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怒波走世界 | 与“拉美文学”共度的一天

黄怒波 辛庄课堂 2023-08-27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怒波

走世界


  2013年5月17日的13点30分,我第三次登顶珠峰。下撤时,坐在8750米的第三台阶上俯视这个世界。乱云飞渡,气象万千。被云层遮掩的人间显得既世俗又凶险,又让人依恋。既然终究是个俗人,那么登得再高,也无法进入天堂,只有心怀惆怅的下来,回到人间,重返鸡飞狗跳的日子。

  心有不甘,就想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野惯了,跑疯了,就害怕起平庸和舒适了。突然想到,人间来了一趟,何不到处走走,看看各色各样的人性、各种不同的良心以及在不同的地域纬度过着不同日子的生灵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就决定开始了一场21世纪人类脸谱行动。干什么呢?就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走遍世界,看不同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中国的相应文化做对比。截至目前,全世界167国家中已经有897处世界文化遗产,218处世界自然遗产,39处双重遗产,53处濒危遗产。这些遗产,是人类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人类存在的证据和理由。于是,从2013年起我已经走过6个国家,记录了86处世界文化遗产,出版了《德国,你如此优雅》《法国,你如此迷人》。现在,奉上尚未出版的《南美,你如此悲怆》,请大家茶余饭后品鉴。



  本想于2023年完成这一宏愿,但因为企业的转型上岸以及疫情,竟被耽搁了。今年起,到2027年,一定要走完这些国家。非常愿意在辛庄课堂这个平台上,跟大家共享我的感受。到2027年以前如果真的走完这些国家并考察了这些世界遗产,那么这在人类的旅游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个宏愿,希望能够实现。

  维迎老师要求我把这个行走的过程及时展现给大家看,希望大家喜欢。


黄怒波

2023年3月17日


与“拉美文学”共度的一天


地点:卡塔赫纳街巷

时间:2013.11.25


街巷是极有格调的,极有品位的,人也少。我走到巷子当中,一边是西班牙风情的白色的墙壁,褐色的门窗,一边是红色的,高高的,长长的墙壁,非常美。正好也没有人,郑捷拿着摄像机,明明拿着照相机,我远远地做一些pose就走过来了。上来在海边也朗诵了我的诗。走过来的时候,我们要去吃中饭了,这个时候导游说,你看这个房子了吗?就是那个作家,姚老师翻译了半天,说是什么一百年的孤独。我说,噢,是马尔克斯啊,他说,对的,这个房子就是马尔克斯住的房子,但是他不常住,一年回来一次。由于他年迈多病,很少住这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墨西哥,或者在其他的国家治病当中渡过的。这个让我特别特别兴奋了。

马尔克斯是让我看到了上个世纪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形象代表。拉美文学在上个世纪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界,尤其是以智利的聂鲁达,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还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这些中国人非常非常的熟悉。我们写诗的人没有不尊重聂鲁达的,他的诗歌是那种忧伤,伤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读者。回头看,从拉美的简史看,拉丁美洲多灾多难,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主要是印第安人原住民在这儿,是部落制,酋长制,很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导致了欧洲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化,主要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到后来还有英国、法国,再到上个世纪,实际上是巴拿马,又是美国人。在这些地方,应该说带来的都是忧伤,这个殖民的过程是非常残酷的。

到后来拉美国家纷纷独立,独立完又内战,到现在像哥伦比亚又是游击战。这样一个民族是灾难深重的,很厚重的痛苦。所以,你看拉美的这些文学也好,主题就是一种民族的东西,民族独立、民族精神和民族自治。描写的就是这个土地上的苦难和痛苦这些。我想怎么表现呢?大多以魔幻、科幻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的伤感、孤独。整个是变形的。当然了,也跟拉美国家是从印第安人传统过来的,我们看了3300年前的石头墓地,那种死是永恒的想象,还有圣奥古斯顿公园里萨满的雕像,巫师的雕像都是具有巨大的想象力。所以,这种想象力流传下来,导致了拉美文学的奇异色彩,那种热烈,那种奇异,那种梦幻、疯狂以及深沉,是拉美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这种文学保留了民族语言的特色,没有被污染。尽管在19世纪英法文学,深深地在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写作都在影响着拉美。但是因为拉美有这么一个殖民史,他的民族敏感性特别强,他们保留的是完整的。

看到马尔克斯的房子,一下觉得不相信。因为他的房子,一看跟我住的宾馆房间隔着有十米。也就是说在我的房间看到他的院子,这个让我觉得真是冥冥之中,本来就想看看马尔克斯的博物馆去的,在波哥大这些地方找找,但是没想到见了他的度假别墅,他的气息还是在那儿的。马尔克斯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哥伦比亚的小说家。他出生在1927年。在写《百年孤独》之前还是没有什么名气的,只是在拉美写。《百年孤独》这个作品呢,这个小说发表于1967年。因为这本书,马尔克斯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是很有意思的事。之所以能够写《百年孤独》这个小说呢,还有一些可讲的故事。他创作这本书跟卡塔赫纳有很大的关系。

马尔克斯原来是一个记者,他要不是在卡塔赫纳这个地方待过,他可能写不了《百年孤独》,这么说吧,有一个生活的故事。在1955年,有一个军人叫路易斯·亚力山得罗·维拉思科,在哥伦比亚的卡莉达斯战舰上服役,这个战舰从美国返回卡塔赫纳的途中被风暴打翻了,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这个维拉思科幸运地爬在救生筏上,整整待了十天。十天当中,鲨鱼围着他,当然了,看到了美味就是“老人与海”也是跟鲨鱼战斗。再一个是太阳晒,没有水,孤独。这个士兵极有忍耐力,鲨鱼一点不放松,每天傍晚都会来这个筏子周围盯着他,白天就走了,也可能藏在深水底下。就是鲨鱼老围着他,追大鱼,大鱼就在水面上跳,有一条鱼跳到筏子上,他靠这个鱼肉和血渡过了这些天。最后筏子飘到岸边了,他游到岸上,上岸一看,回家了,就是哥伦比亚的土地。这个人呢,一时变成了英雄事迹了,每个时代都是需要英雄的。他又是军人,当时的独裁者是卢卡斯平利利亚,就给他民族英雄称号,这也是提高军方的威望。社会上反响很大,这是个英雄,维拉思科在医院里休整。马尔克斯当时在《观察家报》,当时27岁,是个记者,他化妆成医生跑到病房里,偷偷采访他。他有写作的天才,从这十天的故事当中,精选出十几个片断,经典的故事。我估计是动人的,耸人听闻的,让人动容的故事片断发表,一下全国轰动了。

但是他宣传的真实情况,跟官方的包装有矛盾了。官方肯定讲,这个战士多伟大,多英勇,在最难的时候,坚定信心。我估计这个士兵肯定讲,我好多次要死了,都哭泣,祈祷上帝,要跳海,绝望了,要放弃,可能是这样的。就是真实的人性,跟官方的形象包装出现了矛盾。同时这个士兵也讲了,为什么军舰被风暴打翻呢,因为他们装了大批量的走私的冰箱,军舰超重了。这个你想想,一下把当时独裁的军政府惹怒了,这不是丑闻吗,不是打他们耳光吗?官方把这个士兵开除了,《观察家报》停刊了。马尔克斯就被驱逐出国了,27岁被驱逐出国了。这个故事让马尔克斯有了写作的天分,也是让大家第一次认识了他。能够把这么一个故事写得动人,说明他具有天才作家的能力。

所以,还看到卡塔赫纳市中心,靠近海边,还有一块石碑。碑文这么写的:加布里埃尔,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然后是海员的故事。维拉思科在海上漂流了十天,上岸后被宣布为民族英雄,最美的女人亲吻他,新闻报道他,后来政府仇视他,人们也永远地忘了他,写了这么一个碑文。意思是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了。所以,咱们从这儿看到,卡特纳斯这个城市真的跟马尔克斯是很有缘的。《百年孤独》的写法,主要是马尔克斯对拉美,还有哥伦比亚的历史做了一个苦难的交代,讲了为什么孤独。他写的在马孔多镇,是一个虚构的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的兴衰、荣辱、爱恨、祸福,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涉及到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应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缩影。

《百年孤独》是个很奇幻的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中国的一些作家都受他的影响,比如莫言。他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弘,又奇幻瑰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奇幻处表现了人间鬼界的变化莫测,亲民厚重,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世纪现代文学的代表作。这个书大概三十万字左右。实际上这个书当中,一个母亲乌尔苏拉的原形,就是马尔克斯的母亲,露易丝马尔克斯,在现实生活中,与书中自己的文学形象没有什么区别。有11个子女,67个孙子,73个重孙子,和5个重孙女,是这么一个人。2002年他的母亲就在这个卡塔赫纳的房子逝世了,97岁。被当民族英雄安葬的。所以是母因子贵啊。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儿子,这个母亲显得更伟大了。就跟我原来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林子飞出一只大雁,大家说这个雁真好。飞出两只大雁,大家说这些雁这么不错,飞出三只,四只,一群的时候,所有的人肃然起敬,这个林子这么好。这个时候,因为有马尔克斯,我们说哇,这个母亲太伟大了。所以我想这也是自古以来母亲为孩子们,为什么要耗掉那么多的心血的重要原因。

对于哥伦比亚来说,马尔克斯是个太重要的人物了。当然卡塔赫纳这个城市,因为有了马尔克斯,带来了很多的让人感觉到的文化。讲完马尔克斯了,我们刚才讲了路易斯这个诗人关于卡塔赫纳关于旧鞋的歌颂,看到了哥伦比亚的文学的厚重,跟他的民族,他的历史的关系,也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个伟大的民族。

看完马尔克斯的房子,从外面看,因为还在住,不能进去,我们就去吃中饭。中饭跑到一个海边,我要求必须有地方特色,必须吃海鲜。结果跑到海边的一个餐馆。我发现在哥伦比亚这个地方,他们对餐馆、宾馆的情调特别注重,这是体现出他的文化素质的。里面是典型的西班牙式的风格,白墙,但是墙上弄了一些原始的铁钉,还有砖块,还有原始的木雕梁放在那儿。一看就好像是生活在上个世纪,或者两三个世纪之前。房顶也很高,我估计这也是个古房子吧,他们重新装修了,有一些旧的墙。这个餐厅我们要了一碗海鲜,他们叫“汇海鲜”,把各种各样的海鲜汇到一个碗里,拿椰汁,或者是什么汁汇的。上来以后,赞不绝口,又要他再打一扎芒果汁吧,不要加糖,也不加奶,也不加椰汁,就是芒果汁,这样喝得也很美。这是一顿不错的午餐,我叫了司机、向导,我说你们也来吃吧,坐在旁边的桌子说,你们就不拘束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随便吃,我也是感谢你们吧。吃着吃着,里头人就坐满了,看来这个餐厅确实不错,看着海,看着城墙,吃着美味可口的加勒比海鲜,想象着马尔克斯是不是也来过这个屋子,也想象着加勒比海盗当年是不是也来这儿吃东西。一顿非常诗情画意的午餐。

吃完午餐以后,我们就回到宾馆。这个宾馆其实要步行的话顶多十分钟,跟马尔克斯的家一墙之隔,隔一条小巷。这个宾馆的一个特点是,原来是个修道院,200多年了。我进去一看,很吃惊,完全是过去典型修道院的风格,但是仔细看呢,四周修道院的外墙都保留下来了,还是残垣断壁,当作壳了,里面重新又起了东西。把它改成宾馆了,像这样的东西肯定是国宝,碰都不能碰的。但是这个地方可以做成宾馆。进去以后,里面的园林很美,飞鸟,流水,还有各种虫子鸣叫,不用空调,用吊扇,坐在吊扇底下,一会儿飞个大长嘴来,这个鸟我叫不出来什么,把我吓了一跳,它直接飞到椅子面前,坐在椅背上。后来我今天早晨吃早餐的时候,它又过来了,它跟你碗里抢,你喂它面包,吃一口就扔掉了。它想吃什么呢?吃炒鸡蛋,我正要吃炒鸡蛋,它过来毫不客气地,我吃一勺子,它吃一口,你赶它也不走,跟人在一个特别特别亲近的世界。这个鸟谁都喜欢,在我们桌子上跳来跳去,太喜欢这个酒店了。下午的时候,跟大家说,你们去逛逛街吧,他们说外面有卖东西的,还有自由市场,去看看,我就在屋子里写东西了。

当然了,下午写了脸谱日记,到六点半,然后他们回来了。说在外面没买着什么东西,也很不安全,因为没有导游陪,市场的东西都很粗糙,而且很贵,要价都不低,而且就是宰你,有的人照相,照完了说你必须买东西,必须买橡胶什么的。这个地方确实管理上是有问题的,整个的旅游景区,人的素质立刻不一样了,学会宰了。晚上我们又要的海鲜。这个海鲜跟中午差不多,但是做得更雅致,我要了一瓶酒,这一瓶葡萄酒也是我一个人喝完的。回到房间,一个美好的夜晚。所以25号的一天是跟马尔克斯共同度过的,是在马尔克斯的城市里面度过的,跟拉美文学度过的一天。


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往期精彩文章张维迎:辛庄课堂的理念
王军官场随笔之三十七:上半场的结束是下半场的开始辛庄课堂三期班第一阶段课程顺利完成包刚升:国家、政体与文明维度上的全球分裂怒波走世界 | 初到玻利瓦尔卡塔赫纳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