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裕生|数字化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届清华大学计算哲学工作坊”的致辞

黄裕生 思想坐标 2024-01-26



数字化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届清华大学计算哲学工作坊”的致辞


作者:黄裕生






感谢清华新雅书院的邀请!我是来学习的,来体验刚才梅赐琪院长所说的在不同学科之间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今天大学里有两类科学是最热门的,一门是经济学,一门是计算机科学。


我们知道,在大学创立时,直到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系,因为那个时候虽然有经济学这个概念(来自亚里士多德),却没有经济学这个学科。但是,近代开始,经济学快速成了一门显学。在今天,所有大学都有经济学类的院系,而且都是最被重视的院系,也是最有财力的院系。


今天,能与经济学门类相比的学科,大概就是计算机科学。虽然不是所有大学都有计算机科学系,但是,有没有计算机科学系已成为一所大学是综合性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志。


这是因为计算机科学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自从其诞生起就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广度与速度影响着全人类。在今天,人们可以没有经济学知识,也仍能走遍世界,但是,如果你没有一点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知识,那么,你必寸步难行。


可以说,今天的世界不仅完全依赖于计算技术,而且正在越来越大地受到计算技术的塑造。从整个社会的运转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一些学生每餐宁愿叫外卖,也不愿到仅一楼之隔的食堂用餐,理由是不愿见到众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网络交往,而回避线下的现场交流。网络交际成为人们乐在其中的舒适区,现场交际逐渐变成流放地,被远离,或许将被废弃。


甚至,进一步,随着AI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各种交际机器人,不仅有极高颜值,而且比真实的人更有趣,更具情绪价值,知道怎么让你更高兴,更投入,更触动你的心弦。随着ChatGpt4的出现,也许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订制一个理想的交流伙伴,包括订制一个恋爱对象或生活伴侣。现场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边缘化,甚至将被淘汰?


但是,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现场交往变得无关紧要,那么,基于现场活动而确立起来的一些伦理、法律将受到挑战。比如,在现场交流中,言说者与听者之间需要遵循有一些伦理义务、伦理习俗,但是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完全无视这些伦理义务与伦理习俗。


这只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最普通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计算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远远超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它已带来的各种生活形态的改变,以及将带来哪些形态的改变,迄今仍未被充分认识到,而因生活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伦理与法律层面的困境更未得到清晰的理解与反思。这类工作需要跨学科的讨论。


计算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塑造作用,对于哲学来说,这意味着,世界与人类自身的存在越来越受到计算技术的塑造乃至规定。这对哲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与人类自身可以完全委托给计算技术吗?


如果计算技术是基于数字与逻辑,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世界与人类自身的存在是否可以归结为数字与逻辑?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曾把数视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由数派生的,也是由数规定其性质的。音乐之音乐就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数的关系。难道这个世界的确是由数决定的?数的关系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之间的关系的全部?如果是,那么,计算机科学将是最后一门科学,也将是唯一一门科学。


但是,如果数与逻辑决定了一切,那么,一切价值与意义都将消失。因为如果数与逻辑可以穷尽世界与人自身的所有可能、所有维度,那么,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所谓价值、意义都只不过是可数字化与逻辑化的东西,因而也即都只是可计算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没有纯粹的道德,没有真正的价值,没有能承担起苦难的意义。因为真正的价值总与绝对相关,纯粹的道德总与无条件相关,能承担起苦难重压的意义则总是与终极存在相关。


但是,没有纯粹的道德,人类无法确立起底线秩序,而没有能承受苦难重压的意义与价值,人类无法长时段持续存在,甚至没理由长时段存在。


人类对道德、价值、意义的追寻与需求表明,人类自身与世界的存在并不能归结为数与逻辑,而有数与逻辑之外的维度。也就是说,人与世界无法通过计算技术被完全程序化、数字化。人与世界有程序化之外的别样存在。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非程序性的存在呢?它与可程序化的存在是什么关系?


这类问题与另一类问题相关,那就是,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达到人的存在并超过人的存在?这也就是人工智机器人是否终有一天能成为人并超过人的问题。人工智能在算力甚至很多其他方面一定会超越人的智能,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体能超越人本身?


这些问题都不是某一学科能回答的问题,但一定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科学。
所以,今天这个会议邀请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来一起讨论,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清华计算机科学是全国最领先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作为一个哲学学者,我很期待清华计算机科学的这种领先性也能体现在与哲学以及其他学科一起讨论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引发出来的一系列前沿性问题。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黄裕生,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比较哲学。著有《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权利的形而上学》等。





排版:李志萍
审核:曲经纬




· 往 期 精 选 ·


黄裕生|文书统治与集权想象

黄裕生|国家的起源

黄裕生|“自由与共同体——一种哲学的想象”——德国哲学系列讲座第一讲

黄裕生|恶待自由就是恶待自己

黄裕生|历史的馈赠——“新文化运动”的遗产

黄裕生|世界史的转折点

黄裕生|辩证法是多声部的运动

黄裕生|无论对谁,都不宜轻易禁言

讲座纪要|Hans Feger:康德与谢林论自然与自由

黄裕生|将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化处理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贬损

黄裕生|一个共同体如何保持为善的共同体?

黄裕生|如何对待实质平等?

黄裕生|敦煌:早期全球化的一个驿站

黄裕生|不因诗而在,却因诗而存

黄裕生|沙漠里的相遇

黄裕生|面对巴哈冲突,只能一种声音吗?

黄裕生|面对世界史可能的倒退,每个人该如何自处?

黄裕生|为什么言必称希腊?

黄裕生|拒绝泛宗教化、泛政治化——现代性社会的经济中心化

黄裕生|现代性社会的世俗化、市场化与法治化

黄裕生|现代性社会的时间模式

黄裕生|面包重要还是自由重要?

黄裕生|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呢?

黄裕生|《大秦帝国》的颂秦实际上是在造就奴隶

黄裕生 | 人们对“自由”这一概念充满误解与无知

黄裕生|真正的历史,是思想时间的构成

黄裕生|人是永远充满分歧的动物

黄裕生|青年的出路是什么?

黄裕生|没有权利平等就只有奴隶的平等

黄裕生|特朗普会颠覆美国民主吗?


以思想经验世界,以思辨观照天下; 

言由衷之言,不避有失;

究普遍之理,无惧特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裕生|数字化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届清华大学计算哲学工作坊”的致辞

黄裕生 思想坐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