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病苦入道论

请​点击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关注 萨度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昔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心明。

(生命·健康·命运)共 同 体



南怀瑾老师:气短命就短,气长命就长,自己的呼吸能到这里就不得了了


一个真到达静定境界的人,鼻子呼吸没有了,不是完全停止,其实还在很轻微的进出。要做一个实际的实验的话,过去中国人用灯草,灯草很轻的,或用头发、鸡毛放在鼻下,没有被吹动,才是真到这程度。实际上还是有呼吸的,只是非常微细。这个在中国的天台宗,叫“止息”。“止”的境界,也是“息”的境界。这样一来,你自然地感觉到有下沉的作用,充满了。慢慢地,到最充满以后,就不需要鼻子、也不需要肺部了。这种原来呼吸的进出的感觉,落到下腹,到男人生殖器的顶点,女性则到达阴道口,都在呼吸了。

中国道家的庄子有两句名言是事实:“众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脚部,气沉下去。气这样一沉下去,并没有说完全断了,很久会来一下呼吸。那么像牙齿、这个骨头这里,当然气都充满了,这两边都绷紧了以后,气自然冲到顶,使脑下垂体的荷尔蒙下来,口水就愈来愈多。最后一种最好的口水排下来,是甜的,但不是白糖那种甜,这种特别清凉,你让它自然吞下去,慢慢下去之后,你的皮肤、身体整个都会改变的。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

------------


佛叫你从脚底起观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你从脚底一观,或者做太阳的日轮观,作明点在脚底观,作白骨在脚底观,有高血压的,血压就降下来了,血就平和了,气就归元。气一归元,所谓庄子说的“常人呼吸以喉”,普通人的呼吸只到喉咙,“至人呼吸以踵”,有道的人气一直到脚底心、到脚趾头,那就寿命长了。所以,这个观法一定要从脚趾来观起。同时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最下面,所以要了先了地狱道,一节一节上来,这是理论上的。


那么《禅秘要法》全部的方法里面,到后来佛也说了,修持到某一步工夫的时候,不从脚底观了,换一下从头顶上观。从头顶上观下来也就是密宗后来特有的灌顶法,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修长寿法。老年人身体不好了,可以从上面修下来,是这个道理。


《禅密要法讲座》

------------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就是道家所说的,夜睡无梦,睡了就睡了,醒来就醒来。“其觉无忧”,醒来也不做梦。我们一般人睡觉,睡着仍在思想的时候,眼睛因为闭着,就形成一个境界,我们叫它是梦。现在白天是张着眼睛在做梦,我们以为眼睛张开就是醒,其实也在做梦,是有悲欢喜乐的白日梦;夜里的梦也有悲欢喜乐。但是真人“其寝不梦”,他不做梦;换句话说,其醒也无梦,白日也不做梦,就是那么坦然,所以“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吃东西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吃一点饱了就算了,没有什么叫做咸甜苦辣,好吃不好吃;因为饮食的欲念没有了,解脱了。这个食的欲念很严重喔!食欲还存在的话,气脉是不会通的。


“其息深深”,一呼一吸的中间,好像停了一样,叫做息。学佛的人修止观修到息,不是靠鼻子的呼吸,鼻子一来一往是呼吸,一呼一吸中间那一段是息。普通人息很短,得道有定力的人长一点,好像没有呼吸,停止呼吸了,那个是真息,是呼吸功能最初的能,所以他的息深深。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深到丹田;一般人叫你守小肚下面的丹田,那是装大小便的肠子,你守它干什么!搞久了以后,不是大便秘结,就是血崩,道也不是在小肚子上!这个“其息深深”,是深到无底,不是在身体上搞的;当然身体有感觉,就是呼吸自然到达足底心,到达足趾头。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天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


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地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

*****


“而机发于踵”。在这一句中的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修气脉。普通我们修道学佛的,现在很流行注重修气脉;气是气,但是要注意,不是修鼻子呼吸的气;鼻子呼吸的气是气的最初步。因为这个气没有什么可修的,大家拼命练气功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气是往来的,是生灭的,一下进来,一下出去。吸进来尽力地把它控制不呼出去,呼出去了又要停住不吸进来,那样也不过多停留一点点时间而已!你工夫再高,停留时间再久,它仍然是一来一去。


所以,认为呼吸之气就是生命的气,完全错了。因为这个气,有生有灭,有来有往,所以修息修气,就是一生一灭。其间那个生灭的本能,那个作用才叫做气。原理上是如此,也是事实,大家自己去体会。所以机发于踵所指的这个气,就是我们讲气脉的气。

至于修脉呢,比气又更进一步了。脉不是血管,也离不开每一个微血管的神经,那是它的初步。真正的脉还不是微血管神经,而是我们生命同宇宙之间的交流、交通的,看不到,是无形无象的,可是有这么一个作用;只有拿自己本身做试验,修养工夫到达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所以修气修脉,修成功了,就是庄子所讲的这个机了,机关这个机,就有把握了。“而机发于踵”,气脉,都是从脚底心发动的;这一点我们常常强调,非常重要。所以《庄子》内七篇之中,在《齐物论》、《逍遥游》也都说过;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肺部,或在喉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呼吸往来,所以普通人活到若干时间一定会死的。


但是至人,得道的人之息,每一呼吸都到达脚底心,这个就是机发于踵。所以我们这个脚后跟、脚底心非常重要。尤其是脚底心,古人讲的至理名言:“精从足底生”这个精,不是指精虫卵脏那个精,而是精神的精,就是生命的本来。精从足底生,是精神的生命,所以说机发于踵。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真的“息长”,就是庄子说的一句话“众人之息以喉”,是真的哦!普通人到肺部为止;“真人之息以踵”,到脚底心。就是自己晓得那个境界,气进来,不是到丹田、肚子,是由小腹这里,一直通过两腿到达脚底心,这才是知道“息长”。那么,你说这个是进来那个“息”吗?不一定,就是有这个功能,看到了。所以,你们屁股上的环跳穴到两条大腿,到脚底心,气都没有到,如果你说是息长,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吗?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东方出版社)

-------------

工夫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不需要男女之事,不需要吃饭、睡觉了,都是真的。所以真修到安那般那,也自然到达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讲到知息长短,至于我们刚才讲的,站在水池边丢一块石头下去,沉到底时水泡冒上来,这个息是长还是短呢?或是更深长?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一直到脚底心。如果没有动,就不冒水泡了。最后你坐在这里,这个身体如庄子的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是孟子的话“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跟天地虚空合一了,那才到了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的阶段。

*****


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记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底心。我老实告诉你一个经验,像我呼吸,没有感觉到身体有呼吸,但四肢脚心脚趾头气都到了。你气长命就长嘛,气短命短了。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老师:很多病都是身体里的气打结造成的,生命的元气越来越耗损



正文: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呼吸。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的。我们粗的呼吸叫做喘,喘气;比粗的呼吸缓慢的,叫做呼吸的气;比呼吸的气缓慢的,自己也听不见,感觉不到,好像鼻子也不呼吸了,那个叫做息;都属于风大的范围。风、喘、气、息,次序是这样的,搞清楚了吧!
真正的佛法,关于风、喘、气、息,只是对现有生命来讲的。这几部分非常重要哦!这是关系我们生命的存在。果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修行叫你们先注意这个那么在佛学里头,这方面有个名称,叫做“长养气”,现有生命的气,是这个情况,这还不是生命本有的气。




一个胎儿,在娘胎里没有牙齿,鼻子没有呼吸,只有脐带跟母亲的身体连着,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医学研究,母亲把饮食经过消化吸收后,变成另外一种营养,通过脐带送到胎儿身体里来。那种营养,长成胎儿的细胞、肌肉、骨头,成为整个的身体,这其中的变化一时也讲不完。胎儿成长,七天一个明显变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婴儿出生。每个七天,生出身体哪一部分,长哪一部分神经,很详细的。这个胎儿的成长是个大的科学,要整合现代的医学、脑科学讲。胎儿通过母亲的脐带得到营养,但是生命的成长,主要是“气”。“气”对胎儿来讲不是呼吸哦!释迦牟尼当年在印度用梵文讲的,但是后来印度没有保存,都在中国译的佛经里。这个“气”,刚才我们讲的呼吸的气,叫做“长养气”。但胎儿这个“气”,就不叫“长养气”,而叫“报气”,也叫“报身气”,是果报来的。中国道家把这个叫做“元气”,这个就不是呼吸的气了;胎儿在母胎还没有呼吸。
经过三十八个七天,最后一个气,使胎儿倒转,就出胎了。医生剪断了脐带,挖出了嘴里的血块,外面的气从婴儿的鼻子进去了,婴儿“哇”的一声,呼出了生命的报气,鼻子吸进了气,就是“长养气”呼吸开始。这个长养气进来、出去,进来、出去,没有了,呼吸一停止,人就死亡了。所以我们讲这个气,风、喘、气、息,是存在于现有生命活着的这个阶段。




从婴儿脐带一剪断开始,这个长气随时随地在用了,叫呼吸。吸进氧气,到身体内变二氧化碳,身体不需要二氧化碳,必须要排出来,所以要呼出去,一呼一吸,永远在那里这样呼吸。
现在你打坐修道,呼吸即使到最细,完全止息了,仍然是在长养气中搞,还没有认得胎儿时那个生命本身的元气。所以要先了解风、喘、气、息,乃至不呼不吸,完全到止息,几乎恢复到胎儿时的那个情况,你才认识到真正生命需要的那个原来的元气。要认识了生命里那个本元之气,才开始叫做真正修禅定做工夫;才能控制这个生命,才能转变生命。
这样就产生了印度的瑜珈,被密宗吸收了,变成密宗这些法门,变成修禅定的一些方法。瑜珈,密宗,禅定,这些都吸收了这个元气的道理,才讲气脉问题,就是气跟脉的关系。脉是身体上生理的变化。
这几年你们打坐,都很有进步,很有修养。但仍在长养气中后天的一呼一吸上面做工夫。虽然已经有一点效果了,还不是究竟。气必须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由病痛、障碍,才能恢复到绝对的健康。等于恢复到婴儿刚出娘胎时那样柔软,那样健康了,这时开始修禅定,才能进一步认识生命。在认识生命以后,才进入到后面还有的那个能量,那个能量姑且叫气,在佛学里叫做“种子气”,相似于现在量子物理学所讲的那个最后最后的东西,要到这一步很难了。
佛说,人全身的气脉大概有十万八千条。比如一块牛排,一条一条肌束纤维,就是一条脉。所以,人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条脉,你就有个概念了。种子气的气是空的,通量子物理学。种子气是心物一元的,是念力,也是心力。*****

佛教人修安那般那,刚才我讲过的,禅宗与密宗修定,都是用这个基本方法。但是呢,基本方法到现在为止,据我所知,不管修禅修密,真了解的,真达到的人没有,因为第一步认识都不清楚。
道家后来发展,有一个咒语,是佛教进来以后,仿照佛教很多的形式而成的,当时佛道两个文化对抗,后来道教有个很伟大的基本咒叫金光咒,开头有两句话讲这个就很清楚:“天地玄宗”,整个天地是很微妙的。“万气根本”,这个气,安那般那呼吸,有万种不同的气,它的现象有一万种;万种是讲大概的数字。譬如现在科学来讲,氧气、碳气,等等。“天地玄宗,万气根本”,引用这两句话,先作一个基本的了解。
所以万物都有气,各个不同,其实气就是生命能。譬如有相当修持的人,譬如有两个人,如果旁边的人有病,放射的病气味道不同,们早就感觉,坐在旁边很难受。万物都放射气,所以她常常说,老师,你赶快抽烟吧!我就知道某一个人有病,在我前面,她让我用抽烟抵住。我说,不要怕,我已经习惯了,都把它变化了。
佛告诉你,修安那般那首先要有个认识,生命的气,大原则分三种:“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第一种,长养气,这是中文的翻译,就是使人活着、成长,就像植物的肥料,动物的饮食一样,保养你,使你身体有生命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四个字,就是安那般那;死亡的细胞从毛孔排出去了,新的细胞生长,其实就是安那般那这属于长气。我们的一呼一吸,就属于长养气,成长、保养,“长养”两个字,就是这个意义。所以大家看了中文,以为就懂了,其实没懂。



关于长养气,这个内容详细讲很多啊!是个大科学。长养气里头又分四层:风,喘,气,息。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呼吸了。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喘,譬如我们的呼吸,一般呼吸叫“喘”,喘气的喘。有一种呼吸道不好的病叫哮喘病,一般普通人,身体都不够健康,也有轻度的哮喘病,呼吸只到喉咙,到肺的这个表层为止。呼吸有声音的,尤其睡眠的时候,静下来听得很清楚;感冒鼻塞时,那个声音更粗了,这属于喘。喘是外风和身体内部的风,互相矛盾阻碍,互相争斗,为了打通气的管道而发生的。所以一般呼吸,是由鼻腔呼吸;鼻腔这里头很多的脉,等于现在讲神经,很细很细,有几百种脉。修到能在某一个部位呼吸,那就不是用鼻腔,只靠这个部位呼吸。你拿一个骷髅来看,鼻子这里有个洞,三角形的,这个边上的呼吸。这是大概讲,还不详细给你们讲,你们还不到那个程度。
所以人年纪越大,气越短,到死亡的时候,这个气只到喉结这里,这个喉结骨头锁住的,最后,越老越紧缩,完全一缩就断气,“呃”一声,就死了,长养气没有了。这个喉结尤其要很注意,这个地方同女性的下部耻骨一样。女性生孩子,骨盆扩大,骶尾关节后移,耻骨间的纤维软骨拉开(有些认知不同),所以很痛,孩子出生一个月后慢慢再复原。所以长养气,你用功到了,喉结打开,对寿命也有控制的作用了。
以要修气,否则年纪大了,喝一口水都呛到,会死的,因为喉结越缩越紧。所以喉结要打开才行,当工夫到了,这里会打开,然后呼吸在脑了,工夫是到了,最后是脑顶打开,这是讲工夫到了的时候。一般人容易衰老,坐在那里会低着头睡觉,头脑昏昏,以为没有睡,其实都睡了,因为脑的氧气不够了,刚才我们那个大爷就打哈欠了,脑袋氧气不够了。

这是讲长养气的阶段,喘属于风大的作用。长养气是生命的功能,同地球的大气层连带的。所以,假使超过高空,在大气层之外,这个气就变化了,那个是真空,所以航天员要受训练的。假使不带氧气到太空,超过大气层外面,只有得了四禅定的人,也许没有关系,也许哦!因为不需要长养气呼吸安那般那了。
长养气,第三步是“气”。气的阶段不喘了,譬如修定的人,静坐坐得好,好像感觉鼻子没有呼吸,或很慢很轻微来往,这个属于气了。所以修持方面讲的气,不是现在美国翻译的那个。当年在美国,我说这个“气”翻不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不是普通空气的气了。中国古代是这个“炁”,“无”字下面四点,无火之谓炁,好像没有作用,可是还有往来,很久很慢,偶然有一下往来的作用,似乎没有感受,没有风、没有喘,那个叫做气了。这是拿人来讲的。



再进一步,就是“息”,什么是息,你认不清楚是应该的。这个息,接着刚才说,是很微细的进出往来,气都没有,身体内部的障碍统统没有,没有痛苦难受,酸痛胀麻痒等等感受一点都没有,完全宁静,好像一点呼吸都没有,而是遍满全身。然后感觉每个细胞乃至九窍,头上七窍,加上大小便二窍,全身每个细胞,自然都是往来充满了,好像跟大气,虚空相通了,那个就是“息”的境界。这个我从来没有讲过,因为众生愚昧都不懂。
讲到这里,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这帮助吗?这是个问题,其实从开始修持,最好懂医药。学佛的,学神仙丹道的道家,是注重药物帮助的,这一种帮助叫助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靠内在的修持但是懂药很难,所以道家修神仙的炼丹,就是这样来的。这样简单答复她提出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懂药懂医,所以菩萨要学明,要懂医道,她问的问题很对。用药的道理,是打通你身体内部的障碍。其实普通佛学告诉你,有七万到十万条脉管,是微细的气脉所走的路,一有障碍,内部就有病了,只不过,人不觉得自己有了病用药是一种助缘,帮助减轻你的病痛,打通一点气脉。




但是,修禅宗同有一些密宗(不是黄教达赖这一派)完全靠心力自己把它转化了,像白教噶举派走禅的路线,就是靠自力,但心力要非常坚强!念头随时能够空掉的,气脉自然可以转变,这一步工夫是非常非常难!所以讲,念咒子,学密宗的这些,都是初步打通气脉的一种方便法门,只是借用的,一种变相而已。
现在简单地讲到这里,属于第一个长气,第二个,就更难懂了。进一步就是你问到“”的问题了,叫做“报身气”,或者“报气”、“业报气”,由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长养仍是外层的,内层的叫做报身气。报是业报,是生命的根本,就是某个时候,男人的精虫跟女人的卵脏碰在一起,我们这个灵魂被这一股业报气裹进去,很快,快速得不能形容,哈啦哈啦都来不及,已经搅进去了。像搅牛奶一样,三缘和合变成一个生命。这个精虫卵脏灵魂一搅进去以后,七秒钟,不,还要快,快速变化,七个数字一个变化,七天一个大变化。

胎儿在娘胎里头,三十八个七天,九个多月,这个时候没有呼吸,靠脐带跟母亲的身体连到一起,嘴巴鼻子都不动的。可是,从他的脐带把母亲的营养吸进来,包括这个生命的气,吸进来充满,所以嘴里有很多脏东西。这种叫业报的气,没有鼻子呼吸作用,只有这个生命功能,自然使胎儿成长了。

佛经粗浅地告诉你,变成胎儿以后,每七天一个大的变化,哪一条经脉,哪一块骨头,哪个细胞,七天一个变化,每个七天的气,名称都不同,所以是“万气根本”。这还不是详细讲,实际上七秒钟七分钟,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生命都在变化中,都在安那般那,这个气就是这样。这个属于业报之气。
我们由长养气,讲到息,大家还记得吗?息”的境界真的到达了,全身息是充满的,不是发胀,身体整个变轻灵,也就无痛无病,这时才懂得那个报身气,才懂得自己在胎儿时,那个不呼不吸、自然有呼吸作用来往的功能。当然这个时候重点在下部了,下部跟脑连起来。现在只跟你们讲到这里,将来你们工夫到了,再来问。
这个你要注意啊!内部的那个“报气”要开始打通的时候,会有反气的。譬如婴儿吃了奶,要在孩子背上轻轻拍一拍,把他顺下去,那个婴儿打个嗝,就下去了,不然奶还在上面,一定要下去才行。这等于一个什么道理呢?像丢一块石头到水塘,那个石头一到底,咚……这个气就冒上来,有水泡冒上来。所以婴儿吃奶那个道理,就是这个奶下去了,咕……气就冒上来,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有时候静坐,在修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打起嗝来,就是证明你食道到胃这一节,经常是不干净、不通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很健康的人,这一节都是不干净的。食物和外气下去以后,引动内气就反上来,这个作用要认识清楚,这是补充前面一点。



所以,有修持的人,听到人家出气,他就知道病在哪里,有的是胃有病;有的是消化不良;有的是横膈膜出了问题,胰脏出了问题……,所以每一个打嗝都不同。外气安那般那没有调整好,人衰老了,肚子就大起来。尤其你们美国人、欧洲人,我们中国人对你们一个高雅的外号,叫“老外”,你们老外一个一个中年以后,肚子越来越大,下元气、生命报气越来越没有了,肠胃肥肿了,横膈膜以下,胰脏以下的气,就是原来的业报气已经快用完,只剩后天的一点空气在用,所以肚子就大,肠胃就不对,胰脏也出毛病了。

所以从这一方面讲,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譬如癌症,肝癌、肠癌,一切的癌症,不是另外有个东西,而是他原来的气结起来,打结了。所以中文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形容,当听到一件事情,很刺激自己,文学上常常形容四个字:“为之气结”,呼吸停掉,气在那里打结。这个气慢慢在肝啊、心啊那里打结了,慢慢变成瘤啊,变成癌了,于是其它的细胞就死亡,气不通了。人体的自律神经系统,如果失调,两只手发抖,拿不动东西;还有些“中风”,半边风瘫,那都是气结在那里走不通。

这种做工夫,都还是初步的,你要是真要专修实证,要证道,是要万事不管,初步的要两三年。道家有个数字很准确的,“百日筑基”,停止了男女关系,包括遗精、手淫一切都没有了,要一百天打基础,跟呼吸配合。然后“十月怀胎”,就是十个月,由息到达认得那个业报之气了。之后“三年哺乳”,保养,对外界一切都脱离关系,等于胎儿生出来后,还要喂奶三年,把自己的定力工夫修养增大。然后,“九年面壁”,学达摩祖师那样,九年都在定中。



这样,就变成超越世间的圣人境界,就叫做神仙。我们算算账要多少年?十三年就成神仙了。我常笑,大家六岁起读书,读了十六年不过大学毕业,然后一个月只赚三千两千;而只要十二三年就成个神仙多好!可是大家不干。不过,不要认为成神仙简单,一般人要走出第一步,是一万个人修,有五千对都做不到。
百是筑基,当然男女关系改变是第一要点,其它外务,什么为名为利一切事务都没有了,这个大家就做不到。所以这些出家的喇嘛也好、和尚也好、道士也好,什么闭关!哼!我笑他们是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家欺,做不到的。为什么男女关系那么重要呢?很重要!这才是第一步。不过你们都修成功了,都修到了婴儿出窍,都有好几个孩子了(众笑)。在家来修的话,那就不是这样修了,所以那叫做“大乘行”!非常非常难!心念、道德、行为,一切念头,随时能够空。

现在回转来讲报身气,在胎儿时没有普通呼吸,那个气比还严重,那个叫报身气。胎儿在胎里都是靠脐带这里呼吸,道家叫胎息。脐带一剪断,报气没有了,开始了后天的安那般那。所以婴儿一开口啊……叫“安”,先出气;啊……一瞬间,外面的空气从鼻子进来了,所以先“安那”出气,后“那”,外面空气吸进来了,才开始后天鼻子呼吸,这个叫长养气,原来那个叫报气,这样交代清楚了吧!(有经典说法不同)

一出娘胎的时候,开始用长养气了,那报身气还留在身上吗?婴儿开始后天的安那般那时,报身气还存在有作用,要到什么时候报身气才停了呢?差不多七个月到一年,所以婴儿周岁很重要。你看,婴儿躺在那里,鼻子这里有微微的呼吸,他肚脐眼这里也在动。真做工夫,修禅定,修到鼻子呼吸停止,肚脐这里的内部呼吸起来,这个道家叫“胎息”。



这里头还有个问题,从报身气到长养气变化的同时,婴儿的第六意识——思想、分别心,慢慢成长了,报身气就减少。所以思想执著越大,后天的感受,觉受越厉害,直到报身气完全停止,就交给长养气了。有关心物两方面,思想越多,生命本来的功能损失越多,要禅定才可以修回去。所以一定要修“息”,到达了以后回转来,念头完全清净了,恢复原来报身气,才慢慢有一点进入禅定的可能了。
长养气,报身气,大致讲了一下,第三种叫“根本气”,也叫“种子气”,就是这个精虫跟卵子结合的时候,一个男人排出好几亿个精虫,所以一个生命是许多亿的精子竞争赛跑,跑到前面,碰到那个卵,一吸进去,加上那个念头的动力,好像磁铁吸住了,这三种结合,叫“三缘和合”,成为这个生命。光是精虫跟卵子搞在一起,不能成一个生命,就是有生无命,一定要灵魂(中阴身)加入,三缘和合,搅得很快。使灵魂加入的那个动力,就叫根本气。这个很难懂了,要到最深的禅定,自己才看得清楚。

讲到这里,刚才有人问:这股力量就是佛学五阴里行阴的作用吧?没有错,“行”,这个动力,这是根本气,这个气最难懂了,就是入胎的时候这股动力,精虫、卵子、中阴入胎一搅,由那个动力来的,这是“行阴”。例如一个胎儿,以人的生命来讲,从唯心方面来说,一念无明就入胎。所谓一念无明,是中文的讲法,无明是假定的一个符号,一个名词。无明就是莫名其妙,自己搞不清楚,糊里糊涂那个状态。一念无明,接着一股力量就转动了,这股转动的力量属于行阴,就是刚才讲安那般那时,那个生命的动力,就入胎变成另一个生命了



有个比方,你们在座的都结过婚的,同我一样,都有过男女关系。你看男女到了最高潮、最快感那一刹那,也是最空灵的,好像后天的呼吸都没有了,就是那股力量,那就是根本气了;那一刹那,你就体会到“行阴”的力量了。这么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按:有经典数字不同),是很快的。所以男女贪图那个性的高潮快感,其实一刹那都没有,大家拼命在那里转。
再比方,像我们一个念头、思想还没有的时候,第一念动,那一念是带气的,那个是根本气了,不是没有作用的,这很难懂了。换句话说,勉强比方,当你睡觉睡得很熟,醒来第一念知道自己醒了,那一下,那一念是带这个根本气的。所以,心物一元在这里去体会。由此可知,思想情绪越多,气越乱。
讲到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道理要了解,现在只拿人的生命给你说明这三种气。其实任何一个物质的元素,佛学归纳是五大类:地、水、火、风、空,任何一种元素一动,那个功能也是“气”的作用。
摘编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老师:这是我们在病苦中最需要的东西,你可不要把这个当笑话听了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什么是生病的根本?是攀缘,就是我们的思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上来。我们的心一天到晚在攀缘,要想求财、要求子,要这要那。《西游记》中用猴子来代表这攀缘心,猴子不抓东西不舒服。因为有攀缘所以就有病,求东西求不到就有痛苦,就生病,是病的根本。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大攀缘是三界,我们普通在欲界中攀缘,要名,要利,要好看,一切都要。昨天有位同学来这里,他在为佛教做事业,做得很痛苦,又没有帮手。我问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停下来?他说怕人家笑。我说学佛的人,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风吹不动,你管人家笑不笑?要做的时候也不要人赞叹,直道而行。这就是在欲界攀缘,好名、好胜、好强。贪图清净是在色界攀缘。连清净都不想,逃避了一切的一切,就跑到了无色界去了,还是在三界中攀缘。攀缘心不断,病不能去,生死也不能了。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怎么断攀缘?一切无所求,没有要求,只有布施出来就算了,不想要求回报,身体和生命尽量布施完了。“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你们要真实做到,不要嘴里光念,连吃这一颗米都有因果的。至少要把这两句话进到心里去,能做到了,起而行之就是菩萨行。


我常讲,学佛的人决不能起攀缘心,例如看到人时心想,也许这人用得着的,也许这人可以帮自己忙的,这都是攀缘心,要无条件的布施出去。好像到过年时,有些同学想来供养我,名字也不写,红包往我桌上一放,我看了火就大,不可以这么做!当然我很感谢你的诚心,但是我不需要,我要的是你能真的去学佛,真的行菩萨道,乃至把这点钱去社会上做些有意义的事都好。我不是不要钱,我是最要钱的人,我要做很多的事,没有钱怎么做?我宁可上课收费,出卖知识而不弘法。但是如果家境不好又有心学的人,不但不收一毛钱,还要帮他。但是对有悭吝心的人,我非要他拿钱出来不可,即使勉强他,他不高兴我也要做,这是为了使他养成布施的习惯。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大智度论》上龙树菩萨告诉你,菩萨的打坐叫“宴坐”,是“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于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你们要学禅,打坐就要做到这样才成功。也就是离内外二见。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维摩居士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这个心调伏了,就可以断除老病死苦,这就是菩萨得的菩提大道,大彻大悟。如果不是这样,你修了一辈子也白修的,永远不会智慧成就,永远也不会有利益。就好像与冤家敌人战斗,要一拳把他打下去就成功了。你修行所得的智慧就是你的勇力,若你没有智慧,又不懂法门,修了半天只是盲修瞎搞。敌人战不胜,攀缘妄想烦恼都断不了,还修行个什么?你永远是失败者,永远是个可怜人,上要诸佛菩萨可怜你,下要一切众生可怜你。所以必须修行调伏这个心,断除老病死,就是所谓菩萨修行治病。

*****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这一段就是教你要观想什么,参什么,这是学佛的人,在病苦中最需要的东西。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位老朋友,这一位你们都认识的,他修行打坐有四五十年了,平常功夫很好,他的师父还是有神通的。这朋友佛经道理都懂,结果风瘫了,现在躺在医院话都不能讲。我进去把他手一抓,就问:“怎么样,好点了没?”他那时眼泪就掉下来,想讲但讲不出话来。我告诉他,“不要讲话了,你学佛那么多年,到这个时候还放不下这个身子!你要走就快走!要活就拿出勇气活着!空掉这个身体的观念就会好的。”我接着说,“我懂你的想法,理论你都懂,功夫也用了几十年,到现在你觉得为什么会这么苦,功夫岂不是白用了?都在后悔中。”最后我告诉他,“是了喔!过两天就好了!”再接着告诉他,“万一要走,从这里走!”探病却叫人家快走,大概也只有我这种人。上一次看一个心脏重病的朋友也是如此,我告诉他,你早点走吧!我也许还活个几十年,你再来我还可以抱你,还来得及,何必留恋这个烂身体呢?
 

但是,这些学佛修持几十年的人,到了最后还是舍不得这个老朽不堪的身体。他如果要活下去也可以,把这个身体空掉,观身无常,观空。病就病嘛!病你的嘛!病就是魔,那个魔到结果是什么?横竖是死嘛!你这样观,反而好得快。如果你忧心忡忡,这个那个的,你就病得越来越重,中了魔的诡计了。
 
学佛要真看开,不是空话,你们年轻人几十年以后就知道了。学了一辈子佛,如果临死之际用不上,你何必学佛修道呢?就算冒充也要痛快一点嘛!刚才讲的那位风瘫的朋友,我虽然告诉他没事了,可当时一点把握都没有的,生死无常,你只好看得开了。你可不要把这个当笑话听了,真佛法就是要你提得起放得下,真看开了,这一下就过去了。有什么难?
 
维摩居士告诉你:病从哪里来的?都从前世种子生现行,业力果报带来的。比如前生懒惰,这一生就给你胖一点,多拖累你一下。这不是理论啊!都是真的。都是“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肉体上的病还没什么严重,最严重是心理的病。比如感冒了头痛,你心里觉得好像越来越痛,那就真不得了啦!了解了这个心理,就解脱了,知道都是一念来的,这一念是虚的,是自己欺骗自己,是“无有实法”的,都不真实的。现在用力掐你的腿一下,觉得痛吗?你那个能知道自己痛的,是不会痛的,不要被骗了。你将来生了病,就用这个办法对治,你懂了就解脱了。痛、苦是没有实法的。像我昨天只睡了两个半钟头,我现在头是晕的,可是到了这里都要丢开的,不管了。再累再忙,了不起就是死掉,“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奉献完了就好。
 

你们年轻同学一天到晚抱怨身子不好,你怎么会不病?你的心已经在病了!一切唯心造的。像现在课堂上,好多同学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其实他脑子是昏的,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的能知之性,被这头脑气脉昏的现象困住了,如果能知道是这个身体四大的脑子在昏,我把这个能知之性脱开身体,它就拿你一点办法没有,一下子脑子就清爽起来了,它魔不到你了。生老病死都是魔啊!你觉得头昏脑胀记忆不好,都是从妄想颠倒诸烦恼生,都无有实法,这里头是空的,没有痛苦,没有难过。
 

能参通了这个,“谁受病者”,谁在受病?再告诉大家,据我的了解,古代修道成功的人,多半是年轻时多病的,因为多病所以肯研究自己,才成功了,反而活得长。无病无痛的人,他不在乎,所以死得快。算八字的知道,如果这人身子有点毛病反而好,“带疾延年”,反而长寿。“谁受病者”,也就是无我,这理论你都知道,到了有病的时候,你的这个“我”,却比平常更难解脱。这时真要参通“无有实法”,本来空,死也空,空也空。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佛说:“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时间无始无终,故名无始),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自性正知正觉),都因为不知道两种基本原理,就胡乱修习佛法,‘犹如煮沙,欲成嘉撰 ’,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无论如何努力用功,终于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真实成就


佛又说:“所谓两种原理,第一,自无始以来,作生死根本的,一切含有灵性众生的心理作用,凭借生理的本能活动,名为攀缘心普通心理现状,都在感想、联想、幻想、感觉、幻觉、错觉、思惟与部分知觉的圈子里打转,总名叫做妄想,或妄心。犹如钩锁连环,互相联带发生关系,由此到彼,心里必须缘着一事一物或一理,有攀取不舍的现象,所以叫做攀缘心)。


第二,这种妄心状况,只是心理生理所产生的现象,不是心性自体功能的本来。自无始以来,心性功能的自体,是超越感觉知觉的范围的,元本清净正觉,光明寂然,为了界说分别于妄心,名为真心自性。(这个所谓真,只是在名词上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假设的,在人与一切含灵众生的本位上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况的妄想,与生理本能的活动,都是这自性功能所生的动态作用。)你现在的意识精神,原来自然具有自性灵明,能够产生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的作用。但是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现象的产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自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一切含灵的众生,都具有这个心性自体功能而发生种种作用。虽然终日应用,但是只能认识这个自性功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能认识心性光明寂然的自体,所以才在生死之流当中旋转不已


《楞严大义今释》(东方出版社)
---------------

佛说我们为什么自己不能明心见性?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生命中有一个东西在作用,就是攀缘心,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因为我们的思想不能停止,就是睡觉时、睡梦中,还是在思想,这个叫攀缘心。一般人错把这个攀缘心认为是“心”,等于西洋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只是普通人的思想观念,但却错了,不是本“心”。要怎么样才对呢?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佛说这个心是现象,是本体所起的作用。生命的本心、本能叫菩提,又叫本体,它所发出的现象是分段的,像电波一样跳动的。你不要去抓住这种现象,要回转来认识那个本体。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识精元明”包括了唯识的识,精是真精神,原来灵明的这一点,就是你那个能够知觉,能够感觉灵灵明明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能生诸缘”,这个东西在里面一动,我们思想念头一动,心里一感觉,外面就起作用了。什么是缘?我讲的话是缘,发出声来你听得到是缘,我这样一句接一句讲,你听的观念跟着走,就是“攀缘”。现在大家坐在这里,人多了,身体觉得热,就是里面的“识精元明”,对外面的热量起感应,心里头就感到很热很闷,这是与热的缘发生感觉,“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如禅宗所讲“万缘放下”,外缘都丢开了,所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有个丢不掉的东西。比如大家坐在这里,感到两腿、膀子不舒服,这是缘。什么缘?体缘,身体上的反应作用,同“你”没有关系。那个知道身体不舒服、腿不舒服,那个既不在腿,也不在膀子,除掉缘以后所剩下来的,“缘所遗者”——就是这四个字,本来那个东西,外缘都丢掉了以后,剩下来的那个东西。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一切都是那个东西变动出来的,所以众生颠倒,一味的跟着万缘去跑,而在六道中轮回、生死中打滚。这是正面的,还不是它的密法,这里头反面的还没有讲。


我常提醒大家,当你一上座,两腿一盘,那一刹那是不是非常好?但坐好以后,就不对劲了,为什么?因为坐好以后,就觉得自己在打坐,觉得气也不对,身体也不对,而刚盘上腿的那一刹那,倒有点像万缘放下,什么都不管的味道。等腿盘好了,什么都在想,又想成道,又想威仪端正,又想不要打妄想,妄想来了,又要赶掉它,赶掉后,又想……唉!何必赶掉它,赶了以后又是妄想,反正都是坐在那里搞鬼。其实只要外缘自然的放下,剩下来的那个东西没有动过的,就是那个“缘所遗者”,佛就那么直接的指示给我们,因为把这个搞迷糊了,所以“枉入诸趣”,就只有在六道中轮转了。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最近新文点下看:

传法与收费

自疗疾病太简法!

人体金字塔

停止自我诅咒的惯性

最蠢就是 “讲道理!”

保护气场

觉醒的状态

大扬升时的选择!

心想事成有秘密

人体十五脉轮说

起心动念修福慧

入静法与禅修

触思识食-活死人救-念佛往生

进入潜意识改写命运

抑郁症克星

防治情绪治病

他心通

我是一切的源头

瞬间开悟-太养生

元气、阳气、运气

高维、金刚手段、魔力

大声读一遍,人生大改善

钱财富贵自然来 -  财位

贵人-和炁—生财

邪病、阴病 / 念转,疗愈

身体的智慧

培福慧最简妙法

打开慧眼,直达真相!

佛靠魔磨、天道、改运!

强化生命能量

获取天地正能量的秘法

闭嘴观心修法

本来无病,何谈治疗?

真 的“真相”

打通气脉有新招

开悟特征与训练-走出误区

消业培福最好的方法……

南怀瑾传:密静能源

人活一口气 终身只为炁

快速积福转风水 // 妥善处理灵异事

改善能量频率

求财的法界原理

证悟空性后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觉知-相遇-启示 改运

清醒无念 创造超凡

打通经脉有家法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寻找明师 / 佛魔迥异

“思考” 之瘾

意识来源

开悟的世界 、 思想层级

人生三件宝 / 脉轮与修行

夫妻三生因果

避开负能量附体7法

穿越能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