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省城投挖掘之湖北(海通固收 姜珮珊、张紫睿)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摘要:
1. 湖北省总体经济财政实力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县级行政区。湖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且素有“千湖之省”之称。
地理位置优势使湖北成为天然的交通枢纽。根据20年出台的《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湖北将重点发展以下十大工程。交通方面,湖北将加快推进全省四纵四横四斜高铁骨架网和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通道项目建设。位于武汉的天和国际机场为中国中部首家4F级民用国际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1.1 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偏弱,财政实力仍居中游
湖北省GDP总量与人均GDP均处全国中前段水平。20年湖北省GDP总量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第8名,约为43443.5亿元;从人均水平看,湖北省20年人均GDP为75223.4元,处全国第8名;以GDP增速来看,20年GDP增速为负,较19年下降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从19年首位跌至20年最后一位。
受疫情影响,湖北省是全国唯一20年GDP增速为负的省份。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最大,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比19年同期下降39.2%。20年前三季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9个百分点,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今年一季度湖北省GDP为9872.7亿元,与疫情前19年一季度(9110.1亿元)相差不大,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年同期增长58.3%,为近几年增速最高,湖北目前正处于经济修复阶段。
20年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31.9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23.9亿元,下降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287.7亿元,下降3.8%。三大产业结构由19年的8.4:41.2:50.4调整为9.5:39.2:51.3。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和3.2%。20年湖北省第二产业占比居全国第14位,较19年下滑5个名次,但仍属于全国工业发展占比较高的省份。
1.2 全省债务率情况
湖北省两种口径下的债务率皆处全国中前段水平。从债务率(政府一般债务及专项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来看,湖北省截至20年债务率为174.6%。考虑各省城投有息债务情况后,湖北省20年广义债务率(政府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余额+城投有息债务/综合财力)约为567.1%,大致落在全国中前段水平。
根据2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政府表示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且报告中表示20年湖北省政府债务、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0年出台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且政府在报告中也表示19年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隐性债务风险等级由橙色降为黄色。
2. 地级市经济、产业及人口情况
2.1 湖北省地级市概况
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县级行政区。按照21年湖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实施意见》,以及20年出台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湖北省构建的区域经济格局主要为1)武汉1+8城市圈(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黄石市);2)襄十随神城市群(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神农架林区);3)宜荆荆恩城市群(宜昌市、荆门市、荆州市、恩施州)。
区域格局以武汉作为“一主引领”的支点责任,以基础设施融通为基础,以功能板块组团为抓手,以生态宜居为底色,加快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宜昌作为湖北省另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作出宜昌贡献。
2.2 地级市经济状况
省会武汉GDP占全省GDP总量约35.9%,集中度偏高。湖北与其他GDP相近的省份相比,省会集中度偏高,略低于成都四川 (36.5%);较湖南长沙(29.1%)、安徽合肥(26.0%)、福建福州(22.8%)及河北石家庄 (16.4%)高。省内地级市GDP排名来看,前三名分别为武汉、襄阳、宜昌;受疫情影响,各地级市20年经济增速皆为负值。
2.3 地级市财政及债务率情况
湖北整体呈现出“中心强、边缘弱”的发展格局,20年武汉、荆州、襄阳、宜昌、荆门市等中心城市综合财力排名靠前。
以20年综合财力(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财力)来看,除省会武汉以外,排名较前段的城市分别为荆州、襄阳、宜昌、荆门市,四城市皆处于湖北中心区位。20年武汉市综合财力约为2768.4亿元;其后四大中心城市则大致落在170.0至420.0亿元的区间。
省会武汉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230.3亿元,较19年下降21.3%。除省会外,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高的城市分别为襄阳市(160.0亿元)、宜昌市(140.0亿元)和荆州市(105.4亿元)。湖北各地级市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皆下降,降幅较高的城市为襄阳市(46.7%)、宜昌市(41.9%),仙桃市(7.7%)相对降幅最低。
由于综合财力数据披露不全,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分母计算各地级市债务率。
从20年各地级市债务率(政府一般债务及专项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前三高债务率城市分别为天门市(592%)、十堰市(526%)、宜昌市(516%),省会武汉则排名第11位(370%);债务率最低为仙桃市(198%)。将城投有息债务纳入计算后,可以发现黄石市的广义债务率(政府总债务余额+城投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湖北省最高(1859%),其后为襄阳市(1531%)、宜昌市(1441%);偏低的地级市则分别为仙桃市(418%),其余地级市的广义债务率区间大致落在650%至1200%区间。
2.4 地级市人口情况
省会武汉虹吸效应明显,部分城市呈现人口净流出趋势。具体来看,省会武汉2019年人口净流入率最大,约23.7%,其次为宜昌市(5.8%),其余地级市皆为负值,呈现人口流出趋势。以常住人口增速来看,仅武汉市、恩施州、咸宁市、襄阳市、随州市为正增长,其余地级市常住人口大致持平或下降。
以经济体量来看,除了省会武汉以外的地级市,GDP落在2000至4000亿元区间的城市中,宜昌市人口净流入(5.8%)偏高,对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强;GDP大致落在1000至2000亿元区间的城市中,则为鄂州市(-5.0%)和黄石市(-9.6%)的人口净流出率相对较低,人口流失程度较轻。
2.5 地级市产业发展情况
湖北省属我国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省内发展布局多以工业产业为主轴规划。早在2005年十一五时期,湖北省政府便出台《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支持汽车、钢铁、石化工业加快发展。1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表示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分别是1)集成电路2)地球空间信息3)新一代信息技术4)智能制造5)汽车6)数字7)生物8)康养9)新能源与新材料10)航天航空,共涵盖43个细分领域。
经济布局方面来看,在19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发布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战略布局。1)一芯依托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集群;2)两带以长江、汉江为纽带,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孝随襄十制造业发展带;3)三区围绕区域协同与产业集聚,推动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发展。
武汉1+8城市圈涵盖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黄石市、鄂州市。21年湖北省政府表示未来将强化武汉引领作用,并以基础设施融通为基底,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3. 湖北省土地热度
3.1 全省土地成交款稳步上涨
湖北省2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约九成,19年土地出让量3103.88亿元,居于全国中前段水平。2020年湖北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数约为3229.28亿元,略低于2019年。2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907.86亿元,占比约90%,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
从价格来看,近三年全省成交地面均价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地有所分化。20年湖北全省成交地面均价约为2404元/m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市区成交地面均价约为3695元/m2,小幅下滑。对于主要出让类型土地来说,以市区为例,住宅用地价格最高,但较19年下滑明显,20年均价约为7466元/m2;商服办公用地价格次之,也大幅下降;工业仓储用地价格最低,20年仅有277元/m2。
3.2 地级市土地出让情况分化
从20年市区土地成交价款来看,武汉远远领先其他地级市。以下对地级市的土地成交分析,我们主要考虑市区的情况。从增速来看,在经济总量相对平均高的地级市中,十堰和黄冈20年市区土地成交价款仍维持较高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7.48%和232.46%;经济总量靠后的神农架林区20年市区成交价款增速较高,为442.9%;其余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恩施州同比增速大于25%。
咸宁市和随州市20年市区成交土地中,工业仓储用地面积占比较高。住宅用地和商服办公用地成交价格相对较高,工业仓储用地价格较低,工业仓储用地成交占比较多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出让收入有所拖累。咸宁市、随州市、宜昌市和荆州市20年市区成交土地面积中,工业仓储用地占比分别约为73.87%、74.60%、55.80%和55.62%,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神农架林区、黄石市、鄂州市和十堰市20年市区成交土地中,住宅用地占比较高。
3.2.1 市区住宅用地情况
从成交面积来看,大多数地级市20年成交面积较19年有所增加,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20年市区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上升较为明显的有黄冈市、仙桃市和十堰市等,分别上升401.33%、204.1%和70.18%。另一方面,20年咸宁市、随州市和荆州市市区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则有明显下降。从成交价格来看,20年小半数地级市市区住宅用地成交地面均价同比下跌,但也有例如鄂州市、随州市等成交均价同比上涨。
总体来看,量价齐升的地级市有:武汉、鄂州市,总成交价款分别上升3.16%、27.81%。
3.2.2 市区商服办公用地情况
从成交面积来看,超过半数地级市20年市区商服办公用地成交面积较19年有所增加,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此外结合19年的情况来看,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鄂州市和宜昌市等市区商服办公用地成交活跃度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十堰市、荆州市、襄阳市和荆门市20年成交面积同比增幅较大,其中十堰市和荆州市涨幅超过2倍。此外就绝对面积来看,武汉市和十堰市市区商服办公用地成交面积较高,其中十堰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254.53%排名第二。从成交价格来看,均价较高的地级市多数在20年均价继续上涨,但成交面积较大的武汉、襄阳市等均价都较19年同比下滑。
总体来看量价齐升的地级市有十堰市、恩施州、荆门市。
3.2.3 市区工业仓储用地情况
从成交面积来看,小半数地级市20年市区工业用地成交面积较19年有所增加,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襄阳及荆门市20年市区工业工地成交面积较大且同比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64.43%及25.96%。从价格来看,市区工业用地成交地面均价较高的地级市多数在20年同比仍呈现正增长。
总体来看量价齐升的有荆门市。
4. 湖北发债城投梳理
4.1 湖北城投现状如何?
武汉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2020年9月,部分市属出资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新一轮国企整合重组,将31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12家,重新整合6家(产业集团、商贸集团、城建集团、旅游体育集团、农业集团、生态集团),整合重组力度为近10年来最大。通过此次整合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并且通过主业和资源板块划转,使主业更加鲜明,全面提升竞争类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据武汉市政府新闻透露,目前已新成立产业集团等6家国企,未来会逐步实现资源的集约整合和推动竞争类资源整体上市。
武汉城投平台整合带来部分债券出现估值下行,可以挖掘。我们分析发现, 20武汉地产MTN001、20武汉航空SCP002等部分债券存在估值下行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城投整合后,平台重要性和信用背书加强,总资产规模、利润、负债率等多项指标得以改善,带来主体评级上调、估值下行和利差收窄的可能。同时对于弱资质平台,由于绑定母公司信用,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此时母子公司之间利差也值得挖掘。未来城投整合进一步推进,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挖掘,建议关注武汉市级投资机会。
细分对内对外担保来看,对内担保余额为1218.86亿元,比率为6.99%;对外担保余额为1421.21亿元,比率为8.15%。净资产采用19年底数据,南漳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担保比率和对外担保比率(对外担保余额/净资产)最高,均高达96.14%。在披露数据的117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对外担保比率超过50%,占比5.13%,有18家企业对外担保比率介于20%-50%之间,占比15.38%。总体来看,湖北省城投对外担保余额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4.2 全省平台俯瞰
本节将对湖北省的重点发债城投进行梳理。依据截至2021年5月14日在WIND城投债样本中的归属于湖北省的债券发行人,我们最终筛选出137个湖北发债平台。我们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湖北省的发债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按照上述湖北省城投平台的统计口径,湖北省137家城投平台的主体评级在AAA到BBB之间,共分为3级行政级别,分别是省级及省会、地级市、区县及县级市。除去4家没有主体评级,其余133家城投平台中,AAA平台13家,AA+平台19家,AA平台73家,AA+及以上平台占比24%。从行政级别来看,省级及省会平台31家,地级市平台43家,而县及县级市平台数量也较为可观,达到59家。湖北省高评级平台尤其是AAA平台集中在省级及省会。
在对湖北省城投平台所发行的信用债进行梳理之后,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平台融资规模和偿债压力等方面作大体的了解。截至2021年5月14日,湖北省137家城投平台共发行过1247只信用债产品,其中126家平台有存续债,存续债券共827只,债券余额共6972.04亿元。
截至2021年5月14日,湖北省城投债发行额总计11309.21亿元,2021年已发行1133亿元。从发行规模来看,湖北省城投债从2006年问世至今,发行额和发行只数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12年以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行规模较小。2016年的城投债发行额1352.8亿元,达到一个小高峰,但2017、2018年发行额相比2016年有所减少,2019年又有所增长,2020年全年共发行231只城投债,发行额达到1587.2亿元。达到新高。
2021年集中偿付压力大。从净融资情况来看,2012年湖北省城投平台信用债净融资额首次突破百亿,之后两年逐年上涨,至2014年达到780.3亿元,2015年降至334亿元,2016年大幅回升至1127.8亿元,之后受监管周期影响,年度净融资额逐渐收缩,2018年较2017年的净融资额缩减35%,2018年下降到693.6亿元。步入2019年,平台更加偏好发债融资,净融资达到913.2亿元。2021年进入集中偿付期,截止2021年5月14日,净融资额为-266.4亿元。
综上所述,湖北平台数量较多,优质平台集中在省级和省会,发行规模有扩张趋势,偏好发行中长期债券,其种类以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私募类为主,同时省内平台1年内偿债压力整体一般。此外,湖北存量城投债中私募类债券仅占比19.92%,公募债规模较大,因此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范围较大。
4.3 省级和省会城市代表平台梳理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经济和财政实力处于全国省份前段水平,湖北省省级重点发债平台有4家,分别是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全部为AAA。
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唯一省属大型国有控股旅游集团,目前参股或控股四个5A 级景区、十四个国家4A 级景区及三个3A 级景区,还拥有30 家酒店和2 家旅行社等相关产业,在湖北省旅游业建设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截至2020 年9 月末,公司总债务为348.15亿元,2021 年为公司偿债高峰期,面临一定偿债压力。未使用授信额度为197.06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对外担保余占期末净资产比仅0.25%,总体风险可控。公司总资产600.68亿元,货币资金36.97亿元,净利润1.87亿元,资产负债率68.41%。目前存续债券17只。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除武汉市)棚户区改造省级统贷平台、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综合投融资平台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截止至2020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1858.95亿元,货币资金88.0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79%。未使用银行授信463.57亿元,公司融资渠道畅通,无对外担保。目前存续债券10只。
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并服务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国有大型控股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收入、房地产业务收入、化工产品与商品销售收入、科技园建设及配套收入、通行费收入等,其中工程建设收入和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40%左右。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2186.55亿元,货币资金236.59亿元,资产负债率71.80%。截至2019年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占净资产比率为0.18%,或有风险可控,未使用银行授信553.90亿元,公司融资渠道畅通。目前存续债券38只。
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承担了省内绝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投融资和建设任务,得到了湖北省政府在股权注入、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未使用授信2583.22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1.85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比重0.87%,担保对象均为公司参股子公司,或有风险可控。货币资金247.64亿元,总资产4710.78亿元,资产负债率70.94%。目前存续债券30只。
省会城市武汉市是湖北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在省内稳居第一。省会城市武汉重点平台有14家,分别是武汉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车都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6家主体评级为AAA,7家主体评级为AA+,1家主体评级为AA。
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政府下属唯一产业型投资公司,持有武汉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股权,资产质量优良,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生产贸易、综合金融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425.28亿元,资产负债率72.16%,利润总额16.35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124.69亿元,间接融资渠道畅通,但公司对外担保未决诉讼金额较大,对外担保余额51.83亿元(不含担保业务形成的担保责任额),涉及重大未决诉讼标的金额11.36亿元,存在或有负债风险。目前存续债券14只。
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东湖高新区内最重要的投资建设主体,主要从事东湖高新区内的园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其他投资及投资管理咨询服务、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等。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和汽车销售维修,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200.26亿元,总资产1834.12亿元,资产负债率67.34%,未使用授信额度794.61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对外担保余额201.78亿元,占净资产33.68%。目前存续债券16只。
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房建设与运营主体,2019年以来,公司持续获得政府城建资金、专项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拨付等,带动公司净资产不断增长,截至2020 年3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进一步增加至528.63 亿元。房屋销售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截止2020年3月末,公司货币资金132.33亿元,总资产1805.46亿元,对外担保余额33.11亿元,占比6.26%,担保对象多为国企或联营房地产项目公司,或有风险可控。截止19年末,公司未使用授信额度99.52亿元,具备一定备用流动性。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到期债务分别为29.15亿元、27.05亿元和12.41亿元,未来几年到期债务分布较为均匀。目前存续债券33只。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实施主体,主要承担市政府下达的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及相关的资金运作,,主营业务主要是水务、燃气、工程建设和房地产板块。截止2020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3383.81亿元,货币资金320.8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19%,对外担保余额34.98亿元,担保比率为3.15%,未使用授信额度967.37亿元。目前存续债券11只。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唯一主体,在当地轨道交通行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是地铁运营产生的票款收入和土地一级开发收入,合计占到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0%左右。截止2020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107.92亿元,总资产3659.73亿元,资产负债率69%。未使用授信额度1255.54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对外担保余额5.1亿元,被担保对象均为国企,或有风险可控。目前存续债券23只。
城投债
分省城投挖掘之湖南
地方隐性债务会如何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系列专题之四
信用债策略
产业债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