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前海策略】政策落地在即,粮食安全赛道空间打开

东亚前海策略团队 易斌策略研究 2023-09-28


中央即将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我们在8月6日报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芯片”长坡厚雪》中提到,随着市场认知的不断提升,近期粮食安全政策逐步落地,极端气候与成本推升全球粮食供需缺口,叠加种业巨头上市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构,我们认为粮食安全有望成为与能源安全同样重要的热门赛道,种业作为“农业芯片”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伴随种业振兴的政策预期继续发酵,继续看好种植业的相关机会。


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我们继续强烈看好种植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1)《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落地在即,政策持续加码下,种业有望迎来长足发展。我国提出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定调“农业芯片”地位。近期种业政策密集性出台,包括8月17日《种子法》修正审议和8月27日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显示出高层加强种业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创新的决心。当下中央即将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撰文强调“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落地将对种业板块形成有利提振。


2)全球极端气候不断叠加供需缺口,种业景气度进入上升周期。8月29日飓风“艾达”登陆美国墨西哥湾,除影响棉花种植外,对美国谷物出口造成影响。同时巴西旱灾仍在延续,疫情与极端天气影响下大豆、玉米供需紧张局势难以短期缓解,国际粮食价格维持高位。粮价上涨也将驱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强,玉米等高收益作物种植面积有望提升,品质进一步改善。今年磷肥、草甘膦等主要农化产品价格持续上行。


3)种业巨头先正达上市推进,将提升对于我国农业、种业产业认知,带来板块估值体系重构。2021年8月31日,先正达科创板IPO获推进,进入问询阶段。参考近期中国电信上市进程及近年来科创板头部公司上市节奏,我们认为,先正达有望在四季度初上市。当前我国转基因种植面积仍然较低,技术相对不成熟,而先正达的上市也有望加快其中国业务落地并利好我国种业创新发展,同时带动市场对种业进行价值重估,种植业板块有望迎来长期估值提升。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布局饲用玉米、水稻品质优异,背靠先正达和中化有望充分受益于转基因落地的荃银高科;同时关注转基因储备丰富的种业龙头隆平高科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极端天气影响,种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中央即将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我们在8月6日报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芯片”长坡厚雪》中提到,随着市场认知的不断提升,近期粮食安全政策逐步落地,极端气候与成本推升全球粮食供需缺口,叠加种业巨头上市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构,我们认为粮食安全下半年有望成为与能源安全同样重要的热门赛道,种业作为“农业芯片”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伴随种业振兴的政策预期继续发酵,继续看好种植业的相关机会。


01 

打好种业翻身仗,粮食安全将成为未来热门赛道


种业新一轮政策红利即将落地。《行动方案》提出了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2021年9月8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发表署名文章《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文章要求紧盯目标任务,要求抓紧部署实施五方面行动。


1) 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普查力度,统筹布局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种质资源是种业振兴的基础,我国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地区间差异巨大,这一政策思路下种业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应盲目贪大求全,与本地种业发展现状、种质资源禀赋更相匹配的种业企业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行动方案》指出“国家将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化应用。”当前我国多数种业企业研发能力薄弱,科研工作依赖于公益性科研院所与高校等机构,而这一背景下的“事企不分”往往对产业化的推进造成阻碍。此次政策对于“产业化应用”的重视将利好研发能力相对突出的种业企业,该类企业的核心技术将在政策推动下更快落地。


3) 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当前我国种业市场市占率相对较低,政策对于种业龙头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支持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规模优势的形成。


4) 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推进海南南繁、甘肃玉米、四川水稻等育制种基地建设,启动建设黑龙江大豆种子基地,抓好100个区域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5) 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行动方案》提出将“对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加强转基因非法种植监管,让侵权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将有利于推动种业企业竞争的有序化,当前我国种业“散乱小”的格局下,部分企业通过套牌侵权等行为展开恶性竞争。政策推动监管趋严下,具备更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得到有力保护。


就我国种业现状而言,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起点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是粮食的 “芯片”。当前我国种业仍较为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种子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19 年我国种子进口额达 4.35 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 2.24 亿美元。整体而言,我国种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很多农作物缺乏替代品种,仍需依赖进口。从进口来源来看,当前美国、日本为我国种业进口前两大来源国,2019 年我国分别从美国和日本进口 1.27 亿美元和 0.72 亿美元种子,合计占我国种业全部进口量比重约 45.75%。


我国是蔬菜消费量第一大国,蔬菜需求刚性较大,而蔬菜种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7年我国人均蔬菜消费量达到377.17千克/人,高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同为13亿人口大国的印度,人均蔬菜消费量仅为79.83千克/人,约为中国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我国蔬菜消费需求的刚性和负担比较明显然而,消费需求最高的蔬菜种子却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蔬菜种子是我国种子进口的第一大类别,2019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额达到2.24亿美元,高于其余九类种子的进口额之和,在种子进口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不断提高,进口依赖度也在攀升,玉米种业安全值得关注。主粮方面,我国玉米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进口的依赖。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玉米种子进出口贸易逆差达185万美元,进口依赖度相对有限。然而当前我国玉米消费量不断提高,2020年我国玉米消费量高达2.89亿吨,进口依赖度也进一步提升至9%。在玉米饲料和燃料乙醇需求持续增加的带动下,长期来看玉米的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部分依赖于外资进口的玉米种业安全将愈发值得关注。


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期种业政策密集性出台。5月28日修改《种子法》座谈会和7月9日中央深改委《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显示出高层加强种业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创新的决心。8月17日种子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修正草案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完善侵权赔偿制度,完善法律责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8月27日,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主动权。政策持续加码下,种业有望迎来长足发展。


02

全球农产品供需缺口短期难以弥合


全年来看,全球大豆、玉米供需紧张局势短期难以缓解。USDA预估2021/2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84亿吨,低于7月预估(3.85亿吨),2020/21年度全球产量3.63亿吨,低于7月(3.637吨)。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25.39%,高于7月的24.79%,2020/21年度库销比预估为25.35%。


USDA预估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86亿吨,低于7月(11.94亿吨),2020/21年度全球产量11.15亿吨,低于7月(11.21)亿吨。本季产量下调主要源自干旱导致巴西产量下调。同时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24.1%,低于7月预测值(24.6%),2020/21年度库销比预估为24.6%。供需偏紧格局有望带动玉米价格继续震荡上行。



美国和巴西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地之一,产量、出口占比之和皆超50%。据美国农业部年产数据,2019/20美国玉米、大豆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0.96%/21.58%,出口量分别占分别为26.18%/27.68%。2019/20年巴西玉米、大豆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9.13%/28.33%,出口量分别占分别为20.43%/55.82%。


03

“农业芯片”未来可期,先正达上市加快推进


相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仍处于成长阶段。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销售”三个环节。受益于生物育种的种子渗透率提升、技术水平提升与消费者对植物蛋白和蔬菜需求的增加,全球种业发展较为成熟。根据Kynetec数据,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元。在全球种子市场当中,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为拜耳(20%)、科迪华(17%)与先正达集团(7%)。相比起海外,我国种子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且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根据Kynetec数据,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52亿元,过去5年CAGR为2.3%,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32亿元,CAGR为5.8%。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隆平高科(4%)、先正达集团(含荃银高科,3%)和北大荒(2%)。


“大国小农”国情下,农业科技企业正在崛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行业竞争格局分散,种业长期面临着同质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形。在国家发起“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和“打赢中国人的种业翻身仗”的大背景下,种业正面临品种换代和技术升级的需求,一批农业科技企业正在崛起。根据Kynetec数据,全球生物育种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4亿美元,CAGR为1.3%。玉米和大豆是最重要的生物育种种子产品,合计占比超过80%。相比起海外,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具有先进性状的玉米种子、部分高端麦种以及优质蔬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转基因商业化政策有望加速推进。在耕地面积难以大幅扩张的背景下,我国未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手段还得依赖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也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途径之一。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到近年来转基因相关的政策利好频出。生物育种技术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与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国家将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我国形成了以种子法、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为主的种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为种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


创新能力更强的种业龙头将受益。当前我国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只有棉花以及番木瓜,2020年及2021年大豆及玉米转基因利好政策也频繁出台,商业化进程有所加快。目前已有4个国产玉米品种和3个大豆品种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21年上半年又有部分获得安全证书的品种适用种植地区进一步扩大。转基因政策进一步放开,种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将带动生产效率与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内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落地加速将推动种子行业扩容,具有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有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先正达有望成为我国种业创新的标杆,并增强我国转基因技术实力。先正达是全球营收规模最大、业务领域最全的农业科技企业,由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旗下农化业务整合成立。2020年,先正达集团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三。一方面,整合先正达有利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先正达将在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种业研发优势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个别品种,而先正达种子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大田作物和蔬菜等。考虑到先正达集团在海外深厚的转基因业务发展经验,其种子业务在中国的落地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转基因技术实力。


种业巨头先正达上市科创板将改变传统产业认知,提升对于我国农业、种业产业认知,带来板块估值体系重构。7月2日,先正达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被上海交易所正式受理,计划募资金额高达650亿元,刷新了当前科创类公司计划募资的纪录。2021年8月31日,先正达科创板IPO获推进,达审核状态已变更为“已问询”。当前我国基因种植面积仍然较低,技术相对不成熟,而先正达的上市也有望加快其中国业务落地并利好我国种业创新发展,同时带动市场对种业进行价值重估,种植业板块有望迎来长期估值提升。


04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极端天气影响,种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往期报告

#投资策略

21.09.05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切换何时结束

21.08.29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切换进行中

21.08.22丨【东亚前海策略】耐心等待风险释放

21.08.20丨【东亚前海策略】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大型IPO冲击流动性

21.08.17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波动加剧,等待社融见底

21.08.15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切换只是刚刚开始

21.08.08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反弹接近尾声,关注资金高低切换

21.08.01丨【东亚前海策略】反弹小窗口,休整大趋势

21.07.26丨【东亚前海策略】存量博弈下市场脆弱性进一步显现

21.07.25丨【东亚前海策略】存量博弈下关注后周期/逆周期板块

21.07.18丨【东亚前海策略】海外复苏交易接近尾声,A股回归基本面

21.07.12丨【东亚前海策略】为什么不能看债做股

21.07.04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脆弱性逐步显现

21.06.20丨【东亚前海策略】市场的脆弱性正在上升


#专题研究

21.09.06丨【东亚前海策略】盈利修复进入下半场,周期制造延续高景气——2021年A股中报业绩综述

21.08.19丨【东亚前海策略】Taper渐行渐近,静待缩表靴子落地

21.07.29丨【东亚前海策略】Delta病毒如何影响市场?

21.07.27丨【东亚前海策略】美股牛市启示录(上)——美股历轮牛市的开启、发展与终结

21.07.22丨【东亚前海策略】机构抱团转向中小市值——2021年Q2基金持仓分析


#定期策略

21.08.31丨【东亚前海研究】9月金股组合

21.08.02丨【东亚前海策略】8月金股组合    

21.06.28丨【东亚前海策略】知止不殆——2021年A股中期策略


#主题策略

21.09.02丨【东亚前海策略】横琴新区:打开粤澳深度合作新篇章

21.08.06丨【东亚前海策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芯片”长坡厚雪




分析师与研究助理简介

感谢关注!

易斌:首席策略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2021 年加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6 年策略研究经验。作为核心成员获得 2017 年新财富宏观团队第三名,水晶球第四名;2018 年最具价值金牛策略团队第二名;2020 年新财富策略团队第五名,水晶球第四名。主要从事 A 股市场策略和大类资产配置相关研究。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易斌 

分析师执业编号:S1710521020002

电子邮箱:yib@easec.com.cn


联系人:慈薇薇 

电子邮箱:ciww667@easec.com.cn


联系人:李欣越

电子邮箱:lixy706@easec.com.cn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落地在即,粮食安全赛道空间打开

报告发布日期:2021 年 09 月 10 日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东亚前海证券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东亚前海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可靠,但东亚前海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东亚前海证券不对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订阅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反映东亚前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东亚前海证券所有,东亚前海证券对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东亚前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欢迎点击“分享”“收藏”“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