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不仅要看已抓谁,还须一直抓到没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2024的最后一天,给大家的跨年推荐!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1月1日
2023年11月8日
2023年11月9日
2023年11月9日
2023年11月10日
2023年11月10日
2023年11月11日
2023年11月12日
2023年11月12日
2023年11月13日
2023年11月13日
2023年11月14日
2023年11月14日
2023年11月15日
2023年11月15日
2023年11月16日
2023年11月16日
2023年11月17日
2023年11月17日
2023年11月18日
2023年11月18日
2023年11月19日
2023年11月22日
查看原文
其他
有钱最好
维舟
维舟的方舟
2023-10-29
“有钱最好。”
近些年来,不止一次听母亲这么说,乍一听,这和她早先教育我淡泊名利的说法可不一致,但她自有道理:“我翻来覆去,想得再清楚不过,你说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
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她也
不时
这么说
,
两人一拌嘴,她
就来一句:
“
我又不靠你
!
”父亲那时听了就笑,打趣说:
“你妈现在很硬气了,老说不靠我,有儿子。
”
但她也不靠儿子,当着我的面就说:“我也不怕你听了不舒服,你要是不赡养我,那我出钱找人还不行吗?这么多侄甥辈,总有个把乐意照顾的。再不行,
生老病死各种事,
不论是
家政服务
、
养老护理,
什么买不到?要还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那也活得差不多了——
只要有钱,死了请个哭丧的都能有。”
她向来就是这脾气,凡事不求人。只不过以前在乡下,“不求人”几乎不可能,尤其农忙时,总得找别人搭把手,要是没点根脚,一个人咬紧牙关都很难熬得过来。经历了这些,到老了
自己手头终于有点钱,可以不用委曲求全,也不向丈夫伸手,想买什么就买了,那种感觉简直太好了。
也是因此,她一直说,老人至少得留够自己养老的钱:“不然你钱都给了子女,等到有个三长两短,到头来还得求他们。儿女也是另一个人啊,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何况,从来都是父母给儿女心甘情愿,要让儿女出钱出力,那就久病床前无孝子了。这些最好各自心知肚明,一家人才好客客气气。”
乡下有句老话:“传儿女,无多少。”意思是说,不必为儿孙做牛做马攒家当,遗产一万不嫌少,一千万也不嫌多,没个准数。照母亲的说法,“自己收拾干净,别留一屁股债连累你们,也就是了,是多是少,你别嫌弃父母没本事就行了。”
话是这么说,其实她也花得很省,每个月一千元的养老金,光买点菜哪里花得完?何况自家还有种的,说起来她也有点不好意思:
“
穷惯了,就只会过苦日子,总不成天天买肉吃吧,那可别又吃出什么病来。”
以前回乡,我提议不如去镇上找家馆子吃,她总是不肯,“那成什么话?回来了还不在自家吃?得被人笑话死。”邻居秀英是直肠子,也在旁说:“都是母子之间,还分什么彼此,灶上烧啥就吃啥,干嘛还要去街上吃?”
前两年母亲学会了微信,初中老同学汉芳不时发点啥给她看,汉芳也寡居多年,同样只有一个儿子在上海,家徒四壁,也不收拾,倒是每天出去跳广场舞,逍遥自在,反正“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虽然母亲说起来总觉那样的人生哲学也有几分过了,但渐渐地也看开了三分。前一阵回乡,她忽然说:“今晚不做饭了,我们上镇去吃好不好?”
吃完了
散步回家,我问她怎么想通了,她笑笑说
:
“
以前想不开
,觉得浪费钱,后来一想,我省这个钱干嘛?
你们在上海
花天酒地
,我也看不见啊。
”
老家小镇
在旁人看来,我家在钱这方面有点奇怪:自打我大学毕业,就没向家里要过钱(除了买房时爸妈贴补了2万),反过来,也没给家里上交过工资,似乎从来就默认是两个独立的账户,各归各过活。
当然,每逢年关总要包几千元红包,她收下也笑:“我知道,儿子也就是给点零花钱,哄哄我开心,我也不会真的花。”但
从
五六年前起,她
就坚决不肯再要了
:
“
你早就还清了,我自己也不缺钱,就你一个儿子,这钱只是过过手,还要来干嘛?
”
她说我“还清”
,是指养育我花了多少钱。真的,从小就听她一遍遍地算给我听,有些数字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高中三年花了六千六,大学四年一万八,那是最大的两笔,加起来得有两万五。那会听完了,有时也不是滋味,很少见父母跟子女算这么清的,心想我赚了钱还你就是了;但现在想来,有个清楚的账目,可比还不完的恩情债好多了。
从小常听她说,村里很多人“只会抠小钱,大钱却都撒了”,因为她觉得太多人只会“瞎做”、“死做”,就是拼命挣那点小钱,到头来子女没培养好,下一代又重复上一代的老路,更糟的,甚至赚的还不够给他们败的,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心底里好像一直有本账,也因为自己习以为常,所以她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算不清楚。
十多年前,大姑家在河岸边开了个石灰厂,租用了我们三家的地皮,当时说了每年付地租,也就几百块钱,年年按比例递增。去年,有两家去收租,但连租金多少也说不上来,大姑说“都给过你们了”,也想不起来给过没有,不知如何应对,来找我妈商量。我妈三两下就算清了,至于租金给没给过,“这不是很简单吗?给过你总有个收条吧?拿出来就是了。怎么会当场愣住没话讲,也真是奇了。”
她这样的个性,自然不讨人喜欢,太锋利,总被人说“自以为聪明”(而她毫不客气地觉得“是他们太笨”),有时也难免得罪人。那笔地租,后来大姑当然还是给了,但看到两家去而复返,肯定知道有人教了,乡下这么个小地方,没可能猜不到是谁。
很多老人辛苦一辈子,但那点血汗钱却留不住,手指缝里又漏掉了,谁都知道
老人的钱好骗——不是这个骗,就是那个骗。
村里有一家,理财扔进去七八十万,血本无归,老夫妻俩闹得不得安宁。
我大伯母也不知听信了什么说法,前两年花三万五买了一张水床,说是睡眠好能包治百病,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可能只有她自己清楚,但包括她两个儿子在内,村里人是都觉得她被骗了。
村里也有人拉着母亲去听课,去了就送米送面送鸡蛋,各种小物件。母亲有一次推却不了,也勉强去观摩了下,去完就再也不想去了,“这些促销活动,都是贪小便宜,我一律不信。你就想:办活动的能亏本吗?亏本它还怎么办下去?”
听说还真有人每月四五千地买保健品,疗效如何不知道,心理安慰倒是直击老人心灵:吃了就能好,不给子女添累赘。哪怕子女苦口婆心翻出新闻,淀粉掺降压药骗人的、填补空巢老人心灵扮儿女的,诸如此类的骗局很多,但就是油盐不进。听说还有老人明知对方骗钱,但难得骗子平日里能装扮孝子贤孙,心甘情愿花点钱来帮他们完成指标。
说到这些,母亲也感叹:“你爸活着的时候就常说:‘别看骗子坏,他们可都是聪明人。’你想,他们又没用强,要能从你这儿骗到钱,可不得懂你的心理才行?说起来老人也很可怜,就花钱买点心理安慰,只不过我可不想花这冤枉钱。”
有钱是好,但唯独买不来天伦之乐。乡下多少老人哪怕每次尽其所能地供给儿孙辈,还是很少见到他们回乡来。
很多孩子虽然从小在乡下由老人带大,但到十岁左右,渐渐地就不爱回来了,不为什么,大孩子都喜欢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乡下太无聊了。偶尔回来一趟,吃顿饭就走,也不过就是哄哄你开心。
有一次聊起,我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儿孙要是为了红包才回来,那也不是真心。”母亲不以为然:“你觉得买来的没有亲情,都是假的?我觉得亲情才是假的,有时只是儿女做一出戏给你看。”
照她看来,老人得想清楚:“
关键是老人之间要有圈子、共同语言,非要儿孙绕膝才开心,那也勉强不来,搞到最后,他们就只能骗你。”
村里兰芬的女儿在上海,平素里家务都交给老公,但
西安的公婆有时
过来住几天,他俩就立马切换角色,里里外外都由她扮演贤惠的好媳妇,唱一出双簧,与其让他们看到无情的现实,不如让他们心满意足地离开,反正那也没几天。
说到这,我寻思:“他们这样做戏,老人
不定也心知肚明吧?这叫‘
蜘蛛碰蜘蛛,只作不得知’。”母亲哼了一声:“
谁像你这么老实,做戏都不肯,这才伤老人的心呢。”
乡土散文系列:
(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跳转阅读)
《
乡土散文系列
》
《
老喜丧
》
《
做寿
》
《
大姨
》
《
姑嫂
》
《
继父
》
《
私情
》
《
远亲不如近邻
》
《
寿则多辱
》
《
独自过活
》
《
谁把你当人看
》
《
怨憎会
》
《
现世报
》
《
不会享受的人
》
《
表弟的婚礼
》
《
不拼命没活路
》
《
活给别人看
》
《
亲情与人情
》
《
活明白
》
《
回乡记
》
《
上海的黄昏
》
《
我住长江尾
》
《
捞鱼摸虾
》
《
三日谈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