沪宁线文化走廊进行详细设计。黄金水道卷把握时代转折,立发展骨架,提出因势赋能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两轴交汇的港池客厅片区进行详细设计,顺应整体城市设计的策略思想,成为展示汇聚的场所。新型社区卷从对疫情的思考出发,探索未来社区,升城市维度,提出借势升维的总体策略。选取江南水泥厂及周边片区从社区升级融合的角度进行详细设计。四卷逐层叠加,丰富要素在其中流转,最终绘就一幅完整的栖霞长卷。



13 |  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黄金水道卷



作者:李艳妮

指导教师:江泓

作品介绍:千里江山卷顺应自然基底,描绘江山格局,提出连势补形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滨江的江山生态走廊设计进行详细设计。文化苦旅卷因循历史脉络,承底蕴厚度,提出顺势流转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老沪宁线文化走廊进行详细设计。黄金水道卷把握时代转折,立发展骨架,提出因势赋能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两轴交汇的港池客厅片区进行详细设计,顺应整体城市设计的策略思想,成为展示汇聚的场所。新型社区卷从对疫情的思考出发,探索未来社区,升城市维度,提出借势升维的总体策略。选取江南水泥厂及周边片区从社区升级融合的角度进行详细设计。 四卷逐层叠加,丰富要素在其中流转,最终绘就一幅完整的栖霞长卷。



14 |  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新型社区卷




作者:李曼雪

指导教师:江泓;雒建利;张倩;高舒琦


作品介绍:千里江山卷顺应自然基底,描绘江山格局,提出连势补形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滨江的江山生态走廊设计进行详细设计。文化苦旅卷因循历史脉络,承底蕴厚度,提出顺势流转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老沪宁线文化走廊进行详细设计。黄金水道卷把握时代转折,立发展骨架,提出因势赋能的总体策略。进一步选取两轴交汇的港池客厅片区进行详细设计,顺应整体城市设计的策略思想,成为展示汇聚的场所。新型社区卷从对疫情的思考出发,探索未来社区,升城市维度,提出借势升维的总体策略。选取江南水泥厂及周边片区从社区升级融合的角度进行详细设计。 四卷逐层叠加,丰富要素在其中流转,最终绘就一幅完整的栖霞长卷。



15 |  凝聚重“圆”






作者:李楚极

指导教师:朱雷


作品介绍:中大院改造是在未来学科壮大和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现在教学空间日趋紧张,在部分系所会迁离出去后,中大院内会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调整。本设计从中大院的现状分析调查入手,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案例,并研究了面向未来建筑学科的教研方式和相应的工作室教研空间组织模式。结合中大院的现状,在整体公共空间的改造基础上,结合既有建筑结构与空间的特质,对不同类型的教研空间(设计工作室)的整合和分化方式提出不同的模式,进行了运用和转化,是一个对中大院现教研空间进行优化的研究性设计。



16 |  中大院更新改造设计








作者:冉旭

指导教师:杨志疆;朱雷;朱渊



17 |  漂流公寓

作者:杜淦琰

指导教师:夏兵

作品介绍:本设计是一款基于“蓉漂”群体需求设计的可移动胶囊公寓,目的是免除蓉漂们常态漂泊中由于搬家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让漂泊的务工人员无论到哪里工作,家就在哪里。它可以发展为一个全国各地的连锁产业,具有装配式建筑快速建造、快速拆卸的优点,并且以线上社区app、线下实体公寓的方式运营,在方便管理的同时,给漂泊的务工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这个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面向的对象不止于蓉漂,不止于成都。



18 |  “五朵金花”的绽放与重生

——南京市江宁区朱门人家乡村振兴规划设计










作者:朱自洁

指导教师:张倩;王海卉

作品介绍:课题重点关注乡村发展和乡村旅游的热门议题,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江宁乡村的同质化竞争与潮汐式客流,以朱门人家为例,探索乡村的发展路径转变,并进行详细的空间设计。      研究与设计成果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理论与背景研究部分,从宏观视野探讨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与问题;二是朱门人家转型路径探索,针对主要发展问题提出可行策略;三是朱门人家详细空间设计,结合发展策略进行系统规划和空间节点设计。通过研究与设计的结合,为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9 |  高低织间·山水宿处











作者:王洪阳

指导教师:张彧;徐小东

作品介绍:本次毕设围绕着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的规划与改造展开,规划部分为小组合作完成,改造部分为个人独立完成。所做组团位于麻料村南端,背靠矮山,面向水田,一座座青瓦木构的吊脚楼沿山势而上,层层递进,错落有致 ...... 日野悠悠,曲径深深,穿行其中,似乎有一种阔别尘嚣的感动。高低、聚散、山水、人家,这带给了我设计的灵感 - 高低织间、山水宿处,以梳理村落枝叶般发散的空间形态为出发点,结合苗族织锦等民族文化,提取了点、线、面的空间形式,构建了一个交织的空间体系,形成了有收有放的空间序列。



20 |  宋式建筑的现代演绎

——汤山温泉度假酒店设计












作者:吴晓璇

指导教师:马进


作品介绍:我们的项目场地坐落于南京市著名的汤山温泉小镇片区,周边以温泉为首的一系列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设计地块内部具有滨水高差大,东北两面观景及水景具有特色叠水处理的三大特征。     

     项目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酒店案例研习与宋画研究,在对酒店功能组织有了清晰认知的基础上,也进一步从中选取了三个核心案例深入研习。基于上述内容的研习体悟,落成的方案旨在布局上通过庭院营造和体量上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度假酒店所要求的一系列复杂丰富的功能进行空间组织。旨在营造宋式禅意与幽静之美好,给来此的度假者泡汤之余,以身心双重放松与愉悦的享受。



21 |  城市复合岛


作者:吴宇坤

指导教师:陈洁萍、费移山

作品介绍:本设计选取了仙尧路地块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挖掘场地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城市设计的策略。场地被道路、铁路、高铁等线性基础设施所分割,城市空间被割裂为南北两个部分。为了实现城市连接,参考了景观都市主义中景观城市的概念,在场地中构建起兼具城市和公园功能的城市复合岛,通过多样化的功能在场地内聚集活力。而场地中还存在着噪音、交通、开发、生态四方面的问题,而设计中则通过四个系统的设计作为对其的回应。多种活动、交通方式、开发模式、生态措施相互复合,共同构成城市复合岛。



22 |  建成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扬州市湾头镇重点地段环境更新改造设计(研学中心部分)














作者:谢予宸

指导教师:李哲

作品介绍:课题体场地为扬州市湾头镇一处地段,课题要求从区域整体性出发,强调规划区与周边环境发展的协调性,通过梳理内部空间结构布局系统,构筑场地特色鲜明的整体空间形态。在设计中实现良好的保护和修复现有景观环境,使其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型、科教型、人性化的人文-自然复合型游憩空间,力求形成一个既有生态恢复、又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城市景观与文旅佳地,营造因地制宜的主题性游览园区。其中研学中心分区的场地原为邗江机械厂厂区和江扬船厂办公区,遗留大量工业厂房和设施,通过对场地的整体分析、整体策划和旧厂房的更新改造,将其改造为研学中心,供各年龄段学员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既传承传统文化,又结合现代新式游乐,打造一站式生态休闲度假与研学目的地,构建三位一体的深度体验模式,让学员在知行合一中提升自我。



23 |  生计划-四牌楼热能实验室改造


作者:刘淦

指导教师:张弦、张旭、周欣、金星

作品介绍:本次设计的范围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热能实验室及其周边场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历史悠久,其中拥有众多历史建筑,热能实验室即为其中之一。目前,热能实验室的建筑本体需要一定的保护与修缮。本次设计的目的即为对热能实验室进行修复与改造,使其能为校园内的师生更好地提供服务。设计概念为多维共生,最终希望实现建筑与场地、新与旧、室内与室外的共生,并且着重在建筑结构与建筑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以实现历史建筑的低损保护与高效更新。



24 |  青山银寨,活态新生

作者:王子成

指导教师:张彧;徐小东

作品介绍:此次设计对象为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在此次设计中,我们通过前期调研,相关规划解读,对场地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该村庄需要充分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资源,通过区域合作、设施改善、产业升级等手段提升村庄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水平,并实现对传统村落的的活态化保护,建设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文化独特、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针对传统苗族村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专题研究,包括生态、生活、生产三大板块,其中本作品主要针对生态部分展开,分析得到了传统苗族村寨的选址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提炼了其“山-水-田-林-村”的理想图景,并作为规划时的重要依据。在规划设计部分,依据专题研究得到的成果,不仅对村庄本身的空间结构、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划,还在多村落合作共建层面上进行了规划,实现了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方面深化合作,构建多村共建体系,以村寨群的形式强化发展优势。组团设计层面上,对传统苗族村寨的物质空间与历史文化要素进行了提取,并与场地特征相结合,塑造了传统与现代相协调的苗寨空间。



25 |  江南营造-西岭村汽摩俱乐部与茶园村文化礼堂设计

作者:张学荣

指导教师:葛明 唐斌

作品介绍:毕设课题场地是在浙江淳安县石石林镇的两个村子,一个是西岭村的汽摩俱乐部,一个是茶园村的文化礼堂。两个子课题分别针对不同的场地和乡村问题进行设计:汽摩俱乐部处于村头,场地东西向狭长,南北两侧资源异质(南侧为山林,北侧为越野赛道)。设计采用单元式布局,三个单元沿山谷一侧的登高线由北向南逐渐爬升,西侧连续坡屋顶加强三个单元南北的联系,使方案整体性更强;茶园村文化礼堂处于村东头小高地上,面水靠山,方案从文化性角度的思考将传统院落平面一进一进的布局结合山地进行剖面化处理,整个方案和山坡的方向一致,远眺水景的同时可以体验穿越礼堂上山体验山林野趣。



26 |  数字足迹支持下南京市历史城区景观游憩点的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作者:周梦筝

指导教师:周详

作品介绍:本文主要基于数字足迹的相关研究的理论背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平台,以南京市历史保护城区为基底,研究南京市历史城区内景观游憩点的网络结构,并对其保护发展提供依据。分析先爬取了携程网的景点和景点评论数据的到文本数据约360万字,并通过地理范围筛选出了117个景观游憩点,使用词频分析的手段,利用辐射模型构建了南京市历史城区内景观游憩点网络,主要分析研究了其个体网络特征和整体网络中心度,将南京市内的景观游憩点分层,将他们分类分成了中心点、次中心点、过渡点和边缘点,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11个聚类。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与地理空间信息耦合,通过图示的方式揭示其抽象结构特征与地理空间的联系。得出如下保护发展建议:1、考虑结合多主题多线索整合规划南京市内景观游憩空间。2、根据景观游憩场所本身的不同空间特征,即自然基底和城市环境的不同差异化规划景观游憩场所群体。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

详情请搜索

https://www.designverse.com.cn/competition/campusmasterexhibition/2020-nian-dong-nan-da-xue-jian-zhu-xue-yuan-you-xiu-bi-ye-she-ji-zuo-pin-zhan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0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020毕业展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2020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2020城市空间设计毕业展

康奈尔大学AAP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西部民族地区2020联合云毕业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建筑系2020年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2020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哈佛大学GSD设计学院2020年云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2020线上毕设作品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2020线上毕业展

南京林业大学2020艺术设计本科毕业展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0毕业展


2019

上海交大建筑设计系2019年毕业展

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2019年毕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本科毕业展

UCL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剑桥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SYD悉尼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室内设计2019毕业展
UNSW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AL伦敦艺术大学2019毕业展
利物浦大学建筑系2019毕业展
AA建筑联盟学院2019毕业展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9Archiprix毕业作品展
诺丁汉大学DABE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谢菲尔德大学SSoA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2019上半年建筑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筑系研究生2019毕业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9上半年展
东海大学景观系2019毕业展
库伯联盟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9研究生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景观艺术2019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GSAPP建筑系2019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9本科生毕业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春季2019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CUHK建筑系2019毕业展
UTS悉尼科技大学2019建筑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9毕业展
爱丁堡大学ECA建筑系2019毕业展
中国美院2019建筑艺术,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毕业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2019毕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2019毕业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